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痔瘡的外洗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配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痔瘡的外洗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痔瘡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復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婦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循環常會發生痔瘡,許多肥胖的人也會罹患痔瘡。如果患有痔瘡,肛門內腫大扭曲的靜脈壁就會變得很薄,因此排便時極易破裂。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如果膨脹的靜脈位于更下方,幾乎是在肛管口上,這種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于肛管口外。但這種情形只有在排便時才會發生,排便后它又會縮回原來的位置。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都可能發生血栓。在發生血栓時, 痔中的血液凝結成塊,從而引起疼痛。現有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法,外涂藥膏法,手術法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大,而且術后復發率較高,外涂藥膏效果不明顯,且容易污染衣物。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痔瘡的外洗中藥組合物,效果好,有效率達100%。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痔瘡的外洗中藥組合物,本中藥組合物具有改善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吸收,有炎癥消退,痔核萎縮的作用,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痔瘡的外洗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透骨草40-80,苦參20-60,馬齒莧20-50,馬鞭草20-40,大黃20-40,益母草20-30,拳參20-30,槐米 10-30,芒硝 10-30,生草烏 10-20。所述的治療痔瘡的外洗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透骨草60,苦參40,馬齒莧30,馬鞭草25,大黃25,益母草25,拳參25,槐米20,芒硝15,生草烏15。用法及用量稱取I劑本中藥組合物加水小火煎煮30-40分鐘,過濾得一次藥汁,濾出的藥渣再加少量的水,繼續煎煮30分鐘,合并兩次藥水,用藥水外洗肛門,每天I劑,每天早晚各洗I次,1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I 一 3個療程治愈。透骨草、苦參、馬齒莧、馬鞭草、大黃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拳參、槐米、草烏、芒硝、益母草活血止血,化瘀通絡,諸藥合用可改善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吸收,有炎癥消退,痔核萎縮的作用,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稱取透骨草40克,苦參20克,馬齒莧20克,馬鞭草20克,大黃20克,益母草20克,拳參20克,槐米10克,芒硝10克,生草烏10克,加水煎煮,每天一劑,煎水,早晚各洗I次。實施例2
稱取透骨草40克,苦參40克,馬齒莧30克,馬鞭草25克,大黃25克,益母草25克,拳參25克,槐米15克,芒硝15克,生草烏15克,加水煎煮,每天一劑,煎水,早晚各洗I次。實施例3
稱取透骨草60克,苦參60克,馬齒莧50克,馬鞭草40克,大黃40克,益母草30克,拳參30克,槐米30克,芒硝30克,生草烏20克,加水煎煮,每天一劑,煎水,早晚各洗I次。典型病例
病例I
李某,男,45歲,患痔瘡腫疼病史十余年,因有糖尿病史,不宜做手術,于2010年10月就診,查見肛門截石位3、9、7、11點水腫、糜爛,呈紫暗色,觸及疼痛。用本發明中藥外洗3劑,腫退、痛止,連用15劑,痔核消失,隨訪一年未見復發。劉某,男35歲,患痔瘡腫疼病史十余年,因工作需要,經常長時間開車,于2009年10月,做了痔瘡切除手術,好轉了半年后,又復發,于2010年5月就診,查見肛門脫肛,水腫、糜爛,呈紫暗色,觸及疼痛。用本發明中藥外洗5劑,腫退、痛止,連用20劑,痔核消失,隨訪一年未見復發,病人非常感激。衛某,女,42歲,自從十年前生過孩子后,就患上痔瘡,每次排便都非常痛苦,脫肛,2009年3月,前來就診用本發明中藥外洗5劑,腫退、痛止,連用20劑,痔核消失,隨訪一年未見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痔瘡的外洗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透骨草40-80,苦參20-60,馬齒莧20-50,馬鞭草20-40,大黃20-40,益母草20-30,拳參20-30,槐米 10-30,芒硝 10-30,生草烏 10-2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痔瘡的外洗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透骨草60,苦參40,馬齒莧30,馬鞭草25,大黃25,益母草25,拳參25,槐米20,芒硝15,生草烏15。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痔瘡的外洗中藥組合物由下列組分組成,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透骨草40-80,苦參20-60,馬齒莧20-50,馬鞭草20-40,大黃20-40,益母草20-30,拳參20-30,槐米10-30,芒硝10-30,生草烏10-20。用水煎煮,藥水外洗肛門。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改善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吸收,有炎癥消退,痔核萎縮的作用,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且原料成本低、療效好,無任何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85GK102697978SQ20121013811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7日
發明者鄧澤潭 申請人:鄧澤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