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腦中風是最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難治性疾病,根據統計中國每年發生腦中風病人達220萬,每年中風病人死亡150萬。現幸存中風病人800萬,其中600萬病人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腦中風病人入院治療的費用極高,少則幾萬人民幣,多則幾十萬甚至近百萬人民幣。對于及時送到醫院的腦中風的病人,常規的治療方案是藥物溶栓,但是很多藥物的有效成分難以達到病變處,從而達不到預定治療目的。其次,藥物融栓最佳的窗口時間(病發到得到治療的時間)是4小時之內,由于我國絕大部分病人是住在中小城市和農村的,他們送到有一定治療能力的醫院后往往是超過這個時間段的, 因此在我國中風的致殘率高達75%。近幾年來,在歐美發達國家一些醫院逐漸開展了急性腦血栓介入取栓術,跟常規藥物溶栓相比,介入方法用時短、風險低,開通率高(可高達90%),更重要的是窗口時間可以延長到病發后8小時。現在最為歐美醫生接受的急性血栓取出系統是美國ev3公司的Solitaire FR Device 和美國 Concentric Medical 公司的 Merci Retrieval Device。二者的使用方法是幾乎一致的,整個器械是收在一個外徑不到I毫米的微導管內。介入手術時,醫生將套有該器械的微導管推送過血栓,而后推出核心器械,這樣該裝置就可以套住血栓了。并開始慢慢回撤微導管,將套住的血栓轉移到內徑更大的導引導管內。但是二者在實際臨床使用中有共同的幾大缺點,
I) 二者都沒有遠端血管保護設計,使用中會有小血栓從主體剝離而流向更遠端的血管,從而堵塞更細小的血管,造成二次中風,甚至危及病人生命。2)遇到體積較大而且質地較為堅硬的血栓時,以上這兩種器械都無法將血栓擠壓切或者切割為碎小的血栓,而較小的血栓相對容易取出。3)以上這兩種系統的8F導引導管的內徑都是2毫米,而腦血栓有的直徑高達4毫米,如果該血栓恰好質地堅硬,該血栓就無法拖入8F導引導管。醫生只得將血栓慢慢拖出細小的腦血管,而在此過程中血管直徑漸漸變大,血栓很容易滑脫,堵塞其他血管,遇到這樣的困境,對病人危害很大。4)如果病人某段血管狹窄嚴重,醫生將血栓取出后,需要撤出全部裝置,而后再實施手術,放置擴張支架,將狹窄段血管擴張起到疏通血流的作用。取血栓和實施支架手術分開執行,手術復雜,手術時間長,對病人風險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包括輸送導絲,其特征是,還包括微導管、導引導管、與輸送導絲遠端連接在一起的血栓捕捉裝置,所述血栓捕捉裝置是由單根或者多根絲材編織而成的網狀支架,支架的遠端成閉合結構或者縮口結構,網狀結構的近端開放呈錐形,和軸線形成的椎角介入O度到75度;
微導管的內徑范圍是0. 2毫米到3毫米;外徑范圍是0. 5毫米到4毫米,長度范圍是20厘米到300厘米;
導引導管內徑范圍是I毫米到10毫米;外徑范圍是2毫米到15毫米。長度范圍是20厘米到300厘米。所述網狀結構形狀為半閉合支架狀、網狀、籃狀或開放支架狀。
編織所述血栓捕捉裝置的絲材直徑范圍是10微米到I毫米;
編織后形成的網狀結構的直徑范圍是I毫米到30毫米;
所述網狀(或網籃狀或支架)結構打開后長度范圍是I毫米到100毫米 和血栓捕捉裝置連接在一起的輸送導絲長度為20厘米到200厘米。所述編織支架和拴綁支架遠端的絲材的材質為
鑷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銹鋼、純白金或其合金、純黃金或其合金、純鎢或其合金、純鉭或其合金、純鈦或其合金,可降解金屬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例如聚乳酸PLLA)。所述和血栓捕捉裝置連接在的輸送導絲的材質為
鑷鈦合金或者鈷鉻合金或者不銹鋼。所述導引導管可以是球曩導引導管。所述導引導管遠端帶有球曩,
所述球曩的壁厚范圍是10微米到I毫米;
球曩硬度范圍是肖氏硬度25A到5 ;
球曩材質為聚氨脂、硅橡膠或天然橡膠。所述導弓丨導管頭端開有軸向的切口。所述導弓I導管遠端具有一較導管主體柔軟的軟頭。所述軟頭的壁厚范圍是100微米到2毫米;
軟頭材質為聚氨脂、硅橡膠或Pebax ;
軟頭硬度范圍是肖氏硬度50A到72D。所述血栓捕捉裝置為側壁閉合或為具有開口、可展開成一平面的網狀支架。所述網狀支架結構經電解可與所述輸送導絲分離,從而支架釋放在狹窄的血管內,起到疏通血流的作用。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
I)本發明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中設有專門保護遠端血管的血栓捕捉裝置,其遠端閉合的網狀結構既可以把較大的主體血栓套住,又可以把剝離出來的小血栓以及其他導致栓塞的異物捕捉住,從而可以避免小血栓流向更遠端的血管,大大降低二次中風的可能性。2)導引導管頭端進行了改進設計,由于該柔軟頭端可以被血栓撐大,可成功固定住直徑高達4毫米的血栓。而同樣的實驗條件下,現在市場上使用的具有同樣外徑的8F導引導管都無法固定住直徑超過3. 5毫米的血栓。從而使本系統有潛力獲取更大的血栓。3)本系統的導引導管遠端比市場上使用的導引導管遠端的抗折性能和柔順性大大提高,從而可以輸送到更遠端的血管。基于此,使用本系統大約可以節省手術時間10到15分鐘,為急性腦中風患者贏得非常寶貴的10分鐘治療時間,大幅度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的成功率。4)本發明的血栓捕捉裝置具有編織支架結構,如果病人某段血管狹窄嚴重,具有網狀支架結構的血栓捕捉裝置還可以作為支架留置在狹窄段血管,起到擴張血管、疏通血流從而緩解病癥的附加作用。使用本系統可以節省手術時間,為急性腦中風患者贏得治療時間,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的成功率。
圖I是血栓捕捉裝置的遠端閉合近端開放的支架結構;
圖2是血栓捕捉裝置的網狀結構;
圖3是血栓捕捉裝置的籃狀結構; 圖4是血栓捕捉裝置的常規管狀支架結構(可以兼做疏通狹窄血管的支架);
圖5是導引導管結構示意 圖6是側壁具有開口、可展開成一平面的網狀支架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I
本發明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包括輸送導絲I、焊接于輸送導絲上的血栓捕捉裝置
2、一個微導管、一個導引導管3。其中,微導管的內徑范圍是0.2毫米到3毫米;外徑范圍是0.5毫米到4毫米,長度范圍是20厘米到300厘米;
導引導管內徑范圍是I毫米到10毫米;外徑范圍是2毫米到15毫米。長度范圍是20厘米到300厘米。血栓捕捉裝置2設置在輸送導絲I的遠端,是由絲材編織而成的網狀結構,網狀結構的遠端閉合(或者縮口),近端的開放設計,可以把較大的主體血栓套住,又可以把脫離主體血栓的小血栓以及其他導致栓塞的異物捕捉住,從而可以避免小血栓流向更遠端的血管,大大降低二次中風的可能性。該血栓捕捉裝置還可以將尺寸較大而且堅硬的血栓擠壓成多個較小的血栓,非常利于將全部血栓拖入球曩導引導管內。血栓捕捉裝置的網狀結構具體結構形式在本實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網狀結構。I、如圖I所示,其形狀結構可以是編織的半閉合支架結構210,遠端213編織在一起,形成閉合的縮口。或者支架遠端213網格由一更細小的絲215拴綁成閉合結構。支架近端211開放并呈錐形。較佳的方案是支架遠端網格較近端及其他位置更密一些。支架近端211和遠端213都有一個或多個X線很好的顯影環212。輸送導絲I表面設有絕緣覆膜(覆膜是Parylene、聚氨脂Polyurethane、娃橡膠或Pebax等材料),而僅僅和支架最近端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點處是沒有絕緣覆膜的小段214 (該段長度為0.2-5毫米)。主要有兩種情況下,作為血栓捕捉裝置需要和和輸送導絲分離并且留在病人血管內I)病人某段血管狹窄嚴重,需要將有一定徑向支撐力的支架擴張該狹窄血管;2)血栓在向近端的導引導管輸送過程中,遇到非常彎曲的血管,使得帶有血栓的血栓捕捉裝置卡在彎曲血管段,如果強力將輸送導絲和血栓捕捉裝置向外撤,會損傷病人血管,造成巨大風險。遇到以上任一情況,醫生將輸送導絲I的最近端(在病人體外)聯接上電解裝置或者是可以提供高頻脈沖電流的設備,沒有絕緣覆膜的小段214—般會在一分鐘內被電解熔化,這樣可以使得支架從焊接點處和輸送導絲I分離,從而將整個支架留在病人血管內。2、如圖2所示,其形狀可以是編織的漁網狀或網兜狀的結構,遠端形成閉合,近端為開口。3、如圖3所示,其形狀結構可以是編織的籃狀結構,遠端編織在一起形成閉合,近端開口。相比網狀結構捕捉裝置,籃狀結構無法捕捉到很小的血栓,但是籃狀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更重要的是可以制做的更加細小,從而可以放置進入更細小的微導管。更細小的微導管(比如1.5F)可以進入更細小更遠端的血管。而更遠端的血管直徑一般小于2毫米,該處血栓也很小,即使在手術中血栓分成更細小的多個血栓,最終從網籃狀結構漏出去的尺寸非常小了,對病人危害較小。也就是說,網籃狀結構的血栓捕捉裝置更適合于取出位于更細小更遠端的血管的血栓
4、如圖4所示,其形狀結構可以是開放狀支架結構220,該支架的近端一側呈楔形(剖視),這樣的結構利于捕捉到的血栓。支架近端221和遠端223都有一個或多個X線很好的顯影環222,顯影環材料可以是白金,或黃金,或鉭,或鎢,或者多種合金。輸送導絲I表面設有絕緣覆膜(覆膜是ParyIene、聚氨脂PoIyurethane、娃橡膠或Pebax等材料),而僅僅和支架最近端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點處是沒有絕緣覆膜的小段24 (該段長度為0.2-5毫米)。如果有臨床需要,輸送導絲I的最近端(在病人體外)聯接上電解裝置,沒有絕緣覆膜的小段24 —般會在一分鐘內被電解熔化,這樣可以使得支架從焊接點處和輸送導絲I分離,從而將整個支架留在病人血管內。開放狀支架結構220遠端223部分是傳統支架結構,并具有適當的徑向支撐力。圖I設計的遠端半閉合支架結構也可以用于上述場合,因為將支架 遠端網格拴綁在一起的拴綁絲比支架主體絲更細小,一旦整個系統連上電解裝置,細小的拴綁絲會很快被電解溶化開,從而支架遠端網格不再被束縛,支架遠端此時變成傳統的圓管形結構。而后支架從焊接點處和輸送導絲無絕緣段也被電解熔化,支架和輸送導絲分離并留在狹窄血管處,起到疏通血流作用。圖I和圖4設計的血栓捕捉裝置非常適合救治遠端血管有嚴重狹窄的病人。遇到類似的病例,醫生首先迅速將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然后不需要撤出該支架結構的血栓捕捉裝置,而是將該支架先收縮進入微導管,而后將微導管推送到狹窄的血管處,按住輸送導絲同時回撤微導管,這樣可以將支架釋放出來。如果醫生對支架位置不滿意,可以把支架再次收入微導管,調整微導管位置后,再次釋放支架直至其位置理想。最后將輸送導絲的最近端聯接上電解裝置,大約一分鐘內支架從焊接點處和輸送導絲分離,撤出輸送導絲和其他器材,從而將整個支架留在狹窄的血管內,對狹窄的血管起到擴張作用。或者將輸送導絲最近端211、221連上可以提供高頻脈沖電流的設備,臨床上可以使用的電流介于0. 2安培到2安培,電壓為15到25伏特,頻率為150道350千赫茲。一般連通一分鐘左右,支架最近端211、221和輸送導絲I交界部位就會熔解斷開,從而支架結構210、220和輸送導絲I分離,撤出輸送導絲和其他器材,從而將整個支架留在狹窄的血管內,對狹窄的血管起到擴張作用。
血栓捕捉裝置使用的絲材直徑范圍是10微米到I毫米;網狀結構打開后的直徑范圍是I毫米到30毫米;打開后長度范圍是I毫米到100毫米。編織支架的絲材的材質包括但是不局限于以下材料,或者以下材料中多種不同材料混合編織出來的
鑷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銹鋼、純白金或其合金、純黃金或其合金、純鎢或其合金、純鉭或其合金、純鈦或其合金,可降解金屬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例如聚乳酸PLLA)。所述和血栓捕捉裝置連接在的輸送導絲的材質為
鑷鈦合金或者鈷鉻合金或者不銹鋼。5、血栓捕捉裝置可以為常規的圓管狀支架,如圖I、圖4所示;也可以為側壁23具有開口 230、可展開成一平面的網狀支架,如圖6所示,側壁23形成開放式的結構,該支架的近端231 —側呈楔形(剖視),這樣的結構利于支架收入直徑較小的微導管內。近端231和 遠端233都有一個或多個X線很好的顯影環232。輸送導絲I遠端與支架的近端231連接,其表面同樣設有絕緣覆膜,而僅僅和支架最近端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點處是沒有絕緣覆膜的小段234。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微導管可選擇標準型號,而對導引導管做了進一步改進,其余與實施例I相同。對導引導管頭端進行了改進設計,如圖5所示,在導引導管3頭端31開有大約2毫米長度的切口 311。本發明中這種結構的導引導管遠端不帶球曩,從而無需專門向球曩注入流體的通道,這樣一來不帶球曩8F導引導管其在維持同樣的外徑時,比帶球曩的8F導引導管的內徑要大15%,從而使本系統有潛力獲取更大的血栓。將本發明的8F導引導管放在一個模擬血管內,由于帶有切口的柔軟頭端可以被血栓撐大,可成功固定住直徑高達4毫米的硬質血栓。而同樣的實驗條件下,市場上使用的8F導引導管都無法固定住直徑超過3. 5毫米的硬質血栓。如圖5所示,本發明中導引導管頭端31選用比導管主體更柔軟的材料,稱為軟頭
I)軟頭的壁厚范圍是100微米到2毫米。2)軟頭材質包括但是不局限于以下材料,或者以下材料中多種聚氨脂(Polyurethane),娃橡膠,Pebax。3)軟頭硬度范圍是肖氏硬度25A到72D。常規的介入血栓取出系統的操作步驟如下
I)首先將6F導引導管放置到病人的頸總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2)導絲通過6F導引導管進入顱內血管,并越過血栓。3)撤出6F導引導管,沿著導絲將一個遠端很柔軟的5F造影導管放置進入頸內動脈。4)沿著5F造影導管將內徑更大的8F導引導管放置進入頸內動脈。5)撤出5F造影導管,將微導管沿著導絲進入顱內血管,直至接近血栓。6)撤出導絲。慢慢推送帶有血栓捕捉裝置的輸送導絲進入微導管,將血栓捕捉裝置慢慢送人顱內血管,并越過血栓。7)將血栓捕捉裝置推出微導管,這樣血栓就被血栓捕捉裝置包住。8)慢慢回撤輸送導絲,從而將血栓拖向8F導引導管。9)如果血栓尺寸較小,此時只需用一個超過20毫升的注射器連接在8F導引導管近端Y形接頭處,用力抽吸球曩導引導管,血栓就會吸入8F導引導管,最終隨著8F導引導管一起撤出病人體外。如果血栓尺寸較大且質地較硬,就很難成功取出血栓。相比常規的系統,本發明的介入血栓取出系統的操作要簡單快捷,具體步驟如下
I)直接將遠端柔軟的導引導管放置到病人的頸總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 2)將導絲穿進導引導管,并推送導絲進入顱內血管,并越過血栓。3)將微導管沿著導絲進入顱內血管,直至越過血栓。4)撤出導絲。慢慢推送帶有血栓捕捉裝置的輸送導絲進入微導管,將血栓捕捉裝置慢慢送入顱內血管,并越過血栓。5)按住和血栓捕捉裝置焊接在一起的輸送導絲,并慢慢回撤微導管釋放出血栓捕捉裝置,這樣血栓就被血栓捕捉裝置包住。6)慢慢回撤輸送導絲,從而將血栓拖向導引導管。7)如果血栓尺寸較小,此時只需用一個超過20毫升的注射器連接在導引導管近端Y形接頭處,用力抽吸導引導管,血栓就會吸入導引導管,最終隨著導引導管一起撤出病人體外。如果血栓尺寸較大而且堅硬,按住導引導管,慢慢回撤和血栓捕捉裝置焊接在一起的輸送導絲,由于捕捉裝置外緣的剪切左右,血栓就會被切割為多個較小的血栓。此時用一個超過20毫升的注射器用力抽吸導引導管,多個較小的血栓就會吸入導引導管,最終隨著導引導管一起撤出病人體外。在模擬試驗條件下,使用本發明的系統取血栓大約可以節省手術時間10到15分鐘。對于急性腦中風患者來說每一分鐘都是很寶貴的,縮短10分鐘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的成功率。血栓捕捉裝置的加工方法-I
如圖4的網狀支架可以按照臨床需要設計成多種規格(不同直徑和長度)。按照某一特定設計,首先將一金屬圓柱體加工成和支架直徑非常接近的模具,并按照設計在模具上加工出多條平行的螺旋狀凹槽。取一根或者多根絲以正反螺旋線交錯穿越的方式,沿著凹槽纏繞編織成近端呈錐形而遠端為圓筒形的網狀支架。將支架及其模具放入烘箱進行熱定型。不同材料熱定型工藝有較大差異。以記憶合金為例子,熱定型溫度介于攝氏450度飛50度之間,時間為2至30分鐘。絲材直徑和支架直徑越小,定型時間越短。支架熱定型之后,取一個或多個顯影環固定到支架近端和遠端的相應位置。或者將X線顯影好的絲緊密纏繞成到支架近端和遠端的相應位置,用來顯示支架的近端和遠端位置。最后將支架最近端的網格和輸送導絲焊接在一起制做成血栓捕捉裝置成品。對于圖I的支架,首先按照以上方法制做出圖4的開放狀網狀支架。再取比編織支架更細小的絲,將其依次穿過該支架最遠端的所有網格,適度收緊該拴綁絲,從而將支架遠端做成完全閉合或者縮口結構。使用激光焊接機將拴綁絲兩端焊接在一起。最終制作出圖I的半閉合支架結構的血栓捕捉裝置成品。圖I遠端的縮口或者閉合結構也可以通過熱定型來實現,即熱定型的模具遠端不是圓柱形,而是錐形或者棗核形狀。血栓捕捉裝置的加工方法-2
如圖4的網狀支架可以按照臨床需要設計成多種規格(不同直徑和長度)。按照某一特定設計,首先將一金屬圓柱體加工成和支架直徑非常接近的模具,并按照設計在模具上加工出多條平行的螺旋狀凹槽。取一根或者多根絲以正反螺旋線交錯穿越的方式,沿著凹槽纏繞編織成近端呈錐形而遠端為圓筒形的網狀支架。將支架及其模具放入烘箱進行熱定型。不同材料熱定型工藝有較大差異。以記憶合金為例子,熱定型溫度介于攝氏450度飛50度之間,時間為2至30分鐘。絲材直徑和支架直徑越小,定型時間越短。支架熱定型之后,使用非常鋒利的刀具按照設計將支架近端切成錐形。再采用激光焊接機將多個散開的絲焊接到最外緣的絲上。取一個或多個顯影環固定到支架近端和遠端的相應位置。或者將X線顯影好的絲緊密纏繞成到支架近端和遠端的相應位置,用來顯示支架的近端和遠端位置。最后將支架最近端的網格和輸送導絲焊接在一起制作成血栓捕捉裝置成品。 制作圖I的支架時,首先按照以上方法先制作出如圖4所示的開放狀網狀支架結構,再取比編織支架更細小的絲,將其依次穿過支架最遠端的所有網格,適度收緊該拴綁絲,從而將支架遠端做成完全閉合或者縮口結構。使用激光焊接機將拴綁絲兩端焊接在一起。最終制作出圖I的半閉合支架結構的血栓捕捉裝置成品。圖I遠端的縮口或者閉合結構也可以通過熱定型來實現,即熱定型的模具遠端不是圓柱形,而是錐形或者棗核形狀。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包括輸送導絲,其特征是,還包括微導管、導引導管、與輸送導絲遠端連接在一起的血栓捕捉裝置, 所述血栓捕捉裝置是由單根或者多根絲材編織而成的網狀支架,支架的遠端成閉合結構或者縮口結構,支架的近端開放呈錐形,和軸線形成的椎角介于O度到75度; 微導管的內徑范圍是0.2毫米到3毫米;外徑范圍是0.5毫米到4毫米,長度范圍是20厘米到300厘米; 導引導管內徑范圍是I毫米到10毫米;外徑范圍是2毫米到15毫米; 長度范圍是20厘米到300厘米。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網狀支架形狀為遠端閉合支架狀、遠端閉合網狀、籃狀或開放支架狀。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其特征是,編織所述血栓捕捉裝置的絲材直徑范圍是10微米到I毫米; 編織后形成的網狀支架的直徑范圍是I毫米到30毫米; 所述網狀支架打開后長度范圍是I毫米到100毫米; 和血栓捕捉裝置連接在一起的輸送導絲長度為20厘米到200厘米。
4.根據權利要求I、2或3所述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網狀支架的絲材的材質為 鑷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銹鋼、純白金或其合金、純黃金或其合金、純鎢或其合金、純鉭或其合金、純鈦或其合金,可降解金屬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 所述輸送導絲的材質為 鑷鈦合金、鈷鉻合金或者不銹鋼。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導引導管為遠端帶有球曩的導引導管; 所述球曩的壁厚范圍是10微米到I毫米; 球曩硬度范圍是肖氏硬度25A到5 ; 球曩材質為聚氨脂、硅橡膠或天然橡膠。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導引導管頭端開有軸向的切口。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導引導管遠端具有一較導管主體柔軟的軟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其特征是,所述軟頭的壁厚范圍是10微米到2毫米; 軟頭材質為聚氨脂、硅橡膠或Pebax ; 軟頭硬度范圍是肖氏硬度25A到72D。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其特征是,所述血栓捕捉裝置為側壁閉合或為具有開口、可展開成一平面的網狀支架。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血栓捕捉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網狀支架經電解可與所述輸送導絲分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創介入血栓取出系統,包括輸送導絲、血栓捕捉裝置、微導管以及導引導管,血栓捕捉裝置是由單根或者多根絲編織而成的網狀支架,支架的遠端閉合或者縮口,近端開放并且呈錐形。網狀支架既可以把較大的主體血栓套住,又可以把剝離出來的小血栓捕捉住,避免小血栓流向更遠端的血管,大大降低二次中風的可能性。導引導管頭端柔軟,可以被血栓撐大,以獲取更大的血栓。導引導管遠端抗折性能和柔順性大大提高,從而可以輸送到更遠端的血管。網狀支架還可以作為支架留置在狹窄段血管,起到擴張血管、疏通血流從而緩解病癥的附加作用。使用本系統可以節省手術時間,為急性腦中風患者贏得治療時間,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的成功率。
文檔編號A61B17/221GK102743209SQ20121026853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日
發明者呂文峰, 張翠欣, 魏詩榮 申請人:呂文峰, 張翠欣, 魏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