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慢性咽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于成年人,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彌漫性咽部病變,主要是咽部粘膜炎癥。其主要是由屢發急性咽炎、長期粉塵或有害氣體刺激、煙酒過度或其它不良生活習慣、鼻竇炎分泌物刺激、過敏體質或身體抵抗力減低等原因所致。慢性咽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如貧血、糖尿病、肝硬化及慢性腎炎等。其病的類型大致分為三種一是慢性單純性咽炎,表現為咽部粘膜慢性充血;二是肥厚性咽炎,主要表現為咽部粘膜充血肥厚,其主要病理改變為粘膜彌漫性充血肥厚,粘膜下有廣泛的結締組織及淋巴組織增生,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或毗連成片,咽側束呈條索狀隆起。三是慢性萎縮性咽炎,主要表現為粘膜層及粘膜下層萎縮變薄,咽后壁有痂皮附著,分泌減少。大多患者患病后常有咽干、咽喉有異物感、惡心、干咳、疼痛、不敢喝酒和吃辣的食物。當代醫學治療該病方法很多,多數采用咽片、喉片、含片等含化藥物,其只是對癥狀有所緩解,而不能徹底治愈。有的采用配伍激素藥治療方法,也是治標不治本,時而有效,時而反復,且長久下去對身體有害無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其制備方便,療效明顯,無副作用。為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金銀花4-6份;桅子4-6份;紅花1-3份;澤蘭1-3份;山豆根1_3份;穿山甲1_3份。本發明所采用的原料藥具有以下藥理藥性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功效清熱解毒。主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桅子性寒,味苦。歸心、肝、肺、胃、三焦經。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葉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功效活血、止痛藥。主治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關節疼痛、中風偏竣、斑疹。澤蘭性微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功效活血藥、行氣、利水藥。主治婦女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癥瘕浮腫、跌打損傷、癰腫瘡毒。山豆根性寒,味苦。歸肺、心、大腸經。功效清熱、解毒、止痛、殺蟲。主治咽喉腫痛、牙痛、腹痛、痔瘡腫痛、蛇蟲咬傷、蟯蟲病。穿山甲性微寒,味咸。歸肝、胃經。功效活血、通絡藥。主治血瘀經閉、癥瘕、 風濕痹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疬。
上述原料藥中,金銀花為君,起到清熱、解毒之作用。桅子為臣,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紅花、澤蘭、山豆根、穿山甲為左,使內病外治,經皮膚黏膜吸收共奏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瀉火除煩的協同作用。本發明制作方法精選正宗地道中藥,篩蘿箔巔處理后,用清水浸泡紅花、穿山甲 3小時,用清水浸泡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6小時。先煎紅花、穿山甲浸液30分鐘后再與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浸液混合同煎65分鐘。離火取出藥渣,澄清藥液按1 1加入白色凡士林膏煎熬40分鐘后再澄清藥液,晾涼后呈粉紅色軟膏。使用方法穴位敷貼。主穴天突穴。配用穴扁桃體穴(位于下頌角下緣頸總動脈轉動前方)。病情較輕患者只貼天突穴;病情較重者天突穴、扁桃體穴均要貼。用可固定的布片等承載體沾涂該發明藥膏2g,在穴位處用酒精消毒后貼敷。每日換貼1次,10次為一療程。注意事項穩定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消除誘發本病發作的因素。積極控制感染。 禁忌辛辣飲食和飲酒,禁用刺激性較強的外用藥。本發明采取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中醫理論認為慢性咽炎多在臟腑陰陽氣血虛損的基礎上發生,一般病程較長。臨床所見,以陰虛為多,陽虛相對少見,亦有在陰虛或陽虛的基礎上兼挾“痰凝"或"瘀血"而表現為虛中挾實者。本發明根據上述理論,經過多年研制,多次調整配方,通過臨床試驗證明本發明療效確切、迅速,采取內病外治,無任何毒副作用。本發明用藥成分少,經科學提取后達到了使用方便、用量小、效果高、 治愈率高、價格低廉的多層效果。本發明適用于久治不愈的慢性咽炎患者,深受廣大慢性咽炎的普遍歡迎和青睞。病例舉證病例1 關桂娟,女,34歲,黑龍江籍住滄州市民。自訴從21歲就患慢性咽炎。歷經東北、滄州各專家治療,用藥初期感覺很有效,慢慢的就反彈了,很是惱頭,于2007年來本所就診。本所即給本藥治療,并囑其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精神舒暢,經用本方治療30天,癥狀消失。2010年本人來本所答謝,并且推薦相同患者前來就診。病例2:張懷先,男,27歲,南皮縣黑龍村村民。于2004年9月16日來本所就診, 自訴患慢性咽炎16年,常年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干咳不止,百藥無效。曾一度奔走數省,尋遍各地名醫,無法根治,形成很大精神壓力。本所即給予本藥治療,并囑其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精神舒暢,經用本方治療35天,癥狀消失。臨床驗證用此方治療慢性咽炎100例,顯效75例,其中痊愈68例,好轉20例,無效5例,有效率達95%。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介紹。實施例1精選金銀花200g;桅子220g;紅花50g;澤蘭55g;山豆根60g;穿山甲70g。用清水300ml浸泡紅花、穿山甲3小時,用清水IOOOml浸泡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6小時。 煎紅花、穿山甲浸液,30分鐘后,再與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浸液混合同煎65分鐘。離火取出藥渣,澄清藥液按1 1加入白色凡士林膏,煎熬40分鐘后再澄清藥液,晾涼后呈粉紅色軟膏,即得本發明。實施例2精選金銀花250g ;桅子^Og ;紅花IOOg ;澤蘭105g ;山豆根IlOg ;穿山甲100g。 用清水400ml浸泡紅花、穿山甲3小時,用清水1200ml浸泡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6小時。煎紅花、穿山甲浸液,35分鐘后,再與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浸液混合同煎70分鐘。 離火取出藥渣,澄清藥液按1 1加入白色凡士林膏,煎熬40分鐘后再澄清藥液,晾涼后呈粉紅色軟膏,即得本發明。實施例2精選金銀花300g ;桅子^Og ;紅花140g ;澤蘭135g ;山豆根150g ;穿山甲145g。 用清水600ml浸泡紅花、穿山甲3小時,用清水1800ml浸泡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6小時。煎紅花、穿山甲浸液,40分鐘后,再與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浸液混合同煎75分鐘。 離火取出藥渣,澄清藥液按1 1加入白色凡士林膏,煎熬40分鐘后再澄清藥液,晾涼后呈粉紅色軟膏,即得本發明。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金銀花 4-6份;桅子4-6份;紅花1-3份;澤蘭1-3份;山豆根1_3份;穿山甲1_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采取以下方法制作而成用清水浸泡紅花、穿山甲,用清水浸泡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先煎紅花、穿山甲浸液,后再與山豆根、澤蘭、桅子、金銀花浸液混合同煎,離火取出藥渣,澄清藥液按1 1 加入白色凡士林膏煎熬后再澄清藥液,晾涼后呈粉紅色軟膏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金銀花4-6份;梔子4-6份;紅花1-3份;澤蘭1-3份;山豆根1-3份;穿山甲1-3份。制備方法為用清水浸泡紅花、穿山甲,用清水浸泡山豆根、澤蘭、梔子、金銀花,先煎紅花、穿山甲浸液,后再與山豆根、澤蘭、梔子、金銀花浸液混合同煎,離火取出藥渣,澄清藥液按1∶1加入白色凡士林膏煎熬后再澄清藥液,晾涼后呈粉紅色軟膏即得。本發明中金銀花為君,起到清熱、解毒之作用。梔子為臣,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紅花、澤蘭、山豆根、穿山甲為左,使內病外治,經皮膚黏膜吸收共奏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瀉火除煩的協同作用。本發明用藥成分少,療效確切、迅速,采取內病外治,無任何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744GK102349953SQ20111031914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聶國祥 申請人:聶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