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上頜竇囊腫的藥物配方及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藥物主要用于治療上頜竇囊腫二、現有技術上頜竇囊腫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病,多發病,其病因多因粘液腺阻塞,腺體分泌物潴留引起,或由于炎癥或變態反應,由毛細血管內滲出的漿液潴留于粘膜下層結綈組織內。逐漸膨大形成,主要表現癥狀頭痛、面部不適,有時引起視力下降,目前臨床以手術為主,其手術徑路有經竇口、下鼻道及唇齦溝3種,經竇口及下鼻道徑路因視野欠佳,術后復發率高,傳統上頜竇根治術創傷大,術后反應重,雖然現代借助鼻內窺鏡但仍是手術療法造成患者精神壓力大,費用高,需住院等。I、治療上頜竇囊腫的藥物主要包括碘、碘化鉀、蒸餾水、95%乙醇。2、根據權利要求所述的治療上頜竇囊腫藥物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 3、根據權利要求所述治療上頜竇囊腫的藥物其特征在于,上述藥物以重量計的份數,包括碘25-50g、碘化鉀10g、蒸餾水100ml、95%乙醇800-900ml。4、根據權利要求所述治療上頜竇囊腫配方還包括碘50g、碘化鉀、蒸餾水10ml、乙醇(95% )至全量1000ml。5、根據權利要求所治療上頜竇囊腫藥物配制方法,取碘化鉀加蒸餾水10ml,溶解后加碘與適量乙醇,攪拌至溶解,再加乙醇使成至IOOOml即可。6、根據權利所述要求治療上頜竇囊腫藥物比例及配制方法的濃度是上述藥物配制方法及濃度比例的范圍在2% -10%。7、根據權利所述要求治療上頜竇囊腫最佳配方比例即上述藥物5%濃度時,用其中的2ml加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Iml (5mg)的比例用于治療上頜竇囊腫的治療。采用治療原理是藥物游離狀態的碘原子的超氧化作用,破壞囊腫細胞膜結構及蛋白質分子,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鈉以增加抗炎、抗水腫作用。
三具體實施例方式I、治療上頜竇囊腫操作,根據上頜竇在竇腔的部位,采用表面麻醉或局麻,常規經下鼻道或唇齦溝第二切牙處穿刺,目的是將穿刺到至囊腫部位,抽取囊液,根據囊液數量,按2 : I比例(即囊液2ml,治療上頜竇囊腫藥物為Iml)。2臨床應用臨床應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上頜竇囊腫32例,男24例,女8例,均全部治愈,其中一次性治愈28例,二次性治愈4例,所有患者治療1-2月CT證實囊腫消散,頭痛癥狀消失。3、本發明與傳統治療區別在于不需手術,提高工作效率;費用低(本方法約2千元左右,傳統約I萬元左右);操作簡單,無創傷(傳統創傷大,需住院)。
權利要求
1.治療上頜竇囊腫的藥物主要包括碘、碘化鉀、蒸餾水、95%乙醇。
2.根據權利要求所述的治療上頜竇囊腫藥物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
3.根據權利要求所述治療上頜竇囊腫的藥物其特征在于,上述藥物以重量計的份數,包括碘25-50g、碘化鉀10g、蒸餾水100ml、95%乙醇800-900ml。
4.根據權利要求所述治療上頜竇囊腫配方還包括碘50g、碘化鉀、蒸餾水10ml、乙醇(95% )至全量 IOOOml0
5.根據權利要求所治療上頜竇囊腫藥物配制方法,取碘化鉀加蒸餾水10ml,溶解后加碘與適量乙醇,攪拌至溶解,再加乙醇使成至IOOOml即可。
6.根據權利所述要求治療上頜竇囊腫藥物比例及配制方法的濃度是上述藥物配制方法及濃度比例的范圍在2% -10%。
7.根據權利所述要求治療上頜竇囊腫最佳配方比例即上述藥物5%濃度時(5%碘酒)用其中的2ml加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Iml (5mg)的比例用于治療上頜竇囊腫的治療。
全文摘要
上頜竇囊腫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病,多發病,其病因多因粘液腺阻塞,腺體分泌物潴留引起,或由于炎癥或變態反應,由毛細血管內滲出的漿液潴留于粘膜下層結綈組織內。逐漸膨大形成,主要表現癥狀頭痛、面部不適,有時引起視力下降,目前臨床以手術為主,其手術徑路有經竇口、下鼻道及唇齦溝3種,經竇口及下鼻道徑路因視野欠佳,術后復發率高,傳統上頜竇根治術創傷大,術后反應重,雖然現代借助鼻內窺鏡但仍是手術療法造成患者精神壓力大,費用高,需住院等,本發明采用非手術及上頜竇囊腫的藥物配方,主要用于治療上頜竇囊腫,本發明是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研制而成,減少患者痛苦、費用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命質量、操作簡單、療效高,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61K31/661GK102697805SQ20121018766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
發明者卞新華, 唐立真, 李瑞玉, 李蒙, 郭煒亞, 郭靠山 申請人:唐立真, 李蒙, 郭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