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骨折固定用的髓內釘,屬于骨科醫療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骨科臨床治療中,交鎖髓內釘適用于治療股骨、脛骨干各種類型穩定性或不穩定性骨折,交鎖髓內釘采用軸向型固定方式,具有固定力強、可防止骨折旋轉、短縮、分離移位等優點,目前已成為治療股骨、脛骨干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在骨折固定方式中,有靜力固定和動力固定兩種方式。靜力型鎖定方式在骨折愈合過程中可產生應力遮擋作用,且隨著固定時間的延長遮擋作用更趨明顯,不利骨折愈合。靜力固定時間過久,導致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臨床研究發現,由靜力固定改為動力固定,可增加骨折端的應力刺激,減少骨折端應力遮擋效應,促進后期骨痂塑形。同時,動力化后髓內釘螺孔與鎖釘、髓內釘與骨內膜之間的微動可刺激外骨痂形成,促進骨折愈合。動力化是骨折延遲愈合較好的方法。因此, 在靜力型髓內釘治療骨折時,發現骨折愈合與塑形較慢時需去除交鎖釘,改為動力型固定。 適宜的應力環境促進骨折愈合,在骨折端獲得相對穩定后,把靜力固定動力化,髓內釘動力化可以顯著增加骨折端的微動和加壓,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要求。目前,在靜力固定改為動力固定的時,靜力型髓內釘需要行二次手術取出一側鎖定來實現動力化,進行二次手術不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增加家庭和社會的醫療負擔。此外,髓內釘動力化手術仍然可能發生手術和麻醉相關并發癥。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二次手術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用進行二次手術即可完成由靜力固定變為動力固定的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它由髓內釘、螺釘組成,螺釘穿在髓內釘的螺孔內,其改進之處是,髓內釘的螺孔內的螺釘周圍的螺孔空間或螺釘上填充或覆蓋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上述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所述髓內釘的螺孔為橢圓螺孔,螺釘穿在橢圓螺孔的一端,橢圓螺孔的其余空間填充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形成可吸收鎂合金層。上述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所述髓內釘的螺孔為長螺孔,螺釘穿在長螺孔的中央,長螺孔的其余空間填充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上述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所述髓內釘的螺孔為正常孔,螺釘表層覆蓋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或螺釘整體為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制作。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0011]髓內釘的螺孔內填充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通過控制微弧氧化的程度使可吸收鎂合金自術后4-6個月開始吸收,1-3個月完全吸收,螺孔內出現可以允許螺釘相對移動的空間,通過螺釘在橢圓螺孔或長螺孔內移動實現由靜力固定向動力固定的轉化,從而可以顯著增加骨折端的微動和加壓,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要求;螺釘表層覆蓋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或螺釘整體為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制作可以使螺釘在使用中被吸收,達到與螺孔填充可吸收鎂合金具有相同的效
^ 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如下髓內釘1、螺孔2、螺釘3、可吸收鎂合金層4。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由髓內釘1、螺釘3組成,螺釘3穿在髓內釘1的螺孔2內,髓內釘1內的螺釘3周圍的螺孔2空間或螺釘3上填充或覆蓋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4。圖中顯示,髓內釘1的螺孔2為橢圓螺孔2,螺釘3穿在橢圓螺孔2的一端,橢圓螺孔2的其余空間填充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4。通過控制微弧氧化的程度使可吸收鎂合金層4自術后4-6個月開始吸收,1-3個月完全吸收,螺孔2內出現可以允許螺釘3相對移動的空間,通過螺釘3在橢圓螺孔2內移動實現由靜力固定向動力固定的轉化。圖中顯示,髓內釘1的螺孔2為長螺孔2,螺釘3穿在長螺孔2中,長螺孔2的其余空間填充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4,在制作髓內釘1時,兩部分可吸收鎂合金4 可以為緊密連接的整體。長螺孔2的功能與橢圓螺孔2相同。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是髓內釘1的螺孔2為正常孔,螺釘3表層覆蓋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4,或螺釘3整體為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4制作。通過控制微弧氧化的程度使螺釘3自術后4-6個月開始吸收,1-3個月完全吸收,實現動力化。
權利要求1.一種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它由髓內釘(1)、螺釘(3)組成,螺釘(3)穿在髓內釘(1)的螺孔(2)內,其特征在于髓內釘(1)的螺孔(2)內的螺釘(3)周圍的螺孔 (2)空間或螺釘(3)上填充或覆蓋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內 IT(I)的螺孔(2)為橢圓螺孔(2),螺釘(3)穿在橢圓螺孔(2)的一端,橢圓螺孔(2)的其余空間填充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內釘(1)的螺孔(2)為長螺孔(2),螺釘(3)穿在長螺孔(2)的中央,長螺孔(2)的其余空間填充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內釘(1)的螺孔(2)為正常孔,螺釘(3)表層覆蓋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4),或螺釘(3)整體為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制作。
專利摘要一種能通過自吸收實現動力化的髓內釘,屬于骨科醫療設備技術領域,用于自動完成由靜力固定變為動力固定,其技術方案是它由髓內釘、螺釘組成,螺釘穿在髓內釘的螺孔內,髓內釘螺孔內的螺釘周圍的螺孔空間或螺釘上填充或覆蓋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本實用新型的髓內釘的螺孔內填充有微弧氧化處理的可吸收鎂合金層,通過控制微弧氧化的程度使可吸收鎂合金自動吸收,螺孔內出現可以允許螺釘相對移動的空間,實現由靜力固定向動力固定的轉化,從而可以顯著增加骨折端的微動和加壓,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要求;螺釘表層覆蓋有可吸收鎂合金層,或螺釘整體為可吸收鎂合金制作具有與螺孔填充可吸收鎂合金層相同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B17/72GK202288443SQ2011203280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日
發明者張奇, 張英澤, 王娟, 陳偉 申請人:張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