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涂膏,具體地說是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
背景技術:
牛皮癬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復發(fā)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是皮膚出現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紅斑鱗屑性斑塊,上覆大量干燥的銀白色鱗屑,有的病人可伴有關節(jié)型病變,牛皮癬病程長,可達數十年,多難于治愈,消退后易再發(fā),有的甚至終生不愈,牛皮癬多在青壯年發(fā)病,對患者生活、工作、精神影響甚大,其中膿皰型、關節(jié)型和紅皮病型者對健康危害較大,牛皮癬的發(fā)病原因很復雜,現有技術常用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而往往不能根治,容易復發(f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在治療牛皮癬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療效顯著、不易復發(fā)的治療牛皮癬的外用涂膏。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其涂膏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成丹參15-30份、土茯苓20-30份,赤芍10_15份、白芍10_15份、石斛10_15份、郁金5-12份、烏梢蛇5-8份、茯苓8-12份,蒼術8-12份,甘草5_8份。以下為各中藥的歸經及藥理作用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的功效,可治療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等。(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第52頁)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jié)的功效,可治療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脛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等。(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第17頁)赤芍苦,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瘤,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等。(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第109頁)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的功效,可治療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自汗,盜汗等。(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第68頁)石斛甘,微寒,歸胃、腎經,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可治療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等。(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第62頁)郁金辛、苦,寒,歸肝、心、肺經,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的功效,可治療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等。(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第144頁)
烏梢蛇甘,平,歸肝經,具有祛風,通絡,止痙,可治療風濕頑痹。麻木拘攣,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等。(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第72頁)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可治療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第166 頁)蒼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的功效,可治療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甓,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等。(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第111 頁)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的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院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等。(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第59頁)
本發(fā)明的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其中中丹參、烏梢蛇為君藥,丹參活血化瘀而專人血分,烏梢蛇祛風通絡。土茯苓、赤芍清熱解毒,除濕止癢,為臣藥。白芍、石斛養(yǎng)血斂陰;郁金活血行氣,以助君藥活血解毒搜風之功,蒼術燥濕祛風止癢,為佐藥。茯苓健脾益氣,甘草調和諸藥,兩藥合用顧護胃氣,以防諸藥久服傷胃,為使藥。本發(fā)明的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的制備方法是將上述的10味中藥藥材篩選后與芝麻油泡制15天,讓中藥的藥效得以更好的發(fā)揮,15天后則取出藥油小火加熱至提取出藥渣和藥汁(在進行加熱的時候可殺滅一些藥材中的孢牙和細菌),取藥渣、藥汁后將蜜蠟加入進行20-30分鐘的均勻攪拌,待蜜蠟冷卻后切片制成牛皮癬涂膏。本發(fā)明的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具有制備簡單、效果顯著、不易復發(fā)的有益效果。臨床應用實例如下實施應用例1,許國華,男,43歲,安徽省蕪湖市人,長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經醫(yī)院確診為牛皮癬,初期皮膚呈現紅色浸潤斑,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且異常瘙癢,多年后發(fā)展到多個部位,多家醫(yī)院治療均只能控制卻無法治愈,使用本發(fā)明涂膏6個月后原牛皮癬的皮膚均恢復到細捏光滑的正常皮膚。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其涂膏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成丹參15-30份、土茯苓20-30份,赤芍10-15份、白芍10-15份、石斛10-15份、郁金5_12份、烏梢蛇5-8份、茯苓8-12份,蒼術8-12份,甘草5-8份,將上述的10味中藥藥材篩選后與芝麻油泡制15天,讓中藥的藥效得以更好的發(fā)揮,15天后則取出藥油小火加熱至提取出藥渣和藥汁(在進行加熱的時候可殺滅一些藥材中的孢牙和細菌),取藥渣、藥汁后將蜜蠟加入進行20-30分鐘的均勻攪拌,待蜜蠟冷卻后切片制成牛皮癬涂膏。實施例二,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其涂膏優(yōu)選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成可以為丹參23份、土茯苓25份,赤芍12份、白芍125份、石斛12份、郁金8份、烏梢蛇7份、茯苓10份,蒼術10份,甘草7份,將上述的10味中藥藥材篩選后與芝麻油泡制15天,讓中藥的藥效得以更好的發(fā)揮,15天后則取出藥油小火加熱至提取出藥渣和藥汁(在進行加熱的時候可殺滅一些藥材中的孢牙和細菌),取藥渣、藥汁后將蜜蠟加入進行20-30分鐘的均勻攪拌,待蜜蠟冷卻后切片制成牛皮癬涂膏。權利要求
1.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其特征在于涂膏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成丹參15-30份、土茯苓20-30份,赤芍10-15份、白芍10-15份、石斛10-15份、郁金5_12份、烏梢蛇5-8份、茯苓8-12份,蒼術8-12份,甘草5-8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其特征在于其涂膏優(yōu)選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成可以為丹參23份、土茯苓25份,赤芍12份、白芍125份、石斛12份、郁金8份、烏梢蛇7份、茯苓10份,蒼術10份,甘草7份。
全文摘要
一種牛皮癬的外用涂膏,其制備方法是將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成丹參15-30份、土茯苓20-30份、赤芍10-15份、白芍10-15份、石斛10-15份、郁金5-12份、烏梢蛇5-8份、茯苓8-12份、蒼術8-12份、甘草5-8份,取上述重量份的中藥篩選后與芝麻油泡制15天,讓中藥的藥效得以更好的發(fā)揮,15天后則取出藥油小火加熱至提取出藥渣和藥汁(在進行加熱的時候可殺滅一些藥材中的孢牙和細菌),取藥渣、藥汁后將蜜蠟加入進行20-30分鐘的均勻攪拌,待蜜蠟冷卻后切片制成牛皮癬涂膏,具有制備簡單、效果顯著、不易復發(fā)的有益效果。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727836SQ20121025456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周桂生, 張永俊, 郭偉基托夫, 郭章發(fā), 郭香玉 申請人:太倉市偉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