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祛濕活血中藥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祛除風濕,治療痹癥的藥物,尤其涉及一種祛濕活血中藥粉。
背景技術:
風濕性疾病在祖國醫學中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素問 痹論篇》,歸于痹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然“邪氣所湊,其氣必虛”,故正氣不足、外邪入侵乃痹證發生或后天失養、勞累過極、產后失血等導致腎虛,風寒濕之邪乘虛深侵入腎入骨,血中風寒濕凝阻,痹阻經絡關節,日久筋骨失養,筋傷骨損,漸致關節腫痛、甚則活動受限。目前,市面上雖有治療此類病癥的西藥;西藥中多含有抗生素,長期服用會產生傷肝、傷腎的副作用;而且存在易引發并發癥、停藥后易復發、無法根除病因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祛除風濕、治療痹癥的祛濕活血中藥粉。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祛濕祛濕活血中藥粉,由下述重量份的藥材原料組成五加皮6-12份,絡石藤15-20份,桑枝15-25份,鹿銜草3-6份,青風藤9_15份,蘇木5_10份,牛膝6_12份,五靈脂5-8份,血竭1-1. 5份,龜甲15-30份,續斷9-15份,附子3_8份。五加皮性溫;味辛、苦;歸肝、腎經;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用于風濕痹痛,筋骨痿軟,體虛乏力,水腫。絡石藤:性微寒麻苦;歸心、肝經;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用于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桑枝性平;味微苦;歸肝經;祛風濕,利關節;用于肩臂、關節酸痛麻木。鹿銜草:性溫,味甘、苦;歸肝、腎經;祛風濕,強筋骨,止血;用于風濕痹痛,腰膝無力。青風藤性平;味苦、辛;歸肝、脾經;祛風濕,通經絡;用于風濕痹痛,關節腫脹,麻痹。蘇木性平;味甘、咸;歸心、肝、脾經;行血祛瘀,消腫止痛。牛膝性平;味苦、甘、酸;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五靈脂性溫;味苦、咸、甘;歸肝經;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于瘀血阻滯諸痛證,出血證屬瘀血內阻血不循經者。血竭性平;味甘、咸;歸心、肝經功;祛瘀定痛,內傷瘀痛。龜甲性寒;味甘、咸;歸肝、腎、心經;滋陰潛陽,益腎強骨,養血補心;用于陰虛潮熱,頭暈目眩,虛風內動。
tool 6]續斷纖益;賠、甘、辛;歸肝、丨酸;補肝腎,強筋t,繳施止賊I ;用于月勁》,風濕m附子性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寒濕痹痛。風濕為痹,其理在虛,其因在邪,其的在五臟,其侯在六腑及肢體關節肌肉;即人體肌表經絡遭受風寒濕邪侵襲后,使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筋骨肌肉關節等處的疼痛、酸痛、麻木和關節腫大、屈伸不利等癥狀。痹既得,隨人體陰陽偏盛之異,外邪所客之別,病程長短及傳化之殊,其侯或寒,或熱,或濕,或燥。痹因虛而致,痹久必致虛。一旦外界或內在因素導致氣機失調、郁滯不暢,均可造成血液的運行障礙,而產生瘀血。活血化瘀法是祛除瘀血、流通血脈是祛除風濕之根本。方中以龜甲補腎填精、養血補心;五加皮溫壯腎陽、祛除風濕;附子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牛膝補肝腎、逐瘀通經、強督脈、共為君藥。續斷補肝腎、除風濕;絡石藤、鹿銜草,祛風濕、通經絡;桑枝利四肢關節、祛風;青風藤祛風通經絡共為臣藥。蘇木行血祛瘀、消腫止痛;五靈脂活血化瘀止痛;血竭草行瘀血、兼能利水消腫。諸藥合之,使腎元復、督脈壯、經脈通、筋骨強可舒筋活血通絡,更可起緩和拘攣、通利關節、祛除晨僵之功效,而諸證自除。所以經治療后患者關節腫脹疼痛明顯減輕,晨僵漸消。本發明祛濕活血中藥粉的制備方法按照比例取各味中藥原料,常溫研磨至300-350目即可。使用方法以白酒為促進劑,每次10-15克在疼痛處按摩透皮吸收;每日2-5次; 或取20-30g用熱水煮沸20-30分鐘冷卻至42-45°C,用來泡腳,每日一次。本發明的優選方案為由下述重量份的藥材原料組成五加皮8份,絡石藤15份,桑枝20份,鹿銜草3份,青風藤9份,蘇木10份,牛膝10份,五靈脂8份,血竭I. 5份,龜甲25份,續斷15份,附子6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藥方,以補益肝腎、化瘀散結、祛風通絡為治療原則,重用活血化瘀之品,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或緩解病變。在補腎壯骨、祛寒化濕散風治療基礎上,更注重活血化瘀通絡,使腎氣旺、精血足、髓生骨健、血暢絡通、關節筋脈得以濡養;從而根除病癥。本發明為外用藥粉,使用方便;避免了中藥口服時口味差、易引起胃部不良反應的問題。臨床試驗
從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間到某中醫院就診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肌肉風濕痛患者中,選取同意使用本發明藥粉的患者150例,平均分成三組。治療組I男26例,女24例,年齡27-68歲,使用藥粉I。治療組2男27例,女23例,年齡25-67歲;使用藥粉2。治療組3男25例,女25例,年齡25-67歲;使用藥粉3。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及病程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癥狀全部消失,功能活動恢復正常,主要西醫理化指標檢查正常;
顯效全部癥狀消除或主要癥狀消除,關節功能基本恢復,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主要西醫理化指標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除,主要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或有明顯進步,主要西醫理化指標有所改善; 無效與治療前比較,各方面均無進步。試驗結果如下表:___
權利要求
1.一種祛濕活血中藥粉,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藥材原料組成五加皮6-12份,絡石藤15-20份,桑枝15-25份,鹿銜草3-6份,青風藤9_15份,蘇木5_10份,牛膝6_12份,五靈脂5-8份,血竭1-1. 5份,龜甲15-30份,續斷9-15份,附子3_8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祛濕活血中藥粉,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藥材原料組成五加皮8份,絡石藤15份,桑枝20份,鹿銜草3份,青風藤9份,蘇木10份,牛膝10份,五靈脂8份,血竭I. 5份,龜甲25份,續斷15份,附子6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祛除風濕,治療痹癥的藥物,尤其涉及一種祛濕活血中藥粉。為了解決西藥中多含有抗生素,長期服用會產生傷肝、傷腎的副作用;而且存在易引發并發癥、停藥后易復發、無法根除病因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祛濕活血中藥粉;由下述藥材原料組成五加皮,絡石藤,桑枝,鹿銜草,青風藤,蘇木,牛膝,五靈脂,血竭,龜甲,續斷,附子。本發明藥方,以補益肝腎、化瘀散結、祛風通絡為治療原則,重用活血化瘀之品,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或緩解病變。在補腎壯骨、祛寒化濕散風治療基礎上,更注重活血化瘀通絡,使腎氣旺、精血足、髓生骨健、血暢絡通、關節筋脈得以濡養;從而根除病癥。
文檔編號A61K35/24GK102755487SQ201210257079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
發明者孫淑銀 申請人:孫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