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血管測壓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 流儲備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心臟疾病的金標準,基于冠脈造影的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及 支架植入術,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傳統上,由于受冠脈內血流及壓力測定技術的限制,介入醫生多采用形態學方法 判斷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但該方法無法對病變進行功能性評價,且由于冠狀動脈造影發射 圖象技術的缺陷,所反映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不能實際反映尸檢解剖學測量或IVUS檢測 的結果。通過壓力導絲測定并計算心肌部分血流儲備(myocardial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myo)是近年發展的一種常用的檢測冠脈病變生理學改變的方法。FFRmyo非 常特異性地反映狹窄本身的血流動力學意義,通過測量FFRmyo,可更準確了解冠狀動脈狹 窄對心肌血流量的影響程度,對判斷臨界病變是否需要干預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還可以 用于支架置入之后的療效評價,通過FFRmyo能準確地反映病變狹窄的功能嚴重程度,幫助 醫師更客觀地選擇介入治療的適應癥、指導支架優化置入及判定治療效果和遠期療效。這 些都已得到公認,最近也已有專門針對FFRmyo的隨機對照試驗發表。臨床上,應用FFRmyo 最多的是冠脈造影證實為臨界狹窄病變,若FFRmyo <0. 75,證明狹窄有血液動力學意義, 應放置支架或者行冠脈搭橋手術。故壓力導絲對于邊緣病變的治療選擇上有一定的指導意 義。FFR是指壓力導絲測量的冠脈狹窄病變的遠端血壓跟狹窄近端血壓的比值,即 FFRmyo = Pd/Pa,其中,Pd為冠狀動脈窄病變的遠端血壓,Pa為冠狀動脈窄病變的近端血 壓。目前冠脈狹窄病變的遠端血壓的測量是通過壓力導絲完成的。壓力導絲類似于經皮冠 狀動脈腔內成形術英寸的普通導絲,所述壓力導絲的前端是軟頭,該軟頭的末端鑲有一個 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位于壓力導絲的頂端3cm處。壓力導絲的使用方法為在體外 調零和定標后,經診斷或導引管送壓力導絲進人病變血管,使其上的壓力傳感器位于靶病 變近端,使該處導引管與壓力導絲記錄的壓力相等,然后送壓力導絲通過靶病變使其壓力 傳感器位于病變遠端,同時記錄導引管和壓力導絲的壓力,壓力導絲測得的是狹窄遠端血 管內的壓力,導引管測得的是狹窄近遠端血管內的壓力。但是,現有技術中的壓力導絲有以下不足1.經濟成本高。一根壓力導絲價格在10000元左右,且為一次性使用,此外,還需 要配有價格昂貴的專用的壓力顯示設備,所述顯示設備大約50萬/臺,因此增加了病人的 就醫成本和醫院的投入成本。2.壓力導絲所得到的壓力數據并非直接測量冠脈血流的實時壓力值、而是計算 值,因而不能得到壓力曲線變化。[0009]3.測量誤差大。由于病變血管多處于迂曲狀態,故使用過程中的導絲彎曲及打折 均可影響測量精度,從而造成壓力測量不準確、測量誤差大。4.操作復雜,壓力導絲不易到位,測量時需要臺上術者與臺下設備操作人員緊密 配合協作,增加了工作強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成本低、能夠直接測量冠脈血流的實時壓力值并能 根據所述壓力值得到壓力曲線變化的、測量精度高、操作簡便、能夠降低工作強度的利用微 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 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微型導管、外置的測壓管、外置的壓力換能器 以及顯示裝置;所述微型導管具有管體部,所述管體部具有尖端和尾端;所述管體部內設 置有中空的內腔,所述內腔在所述尖端處形成開口 ;所述尾部處設置有接頭,所述測壓管通 過所述接頭與微型導管相連接;所述測壓管與壓力換能器相連接,壓力換能器與顯示裝置 連接。進一步,所述微型導管的直徑為1.8F-3F。進一步,所述微型導管的直徑為2F。進一步,所述顯示裝置是計算機。本實用新型中的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由于采用了微型 導管,因而能夠直接測得血管壓力,在評價冠脈內支架置入的即刻效果、指導支架優化置入 方面與壓力導絲效果相當,但具有操作更為簡單、不需反復交換導管、省時、價廉、安全的特 點ο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的結構圖。圖2是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與壓力導絲的測量效果比 較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的結 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所述檢測裝置包含微型導管7、外置的測壓管4、外 置的壓力換能器5以及顯示裝置6。所述微型導管7是可彎曲的柔性導管,其直徑小于3F ;所述微型導管7具有管體 部1,所述微管體部1具有尖端8和尾端9 ;所述管體部1內設置有中空的內腔2,所述內腔 2在所述尖端8處形成開口 ;所述尾部9處設置有與所述測壓管4相連接的接頭3 ;所述微 型導管1通常可采用為聚已烯材料制成,優選地,其直徑通常為1. 8F-3F左右。所述測壓管4與壓力換能器5相連接,壓力換能器5與顯示裝置6連接。所述顯示裝置6用于讀取和計算所述壓力換能器5所測得的壓力值,其包括與所述壓力換能器5之間進行數字通訊的通訊部或能夠將壓力換能裝置5采集到的血管壓力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的數字信號采集部,所述通訊部能夠直接從所述壓力換能器5得到數字 化的血管壓力信號;此外,所述顯示裝置6還包括計算部、壓力修正部和壓力顯示部,所述 計算部根據從所述壓力換能器5得到的血管壓力數據換算為血管壓力值,所述壓力修對所 述血管壓力值進行修正以得到更為精確的血管壓力值,所述壓力顯示部將所述經修正的血 管壓力值通過曲線的形式實時、動態地顯示出來,從而反應出血管壓力的變化。優選地,所 述計算顯示裝置6采用個人計算機來實現。優選地,所述顯示裝置6還包括有控制部,所述 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通訊部或數控信號采集部是否進行工作。下面描述本實用新型中的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的使用 方法。常規經皮穿刺,放置冠脈造影或指引導管,當需要測量冠脈內壓力時,將微型導管 的內腔2及測壓管4充分排氣后,將所述2及測壓管4內充滿抗凝生理鹽水,再將微型導管 體部通過鞘管送入人體冠脈血管內;然后,將微型導管的尾部通過接頭3與所述測壓管4相 連接,其中,所述測壓管4與壓力換能器5相連接,壓力換能器5與顯示裝置6連接。當所述微型導管送入人體病變冠脈血管后,通過其尖端的所述開口與冠脈內血流 相通,此時冠脈內血流通過微型導管的所述已經充滿的生理鹽水的內腔2與所述密閉且有 生理鹽水的測壓管4直接相連通,從而所述冠脈內的血管壓力能夠被所述壓力換能器5感 測,從而在所述顯示裝置6上顯示。進一步,當微型導管尖端到達血管病變的近端時,所述 顯示裝置6才開始進行血管壓力監測。本發明與采用壓力導絲測量FFR相比,具有以下優點⑴病變血管的血流通過微 型導管,測壓管與壓力換能器直接相連,直接測量血流壓力,準確可靠,影響因素少;(2)價 格便宜,一根微型導管約2000元/根,相當于壓力導絲的1/5,降低了患者就醫成本;(3)簡 化手術操作。由于本發明中無包含導絲,故避免了反復交換導絲的操作;(4)本測壓系統可 在術中實時監測病變血管內壓力,便于術者及時了解術中情況;(5)不需要另外附加專用 設備。上述測壓管與壓力換能器均為導管室常用設備,不需額外添置任何設備,便于在不增 加醫院投入的情況下推廣開展本測壓系統;(6)保留了微型導管的遞送功能,特別適合于 慢性閉塞性病變的冠脈壓力測量和手術操作,一物兩用,降低醫療成本。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與目 前通用壓力導絲的測量效果比較圖。如圖2所示,經過去14例病人先后用微導管方法與壓 力導絲方法進行測量的FFR比較,可見兩種方法所得到的FFR基本無差異,表明此方法可取 得與壓力導絲效果大體相同的測量效果。實踐中,由于2F直徑的微型導管大小適合,故可 滿足大部分冠脈病變的測量要求。本發明中,微導管在評價冠脈內支架置入的即刻效果、指導支架優化置入方面與 壓力導絲效果相當,但操作更為簡單,不需反復交換導管、省時、價廉、安全的特點,在評價 冠脈內支架置入即刻效果、指導支架優化置入方面有顯著優點,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權利要求一種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微型導管、外置的測壓管、外置的壓力換能器以及顯示裝置;所述微型導管具有管體部,所述管體部具有尖端和尾端;所述管體部內設置有中空的內腔,所述內腔在所述尖端處形成開口;所述尾部處設置有接頭,所述測壓管通過所述接頭與微型導管相連接;所述測壓管與壓力換能器相連接,壓力換能器與顯示裝置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導管的直徑為1. 8F-3F。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導管的直徑為2F。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顯示裝置是計算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微型導管的心肌部分血流儲備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微型導管、外置的測壓管、外置的壓力換能器以及顯示裝置;所述微型導管具有管體部,所述管體部具有尖端和尾端;所述管體部內設置有中空的內腔,所述內腔在所述尖端處形成開口;所述尾部處設置有接頭,所述測壓管通過所述接頭與微型導管相連接;所述測壓管與壓力換能器相連接,壓力換能器與顯示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中的所述檢測裝置由于采用了微型導管,因而能夠直接測得血管壓力,在評價冠脈內支架置入的即刻效果、指導支架優化置入方面與壓力導絲效果相當,但具有操作更為簡單、不需反復交換導管、省時、價廉、安全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B5/0215GK201691912SQ201020223819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0日
發明者王寧夫 申請人: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