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位于導管轂內的針尖保護器殼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文總體討論了針組件,并具體延伸討論了具有針尖保護器的針組件,該針尖保護器包括用于防止從ー側與針尖接觸的封裝壁面。
背景技術:
IV導管組件的插入過程包含四個基本步驟(I)醫務人員將針和導管一起插入患者靜脈(vein) ;(2)在用針尖插入靜脈之后,醫務人員用他或她的手指推動導管,使導管前進至患者靜脈中;(3)醫務人員通過抓住轂端部(與針尖端相反),同時用他或她空著的手在插入位置處向患者皮膚施加壓カ而抽出針;以及(4)醫務人員然后將當前插入的導管用帶扎至患者皮膚,并將導管(導管轂)的露出端部連接至將供藥到患者靜脈內的流體源。問題在于,緊接著從患者靜脈抽出針之后,在此時涉及至少兩個緊急程序的醫務 人員必須立刻將露出的針尖置于就近位置,并執行完成針抽出所需的作業。在這個關鍵時刻露出的針尖產生意外針刺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導致醫務人員容易受到各種危險的血液傳播型(blood-borne)病原體傳染的侵害,包括AIDS和肝炎。其它類型的針同樣使醫務人員暴露于受到意外針刺的危險中。例如,使用直針、Huber針、硬膜外針等進行注射給藥的醫生可以將用過的針置于托盤內,以隨后由護士丟棄。在介于將用過的針置于托盤或作業點到針被丟棄之間的這個時段內,用過的針對于在針附近或周圍作業的人員而言是個潛在的疾病傳染源。因此,所有針都應在使用之后立即被覆蓋,以更大程度確保使用者的安全。理想情況下,覆蓋針尖的程序應該是被動的、自激活的、或者至少執行簡單。此外,覆蓋針的裝置應該是可靠且強固的。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一種阻擋針尖并防止與針尖直接接觸的針尖保護器。更優選地,所述針尖保護器結合有多個側壁,所述側壁用于屏蔽針尖使其不可見并不暴露于從針尖內部滴落的血液。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中,設置偏轉板以偏轉所述針,防止該針無意地從所述針尖保護器內重新出現。在本發明的又一方面中,所述偏轉板至少部分用于將所述針尖保護器定位在殼體內。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安全IV導管中結合所述針尖保護器,用于在將針從導管管體移除時通過針尖保護器與導管轂之間的彈性接合而自動地屏蔽針尖。該彈性接合可以進行相對更順暢的釋放,而不必降低標準制造公差。本發明的方面可通過提供一種用于阻擋針尖的針尖保護器而實踐,該針尖保護器包括針尖保護器殼體,其位于具有內表面的轂內;穿過所述針尖保護器和所述殼體的針;第一臂,其從所述針尖保護器殼體的遠側壁延伸,被偏壓抵靠所述內表面;第二臂,其從所述針尖保護器殼體的近側壁延伸,被偏壓抵靠所述內表面;以及第三臂,其從所述針尖保護器殼體的近側壁延伸,被偏壓抵靠所述針的ー側。本發明可通過提供一種用于安裝在針上以屏蔽針尖的針尖保護器而實踐,該針尖保護器包括第一保護器本體,其包括近側壁和向所述近側壁的遠側延伸的臂;所述臂還包括在該臂的一端用于阻擋針尖的遠側壁;用于容納從介于所述近側壁與所述遠側壁之間延伸的針的不均勻的臂寬度;附接至所述第一保護器本體的第二保護器本體,該第二保護器本體包括限定出用于容納所述第一保護器本體的空腔的遠側壁和兩個側壁;以及偏轉板,該偏轉板包括伸入所述空腔中的突起,該突起和在所述臂端部的所述遠側壁配置成限制針尖向所述第二保護器本體的所述遠側壁的遠側運動。在本發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一種用于安裝在針上以屏蔽針尖的針尖保護器,該針尖保護器包括附接至第二保護器本體的第一保護器本體,該第一保護器本體包括近側壁和向所述近側壁的遠側延伸的臂,該臂包括所述臂的遠端部;該第二保護器本體包括限定出用于容納所述第一保護器本體的空腔的兩個側壁和兩個端壁;所述兩個側壁均包括第一邊緣和第二邊緣;偏轉板,其包括伸入所述空腔中的突起,該偏轉板配置成相對于所述第 一邊緣以及所述第二邊緣二者偏轉和運動;并且其中所述突起和所述臂的所述遠端部配置成當所述針尖保護器安裝在針上并且該針尖保護器處于就緒待用位置時位于由中心線限定的針桿的不同側。在本發明的再一方面中,提供一種針組件,該針組件包括殼體,其包括具有內壁面的壁,該內壁面限定了在其中布置有針尖保護器的空腔;針,其具有針桿和針尖,所述針桿具有由中心線限定的第一側和第二側,所述針尖穿過所述殼體和所述針尖保護器;所述針尖保護器包括遠側壁、兩個側壁、近側壁、從所述近側壁朝向所述遠側壁延伸的第一臂、比所述第一臂短并且從所述近側壁延伸的第二臂、以及與所述第二臂相對的壁;并且其中與所述第二臂相對的壁和所述第二臂二者均被偏壓抵靠所述殼體的內壁面。參照說明書、權利要求和附圖將更好地理解本文提供的針尖保護器的其它方面和特征。
附圖包括圖IA和IB是現有技術的安全IV導管的半示意局部剖面圖,該安全IV導管結合有包括上壁和兩個側壁的針尖保護器;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的針尖保護器的半示意立體圖,該針尖保護器包括用于阻擋針尖的第一保護器本體和第二保護器本體;圖3是圖2的針尖保護器的俯視圖;圖4是圖2的針尖保護器的仰視圖;圖5是圖4的夾具沿線5-5剖取的半示意剖面側視圖;圖6是圖5的夾具沿線6-6剖取的半示意端視圖;圖7是圖5的夾具沿線7-7剖取的半示意前視圖; 圖8是圖2示出的第一保護器本體的半示意剖面側視圖,未示出第二保護器本體;圖9是圖8的第一保護器本體的臂沿著線9-9剖取的半示意剖面端視圖10是圖8的第一保護器本體沿著線10-10剖取的半示意端視圖;圖11是結合有圖2的針尖保護器的導管組件的半示意剖面側視圖,示出的針尖保護器處于就緒待用位置;圖12是圖11的導管組件沿線12-12剖取的剖面端視圖;圖13是圖11示出的導管組件處于已使用位置的局部剖面側視圖,其中針轂從導管管體縮回,并且針尖保護器阻擋針尖;圖14是針轂從導管轂完全移除的局部剖面側視圖,其中圖2的針尖保護器留在針上以阻擋針尖;并且圖15是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的可選第二保護器本體的半示意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給出的詳細說明g在用作對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的用于多個針或針組件的針尖保護器的當前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而不是意在代表可構造或利用本發明的僅有形式。該說明結合所示實施方式闡述了構造和利用本發明的針尖保護器的特征和步驟。然而應理解,通過不同的實施方式可以實現相同或等同的功能和結構,這些實施方式也意在被包含于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特別是結合有本文包含的不同實施方式所示的特征的組合的實施方式。在本文別處提到時,相同的附圖標記_在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特征。圖IA和IB圖解了在授予Woehr等的美國專利No. 6,616,630中示出和說明的現有技術的彈簧夾具護針器(needle guard),該專利的內容通過援引而清楚地合并到本文中。出于交叉參考的目的,本文所示的圖IA和IB在該‘630號專利中作為圖4A和4B加以標記和討論。如本文的圖IA和IB所示出和再現的那樣,彈簧夾具護針器40a包括遠側臂65,遠側臂65在其上端處終止于彎曲的唇緣66并且在其下端處終止于U形部67,處于圖IA所示的就緒位置的U形部67與形成在導管轂26的下內壁中的凸塊68接觸。具有中心開ロ 70的橫向節段69向近側并且向上延伸,并終止于上U形部72。如在該‘630號專利中公開的那樣,該開ロ配置成將針夾持在已使用位置,即夾持在已經增設的點d和e處。具有開ロ 76的近端壁74從部分72垂直延伸,然后在水平下節段78中向遠側延伸,下節段78具有開ロ 80,遠側臂65和橫向節段69的下半部通過所述開ロ 80在護針器的就緒位置中延伸。節段78在其遠端在前壁82處向上延伸,前壁82具有與開ロ 70、76軸向對齊的中心開ロ 84。遠側前壁82在其上端沿近側方向在上節段86中延伸,上節段86沿著其大致全部長度與導管轂的上內壁接觸,如圖IA所示。當導管處于就緒位置時,針桿穿過開ロ 70、76和84并靠在彎曲唇緣66上,彎曲唇緣66推動臂65使其抵靠著導管轂下壁中的凸塊68。該接合連同上節段86與導管轂上內壁的弾性接合一起,將彈簧夾具40a保持在導管轂中的就緒位置。當針轂12和針16向右縮回足夠長度時,如圖IA所示,針尖18向唇緣66的近側運動并最終經過唇緣66下方。此時,臂65上的朝下的カ釋放,從而允許臂65向上卡至圖4B所示的縮回位置,在該位置臂65和唇緣66在針尖18上方延伸,從而防止與針尖意外接觸。在這種情況下,護針器40a被夾持在針桿16上在開ロ 70的點d和e處,并且針和夾持在針上的護針器可容易地從導管轂移除。
雖然圖IA和IB所示的現有技術的針尖保護器40a對于其用途而言設計良好,但針尖保護器40a還存在可使其更加可靠、有效且更容易制造的諸多改進之處。現在參照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方面而設計的總體以100表示的針尖保護器。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針尖保護器100包括第一保護器本體(也見圖5) 102,第一保護器本體102至少部分被第二保護器本體104包圍。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二保護器本體104包括遠側壁106,遠側壁106包括優選為圓形構造的開ロ 108。多個壁向遠側壁106的遠側延伸,這些壁包括兩個側壁110A、110B和偏轉壁、板或臂112。第二保護器本體104優選地由單個被沖壓或切出的“T”狀不銹鋼片形成,其在“T”的三個分支的交點處具有圓形切ロ 108,用于在遠側壁106上形成開ロ 108。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T狀片的交叉點被壓靠著諸如金屬模板或諸如碳化物的模具,然后在將兩個側壁110A、110B和偏轉板112向近側推動的同時形成圍繞遠側壁106周邊的彎曲周邊輪廓114。通過該過程也可以形成底部周邊輪廓。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兩個側壁110A、1 IOB和偏轉板112的邊緣116形成為適配在用于形成遠側壁106的彎曲周邊輪廓114的同一模具中。從而,兩個側壁110AU10B和偏轉板112之間的交叉點118通常彎曲或平滑,而不是直角(如圖6和7所示)。如下進ー步討論的那樣,與具有簡單直角的角部(該角部會產生單點接觸)相比,平滑邊緣116使得針尖保護器100可以在更大的表面積上與夾具殼體或導管轂的內表面接觸。側壁和偏轉板優選地足夠接近以屏蔽針尖使其不可見,并且將任何可能從針滴落的血滴截留在針尖內。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偏轉板112上結合有突起或凹部120,用于限制針在啟用位置中的運動,如下進ー步討論的那樣。凹部120從ー個側壁IlOA延伸到另ー側壁IlOB的寬度略小于偏轉板緊鄰該凹部的近側和遠側的寬度。沿著偏轉板112的不同寬度使得凹部120可以在形成平滑邊緣116之后形成。然而,針尖保護器100可以在各個交叉點118處結合直角的角部,并且使偏轉板112具有均勻的寬度(為次優選的),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為了容易組裝,可在偏轉板112上結合有任選開ロ 122。例如,可穿過開ロ 122插入ー銷(未示出),從而向下推動第一保護器本體的臂140 (圖5)。這可有助于將套管或針的對接端穿過保護器而組裝。優選地,當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的遠側壁150形成一角度從而使套管的對接端可以簡單地將遠側壁向下偏轉以進行自動組裝時,所述開ロ不是必需的。圖3是圖2的針尖保護器100的俯視圖。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偏轉板112上結合有減小的近側部124,偏轉板112在緊鄰近側部124的遠側具有較小的寬度尺寸。在減小的近側部124的每側上形成間隙126,間隙126部分地由各個側壁110A、IlOB和減小的近側部124限定。然而可通過在偏轉板112的全部長度上保持相同寬度而填平這兩個間隙126。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各個側壁110AU10B的近端處結合有側壁附接板128AU28B。如果沿針尖保護器100的縱長方向繪制中心線或軸線,那么這兩個側壁附接板128A、128B正交于軸線定位并且大致共面。然而,這兩個附接板128A、128B可以重疊并且不共面,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如下進ー步討論的那樣,這兩個附接板128AU28B是將第二保護器本體104附接至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的裝置。圖4是圖2的針尖保護器的仰視圖。清楚地示出第一保護器本體102位于第二保護器本體104的兩個側壁110AU10B之間。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結合有用于將針尖保護器100穩定在殼體或轂中的臂130。臂130從近側壁132 (也見圖5)向遠側延伸,并包括由與下游部136(也見圖5)成一角度定位的上游部134所限定的彎曲或頂點133。如下進ー步討論的那樣,臂130配置成圍繞在所述針尖保護器100近端處的點138樞轉、撓曲或懸架,點138用作鉸接部。近側壁132和兩個附接板128AU28B —起限定保護器近端129。長度比用于穩定的臂130相對更長的臂140也從近側壁132延伸,用于阻擋針尖。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臂140包括開ロ 142和兩個肋144。優選地,開ロ 142為長圓形并且兩個肋144通過壓印エ藝形成。臂140還包括前臂部146、返回部148 (圖5)、用于阻擋針尖的遠側壁150 (圖5)、以及用于覆蓋處于已使用位置的一部分針的端部或指狀部152 (圖5)。前臂部146、返回部148、遠側壁150和指狀部152在本文中一起被統稱為遠側臂阻擋部。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臂的具有開ロ 142的部分比臂的其余部分寬。該配置提供了不僅結合開ロ 142的空間而且也結合兩個壓印肋144的空間。可選地,在臂部的各個邊緣上可結合有突片或唇瓣,然后將它們彎曲以形成兩個肋。沒有壓印肋的可選臂可始終具有均勻的寬度。圖5是圖4的針尖保護器沿線5-5剖取的剖面側視圖。可以看到,兩個臂130、140·從近側壁132的兩個不同邊緣延伸。如圖11所示,當針尖保護器100位于針上吋,這兩個臂從針的相對側(從針的中心線看去)開始。然而,較長臂140以ー角度向近側壁132的遠側延伸,并與針的軸線相交,且針穿過臂上的開ロ 142。然而,短臂130不與針接觸或相交。更優選地,短臂130的端部邊緣154與處于就緒待用位置和已使用位置這兩種情況下的針都隔開。如下進ー步討論的那樣,當針尖保護器100處于就緒待用位置吋,長臂140被朝著短臂130以及與針的ー側相接觸的指狀部152而徑向向外偏壓。為此,長臂140在與針的ー側抵接時,至少部分圍繞著在近側壁132處的點156發生撓曲。再次結合圖5參照圖3,偏轉板112從第二保護器本體104的遠側壁106的周邊輪廓114懸架。這樣使整個偏轉板112(更具體地說,減小的近側部124)可以類似于跳板那樣偏轉。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短臂130的頂點133與偏轉板112的圓形邊緣116之間的尺寸應大于其中待放置針尖保護器的殼體的內曲率,使得偏轉板112和短臂130都被殼體的壁面向內偏壓。換言之,當針尖保護器100安裝在殼體(例如圖11所示的導管轂)內時,在偏轉板112和短臂130上的兩個圓形邊緣處擠壓針尖保護器。該擠壓動作使得針尖保護器能夠被可移除地固定至殼體或轂。圖6是圖5的針尖保護器沿線6-6剖取的端視圖。兩個側附接板128AU28B被圖示為與近側壁132的近側相對表面相接觸。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利用超聲、高頻焊接或激光將兩個附接板128AU28B焊接到近側壁130。在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的近側壁130上結合用于接收針(未示出)的開ロ 158。兩個附接壁128AU28B均結合有類似兩個半圓的切ロ 160,切ロ 160—起具有的直徑比近側壁130上的開ロ 158的直徑大。可選地,這兩個附接壁128AU28B可彼此重疊,且各自結合有直徑比近側壁的開ロ 158的直徑大的單獨開ロ。圖7是圖5的針尖保護器100沿線7-7剖取的前視圖。圖中清楚地示出,第二保護器本體104結合有多個帶壁結構,即兩個側壁110AU10B和偏轉板112、前壁106以及兩個附接壁128A、128B (未示出),從而形成包括空腔155和中心接入開ロ 162 (也見圖5)的封裝件。除了圖7之外還參照圖5和6,短臂130穿過中心接入開ロ 162而伸出,以提供針尖保護器與諸如導管轂這樣的殼體之間的接觸點。長臂140(圖5)在就緒待用位置類似地穿過中心接入開ロ 162而伸出,但是在已使用位置時運動至空腔155中,如下進ー步討論的那樣。圖8是圖I的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的剖面側視圖,未示出第二保護器本體104。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由單個一體不銹鋼片形成。在第一保護器本體102形成為圖8所示的形狀之前,應當沖壓開ロ 142,并壓印兩個肋144。圖9是圖8的第一保護器本體102沿著線9-9剖取的剖面端視圖。示出了兩個肋144的部分、這兩個肋之間的開ロ 142、以及近側壁132。
圖10是圖8的第一保護器本體102沿著線10_10剖取的端視圖。可以通過近側壁132上的開ロ 158看見長圓形開ロ 142和遠側壁150的部分。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近側壁132的各個角部形成四個切ロ 164。切ロ 164被配置成減小兩個臂130和140所產生的彈カ的大小。可改變切ロ的大小以獲得所需的彈力。參照圖5,本文公開的針尖保護器可看作是具有一殼體的裝置,該殼體帶有三個可動臂112、130和140。也可以將針尖保護器視為具有帶偏轉板或臂的殼體,在該殼體中布置針尖保護器,該針尖保護器具有用于阻擋針尖的臂和與偏轉板一起用于將針尖保護器彈性地固定至轂或夾具殼體的臂。圖11是結合有圖2至10的針尖保護器100的導管組件166的半示意剖面側視圖。概括地說,導管組件168包括針轂,該針轂包括附接在其上的針170。針170包括鋭利的針尖172、不均勻針部175 (圖13),并且穿過針尖保護器100、導管轂174和導管管體而176伸出。不均勻針部175可以是卷邊件、材料積聚件、彎曲件或它們的組合。在優選實施方式中,針轂168結合有凸鼻部178,凸鼻部178伸入導管轂174的內壁面。凸鼻部178配置成將針尖保護器100的保護器近端129推動至空腔182內的所需深度或長度,空腔182由處于就緒待用位置的導管轂174(圖11)的壁面180限定。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空腔182包括凹入部184,凹入部184可沿著帶或寬度或部分圓周而在空腔的整個內圓周上延伸,如圖所示。凹入部184為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的遠端提供了増加的空間,從而減小了指狀部152和返回部148上的壓縮カ或偏壓カ的量值。這繼而減少了在針與針尖保護器100之間的相對運動期間在指狀部152與針170側面之間的阻力。明顯的是,針組件166可以在沒有凹入部184的情況下實現,但是不是優選的。如圖所示,凹入部184包括近側錐形部186和遠側錐形部。除了圖11之外還參照圖5,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的前臂部146、返回部148和遠側壁150都定位在近側錐形部186的遠側并與其間隔開。將隔開的構造包括在內,這是因為在針轂168相對于導管轂運動期間,在近側錐形部186與遠側臂阻擋部之間不需要物理接觸來維持導管轂174與針尖保護器100之間的固定關系。然而,也可以包括使它們兩者之間接觸,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現在參照圖12,圖12是圖11的導管組件沿線12_12剖取的剖面端視圖,在頂點133的大概區域中,示出了針尖保護器100在偏轉板112上的兩個受約束邊緣116處和短臂130的兩個邊緣處與導管轂174的內壁面180接觸。圖12用四個接觸箭頭示出四個接觸點。從而,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臂130從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的近端懸架并且另ー臂112從第二保護器本體104的遠端懸架,以將針尖保護器100保持在導管轂中。換言之,本文提供的針尖保護器具有從保護器殼體的近側壁懸架的臂和從同一保護器殼體的遠側壁懸架的第二臂。在一可選實施方式中,省去懸架臂112,并且兩個側壁110AU10B與短臂130 一起配置成將可選的針尖保護器可移除地固定至諸如導管轂或夾具殼體之類的殼體。圖13是圖11的導管組件166處于已使用位置的局部剖面側視圖,其中針170縮回到圖11的右方。通過在向圖11的右方抽出針轂168的同時ー個手握持導管轂174(反之亦然,即,在向圖11的左方移動導管轂174的同時握持針轂168),使針尖保護器100(因此使針170)移動至圖13所示的已使用位置。隨著針尖172向指狀部152的近側運動,作用在臂140上的偏壓カ被移除,從而使臂可以回彈至其撓曲較小的狀態,該狀態在圖13中示出。隨著針轂168繼續向右運動,針170上的不均勻針部175與開ロ 168接觸并經由與開ロ 168周邊的接合而將近側壁向右推動,其中該不均勻針部175的截 面尺寸比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的近側壁132上的開ロ 158大。如果作用在近側壁132上的拉カ大于在懸架臂112、短臂130與導管轂的內表面180之間的摩擦力,那么該摩擦力被克服并且針尖保護器100與導管轂分離。圖14表示從導管轂174移除的針尖保護器100和阻擋針尖的遠側壁150。當針尖保護器結合有兩個側壁110AU10B和偏轉板112時,針尖保護器覆蓋了在針尖附近的針170圓周的大約四分之三。針170在針尖172附近的其余部分也被第一保護器本體102的短臂130和遠側阻擋部局部覆蓋。針尖被屏蔽而不可見或不可接觸。通過所述壁之ー截留可能從針尖滴落的血液。如圖14所示,如果在針尖保護器靠近點189的遠端處施加力,那么針170可樞轉離開由指狀部152提供的屏蔽,并且被操縱成移出第二保護器本體104的遠側壁106的開ロ 108而重新出現。因此,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偏轉板112上的凹部或突起120被配置成在針尖保護器上點189處或點189附近施加有直接力或偶發カ的情況下阻礙或限制針的運動。突起120被配置成防止針尖172在指狀部152的徑向上的運動。圖15是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的第二保護器本體188的半示意立體圖。可選的第二保護器本體188可與圖8至10所示的第一保護器本體協作而形成可選針尖保護器。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可選的第二保護器本體188結合有偏轉板190和突片192,偏轉板190包括大致曲線的外表面,突片192通過在偏轉板上制造切ロ 194而形成并且包括兩個減壓點(relief point) 196。突片192與現有的第二保護器本體上的突起或凹部120類似,被配置成防止針從針尖保護器的內部空間樞轉出來。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偏轉板190—體地成形到側壁IlOA和110B。這可以通過例如使用深沖壓(deep draw)成形加工實現。仍然可選的是,兩個側壁110AU10B和偏轉板190可在它們之間具有切ロ凹ロ。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偏轉板190的曲線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當其作為導管組件的一部分置于導管轂中時與導管轂的內表面接觸。可選地,偏轉板190結合有平坦的表面,使得只有兩個側邊緣198以及兩個側壁110A、1 IOB與導管轂或夾具殼體的內表面接觸。雖然本文已經具體描述和圖解了針尖保護器和結合有該針尖保護器的針裝置的有限的實施方式,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清楚可進行多種修改和變動。例如,本文所述的針尖保護器可與具有彎曲部的針上的套筒結合使用,例如在授予Luther等的美國專利No. 6,585,704中示出的那樣。可選地,本文所述的針尖保護器可與和注射器一起使用的針上的外殼體一起使用,例如在授予Fergusson等的美國專利No. 6,595,955中示出的那樣。仍然可選地,本文所述的針尖保護器可與用于使針尖保護器沿針滑動的夾緊部一起使用,例如在名稱為 PROTECTIVE DEVICE FOR AN INJECTION NEEDLE 的序列號 No. 10/856,315 中示出的那樣。以上專利和申請通過引證清楚 地合并到本文中,就像全文闡述一祥。因此,應理解根據本發明的原理而構造的針尖保護器及其部件可不同于本文具體所述的那樣實施。本發明還在以下權利要求中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阻擋針尖的針尖保護器,所述針尖保護器包括 針尖保護器殼體(104),其具有近側壁(128)和遠側壁(106)、從遠側壁(106)朝著近側壁(128)延伸的兩個側壁(ΙΙΟΑ,ΙΙΟΒ)以及上壁(112),和 針尖保護器(102),其封裝在針尖保護器殼體(104)中并且與所述針尖保護器殼體的近側壁(128)相連接,其中針尖保護器從所述近側壁向遠處延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針尖保護器,其特征在于,上壁(112)是彈性的并且連接到遠側壁(106)。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針尖保護器,其特征在于,臂(130)相對于殼體的上壁(112)設置,所述臂(130)在針尖保護器殼體(104)的兩個側壁之間從所述近側壁沿遠側方向延伸、并且終止于距針尖保護器殼體的遠側壁(106) —定距離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針尖保護器,其特征在于,相對于上壁(112)設置的所述臂 (130)是彈性的,并且上壁(112)和相對的臂(130)被沿著徑向向外偏壓。
5.一種針組件,該針組件包括 針,其限定具有針尖的針桿; 針尖保護器殼體,其包括從遠側壁向近處延伸的兩個側壁、以及ー個頂壁部分,所述頂壁部分具有布置于其與所述兩個側壁中的至少ー個之間的ー個狹縫; 針尖保護器,其包括近側壁、從所述近側壁朝著所述針尖保護器殼體的所述遠側壁延伸的第一臂、以及從所述近側壁朝著所述針尖保護器殼體的所述遠側壁延伸而且比第一臂更短的第二臂; 其中所述第一臂跨越所述針桿,且具有被偏壓抵靠著所述針桿ー側的遠側壁;和 其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各自具有相互間隔開并且可相對于軸桿徑向移動的自由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針組件,其特征在干,所述針尖保護器殼體附接到所述針尖保護器的近側壁。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針組件,其特征在干,所述針尖保護器殼體和所述針尖保護器位于ー個轂的ー個內部空腔里面。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尖保護器殼體的所述頂壁包括開ロ。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被偏壓抵靠著所述轂的所述內部腔體。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針組件,其特征在干,所述轂是包括導管管體的一種導管轂。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組件還包括布置于所述兩個側壁中的另一個與頂壁之間的第二狹縫。
全文摘要
本文總體討論了針組件并具體延伸討論了具有針尖保護器的針組件,該針尖保護器具有用于防止從側面與針尖接觸的多個壁面(110A、110B、128A、128B)的針尖保護器。本文討論的針尖保護器的方面包括具有用于阻擋針尖的臂(140)的第一保護器本體(102),該第一保護器本體(102)被具有多個壁面的第二保護器本體(104)包圍。
文檔編號A61M5/158GK102716524SQ20121008500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31日
發明者K·沃爾 申請人:B.布勞恩梅爾松根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