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健脾止瀉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用中草藥配制治療兒童腹瀉并可健脾的藥膏,外敷于特定穴位的藥貼。
背景技術:
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胃主納谷”,因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多有乳食不節,冷熱不調或外邪侵襲,均可損傷脾胃,使脾胃不和,運化失調,而導致泄瀉、嘔吐。西醫治療,口服藥物和打針輸液,家長擔心藥物的副作用。中醫多采用口服中藥、湯劑,小兒難接受,口服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治療腹瀉和健脾,采用中草藥配制的藥貼于特定穴位達到治愈的目的。采用的中草藥原料為肉桂、黃連、黃柏、澤瀉、黨參、炒白術、炒蒼術、砂仁、陳皮、雞內金、焦山楂、炒麥芽、丁香和木香,其重量配比依次為100 50 100 50 75 50 75 50 100 50 75 50 75 40 50 50 75 :100 150 :100 150 :100 150 50 100 50 75 ;其制作工藝為將原料洗凈、烘干、碾碎過篩,均勻混合裝瓶備用,使用時,加醋拌為糊狀外用。藥理
黨參健脾益氣;炒白術、炒蒼術、肉桂健脾燥濕;砂仁、陳皮醒脾開胃;木香、雞內金、焦山楂、炒麥芽消食化積和胃;丁香健胃,抗菌止瀉;黃連、黃柏、澤瀉清熱燥濕,滲濕止瀉。以上諸藥合用,疏通經氣,培本固原,見運脾胃,清熱燥濕,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使用方法每次取藥粉3 5克、用醋拌勻成糊狀,貼敷于“神厥穴”,然后用膠布、 紗布等覆蓋固定。每帖M小時換帖一次,貼3 5次即可。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藥貼治療兒童腹瀉,患兒易接受,無副作用,治愈率達90%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例1、稱取肉桂100克,黃連、黨參丁香、黃柏、澤瀉、炒白術、炒蒼術、陳皮和木香各 50克,砂仁40克,雞內金、焦山楂和炒麥芽各100克;將稱取好的原料洗凈后低溫烘干,碾碎后過80 100目篩,均勻混合后經滅菌,封裝于瓶內待用。例2、稱取肉桂100克,黃連、黨參和丁香各75克,黃柏、澤瀉、炒白術、炒蒼術、陳皮和木香各60克,砂仁45克,雞內金、焦山楂和炒麥芽各120克;制作工藝于例1相同。例3、稱取肉桂100克,黃連、黨參和丁香各100克,黃柏、澤瀉、炒白術、炒蒼術、陳皮和木香各75克,砂仁50克,雞內金、焦山楂和炒麥芽各150克;制作工藝于例1相同。臨床療效該藥貼經十多年對數千患兒的治療,治愈率達90%以上,無效或有效不足 10% O
權利要求
1. 一種健脾止瀉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中草藥原料為肉桂、黃連、黃柏、 澤瀉、黨參、炒白術、炒蒼術、砂仁、陳皮、雞內金、焦山楂、炒麥芽、丁香和木香,其重量配比依次為100 50 100 50 75 50 75 50 100 50 75 50 75 40 50 50 75 100 150 100 150 :100 150 50 100 50 75 ;其制作工藝為將原料洗凈、烘干、 碾碎過篩,均勻混合裝瓶備用,使用時,加醋拌為糊狀外用。
全文摘要
一種健脾止瀉貼的制作方法,采用中草藥原料為肉桂、黃連、黃柏、澤瀉等十數種,按一定重量配比制作。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藥貼治療兒童腹瀉,患兒易接受,無副作用,治愈率達90%以上。
文檔編號A61P1/12GK102247569SQ20111023990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2日
發明者丁文田 申請人:丁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