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
背景技術:
在使用西林瓶盛裝針劑時,需要通過注射器將輸液軟袋中的藥水或注射用水抽出注入西林瓶內,重復上述工作,直到西林瓶內有足夠的藥液;然后再將西林瓶反復搖動直到瓶內的藥劑混合均勻,再用注射器將西林瓶內藥液抽出注入輸液軟袋中,如此反復,直到瓶內的藥液被抽完為止。上述的混藥操作過程比較費時、費力、費耗材(如注射器),加藥也不方便,且極易造成藥液的二次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藥方便,在使用過程中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包括雙閥蓋體、加藥嘴和雙針;所述雙閥蓋體上具有混藥通道和輸液通道;所述加藥嘴的底部內壁設有內螺紋;所述混藥通道內設有密封塞;所述混藥通道向外延伸形成一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加藥嘴的底部旋套在該環形凸臺上并與其密封配合;所述雙針固定設在加藥嘴的內壁上,雙針的下端與混藥通道內的密封塞相對應。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雙針包括基座以及中空結構的上針和下針;所述上針和下針分別設在基座的上方和下方,且針尖向外,上針的內腔和下針的內腔相通;所述雙針的基座固定設在加藥嘴的內壁上,雙針的下針與混藥通道內的密封塞相對應。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輸液通道內設有密封塞;所述輸液通道的端口上設有開啟該輸液通道的端口的密封柄。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加藥嘴的內側壁上對稱的設有至少兩個呈倒鉤狀、且用于防止藥物容器蓋退出的防滑扣。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方案,所述加藥嘴的上端設有密封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具有如下優點1、使用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時,將該雙閥蓋體與輸液容器的接口焊合(雙閥蓋分為帶內蓋的雙閥蓋和無內蓋的雙閥蓋;無內蓋的雙閥蓋的混藥通道底部為與蓋體材質相同的密封結構,因此,密封塞是不能與輸液容器中的溶液直接接觸),將藥物容器放置于加藥嘴內,使雙針的上針尖對準藥物容器的密封塞,向下推壓藥物容器,上針便會逐漸穿透藥物容器的密封塞,再向下旋轉加藥嘴,下針便會逐漸穿透混藥通道內的密封塞和混藥通道底部的密封結構,擠壓輸液容器便可將輸液容器內的溶液與藥物容器內的藥物混合。整個過程,藥物容器與輸液容器可通過短時間的一次接觸而混合,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使用更方便、快捷,更衛生。[0011]2、使用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時,將該雙閥蓋體與輸液容器的接口焊合,因此可與所有的雙閥接口匹配。3、使用中可實現對用藥安全性的監控,防止藥物錯配、亂配,及不科學用藥,為患者提供更可靠地用藥信息。4、該雙閥蓋主要由雙閥蓋體、加藥嘴和雙針組成,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圖1為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一雙閥蓋體;2—混藥通道;3—輸液通道;4一加藥嘴;41一混藥卡體;42—針筒體;43—防滑扣;5—雙針;51—基座;52—上針;53—下針;6—密封塞;7—環形凸臺;8—密封塞;9一密封柄;10—密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圖1為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包括雙閥蓋體1、加藥嘴4和雙針5。雙閥蓋體1上具有混藥通道2和輸液通道3 (本實施中,混藥通道和輸液通道設在雙閥蓋體的頂部,雙閥蓋體的底部為與輸液容器的接口焊合的連接端口,混藥通道和輸液通道的底部為與蓋體材質相同的密封結構)。加藥嘴4由混藥卡體41和針筒體42構成,針筒體42的內壁設有內螺紋。雙針5包括基座51以及中空結構的上針52和下針53,上針52和下針53分別設在基座51的上方和下方,且針尖向外, 上針52的內腔和下針53的內腔相通,基座51橫向固定設置在加藥嘴4的內壁上(本實施例中,基座51橫向固定設在針筒體42的內壁上)。混藥通道2內設有密封塞6,輸液通道3 內設有密封塞8。混藥通道2向外延伸形成一環形凸臺7,在環形凸臺7的外壁上設有外螺紋,針筒體42通過螺紋配合旋套在該環形凸臺7上并與該環形凸臺7密封配合,雙針5的下針53與混藥通道2內的密封塞6相對應。在輸液通道3的端口上設有開啟該輸液通道 3的端口的密封柄9,密封柄9的底部將輸液通道3的端口密封。加藥嘴4的內側壁上對稱的設有至少兩個呈倒鉤狀、且用于防止藥物容器蓋退出的防滑扣43,本實施例中,加藥嘴4由混藥卡體41和針筒體42組成,防滑扣43對稱設在混藥卡體41的內壁上。在藥物容器卡入混藥卡體41內后,防滑扣43便可以牢固的將藥物容器卡接在混藥卡體41內。在加藥嘴4的上端(即本實施例中的混藥卡體41的上端)設有密封蓋10,使用前, 密封蓋10使混藥卡體41、位于混藥卡體41內的雙針5以及混藥卡體41底部的針筒體42 處于密封狀態,使混藥卡體41、加藥針5以及針筒體42在使用前具有良好的清潔度;使用時,拆除密封蓋10即可使用,既方便,又能保證混藥卡體41、加藥針5以及針筒體42的清潔度。使用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時,將雙閥蓋體1底部的連接端口與輸液容器的接口焊合(雙閥蓋分為帶內蓋的雙閥蓋和無內蓋的雙閥蓋;無內蓋的雙閥蓋的混藥通道底部為與蓋體材質相同的密封結構,因此,密封塞是不能與輸液容器中的溶液直接接觸),將藥物容器放置于加藥嘴4內,使雙針5的上針尖對準藥物容器的密封塞,向下推壓藥物容器,
4雙針5的上針52便會逐漸穿透藥物容器的密封塞,再向下旋轉加藥嘴4,下針53便會逐漸穿透混藥通道2內的密封塞6和混藥通道2底部的密封結構,擠壓輸液容器便可將輸液容器內的溶液與藥物容器內的藥物混合。輸液時,只需掰開輸液通道3端口上的密封柄9,輸液通道3內的密封塞8外露,將輸液針刺穿該輸液通道3內的密封塞8和輸液通道3底部的密封結構便可進行輸液。整個過程,藥物容器與輸液容器可通過短時間的一次接觸而混合,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使用更方便、快捷,更衛生。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包括雙閥蓋體(1),所述雙閥蓋體(1)上具有混藥通道 (2)和輸液通道(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藥嘴(4)和雙針(5);所述加藥嘴(4)的底部內壁設有內螺紋;所述混藥通道(2)內設有密封塞(6);所述混藥通道(2)向外延伸形成一環形凸臺(7),所述環形凸臺(7)的外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加藥嘴(4)的底部旋套在該環形凸臺(7)上并與其密封配合;所述雙針(5)固定設在加藥嘴(4)的內壁上,雙針(5)的下端與混藥通道(2)內的密封塞(6)相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針(5)包括基座(51)以及中空結構的上針(52)和下針(53);所述上針(52)和下針(53)分別設在基座 (51)的上方和下方,且針尖向外,上針(52)的內腔和下針(53)的內腔相通;所述雙針(5) 的基座(51)固定設在加藥嘴(4)的內壁上,雙針(5)的下針(53)與混藥通道(2)內的密封塞(6)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液通道(3)內設有密封塞(8 );所述輸液通道(3 )的端口上設有開啟該輸液通道(3 )的端口的密封柄(9 )。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藥嘴(4)的內側壁上對稱的設有至少兩個呈倒鉤狀、且用于防止藥物容器蓋退出的防滑扣(43)。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藥嘴(4)的上端設有密封蓋(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內螺紋加藥嘴的雙閥蓋,包括雙閥蓋體、加藥嘴和雙針;雙閥蓋體上具有混藥通道和輸液通道;加藥嘴的底部內壁設有內螺紋;雙針包括基座、上針和下針,基座固定在加藥嘴的內壁上;加藥嘴的底部旋套在混藥通道向外延伸的環形凸臺上,下針與混藥通道內的密封塞相對應。使用時,將該雙閥蓋體與輸液容器的接口焊合,將藥物容器置于加藥嘴內,向下旋動加藥嘴,上針便會逐漸穿透藥物容器的密封塞,下針便會逐漸穿透混藥通道內的密封塞和混藥通道底部的密封結構,藥物和藥液可通過短時間的一次接觸而混合,不但密封好,而且使用更方便,更衛生;同時該雙閥蓋可與所有的雙閥接口匹配。
文檔編號A61J1/14GK202223561SQ201120386918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2日
發明者周兵, 李科, 袁媛, 趙柳英, 邱宇 申請人:重慶萊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