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領域,具體涉及醫用病床上的背板的復位裝置。
背景技術:
醫用病床是醫院病房護理所必須的設備之一。醫用病床包括床架,床架上設置有床板,床板包括腿板和背板。為了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療,通常在床架與腿板、以及床架與背板之間分別設置有升降裝置,通過升降裝置將腿板和背板分別傾斜抬高一定角度,來滿足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需要。其中背板與床架之間的升降裝置的結構包括活動支承在床架底部的絲桿,絲桿外套裝有與其配合使用的絲桿套管,絲桿的尾部設置有手柄,絲桿套管的前端與背板底部的連接板相鉸接,背板底端的兩側通過支撐軸鉸接在床架的兩側。通過搖動手柄來轉動絲桿,使絲桿上的絲桿套管沿著絲桿做向前的直線運動,帶動絲桿套管前端的連接板及背板做繞支撐軸的轉動,從而實現背板的傾斜抬高。然而在醫療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病人突發病狀的情況,需要立即對其施行例如心肺復蘇術之類的搶救,在搶救時需要將傾斜的背板迅速恢復到水平狀態,傳統的將背板恢復至水平狀態的方法就是反向搖動手柄,使絲桿反向轉動,帶動絲桿套管做反向的直線運動,從而帶動連接板及背板繞支撐軸做反向轉動,這樣背板就慢慢恢復至水平狀態。采用上述方式使傾斜的背板恢復至水平狀態的缺點是速度緩慢,越來越不能滿足不斷提高的急救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使背板從傾斜狀態迅速恢復至水平狀態的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包括活動支承在床架上的背板,背板底端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支撐軸,背板通過支撐軸鉸接在床架的兩側,在床架與背板之間設置有絲桿,絲桿活動支承在床架上,絲桿的尾部連接有驅動裝置,絲桿外套裝有與其配合使用的絲桿套管,自鎖型氣彈簧外套裝有氣彈簧套管,氣彈簧套管的管壁上開設有長形限位孔,絲桿套管的前端伸入至氣彈簧套管內、并套裝在自鎖型氣彈簧外,絲桿套管與自鎖型氣彈簧的尾部通過連接軸相連接,所述的連接軸的端部卡設在氣彈簧套管的長形限位孔中,并能在長形限位孔中來回移動;自鎖型氣彈簧的活塞桿的前端固定安裝有扳手支架,扳手支架與氣彈簧套管均通過鉸接軸與背板底部的連接板相鉸接,扳手支架上活動設置有扳手,扳手能向自鎖型氣彈簧一側扳動、并能推動活塞桿端部的閥門頂桿向活塞桿內部移動。進一步地,前述的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其中,床架的底部設置有萬向節,絲桿通過萬向節活動支承在床架的底部,所述的驅動裝置為連接于絲桿尾部的手柄。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在絲桿與背板之間設置了帶扳手控制的自鎖型氣彈簧,當發生緊急狀況需要迅速將傾斜著的背板恢復至水平狀態時,只需扳動扳手,向內推動自鎖型氣彈簧活塞桿端部的閥門頂桿,打開內部閥門,使活塞桿向內縮回即可,大大縮短了使背板恢復至水平狀態的時間,為急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圖I是本發明所述的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在普通使用水平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所述的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在普通使用傾斜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所述的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在急救使用水平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所述的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2中A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如圖I、圖4、圖5所示,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包括活動支承在床架I上的背板2,背板2底端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支撐軸3,背板2通過支撐軸3鉸接在床架I的兩側,在床架I與背板2之間設置有絲桿4,其具體設置方式為在床架I的底部安裝有萬向節5,絲桿4通過萬向節5活動支承在床架I上,絲桿4外套裝有與其配合使用的絲桿套管6,絲桿4的尾部設置有手柄41,自鎖型氣彈簧7外套裝有氣彈簧套管8,氣彈簧套管8的管壁上開設有長形限位孔81,絲桿套管6的前端伸入至氣彈簧套管8內、并套裝在自鎖型氣彈簧7外,絲桿套管6與自鎖型氣彈簧7的尾部通過連接軸9相連接,連接軸9的端部卡設在氣彈簧套管8的長形限位孔81中,并能在長形限位孔81中來回移動;自鎖型氣彈簧7的活塞桿71的前端固定安裝有扳手支架10,扳手支架10與氣彈簧套管8均通過鉸接軸11與背板2底部的連接板21相鉸接,扳手支架10上活動設置有扳手101,扳手101能向自鎖型氣彈簧7 —側扳動、并能推動活塞桿71端部的閥門頂桿72向活塞桿71內部移動。自鎖型氣彈簧7是一種可以在行程的任意位置鎖定的氣彈簧,自鎖型氣彈簧7的活塞桿71的端部設置有一個閥門頂桿72,向內推動閥門頂桿72可打開內部閥門使得氣體或者油液流通,自鎖型氣彈簧7的活塞桿71就可以像壓縮氣彈簧一樣自由伸展;釋放閥門頂桿72后,內部閥門關閉,活塞桿71即可鎖定,且鎖力往往很大,能夠承受較大的荷載。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參見圖I所示,此時,手動快速復位裝置處于普通使用水平狀態,背板2水平支承在床架I上,當需要傾斜抬高背板2時,搖動手柄41,手柄41帶動絲桿4轉動,從而帶動絲桿4上的絲桿套管6沿著絲桿4向前運動,由于絲桿套管6與自鎖型氣彈簧7尾部通過連接軸9相連接,同時扳手支架10固定在自鎖型氣彈簧7的活塞桿71的前端,且扳手支架10又同氣彈簧套管8以及背板2上的連接板21相鉸接,因此絲桿套管6向前運動會帶動氣彈簧套管8、自鎖型氣彈簧7、以及扳手支架10 —起向前運動,從而帶動連接板21與背板2開始繞著支撐軸3做逆時針方向轉動,這樣背板2就傾斜抬高了,此時手動快速復位裝置處于普通使用傾斜狀態,可參見圖2所示。當發生緊急狀況,需要將傾斜著的背板2馬上恢復至水平狀態時,只要向自鎖型氣彈簧7 —側扳動扳手101,使其推動活塞桿71端部的閥門頂桿72向活塞桿71內部移動,扳手101推動閥門頂桿72后使其打開內部閥門,活塞桿71就會向內縮回,由于活塞桿71前端的扳手支架10與氣彈簧套管8、以及背板2上的連接板21相鉸接,因此氣彈簧套管8、扳手支架10就會跟著活塞桿71 一起向后移動,氣彈簧套管8通過其上的長形限位孔81沿著連接軸9向后滑動,從而帶動連接板21與背板2 —起繞著支撐軸3做順時針方向轉動,這樣背板2就能迅速恢復至水平狀態,供急救使用,背板2放平后就可放開扳手101,其狀態參見圖3所示。急救使用過后,再扳動扳手101,使其推動活塞桿71端部的閥門頂桿72向活塞桿71內部移動,扳手101推動閥門頂桿72后使其打開內部閥門,活塞桿71就會向外伸長,并向前推動背板2上的連接板21,使得背板2再次傾斜抬高,恢復至圖2所示的狀態,然后再反向搖動手柄41,使絲桿4反向轉動,帶動自鎖型氣彈簧7、氣彈簧套管8、扳手支架10 —起向后移動,從而帶動連接板21以及背板2繞著支撐軸3做順時針方向轉動,這樣背板2就恢復至最初的如圖I所示的普通使用水平狀態,供患者使用。
·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在絲桿4與背板2之間設置了帶扳手101控制的自鎖型氣彈簧7,當發生緊急狀況需要迅速將傾斜著的背板2恢復至水平狀態時,只需扳動扳手101,向內推動自鎖型氣彈簧7活塞桿71端部的閥門頂桿72,打開內部閥門,使活塞桿71向內縮回即可,大大縮短了使背板2恢復至水平狀態的時間,為急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權利要求
1.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包括活動支承在床架上的背板,背板底端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支撐軸,背板通過支撐軸鉸接在床架的兩側,在床架與背板之間設置有絲桿,絲桿活動支承在床架上,絲桿的尾部連接有驅動裝置,絲桿外套裝有與其配合使用的絲桿套管,其特征在于自鎖型氣彈簧外套裝有氣彈簧套管,氣彈簧套管的管壁上開設有長形限位孔,絲桿套管的前端伸入至氣彈簧套管內、并套裝在自鎖型氣彈簧外,絲桿套管與自鎖型氣彈簧的尾部通過連接軸相連接,所述的連接軸的端部卡設在氣彈簧套管的長形限位孔中,并能在長形限位孔中來回移動;自鎖型氣彈簧的活塞桿的前端固定安裝有扳手支架,扳手支架與氣彈簧套管均通過鉸接軸與背板底部的連接板相鉸接,扳手支架上活動設置有扳手,扳手能向自鎖型氣彈簧一側扳動、并能推動活塞桿端部的閥門頂桿向活塞桿內部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床架的底部設置有萬向節,絲桿通過萬向節活動支承在床架的底部,所述的驅動裝置為連接于絲桿尾部的手柄。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醫用病床上背板的手動快速復位裝置,包括通過支撐軸鉸接在床架兩側的背板,在床架與背板之間設置套裝在絲桿套管內的絲桿,絲桿的尾部連接有驅動裝置,自鎖型氣彈簧外套裝有管壁上開設有長形限位孔的氣彈簧套管,絲桿套管伸入至氣彈簧套管內、并套裝在自鎖型氣彈簧外,且與自鎖型氣彈簧由連接軸相連接,連接軸卡設在長形限位孔中;自鎖型氣彈簧的活塞桿上安裝有帶扳手的扳手支架,其與氣彈簧套管通過鉸接軸與背板上的連接板鉸接,扳手能向自鎖型氣彈簧一側扳動、并能推動活塞桿端部的閥門頂桿向活塞桿內部移動。本發明大大縮短了使背板恢復至水平狀態的時間,為急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文檔編號A61G7/005GK102784037SQ20121030376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4日
發明者尹恒健, 張永發, 袁忠 申請人:江蘇永發醫用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