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的護理床均可調節床背(對應人體上身)的傾斜度,以適應病人在不同的醫護情況下的不同仰角的需要。這樣,當護理床1仰角調至較大角度(比如大于60°角),如圖1所示,由于人體3重力作用,會使病人身體慢慢下滑(人體3的頭部從圖1中A出下滑至B處),特別是使用防褥瘡氣墊床2的情況下,下滑更為嚴重。病人下滑后的體位會壓迫人體的胸肺部,若病人長期處于這種體位下,對病人身體非常不利。針對上述問題,現有的一種通常做法是在調高護理床床背的傾斜度的同時,適當抬高護理床的下身部位,這種做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內減慢病人身體下滑的速度,但這種下滑情況還是相當嚴重。護理人員(或家人)還是需要每天多次把病人向上挪動,以使病人恢復原來體位,而且這種工作的工作量很大,必須由兩人進行,以使病人得到左右兩邊用力平衡。這樣,在沒有旁人協助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家護理時,一個人則很難甚至無法搬動病人至原來正常體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方便護理病人的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所述護理床包括便于人體坐臥的床架,所述床架包括床頭和床尾,所述裝置包括鋪在所述床架上且位于人體之下的墊布以及與所述墊布連接用于移動所述墊布進而在所述床架上拖動所述人體向床頭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的機械組件;所述機械組件設置在床架的床頭一端。優選地,所述機械組件為滾筒組件,所述滾筒組件包括滾筒、轉臂及支架,所述滾筒與所述墊布連接,用于收卷所述墊布;所述轉臂與所述滾筒軸線垂直,其一端與所述滾筒的一側端面固定連接,其另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一手柄,通過所述手柄攪動所述轉臂進而帶動所述滾筒旋轉;所述支架支撐所述滾筒,其底部固定于所述床架上。優選地,所述滾筒的一側端面向外伸出有一支軸,所述轉臂的一端與所述支軸固定連接;所述轉臂的長度為10 15cm,所述滾筒的直徑為2 3cm。優選地,所述機械組件為滾筒組件,所述滾筒組件設置在變速箱內,其包括一用于收卷所述墊布的滾筒以及一馬達,所述馬達通過傳動機構與所述滾筒連接,帶動所述滾筒旋轉。優選地,還包括一床墊或床褥,置于所述床架與墊布之間。優選地,所述墊布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為長方形,其寬度窄于所述床墊或床褥的寬度,該第一段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段的一端連接,其另一端經所述床墊或床褥延伸至所述床架的床尾;所述第二段為梯形,其一端的寬度與所述第一段的寬度相同,另一端寬度等于床墊或床褥的寬度,該第二段的另一端與所述滾筒連接。優選地,所述墊布為低彈性布料,其長度比人體長1-2米;所述墊布與所述床墊或床褥的接觸面為光滑面。優選地,所述床架在其中部橫向設有若干使該床架彎折的第一連接件,所述床墊或床褥為可隨床架彎折的柔性床墊或床褥;所述床架上設有與所述支軸卡扣連接、用于防止所述滾筒倒轉的第二連接件;或者所述床架上設有與所述滾筒嚙合、用于防止所述滾筒倒轉的單向齒輪。優選地,所述墊布與所述滾筒通過魔術貼或拉鏈連接。優選地,所述墊布首尾相接形成一環形體。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包括置于護理床床架上的床墊,鋪在床墊上且位于人體之下的墊布以及設置在床架的床頭一端、與墊布連接,通過收卷該墊布進而沿床墊拖動人體向床頭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的滾筒組件。當躺在傾斜的護理床上的病人身體因重力向下滑時,可將護理床放平,并通過設置在護理床床頭一端的滾筒組件收卷墊布,將病人向床頭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使單一護理人員可以很輕松的將病人身體柔順的復位,大大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護理方便性。
圖1是病人使用現有的護理床時身體下滑過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第一實施例的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第一實施例中滾筒組件與墊布及床架的安裝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第二實施例中滾筒組件的結構示意圖。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述。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請參照圖2、圖3及圖4所示,圖2是本實用新型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第一實施例的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第一實施例中滾筒組件與墊布及床架的安裝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出的一種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其中護理床包括便于人體坐臥的床架10,床架10包括床頭101和床尾102,本實施例裝置包括床墊11、墊布12及滾筒組件13,其中,床墊11置于床架10上;墊布12鋪在床墊11上且位于人體16之下;滾筒組件13設置在床架10的床頭101 —端并與墊布12連接,滾筒組件13通過收卷墊布12進而沿床墊11拖動人體16向床頭101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如圖2所示,滾筒組件13包括滾筒131、轉臂1321及支架133,支架133用于支撐滾筒131,其底部固定于床架10上。滾筒131與墊布12連接,用于收卷墊布12。如圖3及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轉臂1321與滾筒131軸線垂直,即轉臂1321平行于滾筒131的側端面1312,該轉臂1321的一端與滾筒131的一側端面固定連接,需要通過轉臂1321的旋轉帶動滾筒131的旋轉,為了實現轉臂1321帶動滾筒131旋轉,可以在滾筒131的一側端面1312向外伸出一支軸1311,轉臂1321的一端與該支軸1311固定連接。該轉臂1321的另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一手柄1322,在外力作用手柄1322下,通過手柄1322攪動轉臂1321進而帶動滾筒131旋轉。當滾筒131轉動時,墊布12被一層層的收卷在滾筒131上,進而拖動墊布12上的人體16向床頭101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達到人體16復位的目的。本實施例中墊布1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圖中未標出),其第一端與滾筒131連接,第二端從床墊11延伸至床架10的床尾。常用的墊布12的邊緣通常為縫紉走線邊緣(如圖3中墊布12上的虛線所示),因此墊布12兩側邊的厚度要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若墊布12整體為規則的長方形,當墊布12收卷在滾筒131上后,墊布12兩側的邊緣因縫紉走線而較其他部分厚,使得滾筒131的兩端較中間部分凸出,而當墊布12收卷多層后,墊布12因多層疊加而使得其兩側的邊緣較其他部分更厚,使得滾筒131兩端因墊布12多層疊加而較中間部分更凸出,中間部分則形成凹陷部,由此不利于墊布12的收卷。如圖3所示,考慮到上述問題,本實施例將墊布12分成兩部分,具體包括第一段121及第二段122,第一段121為長方形,其寬度窄于床墊11的寬度,該第一段121的一端與第二段122的一端連接,其另一端經床墊11延伸至床架10的床尾102 ;墊布12過長的部分也可以折疊后放于床尾102處;第二段122為梯形,其一端的寬度與第一段121的寬度相同,另一端寬度等于床墊11的寬度,該第二段122的另一端與滾筒131連接。其中,墊布12梯形的第二段的長度約1 2m,其長度是依據人體每天下滑的總長度以及滾筒131所能承受的收卷后墊布12層的厚度來確定,因此,墊布12選用較薄的材料為佳,以使滾筒131可以收卷更多的墊布12而不至于很厚。在滾筒131收卷墊布12時,墊布12收卷在滾筒131上的每一層邊緣沿著滾筒131的軸線錯位分布,因此滾筒131不會因墊布12走線邊緣造成兩端凸出,中間形成凹陷部的情形。其中,墊布12宜采用低彈性布料即不易拉長的布料,墊布12的長度和寬度可按實際情況而定,比如其長度可以比人體16長1-2米;墊布12與床墊11的接觸面為光滑面較佳,以便在拖動墊布12時可以減少墊布12與床墊11之間的摩擦力,更有利于人體16的移動。墊布12與滾筒131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將墊布12的第一端的端部直接卷繞于滾筒131上,并通過魔術貼或拉鏈(圖中未示出)固定在滾筒131上;或者,墊布12的第一端也可以通過設置在滾筒131上的魔術貼或拉鏈與滾筒131固定連接,其中,魔術貼與滾筒131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將魔術貼通過雙面膠粘接在滾筒131上,或者將魔術貼纏繞于滾筒131上。因此,墊布12與滾筒131是可分離的,以便將墊布12拆出清洗及更換。
5]在更換墊布12時,就等同護理人員更換床單一樣。當人體16離開護理床時,利用人體16離開的時間,可以直接將舊墊布12從床墊11上拿走,然后再將新的墊布12重新鋪在床墊11上。當人體16 —直臥床時,可以將人體16側翻至床墊11的一邊,把床墊11另一邊的舊墊布12卷起來,在床墊11的另一邊鋪上新的墊布12的一半,新的墊布12的另一半卷起,然后,再將人體16翻轉至已鋪上新的墊布12的床墊11的另一邊,把舊的墊布12拿走,然后將新的墊布12的另一半鋪滿整個床墊11,由此達到更換墊布12的目的。此外,對于滾筒131上的墊布12復位情況,當人體16 —直臥床時,若需要將收卷后的墊布12從滾筒上131拉出重新恢復至收卷前的位置時,仍然可以采用上述更換方法;當人體16離開護理床時,則可以直接將墊布12從滾筒131上拉出,然后再重新鋪在床墊11上。在其他實施例中,墊布12也可以是首尾相接形成一環形體,這樣可以減少墊布12
的整理頻率。對于可彎折的床架10,可在床架10中部橫向設有若干第一連接件103,通過第一連接件103使該床架10中部可調節,并使床架10的靠近床頭101的上部具有預定的傾斜角度,在此種情形中,床墊11也應為可隨床架10彎折的柔性床墊。上述第一連接件103可以為轉軸。為了節省作用在手柄1322上的外力,轉臂1321的長度應大于滾筒131的半徑,比如可以設置轉臂1321長度為10 15cm,滾筒131的直徑為2 3cm。進一步的,為了防止護理床的床背被攪起產生傾斜時滾筒131發生倒轉,在不需要轉動滾筒131時,可以通過第二連接件(圖中未示出)將滾筒131固定,該第二連接件的一端與床架10固定,其另一端卡扣連接在轉臂1321上,防止滾筒131的倒轉。當需要使用滾筒131時,僅需將第二連接件與支軸1311卡扣連接的那一端取下即可。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可以采用常見的鎖扣件。在其他實施例中,為了防止護理床的床背被攪起產生傾斜時滾筒131發生倒轉,還可以在床架10上設置與滾筒131嚙合防止滾筒131倒轉的單向齒輪。在實際使用中,當病人斜躺在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護理床上時,由于人體重力的原因,人體16會產生下滑,此時,將護理床床架10放平,使病人平躺于床墊11上,利用本實施例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在單人護理的情況下,可使護理人員很輕松的將病人人體16復位。具體過程為通過手柄1322搖動轉臂1321使滾筒131旋轉,滾筒131收卷墊布12,從而拖動墊布12上的人體16向床架10的床頭101移動,當人體16復位即達到預定位置后,停止攪動手柄1322。本實施例通過設置在護理床床頭101 —端的滾筒組件13收卷墊布12,將病人向床頭101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可使單一護理人員很輕松的將病人身體復位,大大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護理方便性。請參閱圖5,圖5是本實用新型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第二實施例中滾筒組件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相似,其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滾筒組件13與上述實施例滾筒組件結構不相同。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滾筒組件13設置在變速箱14內,其包括一用于收卷墊布12的滾筒131以及一馬達15,馬達15通過傳動機構(圖中未示出)與滾筒131連接,帶動滾筒131旋轉。其中,傳動機構可以采用齒輪組傳動。本實施例馬達15通過傳動機構與滾筒131連接,改變傳動速度以適應馬達15的轉速及扭力,從而可以使墊布12的移動速度達到更佳。當需要調整人體位置時,通過馬達15帶動滾筒131轉動,在將墊布12向床架的床頭收卷,從而帶動墊布12上的人體向床頭101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通過本實用新型,可實現手動方式或電動方式將人體復位,兩種方式均可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同時方便護理人員對病人的護理。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設置床墊,而直接將墊布鋪于床架上;或者,采用床褥替代床墊的方式均可。在其他實施例中,滾筒組件還可以為具有相似功能即可以實現將墊布移動至床架的床頭功能的其他機械組件,比如皮帶傳動機構、齒條傳動機構以及滾輪傳動組件等。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所述護理床包括便于人體坐臥的床架,所述床架包括床頭和床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鋪在所述床架上且位于人體之下的墊布以及與所述墊布連接用于移動所述墊布進而在所述床架上拖動所述人體向床頭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的機械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組件為滾筒組件,所述滾筒組件包括滾筒、轉臂及支架,所述滾筒與所述墊布連接,用于收卷所述墊布;所述轉臂與所述滾筒軸線垂直,其一端與所述滾筒的一側端面固定連接,其另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出一手柄,通過所述手柄攪動所述轉臂進而帶動所述滾筒旋轉;所述支架支撐所述滾筒,其底部固定于所述床架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的一側端面向外伸出有一支軸,所述轉臂的一端與所述支軸固定連接;所述轉臂的長度為10 15cm,所述滾筒的直徑為2 3cm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組件為滾筒組件,所述滾筒組件設置在變速箱內,其包括一用于收卷所述墊布的滾筒以及一馬達,所述馬達通過傳動機構與所述滾筒連接,帶動所述滾筒旋轉。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床墊或床褥,置于所述床架與墊布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布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為長方形,其寬度窄于所述床墊或床褥的寬度,該第一段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段的一端連接,其另一端經所述床墊或床褥延伸至所述床架的床尾;所述第二段為梯形,其一端的寬度與所述第一段的寬度相同,另一端寬度等于床墊或床褥的寬度,該第二段的另一端與所述滾筒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布為低彈性布料,其長度比人體長1-2米;所述墊布與所述床墊或床褥的接觸面為光滑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在其中部橫向設有若干使該床架彎折的第一連接件,所述床墊或床褥為可隨床架彎折的柔性床墊或床褥;所述床架上設有與所述轉臂卡扣連接、用于防止所述滾筒倒轉的第二連接件;或者所述床架上設有與所述滾筒嚙合、用于防止所述滾筒倒轉的單向齒輪。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布與所述滾筒通過魔術貼或拉鏈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布首尾相接形成一環形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護理床病人體位下滑后的復原裝置,護理床包括便于人體坐臥的床架,床架包括床頭和床尾,該裝置包括鋪在床架上且位于人體之下的墊布以及與墊布連接用于移動墊布進而在床架上拖動人體向床頭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的機械組件;機械組件設置在床架的床頭一端。本實用新型當躺在傾斜的護理床上的病人身體因重力向下滑時,可將護理床放平,并通過設置在護理床床頭一端的機械組件比如滾筒組件收卷墊布,將病人向床頭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使單一護理人員可以很輕松的將病人身體柔順的復位,大大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護理方便性。
文檔編號A61G7/05GK202154814SQ20112021109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1日
發明者黃凱華 申請人:黃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