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連接膜隔菌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新型涉及一種內連接膜隔菌注射器,其特征是能夠解決普通注射器在醫療使用中的不足,防止有害細菌進入藥液,進而侵擾人體。
背景技術:
目前,所用的注射器都是不安全的。現就最明顯的安全問題做個陳述,在醫院內, 病人多,配藥速度要求特別快,要最短時將藥為患者用上去,以達到及時治療的目的。普通注射器分為針筒、活塞和針頭,而活塞又分為橡皮塞和活塞柄,活塞柄與橡皮塞的接觸端有個支撐板是在推動橡皮塞時起支撐作用的。在臨床操作中,是左手持藥品, 右手持注射器,抽吸藥液時,右手是緊握活塞柄用力往后拉,“握住活塞柄”就意味著手污染了無菌的活塞柄;當推動活塞時,橡皮塞后端的針筒內就會形成一個內外空氣壓力差,空氣就會加速的進入橡皮塞后端的針筒內,而針筒后端口對準的又是醫務工作人員的手和工作衣,手和工作衣接觸過其他病原體(其他病人及污物),攜帶有大量的有害細菌,雖然醫院一再強調手衛生的重要性,但在臨床操作中很難做到周全,就是做到了也只是清潔罷了,而不是無菌的,工作衣上是很臟的,那么空氣隨針筒后端的壓力改變而快速的進入,同時也帶入了手和工作衣上的大量有害細菌,這樣后端的針筒壁就被污染了,而污染的活塞柄直接與后端的針筒壁接觸,更是加重了后端針筒壁的污染,當橡皮塞被推到最前端時,整個針筒壁就都被污染,然而每個配藥過程活塞都要抽推幾次才能完成;當再次回抽藥液時,針筒壁上的有害細菌就會進入藥液,污染藥液,而針筒還在以同樣的方式被污染,從而使更多的有害細菌進入藥液,進而侵擾人體,感染,使病情加重,甚至導致不治之癥等;還如注射器做微泵使用,則長時間的盛放藥水給病人輸注,橡皮塞與針筒壁雖接觸良好,但不是密閉的, 所以仍然有可能導致藥液被有害細菌侵入,況且要用微泵的病人的病情都是很危重的,如果在加上這些帶有有害細菌的藥液進入體內,造成感染,就更加加重了病情,像這樣病情危重的病人,其家人探視都要控制,以防止帶來的細菌造成病人的感染,更何況是直接輸入體內的呢!在臨床上有很多病人的病越治越重;有病人,病沒治好,反而感染發燒了 ;還有很多病人這病沒治好卻感染了那病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這里的漏洞所造成的。這個漏洞如果得不到解決,將會有更多無辜病人受到傷害,因此這一問題迫切需要的到解決!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臨床上的這些漏洞,提高醫療質量,特此發明這一內連接膜隔菌注射器, 阻斷注射器在配藥等使用中的那些有害細菌的進入,從而使藥液保持原有的療效,避免有害細菌進入藥液對人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具體實施方案即在普通注射器內加一薄膜筒(在這里解釋一下薄膜筒,是用薄膜制成桶狀,或兩端開口筒狀,口的大小事根據注射器的實際需要而決定的,至于用哪種薄膜,只要柔韌性夠好,空氣穿不透,細菌穿不透,造價低廉,對人體無害就可,最好用對人體無害的所料或塑料薄膜),如果是桶狀的,將橡皮塞取下,然后將薄膜其套在活塞柄上,這樣直接再將橡皮塞隔著薄膜套回活塞柄上,開口端與針筒尾端環形連接,如果是兩端開口的,那么一端與活塞柄和橡皮塞連接處的支撐板邊緣環形連接,另一端與針筒尾端環形連接(至于怎樣連接上去,如果是所料薄膜,最好是用高溫使塑料自動軟化粘上去,也可用乳膠粘上去),不管是那一種,其目的都是使針筒內與外界隔絕,兩種大同小異,第一種就是可以使制作這種注射器時簡單一點,可以歸結為第二種。有了這一層薄膜,手握活塞來回抽動時會把攜帶有害細菌的空氣阻斷在了這層膜的外面,也隔開了活塞柄直接接觸污染針筒壁,所以污染的也是薄膜的外面,而內面是無菌的,這樣在配藥過程中,即使活塞來回抽動幾次,針筒內也一直保持著無菌狀態,這樣保證了配出來的藥液是干凈的,不會威脅到患者。針筒壁、橡皮塞和薄膜三者說構成的空間里有一少部分的空氣,正好解決了在抽活塞時,薄膜會鑲嵌在橡皮塞與針筒壁之間的可能,也不會干擾其正常工作。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比普通注射器更加安全,避免了對患者的不必要的傷害,更加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這一點成本可忽略不計。有了這樣的注射器,醫務工作人員在操作時也可放心大膽的握住活塞柄操作,不用擔心這樣操作會污染藥液,使操作更放心,更快捷,使醫療更放心,使患者才更放心。在說明書附圖
中圖I是新型內連接膜隔菌注射器示意圖圖2是普通注射器示意圖圖3是在醫務人員工作示意圖圖4是內連接膜即薄膜筒的示意圖。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新型注射器進一步說明內連接膜隔菌注射器 (圖I)與普通注射器(圖2)就只多了一層薄膜筒,這層膜隔絕了從針筒后端進入的空氣與針筒壁的接觸,也隔開了活塞柄與針筒壁的接觸,那么配藥抽推活塞時針筒后端空氣的進出和被手污染過的活塞柄所攜帶的細菌就污染不到針筒內面,但如果是如圖2中的這種普通注射器的針筒壁就會被污染,進而污染藥液。圖I中,薄膜筒、針筒壁和橡皮塞構成空間(如圖I中的A空間)里有少部分的空氣,當活塞往后抽動時,薄膜筒會緊貼活塞柄,所以不要擔心薄膜筒會鑲嵌在橡皮塞與針筒壁之間,而薄膜筒的尾端固定在針筒的尾端,也不要擔心薄膜筒隨活塞柄出來多少而不利于操作。圖3很清楚的顯示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示意圖,是手握活塞柄,針筒后端對準的正式工作人員的衣服和手,工作臺上還有很多藥要配,所以注射器絕不是來回抽推一次就夠了的,而是可能會是很多次,而據我了解在臨床中都是這樣配藥的,這樣配出來的藥的安全性是否值得很大的懷疑呢?帶了口罩,卻忽視了這里,所以這是源頭,如果這里不抓好,后面的無菌操作,都會收效甚微,因為這藥是直接輸到人體內的。圖4是連接在注射器中的那層膜,是用空氣和細菌都穿不透造價低廉而對人無害的膜做成的桶或筒狀,其開口的大小事根據注射器的實際需要決定的,把它套在活塞柄上,一端連在活塞柄與橡皮塞連接處得支撐板上,一端連在針筒的末端,就成了內連接膜注射器如圖I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內連接膜隔菌注射器是在普注射器內連接一薄膜筒,其特征是薄膜筒套在活塞柄上,薄膜筒的一端與橡皮塞和活塞柄連接處的支撐板邊緣環形連接,另一端與針筒的尾端之間環形連接,這樣使注射器的針筒內與外界隔開,從而阻斷針筒尾端進入的空氣和被手污染了的活塞柄與針筒壁的接觸,而不能污染針筒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連接膜隔菌注射器,其特征是用薄膜,做成薄膜桶或筒狀, 一端連在活塞柄上(連接位置可以有變動但必須是活塞上),另一端連在針筒上(連接位置可以有變動但必須是針筒上)來達到阻斷空氣的進入和帶有有害細菌的污物進入污染針筒。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中的薄膜筒,其特征是用柔韌性好,一般情況下空氣和細菌不能穿透,對人體無害的任意膜(如所料或塑料薄膜)做成的桶或筒狀,口的大小是根據注射器的實際需要所決定的。
全文摘要
內連接膜隔菌注射器。技術領域為新型發明內連接膜隔菌注射器解決的技術問題主要解決普通注射器在臨床使用中,其內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被污染的危險,進而污染藥液侵擾人體。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是在普通注射器內加一薄膜筒(用薄膜做成的環形兩端開口,口的大小是根據實際注射器需要的薄膜筒),一端與活塞柄與橡皮塞連接處的支撐板邊緣環形連接,一端與針筒的尾端環形連接,有這層膜就可以解決這一技術問題。只要加了這一層膜后,就可阻斷上述所說的那些有害細菌污染藥液。主要用途主要用于醫療工作中的需要用到注射器的地方,如打針、配藥等。
文檔編號A61M5/31GK102580185SQ20111037252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6日
發明者劉齊山 申請人:劉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