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氣囊的一次性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穿刺器,具體說是一種帶氣囊的一次性穿刺器。
背景技術:
微創外科的發展中,穿刺器的作用必不可少。目前用于成人微創手術的一次性穿 刺器對于小孩不太實用。成人因胸、腹腔比較大,同時胸、腹壁都比較厚,穿刺器一半位于 胸、腹腔內,另一半位于體外,操作、固定都非常牢固。而這種穿刺器用于小孩手術時,由于 小孩胸、腹腔小,胸、腹壁都比較薄,使用時穿刺器只有20-30%位于胸、腹腔內,而80%則 位于體外,這樣穿刺器很容易脫出體外或滑入胸、腹腔,而且很容易漏氣。目前的做法是打 入穿刺器后用縫線固定,這樣就非常不方便,而且也不牢固。所以,需要對現用穿刺器做一 些改進。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實用的帶氣囊的一次性穿刺器。所述帶氣囊的一次性穿刺器,包括一個普通的一次性穿刺器,其特征是在該穿刺 器中部的外鞘外壁面還設有一個葫蘆形氣囊,外鞘在穿刺針內的空腔中置有一根導管,所 述導管的一端從外鞘的尾部穿出,另一端穿透外鞘的中部與氣囊連通;所述導管的外露管 端是一個帶氣囊閥的喇叭形注入口。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能很好地將穿刺器固定于胸、腹壁,不會使穿刺器脫出體外 或滑入體內,且不易漏氣,特別適合體弱及小孩手術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1-外鞘,2-氣囊,3-穿刺針,4-空腔,5-導管,6_氣囊閥,7_注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1中所述帶氣囊的一次性穿刺器, 在普通的一次性穿刺器中部的外鞘1外壁面還設有一個葫蘆形氣囊2,外鞘1在穿刺針3內 的空腔4中置有一根導管5,所述導管5的一端從外鞘1的尾部穿出,另一端穿透外鞘1的 中部與氣囊2連通;所述導管5的外露管端是一個帶氣囊閥6的喇叭形注入口 7。所述一次性穿刺器在微創手術中廣泛應用,主體由穿刺針3和外鞘1組成,穿刺針 3位于外鞘1內。如圖1中所示使用前,氣囊2呈癟狀緊貼在穿刺器外鞘1的外壁上。在手術中,將穿刺器刺透胸、腹壁后,使氣囊2的中部處在胸、腹壁的位置,然后, 由注射器將空氣或生理鹽水從注入口 7注入,空氣或生理鹽水通過導管5注滿氣囊2,將其 撐大,注完后,將氣囊閥6關閉。[0012] 撐大后的氣囊2呈葫蘆形狀,兩頭大,中間細。兩個大頭一個在體外,一個在體內, 而中間細腰正好處在胸、腹壁處,這樣就象個卡子一樣,將穿刺器穩穩地立在胸、腹之上,不 會脫出,也不會滑入,同時撐開后的葫蘆形氣囊2能有效地防止漏氣,使手術更方便、更安全。
權利要求一種帶氣囊的一次性穿刺器,包括一個普通的一次性穿刺器,其特征是在該穿刺器中部的外鞘(1)外壁面還設有一個葫蘆形氣囊(2),外鞘(1)在穿刺針(3)內的空腔(4)中置有一根導管(5),所述導管(5)的一端從外鞘(1)的尾部穿出,另一端穿透外鞘(1)的中部與氣囊(2)連通;所述導管(5)的外露管端是一個帶氣囊閥(6)的喇叭形注入口(7)。
專利摘要一種帶氣囊的一次性穿刺器,包括一個普通的一次性穿刺器,其特征是在該穿刺器中部的外鞘(1)外壁面還設有一個葫蘆形氣囊(2),外鞘(1)在穿刺針(3)內的空腔(4)中置有一根導管(5),所述導管(5)的一端從外鞘(1)的尾部穿出,另一端穿透外鞘(1)的中部與氣囊(2)連通;所述導管(5)的外露管端是一個帶氣囊閥(6)的喇叭形注入口(7)。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能很好地將穿刺器固定于胸、腹壁,不會使穿刺器脫出體外或滑入體內,且不易漏氣,特別適合體弱及小孩手術使用。
文檔編號A61B17/34GK201727566SQ20102024800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8日
發明者湯井灃 申請人:湯井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