專利名稱:健身器的升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健身器材,尤指一種健身器的升降結構。
背景技術:
健身器材的種類很多,類似自行車運動的腳踏式健身器材就是其中的一種。腳踏 式健身器材通常是在一支架上設置有座椅以及兩個可以同軸旋轉的腳踏板,健身者坐在座 椅上,雙腳踏于兩腳踏板,依次前后踩踏,就像騎自行車那樣,從而達到健身的目的。然而, 對于平時很少運動的人群來說,如果要持續(xù)進行踩踏動作將是一件很艱苦的工作,因此此 類人群一般很難堅持一項運動。針對這類健身者,有業(yè)者設計開發(fā)了一種懶人健身器,該健身器的兩個腳踏板可 以在電機的帶動下自動旋轉。這樣,健身者只要雙腳放于兩個踏板上,啟動電源,即可被動 地由踏板帶動而進行運動,雖然是被動運動,但同樣可以起到鍛煉健身的目的。而腳踏式健身器一般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坐于座椅上,雙腳放于位于座椅前 方且與座椅基本等高的踏板上進行運動,一種是躺于座椅上,雙腳抬高放于位于座椅前上 方的踏板上進行運動。兩種運動形式,鍛煉的肌肉群略有差別,可以滿足不同人的要求。對 于有些健身者來說,希望在一臺健身器上實現(xiàn)兩種功能,這就要求腳踏板可以進行升降。但 是目前的健身器材,其各種升降機構通常為手動升降模式。然而,對于懶人健身器來說,由 于是針對懶人進行設計,因此時刻都需要考慮操作的方便與簡單化,而腳踏板的手動升降 就不符合懶人健身器的要求,需要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令腳踏板自動升降的健身器的 升降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種健身器的升降結構,該健身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座椅、位于座椅前方 的腳踏機構以及可令腳踏機構升降的升降結構;所述的腳踏機構包括轉軸、安裝在轉軸上 的腳踏板以及用于安裝并支撐轉軸的升降桿;所述的升降結構包括上下兩個固定的轉輪、 繞在兩轉輪上的轉動帶、可帶動其中一個轉輪旋轉的電機,該轉輪與轉動帶上設有相互嚙 合傳動的齒;該轉動帶則與所述的升降桿固定連動。所述的轉輪為鏈輪,所述的轉動帶為鏈條。所述的轉輪為皮帶輪,所述的轉動帶為皮帶。所述的支架上設置一支架豎桿,所述升降桿安裝在該支架豎桿上,且其與支架豎 桿之間通過相互配合的滑塊與滑槽進行連接。所述升降桿設有燕尾形滑塊,而所述的支架豎上設有與之配合的燕尾形滑槽。所述升降桿設有T形滑塊,而所述的支架豎桿上設有與之配合的T形滑槽。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升降結構采用相互嚙合轉動的鏈條與鏈輪或者皮帶輪與皮帶結構,鏈條或皮帶與腳踏機構的升降桿固定連動,且鏈輪或皮帶輪可 受電源開關控制由電機帶動旋轉,當鏈輪或皮帶輪旋轉時可帶動鏈條或皮帶運動,進而帶 動升降桿上下移動,從而使腳踏機構自動升降,達到自動控制方便操作的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向的局部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腳踏板升起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升降桿與支架豎桿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種健身器的升降結構,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較 佳實施例。所述的健身器包括支架1、座椅2、腳踏機構3及升降結構4。其中所述的支架1起支撐作用,所述座椅2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的腳踏機構3主要包括可受電機(圖中未示出)帶動旋轉的轉軸31、安裝在 轉軸31上的腳踏板32以及用于安裝并支撐轉軸的升降桿33。所述的升降結構4安裝在支架1上,位于座椅2的前方。其包括上下兩個固定的 鏈輪41、繞在兩鏈輪41上并與其嚙合的鏈條42、可帶動其中一個鏈輪旋轉的電機43 (如圖 2所示);該鏈條42與所述的升降桿33固定連動。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啟動電源開關,令電機43正轉,進而帶動鏈條42逆時 針旋轉,鏈條42再帶動升降桿33向上移動,到達行程開關位置時,控制電機43停止轉動, 升降桿33帶動腳踏機構3到達高位,如圖3所示,兩腳踏板32位于座椅2的前上方,健身 者躺在座椅2上進行健身運動;反之,再次啟動電源開關,電機43反轉,帶動鏈條42順時針 旋轉,使升降桿33向下運動,到達行程開關位置,電機43停止轉動,升降桿33帶動腳踏機 構3到達低位,如圖1所示,兩腳踏板32位于座椅2的前方且與座椅基本等高,健身者坐在 座椅2上進行健身運動。用于控制電機轉動的控制機構、電源開關以及行程開關并非本案重點,在此不詳 述。此外,為使升降桿33上下移動平穩(wěn),所述的支架1上可設置一支架豎桿11,而所述 升降桿33安裝在該支架豎桿11上,且其與支架豎桿11之間通過相互配合的滑塊與滑槽進 行連接。如圖4所示,所述升降桿33設有燕尾形滑塊331,而所述的支架豎桿11上設有與 之配合的燕尾形滑槽111,兩者配合后可使升降桿33的滑塊在滑槽內穩(wěn)定滑移,從而可使 升降桿33移動平穩(wěn),不會左右晃動。所述滑塊與滑槽的設置位置可以互換,即可在升降桿 上設置滑槽,而在支架豎桿上設置滑塊。且兩者的配合形狀除燕尾形以外,也可以為T形, 或其它相互配合的形狀。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所述的健身器 同樣包括支架1、座椅2、腳踏機構3以及升降結構4,所述腳踏機構3的升降桿33也滑動連 接在支架1的支架豎桿11上。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0029]所述的升降結構4'包括上下兩個固定的皮帶輪41'、繞在兩個皮帶輪41'上 的皮帶42'、可帶動其中一個皮帶輪旋轉的電機(圖中未示出),且該皮帶輪41'與皮帶 42'上設有相互嚙合的齒;該皮帶42'又與所述的升降桿33固定連動。本實施例同樣利用電機帶動其中一個皮帶輪41'轉動,再帶動皮帶42'旋轉,進 而帶動升降桿33及腳踏機構3上下移動,從而達到自動控制的目的。本實施例說明所述的鏈輪41可由皮帶輪41'代替,所述的鏈條42可由皮帶 42'代替,也就是說,只要設置兩個固定不動的帶齒的轉輪,再設置一條繞在兩轉輪上同樣 帶齒的轉動帶,且轉輪與轉動帶之間通過齒嚙合傳動,即可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得到最 終的自動控制腳踏機構升降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健身器的升降結構,該健身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座椅、位于座椅前方的 腳踏機構以及可令腳踏機構升降的升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腳踏機構包括轉軸、安 裝在轉軸上的腳踏板以及用于安裝并支撐轉軸的升降桿;所述的升降結構包括上下兩個固 定的轉輪、繞在兩轉輪上的轉動帶、可帶動其中一個轉輪旋轉的電機,該轉輪與轉動帶上設 有相互嚙合傳動的齒;該轉動帶則與所述的升降桿固定連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健身器的升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輪為鏈輪,所述的轉 動帶為鏈條。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健身器的升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輪為皮帶輪,所述的 轉動帶為皮帶。
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健身器的升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設置一 支架豎桿,所述升降桿安裝在該支架豎桿上,且其與支架豎桿之間通過相互配合的滑塊與 滑槽進行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健身器的升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桿設有燕尾形滑塊, 而所述的支架豎上設有與之配合的燕尾形滑槽。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健身器的升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桿設有T形滑塊,而 所述的支架豎桿上設有與之配合的T形滑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健身器的升降結構,該健身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座椅、位于座椅前方的腳踏機構以及可令腳踏機構升降的升降結構;所述的腳踏機構包括轉軸、安裝在轉軸上的腳踏板以及用于安裝并支撐轉軸的升降桿;所述的升降結構包括上下兩個固定的轉輪、繞在兩轉輪上的轉動帶、可帶動其中一個轉輪旋轉的電機,該轉輪與轉動帶上設有相互嚙合傳動的齒;該轉動帶則與所述的升降桿固定連動。該升降結構可受電源開關控制自動升降,進行帶過腳踏機構自動升降,從而達到自動控制方便操作的目的。
文檔編號A61H1/00GK201847883SQ201020220890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日
發(fā)明者鄭青華 申請人:鄭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