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藥物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大腦高級神經活動的失調,其特點是常感覺腦力和體力不足,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但無器質性病變存在。在臨床上可以出現各種不適應癥狀,如頭暈、頭昏腦脹、腰酸背痛、煩躁易怒、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失眠健忘、早泄陽痿,可伴有輕度抑郁或焦慮。其為心理疾病的一種,是一類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生理癥狀的神經癥性障礙。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精神特別容易興奮又特別容易疲勞 興奮時病人往往控制不住回憶和聯想,一點刺激都難以忍受;疲勞時多數病人很快會感到腦力不夠用,頭昏腦脹,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持久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渾身疲乏體力不支。其次,病人總感到心情緊張,放松不下來,而且特別容易煩惱、激動或發脾氣,有的人甚至出現輕度焦慮抑郁或疑病觀念。近些年來由于社會競爭壓力,神經衰弱的患者呈上升趨勢,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患神經衰弱的更多。曾有調查發現,在15 59歲的居民中總患病率為13. 03%,占全部神經癥病例的58. 7%,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健康。
西醫在治療神經衰弱方面,要視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主要包括①治療失眠。② 抗焦慮并鎮靜催眠。常用各種抗焦慮藥物比如安定、舒樂安定、硝基安定、舒寧、阿普峻侖、 羅拉、妥明當。海洛神等。③使用一些調節神經功能的藥物,如許多醫院配制的健腦合劑、 配劑。④胰島素低血糖治療等。但這些藥物在安全性和依賴性方面存在缺陷,副作用比較大,容易形成成癮性、耐藥性,故不宜長時間服用。
中醫理論認為,神經衰弱屬“郁病”、“失眠”、“虛勞”、“心悸”等范疇,中醫辨證分為 肝氣郁結證、心腎不交證、心脾兩虛證。其發病機制,多屬氣血和臟腑功能失調,氣虛血運不暢,經絡運行受阻。治療則以氣血運行通暢為原則。中醫專家指出,雖然所有的神經衰弱患者都是因為精神活動長時間過度緊張、大腦興奮抑制功能紊亂所致,但誘發這些情況出現的根源是不同的。如陰虛火旺、肝腎陰虛、肝氣郁結、心脾虧虛、腎陽不足、陰虛陽亢、心脾兩虛等等原因都可導致神經衰弱。所以相應的治療出發點當然是不同的,對應的藥物施用也是不同的。
中藥用于治療神經衰弱即不會成癮,也不會產生依賴性。有一大批高科技中醫藥成果在神經衰弱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酸棗仁膠囊、三七人參花茶、百合酸棗仁膠囊等, 這些藥物對神經衰弱均有一定的療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藥物起效慢,藥味較多, 不便于制備使用,效果不十分明顯,服用時間長。因此,開發一種高效低毒、標本兼治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仍是臨床的急切需要。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標本兼治、副作用小、安全方便、價格低廉的中藥制劑。3CN 102526474 A其目的是為了解決治療神經衰弱,克服西藥毒副作用大,停藥易反復,治療效果不顯著的問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本申請發明人有鑒于現有的治療神經衰弱的藥物存在的缺陷,基于從事中醫藥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及專業知識,結合祖傳秘方,通過對傳統中藥的研究,并結合辯證論證, 多方收集眾家之長,尋求最佳治療方案,從祖國醫學寶庫中,篩選出益氣補血、養心安神的天然中藥,按中醫理論組方,提取精華,使其發揮清心處煩、養陰生津、安神養心之功效,采用純天然中藥原料,經系統研究、科學配伍,結合傳統中醫技術精心配制成本發明的用于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對神經衰弱有快速治愈的功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原料制備而得,
黃芪、枸杞子、茯苓、蒼耳子、淫羊藿、遠志、當歸、大棗、五味子、白術、酸棗仁、麥冬、山藥、木香、合歡皮、甘草、熟地黃、人參、丹皮、半夏。
一種用于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制備而得,
黃芪35份、枸杞子32份、茯苓觀份、蒼耳子觀份、淫羊藿25份、
遠志25份、當歸23份、大棗20份、五味子20份、白術18份、
酸棗仁18份、麥冬15份、山藥15份、木香13份、合歡皮13份、
甘草10份、熟地黃8份、人參6份、丹皮5份、半夏5份。
本發明藥物可以加一種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混合制成任何一種臨床上或藥學上可接受的劑型,優選口服制劑。以口服給藥的方式施用于需要這種治療的患者時,可將其制成常規的固體制劑,如片劑、膠囊、軟膠囊等。
優選地,其制備方法為按上述比例稱取各組分藥材(配比單位克),先用8倍水將上述藥物浸泡2小時,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30分鐘;第二遍加6倍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40-50分鐘,合并兩次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1. 28-1. 32(50°C )的浸膏,干燥、滅菌等常規操作,制成1000片,即可。
功能與主治補氣血,養心腎,健腦安神。用于神經衰弱,健忘失眠,頭暈心悸,身倦無力,體虛自汗,陽痿遺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注意高血壓患者忌服,溫開水送服。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及寒涼食物,避免情志刺激,生活要有規律。
本發明藥物制成制劑時,可采用現有制藥領域中的常規方法生產,需要的時候可以添加各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所述的載體包括藥學領域常規的稀釋劑、賦形劑、填充劑、粘合劑、濕潤劑、崩解劑、吸收促進劑、表面活性劑、吸附載體、潤滑劑等。
本發明藥物在制成口服制劑時,可選擇的填充劑有淀粉、糖粉、磷酸鈣、硫酸鈣二水物、糊精、微晶纖維素、乳糖、預膠化淀粉、甘露醇等;可選擇的粘合劑有羧甲基纖維素鈉、PVP-K30、羥丙基纖維素、淀粉漿、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羥丙甲纖維素、膠化淀粉等; 可選擇的崩解劑有干淀粉、交聯聚維酮、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羧甲基淀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等;可選擇的潤滑劑有硬脂酸鎂、滑石粉、十二烷基硫酸鈉、微粉硅膠等。
本發明制劑全方配伍符合中藥“君臣佐使”原則,經藥效學實驗驗證,具有顯著的養陰生津,清心降火,健脾益氣功效,既能使大腦功能失調得以平衡,又能改善全身健康狀況,毒副作用小,具有較好的療效,制作簡便,適于長期服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心病型神經衰弱疾病的合劑。
本發明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的優良效果在于
1.本發明的藥劑由純中藥制成,各組分符合藥政法規定,利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不含化工成分,不含激素,無毒副作用,表里兼治,達到更好的滋陰補腎、養心安神作用;
2.該藥劑療程短,總有效率高,愈后不易復發。
3.本發明的工藝簡單,降低了生產成本,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用于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制備而得,
黃芪35份、枸杞子32份、茯苓28份、蒼耳子28份、淫羊藿25份、
遠志25份、當歸23份、大棗20份、五味子20份、白術18份、
酸棗仁18份、麥冬15份、山藥15份、木香13份、合歡皮13份、
甘草10份、熟地黃8份、人參6份、丹皮5份、半夏5份。
按上述比例稱取各組分藥材(配比單位克),先用8倍水將上述藥物浸泡2小時, 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30分鐘;第二遍加6倍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40-50分鐘,合并兩次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1.觀-1. 32 (50°C )的浸膏,干燥、滅菌等常規操作,制成1000片, 即可。
急性毒性研究
健康大鼠和小鼠分別單次經口灌胃給予本發明的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灌胃劑量為臨床擬用量的100倍。給藥后小鼠出現輕微活動減少,1小時左右恢復正常,給藥后連續觀察7天,無一動物死亡,其全身狀況、飲食、攝水、小便和體重增長均正常,未出現明顯的急性毒性反應,也未引起動物死亡。小鼠未出現明顯的急性毒性反應,大鼠出現拉稀便,活動減少等反應,急性毒性靶器官為肝臟和脾臟。提示該藥急性毒性低,臨床用藥安全。
藥效實驗對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的影響
動物昆明種小鼠,雌雄各半,體重18 22g,30只,隨機分成三組,每組10只。
實驗方法陽性對照組安神定志丸,5g/kg,本發明組(實施例1制備中藥組合物),陰性對照組生理鹽水組,戊巴比妥鈉,藥物在實驗前用蒸餾水配置,灌胃給藥。連續給藥7d,每日1次,末次給藥后Ih稱重并腹腔注射0.3%戊巴比妥鈉0. 15ml/10g,記錄本發明藥物對小鼠戊巴比妥鈉閾下劑量催眠作用的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原料制備而得,黃芪、枸杞子、茯苓、蒼耳子、淫羊藿、遠志、當歸、大棗、五味子、白術、酸棗仁、麥冬、山藥、木香、合歡皮、甘草、熟地黃、人參、丹皮、半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制備而得, 黃芪35份、枸杞子32份、茯苓觀份、蒼耳子觀份、淫羊藿25份、遠志25份、當歸23份、大棗20份、五味子20份、白術18份、 酸棗仁18份、麥冬15份、山藥15份、木香13份、合歡皮13份、 甘草10份、熟地黃8份、人參6份、丹皮5份、半夏5份。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中藥組合物在神經衰弱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工藝,其由下述原料制備而得,黃芪、枸杞子、茯苓、蒼耳子、淫羊藿、遠志、當歸、大棗、五味子、白術、酸棗仁、麥冬、山藥、木香、合歡皮、甘草、熟地黃、人參、丹皮、半夏。依照通常的制藥方法添加如淀粉食用纖維素藥用輔料后制成膠囊、片劑、顆粒等劑型。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對神經衰弱標本兼治、對人體無毒無害、無副作用、價格低廉,制作簡便,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61K36/8968GK102526474SQ20121007712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2日
發明者王壽江 申請人:王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