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穿刺技術體位的輔助儀器,尤其是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CT引導下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患者病情也變得錯綜復雜。常規穿刺體位較難固定的側位日益增多,且可以采用最短路徑的斜位也應運而生。由于現在沒有固定器械,斜位很難固定,給穿刺工作帶來更大的風險,給患者及醫生帶來更大的麻煩。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為了增加穿刺的準確性,減少穿刺的并發癥,該位輔助器可使醫生根據病情需要,讓患者身體旋轉不同角度,然后固定,選擇最佳路徑,實施穿刺。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它的底部是弧形固定架,一側中間有兩個縱向圓孔。弧形固定架上有墊塊,墊塊上面有弧形托板,它兩端有系帶,其中間設有多個縱向螺栓孔,弧形固定架一邊有兩個橫向長螺栓,螺母。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的材質為樹脂或金屬。托板為弧形,弧度與患者身體相符,其背面有一排縱向螺栓孔;弧形固定架起支撐弧形托板的作用,略呈三角形, 其背面有兩個孔,容納螺栓通過;螺栓控制躺板的角度。為方便操作,可以根據需要用兩套 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加以固定,一個在上胸部,一個在骨盆處。這樣通過調節弧形固定架上螺栓與弧形托板上不同螺孔的對應關系來調節弧形托板的角度,從而調節患者身體在軸位平面上處于不同的角度。另外,通過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選擇此擺放在身體的不同側,可使患者擺出左右前斜、左右后斜等體位。由于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可調節方向并能加以固定,使得這些特殊體位得以實施。在距離上,明顯縮短了穿刺路徑;在方向上,更可以簡化為單純的垂直方向。例如,位于靠近側胸或腹壁的病變,傳統的平臥位穿刺針要穿越較長的路徑才能到達病灶。而若采取側位或斜位,用我們的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加以固定,就可以取病灶與體壁最近的方向垂直進針,降低了穿刺的難度,從而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準確性,增加了小病灶的命中率,增加了大病灶邊緣取材的陽性率。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這種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由于穿刺路徑的縮短,減輕了穿刺路徑上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它不但降低了穿刺的難度,減少了穿刺次數,縮短了操作時間,而且減少了穿刺并發癥的發生。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09]
圖1是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的主視圖。圖2是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的右視圖。圖中1.弧形托板,2.弧形固定架,3.長螺栓,4.螺母,5.墊塊,6.系帶。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2中,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它的底部是弧形固定架2,寬度為20CM,高度為40CM,一側中間有兩個縱向圓孔。其上有墊塊5,墊塊上面有弧形托板1,它兩端有系帶,弧形托板寬度為10CM,中間有5個縱向螺栓孔,弧形固定架一邊有兩個橫向長螺栓3,螺母4把弧形托板與弧形固定架固定在一起。
權利要求1.一種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由弧形托板、弧形固定架、長螺栓、螺母、 墊塊、系帶組成,其特征是它的底部是弧形固定架(2),一側中間有兩個縱向圓孔,弧形固定架上有墊塊(5),墊塊上面有弧形托板(1),其中間設有多個縱向螺栓孔,弧形固定架一邊有兩個橫向長螺栓(3 ),螺母(4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其特征是弧形托板兩端有系帶(6)。
專利摘要一種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它的底部是弧形固定架,一側中間有兩個縱向圓孔。弧形固定架上有墊塊,墊塊上面有弧形托板,它兩端有系帶,其中間設有多個縱向螺絲孔,弧形固定架一邊有兩個橫向長螺栓,螺母把弧形托板與弧形固定架固定在一起。這種CT引導下穿刺技術可控體位輔助器,減輕了穿刺路徑上對正常組織的損傷,減少了穿刺次數,縮短了操作時間。
文檔編號A61B19/00GK202051823SQ20112014799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1日
發明者常樹玲, 王朝陽 申請人:常樹玲, 王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