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針灸進針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針灸進針器。
背景技術: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于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于表里、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后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現在針灸,一般還采用人工直接扎針,但由于進針的速度會影響破皮時的痛感,而人工扎針對進針的速度不能把握好,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針灸進針的簡單實用的器具。
實用新型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針灸進針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人工扎針對進針速度把握不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針灸進針器,包括刺針、隔板、彈簧和套管,所述刺針、隔板和彈簧依次置以由套管的頭端到尾端的軸向次序置于所述套管中,所述刺針的后端抵住隔板的一面,隔板的另一面與套管的尾端蓋之間勾有所述彈簧。優選的,所述刺針前端的橫截面積小于后端的橫截面積。優選的,所述套管為簽字筆的筆套。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針灸進針器,使用時只需將針夾孔對準穴位,輕輕拉起彈簧,一放手,則主動進針3 5mm,抽出進針口,即可進行針刺治療的進、捻等的轉條手法,進行針灸治療。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針灸進針器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刺針、2.隔板、3.彈簧、4.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結合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針灸進針器,包括刺針1、隔板2、彈簧3和套管4,所述刺針1、隔板2和彈簧3依次置以由套管4的頭端到尾端的軸向次序置于所述套管4中, 所述刺針1的后端抵住隔板2的一面,隔板2的另一面與套管4的尾端蓋之間勾有所述彈
簧3 ο優選的,所述刺針1前端的橫截面積小于后端的橫截面積。[0014]優選的,所述套管4為簽字筆的筆套。本實用新型的針灸進針器,使用時只需將針夾孔對準穴位,輕輕拉起彈簧,一放手,則主動進針3 5mm,抽出進針口,即可進行針刺治療的進、捻等的轉條手法,進行針灸治療上述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是在于讓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內容的實質所作出的等效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針灸進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刺針(1)、隔板O)、彈簧⑶和套管G),所述刺針(1)、隔板( 和彈簧C3)依次置以由套管的頭端到尾端的軸向次序置于所述套管 (4)中,所述刺針(1)的后端抵住隔板O)的一面,隔板O)的另一面與套管的尾端蓋之間勾有所述彈簧(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灸進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針(1)前端的橫截面積小于后端的橫截面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針灸進針器,包括刺針、隔板、彈簧和套管,所述刺針、隔板和彈簧依次置以由套管的頭端到尾端的軸向次序置于所述套管中,所述刺針的后端抵住隔板的一面,隔板的另一面與套管的尾端蓋之間勾有所述彈簧。本實用新型的針灸進針器,使用時只需將針夾孔對準穴位,輕輕拉起彈簧,一放手,則主動進針3~5mm,抽出進針口,即可進行針刺治療的進、捻等的轉條手法,進行針灸治療。
文檔編號A61H39/08GK202096442SQ20112013516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9日
發明者吳敬忠 申請人:蘇州波塞頓節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