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套囊引導管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呼吸器具,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氣管導管置換的帶套囊引導管芯。
背景技術: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需要更換氣管導管,如氣管導管囊套破裂,分泌物或異物嚴重堵塞導管無法吸引,氣管導管被患者咬扁至氣管導管不通暢,胸科手術結束需要由雙腔氣管導管換成單腔氣管導管等。現有的更換方式為先拔出原氣管導管,然后應用麻醉咽喉鏡重新插管,如果遇到困難氣道,則更換氣管導管非常困難。目前市場上有一種用于氣管導管置換的引導管芯,但該引導管芯主要存在如下缺點1、在退出原氣管導管的過程中有時將管芯帶出氣管外,導致氣管導管置換失敗;2、需要利用引導管芯進行通氣時,沒有配置引導管芯與呼吸回路連接的專用接頭,導致其通氣功能無法充分利用;3、在利用引導管芯進行通氣過程中,漏氣非常嚴重,通氣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引導管芯存在的上述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氣管導管置換,提高氣管導管置換成功率,置換過程中可進行通氣,且通氣效果良好的帶套囊引導管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帶套囊引導管芯,在管芯上固定套有一環形套囊;所述管芯為中空結構,管芯的一端為向外凸起的光滑過渡的封閉頭端,另一端為開口的尾端通氣口 ;所述管芯的長度為78 82cm,外徑為3 5mm ;在管芯的表面、且距封閉頭端48 52cm的距離內設有刻度線;在管芯的管壁上、且距封閉頭端 0. 5 Icm處開有通氣孔;所述環形套囊距封閉頭端2 5cm,在管芯的管壁內設有注氣管, 注氣管的一端與環形套囊連通,注氣管的另一端伸出尾端通氣口并與注氣閥連接。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該管芯還包括兩通接頭,兩通接頭的一端為連接呼吸回路的通氣接口,另一端為可插入尾端通氣口的插入接口。作為本發明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通氣孔的橫截面為橢圓形。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方案,所述環形套囊的外圓為圓柱狀。與現有技術中的引導管芯相比,本發明的帶套囊引導管芯具有如下優點
1、提高氣管導管置換成功率。由于注氣后的環形套囊與氣管壁之間產生橫向壓力, 為置入后的管芯起到了固定作用,因而在退出原氣管導管的過程中可避免將管芯帶出氣管外。2、可以在氣管導管置換過程中進行通氣。在氣管導管置換過程中如果需要進行緊急通氣,可將管芯與兩通接頭連接,再連接呼吸回路即可。3、通氣效果良好。充氣后的環形套囊能夠密封氣道,避免在通氣過程中發生漏氣。4、在導管置換過程中能夠監測到管芯置入的深度。在管芯的表面、且距封閉頭端 48 52cm的距離內設有刻度線,可以在置換過程中監測到管芯置入的深度,避免管芯過深和過淺。操作過程簡便、快捷。
圖1為帶套囊引導管芯的結構示意圖2為兩通接頭插入管芯的尾端通氣口內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 一管芯;2—環形套囊;3—封閉頭端;4 一尾端通氣口; 5—刻度
線;6—通氣孔;7—注氣管;8—注氣閥;9一兩通接頭;10—通氣接口; 11 一插入接□。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發明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如圖1所示,帶套囊引導管芯,在管芯1上固定套有一環形套囊2。管芯1為中空結構,管芯1的一端為向外凸起的光滑過渡的封閉頭端3,管芯1的另一端為開口的尾端通氣口 4。管芯1的長度為78 82cm,外徑為3 5mm,本實施例中,管芯1的長度為80cm,管芯1的內徑為1 3mm ;在管芯1的表面、且距封閉頭端48 52cm的距離內設有刻度線5 (本實施例中,在管芯的表面標記厘米刻度)。在管芯1的管壁上、且距封閉頭端0. 5 Icm 處開有通氣孔6,通氣孔6的橫截面為橢圓形。環形套囊2距封閉頭端2 5cm,在管芯1 的管壁內設有注氣管7,注氣管7埋于管芯的管壁層內,注氣管7的一端與環形套囊2連通, 注氣管7的另一端伸出尾端通氣口 4并與注氣閥8連接,可經注氣閥8給環形套囊2注氣。該管芯1還包括兩通接頭9,兩通接頭9的一端為連接呼吸回路的通氣接口 10,另一端為可插入尾端通氣口 4的插入接口 11,如圖2所示。兩通接頭9的通氣接口 10與呼吸回路(主要是麻醉機的呼吸回路)連接用于通氣,插入接頭11由鋼材制成,可用于插入管芯 1的尾端通氣口 5中。通氣孔6的橫截面為橢圓形,通氣孔6的開口也采用橢圓形的開口,既有利于通氣的通暢,又可保持管芯結構的牢固。環形套囊2的外圓為圓柱狀,圓柱狀的環形套囊2充氣后,增加其與氣管壁之間的摩擦力,使得拔管過程中管芯易于固定,可降低拔管時管芯被帶出的風險,此外,使得在進行通氣時保證氣道的密封性,更有效地通氣。管芯1由軟硅膠材料或醫用級PVC材料制成,其軟硬度要適宜置入氣管導管。管芯上的環形囊套采用低壓力高容量的氣囊,主要起增加其與氣管壁之間摩擦力作用,同時又不過度壓迫氣管壁。管芯置入原氣管導管后,應超過原氣管導管5cm的深度,以避免拔管過程連帶脫出,也有利于新的氣管導管的置入。注氣管自管芯的尾端通氣口分離,可在拔管過程中輕松剪斷或扯斷充氣管,拔管操作方便。由于有不同型號(內徑)的氣管導管,因此可制成適用于不同型號氣管導管的帶套囊引導管芯。外徑5mm的帶套囊引導管芯,可適用于6號以上的氣管導管;外徑4mm的帶套囊引導管芯,可適用于5號以上的氣管導管;外徑 3mm的帶套囊引導管芯,可適用于4號以上的氣管導管。帶套囊引導管芯為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前準備首先選擇合適型號的帶套囊引導管芯,檢查環形囊套充氣后不漏氣,檢查管芯通暢,用消毒石蠟液涂抹帶套囊引導管芯和新的氣管導管。氣管導管置換操作首先將管芯置入原氣管導管,需要置入比原氣管導管長度多5cm的深度,經注氣閥給環形套囊注氣5-10ml,然后退出原氣管導管,在退出原氣管導管至管芯的尾端通氣口時剪斷或扯斷裸露的注氣管直至退出,再通過管芯引導新的氣管導管置入,最后退出管芯。由于注氣后的環形套囊與氣管壁之間產生橫向壓力,為置入后的管芯起到了固定作用,因而在退出原氣管導管的過程中可避免將管芯帶出氣管外,因此,可提高氣管導管置換成功率。帶套囊引導管芯可在氣管導管置換過程中進行通氣。在氣管導管置換過程中如果需要進行緊急通氣,可將管芯的尾端通氣口與兩通接頭連接,再連接呼吸回路即可。此外,充氣后的環形套囊還可起到密封氣道,避免在通氣過程中漏氣的作用。操作過程簡便、快捷。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帶套囊引導管芯,其特征在于在管芯(1)上固定套有一環形套囊(2);所述管芯(1) 為中空結構,管芯(1)的一端為向外凸起的光滑過渡的封閉頭端(3),另一端為開口的尾端通氣口(4);所述管芯(1)的長度為78 82cm,外徑為3 5mm;在管芯(1)的表面、且距封閉頭端(3) 48 52cm的距離內設有刻度線(5);在管芯(1)的管壁上、且距封閉頭端(3) 0.5 Icm處開有通氣孔(6);所述環形套囊(2)距封閉頭端(3) 2 5cm,在管芯(1)的管壁內設有注氣管(7),注氣管(7)的一端與環形套囊(2)連通,注氣管(7)的另一端伸出尾端通氣口(4)并與注氣閥(8)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套囊引導管芯,其特征在于該管芯(1)還包括兩通接頭 (9),兩通接頭(9)的一端為連接呼吸回路的通氣接口(10),另一端為可插入尾端通氣口 (4)的插入接口(11)。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套囊引導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氣孔(6)的橫截面為橢圓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套囊引導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套囊(2)的外圓為圓柱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套囊引導管芯,在管芯上固定套有一環形套囊;管芯為中空結構,管芯的一端為向外凸起的光滑過渡的封閉頭端,另一端為開口的尾端通氣口;管芯的長度為78~82cm,外徑為3~5mm;在管芯的表面、且距封閉頭端48~52cm的距離內設有刻度線;在管芯的管壁上、且距封閉頭端0.5~1cm處開有通氣孔;環形套囊距封閉頭端2~5cm,在管芯的管壁內設有注氣管,注氣管的一端與環形套囊連通,注氣管的另一端伸出尾端通氣口并與注氣閥連接。該帶套囊引導管芯用于氣管導管置換,提高氣管導管置換成功率,置換過程中可進行通氣,且通氣效果良好,而且操作過程簡便、快捷。
文檔編號A61M16/04GK102553048SQ20121002862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9日
發明者楊建平, 江偉, 陳星玲 申請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