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及其輸液軟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及其輸液軟袋。
背景技術:
在臨床治療疾病中,常給病人輸液或者通過靜脈滴注直接將藥物注入體內,藥物常存儲在輸液軟袋內,而輸液軟袋內的藥液注入或輸出常常通過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實現。現有技術中,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主要有包括基座、混藥卡體、針筒體、軟管、易折柄和加藥針。基座上具有一混藥通道和一輸液通道,混藥通道延伸出基座形成圓柱狀中空結構的混藥接口,輸液通道延伸出基座形成圓柱狀中空結構的輸液接口。混藥卡體為圓柱狀中空結構,加藥針設在混藥卡體內,混藥卡體的下端面與加藥針外壁密封,針筒體位于混藥卡體的下端面。軟管的一端套在混藥接口上,并與該混藥接口焊合,軟管的另一端套在針筒體上,并與該針筒體焊合。易折柄安裝在軟管內,主要將加藥針和混藥接口之間的通道堵斷,混藥時,需將易折柄折斷,才能將加藥針和混藥接口之間的通道連通。
上述結構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在使用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針筒體與混藥接口連接時,需通過軟管連接,軟管的一端套在混藥接口上,并與該混藥接口焊合,軟管的另一端套在針筒體上,并與該針筒體焊合,這樣既增加了軟管的安裝工位,又增加焊接部位,增大了因焊接部位在混藥時漏液的幾率;二、混藥接口通過軟管與混藥嘴連接,因軟管所采用材料的限制,在溫度較低(如零下溫度),易導致軟管的焊接部位開裂,進而導致混藥漏液; 三、上述結構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混藥接口通過軟管與混藥嘴連接時,軟管內還需安裝易折柄。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使用中無需采用易折柄和軟管,避免因焊接而產生混藥漏液,減少安裝工位,且一次成型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在使用中無需采用易折柄和軟管,避免因焊接而產生混藥漏液,減少安裝工位的輸液軟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包括基座、混藥卡體、針筒體和加藥針;所述基座上具有一混藥通道和一輸液通道,所述混藥通道延伸出基座形成圓柱狀中空結構的混藥接口 ;所述加藥針設在混藥卡體內,所述針筒體位于混藥卡體的下端面;
所述混藥接口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凸起一環形凸臺,在該環形凸臺上設有外螺紋,混藥接口的端口外壁設有一環形結構的卡環,混藥接口內設有一用于密封混藥通道的隔膜;
所述加藥針的底部向下延伸并與針筒體的內壁形成環形的密封塞安裝腔,所述密封塞安裝腔內設有環形密封塞;所述針筒體的內壁沿圓周方向設有定位環,針筒體的底部內壁設有內螺紋,所述定位環位于密封塞安裝腔與內螺紋之間;所述針筒體套在混藥接口上,卡環位于定位環的上方;向下旋轉混藥卡體后,混藥接口的端口壓縮環形密封塞,針筒體的底端穿過隔膜。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隔膜在其對稱線上設有一壓痕。作為本發明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基座的外壁上均布設有環形結構的焊接紋路。作為本發明的又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基座在其橫截面的投影呈船形結構,且在該船形結構的基座的兩端向外延伸形成厚度逐漸變薄的薄片。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混藥卡體為圓柱狀中空結構,在混藥卡體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防止藥物容器退出的、且傾斜設置的卡塊。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方案,加藥針的延伸端底部具有一向下凸起的弧形結構。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方案,在混藥卡體的上端設有密封蓋。作為本發明的再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環形凸臺上套有阻隔套。本發明提供的輸液軟袋,包括輸液軟袋袋體和上述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該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上的基座焊合在該輸液軟袋袋體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該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時,將基座焊合在輸液軟袋袋體上,將針筒體套在混藥接口上,混藥接口上的卡環位于針筒體的定位環上,使針筒體固定在混藥接口上;混藥時,將藥物容器置入混藥卡體內,向下旋轉混藥卡體,加藥針的底部戳穿混藥接口內的隔膜,混藥卡體內的藥物容器與輸液軟袋袋體內連通;該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及其輸液軟袋在使用中,無需采用軟管連接和易折柄,既減少了軟管安裝工位,又避免了因軟管焊接缺陷所帶來的焊縫漏液,且該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及其輸液軟袋適用范圍更
圖1為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的主視圖; 圖2為硬雙接口基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混藥嘴的結構示意圖4為輸液軟袋組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輸液軟袋在使用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 一基座;2—混藥通道;21—混藥接口; 3—輸液通道;4一環形凸臺;5—卡環;6 —隔膜;7—壓痕;8—焊接紋路;9 一薄片;10—輸液軟袋袋體; 11 一混藥卡體;12—針筒體;13—定位環;14 一環形密封塞;15—藥物容器;16—加藥針;17—卡塊;18—密封蓋。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圖1為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的主視圖,如圖所示。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包括基座 1、混藥卡體11、針筒體12和加藥針16。其中,基座的結構如圖2所示。基座1上具有一混藥通道2和一輸液通道3,混藥
4通道2延伸出基座1形成圓柱狀中空結構的混藥接口 21。混藥接口 21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凸起一環形凸臺4,在該環形凸臺4上設有外螺紋(本實施例中,環形凸臺4設在混藥接口 21的中部外圓周上)。混藥接口 21的端口外壁設有一環形結構的卡環5,混藥接口 21內設有一用于密封該混藥通道2的隔膜6,卡環5的外徑不大于環形凸臺4的外徑。混藥嘴的結構如圖3所示,混藥卡體11為圓柱狀中空結構,加藥針16設在混藥卡體11內,混藥卡體11的下端面與加藥針16外壁密封,針筒體12位于混藥卡體11的下端面。加藥針16的底部向下延伸并與針筒體12的內壁形成環形的密封塞安裝腔,密封塞安裝腔內設有環形密封塞14。針筒體12的內壁沿圓周方向設有定位環13,針筒體12的底部內壁設有內螺紋,定位環13位于密封塞安裝腔與內螺紋之間,且定位環13的內徑不大于內螺紋的內徑。針筒體12套在混藥接口 21上,卡環5位于定位環13的上方,向下旋轉混藥卡體 11后,混藥接口 21的端口壓縮環形密封塞14,針筒體12的底端穿過隔膜6,如圖1所示。隔膜6在其對稱線上設有一壓痕7,針筒體12套在混藥接口 21上并向下旋轉時, 加藥針16的底部戳在該隔膜6,隔膜6上的壓痕部位首先被戳破,從而使加藥針16的底部更容易戳穿該隔膜6。基座1的外壁上均布設有環形結構的焊接紋路8 (本實施例中,在基座1的外壁上均布設有四條焊接紋路)。基座1在其橫截面的投影呈船形結構,且在該船形結構的基座1 的兩端向外延伸形成厚度逐漸變薄的薄片9。熱焊接時,基座1通過其上的焊接紋路8與輸液軟袋袋體10的袋口焊合更牢固,基座1與輸液軟袋袋體10的密封效果更佳;而且,基座1兩側的薄片9與輸液軟袋袋體10的袋口能快速融合為一體,既加快了焊合速度,又可增強基座1與輸液軟袋袋體10的密封效果。在混藥卡體11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防止藥物容器退出的、且傾斜設置的卡塊17,本實施例中,在混藥卡體11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六個卡塊。在藥物容器15 置入混藥卡體11內后,藥物容器蓋在卡塊17的阻礙作用,可有效避免藥物容器在混藥卡體 11內退出。加藥針16的延伸端底部具有一向下凸起的弧形結構,在混藥時,該向下凸起的弧形結構更容易將混藥接口 21內的隔膜6戳穿。在混藥卡體11的上端設有密封蓋18,使用前,密封蓋18使混藥卡體11、位于混藥卡體11內的加藥針16以及混藥卡體11底部的針筒體12處于密封狀態,使混藥卡體11、加藥針16以及針筒體12在使用前具有良好的清潔度;使用時,拆除密封蓋18即可使用,既方便,又能保證混藥卡體11、加藥針16以及針筒體 12的清潔度。環形凸臺4上套有阻隔套,針筒體12套在混藥接口 21上,混藥接口 21上的卡環5 位于針筒體12的定位環13的上方,因阻隔套阻止了針筒體12在混藥接口 21上繼續下行, 此時針筒體12被固定在混藥接口 21上;混藥時,只需將該阻隔套從環形凸臺4上撕下,向下旋轉針筒體12,加藥針16的底部戳穿隔膜6,便可實現混藥。組裝該輸液軟袋時,如圖4所示,將基座1焊合在輸液軟袋袋體10的袋口上,將針筒體12的底部套在混藥接口 21上,混藥接口 21上的卡環5位于針筒體12的定位環13的上方,使針筒體12固定在混藥接口 21上;混藥時,將藥物容器15置入混藥卡體11內,然后向下旋轉混藥卡體11,使混藥接口 21的端口壓縮環形密封塞14,加藥針16的底部戳穿混藥接口 21內的隔膜9,混藥卡體11內的藥物容器15便與輸液軟袋袋體10內連通,組裝后的結構如圖5所示。該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及其輸液軟袋在使用中,無需采用軟管連接和易折柄,既減少了軟管安裝工位,又避免了因軟管焊接缺陷所帶來的焊縫漏液,同時該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及其輸液軟袋適用范圍更廣。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具有一混藥通道(2)和一輸液通道(3),所述混藥通道(2)延伸出基座(1)形成圓柱狀中空結構的混藥接口(21);其特征在于包括混藥卡體(11)、針筒體(12)和加藥針(16);所述加藥針(16)設在混藥卡體(11) 內,所述針筒體(12)位于混藥卡體(11)的下端面;所述混藥接口(21)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凸起一環形凸臺(4),在該環形凸臺(4)上設有外螺紋,混藥接口(21)的端口外壁設有一環形結構的卡環(5),混藥接口(21)內設有一用于密封混藥通道(2)的隔膜(6);所述加藥針(16)的底部向下延伸并與針筒體(12)的內壁形成環形的密封塞安裝腔, 所述密封塞安裝腔內設有環形密封塞(14);所述針筒體(12)的內壁沿圓周方向設有定位環 (13),針筒體(12)的底部內壁設有內螺紋,所述定位環(13)位于密封塞安裝腔與內螺紋之間;所述針筒體(12)套在混藥接口(21)上,卡環(5)位于定位環(13)的上方;向下旋轉混藥卡體(11)后,混藥接口(21)的端口壓縮環形密封塞(14),針筒體(12)的底端穿過隔膜 (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6)在其對稱線上設有一壓痕(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外壁上均布設有環形結構的焊接紋路(8 )。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在其橫截面的投影呈船形結構,且在該船形結構的基座(1)的兩端向外延伸形成厚度逐漸變薄的薄片 (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藥卡體(11)為圓柱狀中空結構,在混藥卡體(11)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防止藥物容器退出的、 且傾斜設置的卡塊(1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其特征在于加藥針(16)的延伸端底部具有一向下凸起的弧形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其特征在于 在混藥卡體(11)的上端設有密封蓋(18)。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凸臺(4)上套有阻隔套。
9.輸液軟袋,包括輸液軟袋袋體(1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該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上的基座(1)焊合在該輸液軟袋袋體(10)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混藥嘴的硬雙接口,包括基座、混藥卡體、針筒體和加藥針;基座上具有延伸出基座的混藥接口,混藥接口的端口設有一卡環;加藥針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密封塞安裝腔,針筒體的內壁設有定位環;針筒體通過定位環和卡環固定在混藥接口上,混藥時,向下旋轉混藥嘴,針筒體的底端穿過隔膜。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輸液軟袋。使用時,將針筒體套在混藥接口上從而將混藥嘴固定在混藥接口上;混藥時向下旋轉混藥嘴,加藥針的底部戳穿隔膜,混藥嘴內的藥物容器與輸液軟袋袋體內連通,使用時無需采用軟管連接和易折柄,既減少了軟管安裝工位,又避免了因軟管焊接缺陷所帶來的焊縫漏液,且該硬雙接口及其輸液軟袋適用范圍更廣。
文檔編號A61M5/14GK102389373SQ20111031858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周兵, 李科, 趙柳英, 邱宇 申請人:重慶萊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