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脫疽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產品涉及來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脫疽的中草藥。
背景技術:
脫疽一病系現代醫學中所稱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而祖國醫學將本病認為一種筋脈受累,趾節壞死脫落的慢性病,也是中脫骨疽的范圍。其病因皆情志內傷、脾氣不健、肝腎不足、寒濕侵襲、外傷刺激,使其脈絡痹塞、氣血受阻、四肢為諸陽之末寒主收引凝滯,肢端易受痹塞,長時未能防治,氣血淤滯則紫睛,肢節不能氣血溫煦濡養。則發冷麻木、蒼白、 步履不便,故便指節壞死。中醫在辨證中分寒濕型、血瘀型、熱毒型、氣血兩虛型、腎虛型,分型施治。根據發病特點,采用以養血和營、舒筋活絡、祛風清熱的藥物組合。經過長期實踐證明為治療脫疽提供效果好中草藥組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脫疽的中草藥。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脫疽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玄參60-80份;當歸40-50份;銀花40-50份;甘草20-30份;黃芪60-90份;黨參30-40 份;乳香30-40份;沒藥30-40份;獨活30-40份;桑寄生20-30份;防風20-30份;豬腳脛趾骨60-120份;加水18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 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優選的,所述的治療脫疽的中草藥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玄參70份;當歸45份;銀花45份;甘草25份;黃芪80份;黨參35份;乳香35份;沒
藥35份;獨活35份;桑寄生25份;防風25份;豬腳脛趾骨100份;加水1800份,熬煮3次, 過濾回收,取汁,分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本發明的配伍思想以玄參為君;以當歸、銀花為臣;以甘草、黃芪、黨參、乳香為佐;以沒藥、獨活、桑寄生、防風、豬腳脛趾骨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玄參70份;當歸45份;銀花45份;甘草25份;黃芪80份;黨參35份;乳香35份;沒藥35份;獨活35份;桑寄生25份;防風25份;豬腳脛趾骨100份;
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根。性味與歸經苦咸,涼。歸入肺、腎經。功能與主治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疬,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歸經入心、肝、脾經。功能與主治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 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性味與歸經甘,寒。歸肺、胃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狀莖。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性溫,味甘。功能與主治補氣固表,托毒排膿, 利尿,生肌。用于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 黨參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的根。性味與歸經甘,平。歸入手、足太陰經氣分。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乳香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的膠樹脂。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入心、肝、脾經。功能與主治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 產后瘀血刺痛。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或愛倫堡沒藥樹的膠樹脂。性味與歸經苦,平。歸入肝經。功能與主治散血去瘀,消腫定痛。治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
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毛當歸、興安白芷、紫莖獨活、牛尾獨活、軟毛獨活以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橡木等的根及根莖。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入腎、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葉桑寄生等的枝葉。性味與歸經苦甘,平。歸入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通經絡,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腳氣,風寒濕痹,胎漏血崩,產后乳汁不下。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性味與歸經辛甘,溫。歸入膀胱、肺、脾經。功能與主治發表,祛風,勝濕,止痛。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本發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過濾回收,取汁,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水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治療脫疽的中草藥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養血和營、舒筋活絡、祛風清熱,治療脫疽病具有顯著效果,在臨床中經過實踐證明, 具有標本兼治之功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種治療脫疽的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玄參70g ;當歸45g ;銀花45g ;甘草25g ;黃芪80g ;黨參35g ;乳香35g ;沒藥35g ;獨活 35g ;桑寄生25g ;防風25g ;豬腳脛趾骨IOOg ;
加水1800g,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 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服用時將藥液取200-300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熱后服用,每日三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脫疽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玄參60-80份;當歸40-50份;銀花40-50份;甘草20-30份;黃芪60-90份;黨參30-40 份;乳香30-40份;沒藥30-40份;獨活30-40份;桑寄生20-30份;防風20-30份;豬腳脛趾骨60-120份。
2.加水18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3.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治療脫疽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玄參70份;當歸45份;銀花45份;甘草25份;黃芪80份;黨參35份;乳香35份;沒藥35份;獨活35份;桑寄生25份;防風25份;豬腳脛趾骨100份。
4.加水18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脫疽的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玄參60-80份;當歸40-50份;銀花40-50份;甘草20-30份;黃芪60-90份;黨參30-40份;乳香30-40份;沒藥30-40份;獨活30-40份;桑寄生20-30份;防風20-30份;豬腳脛趾骨60-120份;加水18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以玄參為君;以當歸、銀花為臣;以甘草、黃芪、黨參、乳香為佐;以沒藥、獨活、桑寄生、防風、豬腳脛趾骨為使。該中草藥制作、使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溫陽通脈、活血通絡,有標本兼治之功效。
文檔編號A61K35/32GK102327382SQ20111027383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6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重慶市南川區瑞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