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815328閱讀:67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動物或礦物原料的醫用配制品,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20年來,我國中醫界對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的認識在逐步系統深入。有代表性的醫家指出糖尿病足之本為氣陰兩虛,主要證型為氣虛血瘀,標證為濕熱壅盛,血管病變與血瘀證的發展趨勢按氣陰兩虛、氣虛血瘀、濕熱壅盛的順序遞增,病情也隨之加重。根據觀察本病患者均為中、老年者,無明顯三多癥狀,多見胸悶、面紫、體胖、乏力、患足肌膚甲錯、瘀斑、僵硬、麻木等,病機為血瘀痰阻,正氣虛損。

也有醫者認為本病主要是氣陰兩虛,經脈瘀阻,肢端失養所致,總屬本虛標實之證,以氣陰兩虛為本,經脈瘀阻為標。脾、腎兩虛,氣血凝滯,經絡阻隔,陽虛血瘀為本病發病之根本。本病肇始于消渴,屬陰虛火旺,熱灼津血,釀成血瘀,致使肢體失養,復感邪毒,乃至肢端潰爛而成脫疽,其基本病機為正虛血瘀,熱毒內蘊。根據對糖尿病足部肌腱變性壞死癥(筋疽)的臨床觀察,指出其病機為老年腎肝漸衰,氣陰消耗,氣不化濕,陰不養筋,日久筋損腐毒為疽。認為本病早期氣陰兩虛,脈絡不和,中期氣血虧虛,濕毒內蘊,晚期肝腎陰虛,痰阻血瘀。糖尿病足的病機主要歸結于熱和瘀,糖尿病患者陰液虧虛,虛熱內生,耗灼津液而成瘀,或病損及陽,以至陰陽兩虛,陽虛寒凝而致瘀;脈絡阻滯,肌膚失養,麻木不仁,易受外傷,外邪乘虛入侵,郁而化熱,或因多食肥甘,濕邪內生,濕性滯下,濕熱瘀互結而發病。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全身大小動脈,特別是下肢動脈血管硬化引起周圍小動脈出現血栓,形成血管狹窄和閉塞,導致患者足部供血不足,加上糖尿病神經病變而引起的足部感覺缺乏和損傷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其病變主要損傷經絡、血管、皮膚、肌腱,甚至骨骼,使患者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下肢靜息性疼痛,嚴重者皮膚破潰、干枯、變黑,甚至出現足部壞疽而導致截肢致殘。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本癥多見于糖尿病足病的恢復期,表現創面持久不愈合,膿液清稀,肌肉萎縮虛弱,舌質淡,舌苔薄白,老年腎肝漸衰,氣陰消耗,氣不化濕,陰不養筋,日久筋損腐毒為疽。氣陰兩虛,脈絡不和,中期氣血虧虛,濕毒內蘊,晚期肝腎陰虛,痰阻血瘀。患者均為中、老年者,無明顯三多癥狀,多見胸悶、面紫、體胖、乏力、患足肌膚甲錯、瘀斑、僵硬、麻木等,提出病機為血瘀痰阻,正氣虛損。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糖化血紅蛋白高,紅細胞攜氧能力差,血液粘稠度增加,導致血管硬化、變脆、增厚,紅細胞變形的能力下降,血液供給不足;另一方面,血液粘稠度增加還導致血管炎癥,以上諸多原因,會導致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產生閉塞現象,導致血液供給嚴重缺失,足的局部組織營養不良,由于“足”離心臟最遠,血管閉塞現象最嚴重,很容易引發水腫、發黑、腐爛、壞死,形成足部壞死。
臨床與實驗已表明,糖尿病壞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滯,脈絡痹阻的病理改變。表現為足背及脛后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血液流變學異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機制異常,纖維蛋白增高,纖維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環障礙,袢頂出現結節,管袢模糊不清,血流異常,斷線呈現團塊狀,血細胞聚集,靜脈袢和乳頭下靜脈叢擴張,袢周出現出血斑等,微循環導致異常改變體現了中醫消渴病脫疽的本質。中醫強調“未病先治,防重于治”,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遠比治療糖尿病足更為迫切和重要。研究表明燙傷和穿著不合適鞋襪以及修剪趾甲不當等是引起糖尿病足的物理因素。患者應禁止足部放置熱水袋或熱墊,避免燙傷足部;應穿合腳質軟、寬松透氣的鞋子,避免光腳穿鞋,鞋子不可凹凸不平、有裂紋,盡量隔天更換鞋款,以免腳部同一位置長期受壓。不可穿過緊的鞋子和襪子,以免影響足部的血液循環修剪趾甲時應用銼刀以垂直方向把趾甲磨平。泡足后,應用吸水性強的毛巾輕柔且徹底的擦干,尤其腳趾縫間應保持干燥。 不可過度用力摩擦,以免發生皮膚損傷。故加強足病的教育宣傳,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足部保健意識和能力尤為重要。西醫對于此癥不能根本解決病患痛苦,糖尿病足病(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見的并發癥,在糖尿病患者中有15% 25的不同程度的足潰瘍,其中約1%患者因潰瘍的發展最終被截肢。DF的病因是糖尿病所致的下肢遠端神經病變和下肢遠端血管病變的綜合病理改變,其下肢皮膚及組織損傷往往是在代謝紊亂和血管、神經病變的基礎上發生的病理生理變化。由于病變的復雜變化,導致單一治療不能奏效,通常采用綜合治療的辦法。總之,中醫藥綜合治療糖尿病足臨床上取得了一定療效,初步顯示出了顯著優勢;但有效的方劑需要辯證使用,且針對性較差,臨床應用度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減輕患者病痛,促進創面愈合,減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采用不同藥性的中藥材,內服氣血雙補;溫經散寒;祛瘀止痛;補益氣血并重;外用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礙,促進血液循環,使壞死組織盡快脫落,達到組織修復;另一方面內服藥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調節血粘度、降低血壓;同時要預防足部感染,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中藥內服與外敷能夠有效地改善潰瘍面微循環,增加局部組織的灌注量,促進炎癥吸收和肉芽組織及上皮的再生,達到潰瘍面創口愈合的目的。采用中藥內外兼治方法治療糖尿病足縮短潰瘍愈合的時間,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本癥多見于糖尿病足病的恢復期,表現創面持久不愈合,膿液清稀,肌肉萎縮虛弱,舌質淡,舌苔薄白;由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組成;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可以為延胡索10 20份,熟地10 20份,當歸10 20份,黃芪10 20份,牛膝10 20份,丹參10 20份,制首烏10 20份,白術10 20份,茯苓10 20份,郁金10 20份,紅花10 20份,川彎10 20份,雞血藤10 20份,地龍10 20份,石斛10 20份,土鱉蟲10 20份,肉桂10 20份,白芥子10 20份,赤茍10 20份;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可以為細辛10 30份,威靈仙10 30份,三七10 30份,乳香10 30份,沒藥10 30份,大黃10 30份,黃柏10 30份,枯礬10 30份,土茯苓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紅花10 30份,蛇床子10 30份,白芨10 30份,骨碎補10 30份。所述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其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還可以為延胡索10 15份,熟地10 15份,當歸10 15份,黃芪10 15份,牛膝10 15份,丹參10 15份,制首烏10 15份,白術10 15份,茯苓10 15份,郁金10 20份,紅花10 20份,川彎10 20份,雞血藤10 20份,地龍10 20份,石斛10 20份,土鱉蟲10 20份,肉桂10 20份,白芥子10 20份,赤芍10 20份;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還可以為細辛10 15份,威靈仙10 15份,三七10 15份,乳香10 15份,沒藥10 15份,大黃10 15份,黃柏10 15份,枯礬10 30份,土茯苓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紅花10 30份,蛇床子10 30份,白芨10 30份,骨碎補10 30份。所述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其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也可以為延胡索10 20份,熟地10 20份,當歸10 20份,黃芪10 20份,牛膝10 20份,丹參10 20份,制首烏10 20份,白術10 20份,茯苓10 20份,郁金10 15份,紅花10 15份,川彎10 15份,雞血藤10 15份,地龍10 15份,石斛10 15份,土鳘蟲10 15份,肉桂10 15份,白芥子10 15份,赤茍10 15份;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也可以為細辛10 30份,威靈仙10 30份,三七10 30份,乳香10 30份,沒藥10 30份,大黃10 30份,黃柏10 30份,枯帆10 15份,土獲茶10 15份,炒地榆10 15份,紅花10 15份,蛇床子10 15份,白芨10 15份,骨碎補10 15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所述中藥組合物內服藥物的劑型為顆粒劑,其制備方法包括a.將所述原料藥放入粉碎機粉碎后過篩,b.將過篩后剩下的顆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c.將上述兩種提取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噴霧干燥,得藥粉;混合過篩得到的細粉裝入袋中。所述步驟a中,將所述原料藥放入粉碎機粉碎后過100-120目細篩,使能通過篩孔的細粉量在達到30% _40%,收集通過篩孔的原料細粉備用。所述步驟b中,可以將過篩后剩下的顆粒物放入10倍量75%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I 2小時,將2次提取液合并靜置。所述步驟c中,可以將上述兩次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I. 35的濾液,回收乙醇,將所得濾液調整比重到I. 06,通入噴霧干燥機進行噴霧干燥,過噴霧干燥機噴頭的壓縮空氣壓力為4kg/m2,干燥室熱氣流溫度是80°C -100°C,得原料藥粉;將過篩后得到的原料細粉與原料藥粉混合裝入袋中。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再還提供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外用藥物劑型為散劑,其制備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份數比先將細辛和三七提取,制成結晶;將其余所述組份除枯礬外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后放入耐酸堿浸潰鍋內,煎煮1-2小時,過濾;濾渣加水再煎煮1-2小時,過濾;混合兩次提取液,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將兩次提取液濃縮干燥成粉劑,混合蒸餾得到的結晶物,再將枯礬粉碎后摻勻,經紫外線殺菌消毒后,制成散劑。所述細辛和三七的提取,可以水蒸氣蒸餾法、超臨界萃取法提取。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的藥物劑型,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內服劑型可以為片劑、針粉、薄膜衣片劑、腸溶衣片齊 、膠囊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口含劑、顆粒劑、沖劑、丸劑、散劑、丹劑或硬膏劑;外用劑型可以為泡腳劑、酊劑、散劑、膏劑、噴霧劑、紗布劑、薄膜劑或敷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外用劑 型為散粉劑的其使用方法為可以先把瘡面先用3%雙氧水進行清洗,剪除壞死組織,再用生理鹽水洗凈,周邊皮膚用75%酒精消毒,然后將本發明散粉劑,均勻地散在瘡面上,以覆蓋并超過全部瘡面至周圍正常皮膚,再蓋上2 3層無菌紗布,用透氣膠布固定,換藥I天I次,治療20天為I個療程。本發明根據患者癥候,選用相應方劑,大多數為活血化瘀,清熱去火的藥物,這些藥物可以擴張下肢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黏度,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對糖尿病有明顯的療效。但應注意(I)對該病用藥量應適當加大;(2)避免損傷正氣,配以補氣養血藥物;(3)用藥中要注意監測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變化。本發明為中藥組合物,可達到減輕患者病痛,促進創面愈合,減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的;本發明采用不同藥性的中藥材,氣血雙補,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礙,促進血液循環,使壞死組織盡快脫落,達到組織修復;另一方面內服藥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調節血粘度、降低血壓;同時要預防足部感染,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中藥內服與外敷能夠有效地改善潰瘍面微循環,增加局部組織的灌注量,促進炎癥吸收和肉芽組織及上皮的再生,達到潰瘍面創口愈合的目的。采用中藥內外兼治方法治療糖尿病足縮短潰瘍愈合的時間,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本癥多見于糖尿病足病的恢復期,表現創面持久不愈合,膿液清稀,肌肉萎縮虛弱,舌質淡,舌苔薄白,老年腎肝漸衰,氣陰消耗,氣不化濕,陰不養筋,日久筋損腐毒為疽。氣陰兩虛,脈絡不和,中期氣血虧虛,濕毒內蘊,晚期肝腎陰虛,痰阻血瘀。患者均為中、老年者,無明顯三多癥狀,多見胸悶、面紫、體胖、乏力、患足肌膚甲錯、瘀斑、僵硬、麻木等,提出病機為血瘀痰阻,正氣虛損。中醫學古代醫家對糖尿病并發癰疽有比較多的論述和記載。糖尿病足屬于中醫消渴病之兼證“脫疽”。關于消渴病患者并發“脫疽”中醫古籍中有許多論述。唐·孫思邈《千金方》有“消渴之人,愈與未愈,常思慮有大癰,何者?消渴之人必于大骨節間發生癰疽而卒,所以戒亡在大癰也”的記載。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記載,消渴病有八候,其中包括“癰疽”。唐朝王濤《外臺秘要》記載,“消渴病…多發癰疽”。元代朱瑞章《衛生寶鑒》記載“消渴者足膝發惡瘡,至死不救”…。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詳細記載了糖尿病脫疽的臨床癥狀,指出“脫疽生于足趾之間,…初生如粟黃泡一點,皮色紫暗,猶如煮熟紅棗,黑氣蔓延,腐爛延開,…猶如湯潑火燃”中醫對糖尿病足的致病誘因大致認為有三個方面(I)感受寒冷之邪。糖尿病患者足部受寒冷之邪,或涉水淌河、或感寒、或汗出入水、或野外、雪天露宿等,均可導致寒邪外襲,氣血凝滯,經脈閉阻而發病…。我們統計提示由受冷直接引起的約占患者數的7% 9% ;(2)感受火熱之邪。糖尿病患者,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復感受火熱之邪,則陰愈虛,燥熱愈盛,火熱之邪聚于局部,腐蝕血肉而為癰膿。我們統計提示由感受火熱之邪如燒燙傷引起的約占患者數的13% 15%; (3)外來傷害。外來傷害在糖尿病足的直接發生原因上占主要地位,各種外來傷害(摩擦傷、修剪不慎、異物損傷、胼胝、蚊蟲叮咬、醫源性損傷、術后不愈)直接傷害人體,引起局部氣血凝滯,或因損傷后,致經脈瘀阻,氣血運行失常而發病。據統計外來傷害致病者占患者數的60%以上。糖尿病足的發生存在著正虛和邪實兩方面因素,統計占95%以上,而認為其發生是正虛或邪實單一因素所致者不足5%。正虛者,包括氣陰兩虛、氣虛、陰虛、氣血兩虛、脾腎兩虛、陽虛、陰陽兩虛等’ ”。明確認為糖尿病足發生在氣陰兩虛基礎上者最多,占47 %。邪實 者,包括有癒、疲阻、濕熱、熱毒、癒毒等。認為糖尿病足發生與血癒相關者達83%。根據我們對糖尿病足不同病變階段臨床癥狀、舌脈象及中醫證候的觀察研究發現,糖尿病足病變早期以虛為主,以氣陰虧虛或陽氣虧虛為多見,夾有血瘀和脈絡不和;中期的患者證候表現復雜,若外邪內侵,正氣尚存,正邪相爭,表現以邪實為主,以肝膽濕熱,熱毒內盛,濕毒內蘊為主,若正氣虧虛,則虛實夾雜;晚期的患者多病程既久,耗傷正氣,虛實夾雜,以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夾痰瘀互阻為主。糖尿病足可以發生在糖尿病陰虧燥熱、氣陰兩虛、陰陽俱虛各個階段,血瘀是其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基礎,多樣性的外來傷害在糖尿病足發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的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在氣陰兩虛的病理基礎上,氣虛無力推血運行,血流不暢或阻塞脈道致瘀;陰虛火旺煎熬津液,使血液黏滯,運行不暢致瘀;血瘀形成后(I)血液失去對組織器官的營養和滋潤作用;(2)血瘀于內,無以載氣,衛氣失其正常衛外等功能;(3)瘀血阻于局部,郁而化熱,更致陰傷氣耗,甚者成瘀熱之毒.夕來致病因素中,寒冷之邪寒凝致瘀加重病情,外來傷害可直接作用局部導致氣血凝滯,熱邪、濕邪、毒邪入侵成熱毒、濕毒為患,與局部病理產物結合則形成濕熱瘀毒互結為患。以上可能是糖尿病足致病的主要機制。但是,臨床研究亦提示部分患者并未表現氣陰虛或陽虛等證候,而僅表現為熱毒蘊結或濕熱、濕毒蘊結等證候,亦有部分患者,并未表現血瘀證的存在。所以,要徹底闡明糖尿病足的基本病機轉變規律,仍需做大量的工作,特別是結合現代研究成果,通過實驗室輔助檢查,明確糖尿病足各種微觀表現與中醫證候之間的關系,使之與中醫整體宏觀證候觀察相輔相成,最終揭示糖尿病足的病機關鍵。中醫認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氣虛陽衰寒凝,氣虛不能帥血,陽衰不能溫煦,寒凝則血液瘀滯不行,久之則肢端壞死而成脫疽。糖尿病肢端壞疽屬中醫“消渴病”、“痹”、“脫疽”等范疇。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病機主要是消渴日久,氣陰兩虛,經脈瘀阻,血行不暢,肢端失養,加之濕熱下注,熱毒血瘀,而成脈痹、脫疽,具體如下瘀血阻滯,脈絡痹阻消渴日久,因于陰虛燥熱,陰液虧虛,燥熱偏盛,熱灼津血,而致血液濃縮,血液粘滯,血行澀滯瘀緩,或由于燥熱傷陰耗氣,使氣陰兩虛,無以運血,血行無力,或由于陰液虧虛,陰損及陽,陽虛寒凝,血脈失于溫煦,均可使血行不暢,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脈痹阻,血行不暢導致肢體局部尤其是肢端失養而形成脈痹、脫疽。臨床與實驗已表明,糖尿病壞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滯,脈絡痹阻的病理改變。表現為足背及脛后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血液流變學異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機制異常,纖維蛋白增高,纖維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環障礙,袢頂出現結節,管袢模糊不清,血流異常,斷線呈現團塊狀,血細胞聚集,靜脈袢和乳頭下靜脈叢擴張,袢周出現出血斑等,微循環導致異常改變體現了中醫消渴病脫疽的本質。內服藥物中黃芪補氣健脾;當歸養血補肝;黃芪益氣助陽,可收陽生陰長之效 ’方中黃芪為瘍科要藥,重用以扶正益氣,使氣旺而促血行,祛瘀而不傷正;當歸養血活血,祛瘀生新;通經活絡;溫經散寒;酸棗仁解郁祛煩,滋陰清熱以潤燥;白芍藥活血化瘀;地龍,土鱉蟲化瘀通絡;祛瘀止痛;清熱解毒;紅花溫經通絡散瘀的良藥;川芎性善下行,長于活血通絡又可祛瘀止痛,且能引藥下達足部患處;全方益氣養血以治其本,溫經通絡以治其標,使氣血得復,瘀血得除,氣血流通,筋脈得以濡養,故諸癥自除。大黃去火清熱,茯苓寧心安神、生肌長肉;桃仁、雞血藤、丹參通脈養心、破宿血、生新血、地龍通經絡,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諸藥配合,共使氣血充盛,促其腐祛肌生,瘡口收斂。外用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新、拔膿長肉、潤膚生肌的功效。適用于一切化膿性傷口,腐肉不脫或已脫,新肉不生者。方中白芨具有祛腐生新、促愈之功,且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功能;煅石膏收濕斂瘡、生肌長肉;血竭、沒藥,乳香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生肌斂瘡,有利于肉芽組織生長。內服藥物通經 活絡;溫經散寒;祛瘀止痛;清熱解毒。外用方中桂枝具有擴張血管,促進發汗,鎮痛抗菌之效;紅花等活血化瘀,具有改善血液的濃、黏、凝聚狀態,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微循環,使血流進一步通暢,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加強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石斛拉丁名Dendrobium。石斛是我國古文獻中最早記載的蘭科植物之一。2000年以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千年以來它一直和靈芝,人參,冬蟲夏草等一樣被列為上品中藥。其性味甘淡微咸。性屬清潤,清中有補,補中有清。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延胡索主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不調;癥瘕;崩中;產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有鎮痛、鎮靜、催眠作用。.鎮痛作用用電刺激小鼠尾巴法證明,延胡索粉有鎮痛作用,其效價為阿片的1/10,作用持續2小時。小鼠熱板法證明,延胡索甲素、丑素均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兔乙熱刺激法和電總和刺激法證明,iv乙素15-20mg/kg、丑素10_15mg/kg或甲素30-40mg/kg均有鎮痛作用。而以乙素、丑素為最強,甲素次之。大鼠sc乙素50mg/kg或丑素40mg/kg也具有與兔相似的鎮痛效力。而丙素對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扭體反應以及電刺激法等鎮痛試驗亦有明顯的鎮痛作用,但較嗎啡弱。大鼠對乙素和丑素的鎮痛作用能產生耐受性,產生的速度比嗎啡慢I倍,并與嗎啡之間有交叉耐受性;實驗還表明乙素未發現有成癮性。熟地熟地又名熟地黃或伏地,屬玄參科植物,是一種上好中藥材,具有補血滋陰功效,可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癥,亦可用于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癥,是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六味地黃丸主要成分之一。I.血虛諸證。本品甘溫質潤,補陰益精以生血,為養血補虛之要藥。常與當歸、白芍、川芎同用,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湯);若心血虛心悸怔忡,可與遠志、酸棗仁等安神藥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虛血寒、少腹冷痛者,可與阿膠、艾葉等補血止血、溫經散寒藥同用,如膠艾湯。2.肝腎陰虛諸證。本品質潤入腎,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補腎陰之要藥。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大補真水”。常與山藥、山茱萸等同用,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遺精、盜汗、耳鳴、耳聾及消渴等,可補肝腎,益精髓,如六味地黃丸;亦可與知母、黃柏、龜甲等同用治療陰虛骨蒸潮熱,如大補陰丸(《丹溪心法》)。本品益精血、烏須發,常與何首烏、牛膝、菟絲子等配伍,治精血虧虛須發早白,如七寶美髯丹(《醫方集解》);本品補精益髓、強筋壯骨,也可配龜甲、鎖陽、狗脊等,治療肝腎不足,五遲五軟,如虎潛丸(《醫方集解》)。此外,熟地黃炭能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虛出血證。白術味苦、甘,溫。歸脾、胃經。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灣,痰飲眩t季,水腫,自汗,胎動不安。《藥性論》載其君,味甘,辛,無毒。能主大風痹,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去痰涎,除寒熱,止下泄。主面光悅,駐顏,去黑。治水腫脹滿,吐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及胃氣虛冷痢。川芎辛,溫。入肝、膽經。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本經》載其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別錄》載其:〃除腦中冷動,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是行氣化瘀的良藥。 紅花性溫,味辛。功能主治應用于活血通徑、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打損傷。《本草匯言》:紅花,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之藥也。主胎產百病因血為患,或血煩血暈,神昏不語;或惡露搶心,臍腹絞痛;或浙漿難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臨產諸證,非紅花不能治。若產后血暈、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譫語發狂;或血悶內脹,僵仆如死,是皆產后諸證,非紅花不能定。凡如經閉不通而寒熱交作,或過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撲損傷而氣血瘀積,或瘡瘍痛癢而腫潰不安,是皆氣血不和之證,非紅花不能調,紅花活血通經、消腫止痛,有抑制血栓形成、抗炎、止痛作用,具有消除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的收縮血管作用,有“通利經脈”作用。雞血藤為豆科Leguminosae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Dunn的干燥藤莖。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葉,切片,曬干。性苦、甘,溫。歸肝、腎經,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活血舒筋;養血調經,《本草綱目拾遺》載其能醫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婦女有經不調;痛經。是活血良藥。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用于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綱目》載丹參,按《婦人明理論》云,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后,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丹參主要成分丹參酮有擴張血管、改善循環、解除血管內凝血等作用,具有活血化痕之功效,并能促進肝臟血液循環,利于肝細胞再生。地龍《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預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作用。地龍性寒味咸。功能清熱、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熱狂燥,驚風抽搐,風熱頭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龍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黃芪以補虛為主,能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黃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膿腫化膿生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內含而多種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還能用于預防某些傳染病的發生。《本草逢原》載“黃芪能補五臟諸虛,治脈弦自汗,瀉陰火,去肺熱,無汗則發,有汗則止。”是增進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藥。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佐之以攻則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攣、癱瘓、燥、澀等證。營虛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劑,大能散表衛熱,而表不斂者,佐以大黃之類,又能固表。惟其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當避之。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乃不可少。土鱉蟲其性寒、味咸,有毒,能入心肝脾三經,具有逐瘀、破積、通絡、理傷以及接骨續筋、消腫止痛、下乳通經等功效,是理血傷科要藥,適用于癌瘕積聚、血滯經閉、產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木舌、重舌等病癥。調脂作用土鱉蟲水煎液灌胃,可明顯升高實驗性高脂血癥鵪鶉血漿高密度脂蛋白-膽留醇與總膽留醇的比值(HDL-C/TC),增加卵磷脂膽甾醇酰基轉移酶(LCAT)活性,并有一定的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作用。
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產后血瘀腹痛;癥瘕;胞衣不下;熱淋;血淋;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咽喉腫痛。祛風藥;活血祛瘀藥。牛膝具有改變血液流變學性質及抗凝作用,能降低大鼠的高、低切變率的全血粘度和紅細胞聚集指數,降低紅細胞壓積,對血瘀模型大鼠的低切變率全血粘度也有降低作用;對血漿復鈣時間也顯著延長.牛膝多糖有免疫增強作用。《別錄》載其療傷中少氣,男腎陰消,老人失溺,補中續絕,填骨髓,除腦中痛及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血結,益精,利陰氣,止發白。白芥子用于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濕流注,陰疽腫毒。生用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刺激作用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無刺激作用,但遇水經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揮發油,主要成分為異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應用于皮膚,有溫暖的感覺并使之發紅,甚至引起水泡、膿皰。通常將芥子粉除去脂肪曲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劑(刺激性藥物使用于皮膚局部,其作用不僅限于用藥部位,并牽涉到其他部位,產生治療作用時,稱為抗刺激作用),治療神經痛、風濕痛、胸膜炎及扭傷等。使用前先用微溫的水濕潤,以加強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則抑制芥子酶的作用)。應用時間不超過15 30分鐘,皮膚敏感者只能應用5 10分鐘。芥子粉用作調味劑,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臟體積和心率減少。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時可緩解頑固性呃逆。內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嘔吐,可用于麻醉性藥物中毒之治療。《名醫別錄》味辛,溫,無毒。歸鼻。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服溫中,又白芥子,主射工及疰氣發無恒處,丸服之;或搗為末,醋和涂之,隨手驗也。郁金辛、苦,寒。歸肝、心、肺經。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單用治婦人冷氣血積,結聚氣滯,心腹作痛。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熱涼血力勝,本發明就是使用生赤芍。多用于溫病熱入血分的身熱出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功能行瘀、止痛、涼血、消腫。主治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跌撲損傷。赤芍能清血分實熱,散瘀血留滯。本品功能與丹皮相近,故常與丹皮相須為用。但丹皮清熱涼血的作用較佳,既能清血分實熱,又能治陰虛發熱;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實熱,以活血散瘀見長。肉桂性大熱,味辛、甘。是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良藥。用于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閉、痛經、溫經通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命門火衰;火不歸源;戴陽;格陽;及上熱下寒;面赤足冷;頭暈耳鳴;口舌糜破;脾腎虛寒;脘腹冷痛;食減便溏;腎虛腰痛;寒濕痹痛;寒疝疼痛;宮冷不孕;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陰疽流注;或虛寒癰瘍膿成不潰;或潰后不斂。《別錄》載其主心痛,脅風,脅痛,溫筋,通脈,止煩、出汗。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止唾,咳嗽;能墮胎,堅骨節,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中藥首烏有生首烏與制首烏之分,直接切片入藥為生首烏,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曬干入藥為制首烏。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生首烏功能解毒、消癰、潤腸通便,常用于治療瘰疬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制首烏功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用于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等。本發明所采用的制首烏是 補腎益腎的佳品。白芨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I.止血作用白及能增強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形成時間,抑制纖維蛋白溶酶活性,對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白及水浸出物對實質性器官(肝、脾)、肌肉血管出血等外用止血效果頗好。2.保護胃粘膜1%白及煎劑灌胃,對鹽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損傷有保護作用;對麻醉犬實驗性胃、十二指腸穿孔具有治療作用。3.抗菌、抗真菌作用白及乙醇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劑對奧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白及所含有的3個聯苯類和2個雙氫菲類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白色念珠菌ATCC 1057及發癬菌QM248有抑制作用。大黃又名黃良,火參,膚如吳普。古人用其“主下淤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大黃用于治療燒傷、燙傷在我國歷史久遠。《本草蒙鑒》記載“大黃味苦,氣大寒,陰中之陰,若研末雞清調稠,可敷上火瘡取效。”;《藥鑒》記載“大黃熟用則治諸火毒瘡,久不收口。蓋以諸毒火瘡,皆屬火毒,大黃熟用,則能泄火毒,且消腫止痛。”《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七卷大黃主治項下記載“大黃治諸火瘡。”;中醫理論認為燒燙傷是火毒為患,局部氣血凝滯,經絡阻塞,血肉腐敗而成,大黃具有攻下瀉火,清熱戒毒,涼血行瘀,是治療燒傷、燙傷的要藥。現代醫學也證明大黃具有活血、止血、抑菌、消除內毒素、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體溫、鎮痛等作用。大黃含有蒽醌、蒽醌類衍生物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抗菌作用較強;大黃中所含的鞣質對創面具有良好的收斂作用,能促進創傷面愈合。地榆藥性苦酸;寒;無毒,歸肝;肺;腎;大腸經,功效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斂瘡。功效分類止血藥;涼血止血藥。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帶下,瘡癰腫痛,濕疫,陰癢,水火燙傷,蛇蟲咬傷。《綱目》地榆,除下焦熱,治大小便血證。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則能行血,不可不知。楊士瀛云諸瘡痛者加地榆,癢者加黃芩。
炒地榆將地榆焙干研成極細粉末,過篩;另用麻油(或菜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攪拌使成糊狀,盛于消毒缸內備用。用時將藥糊直接涂于創面,可以很快形成I層厚厚的藥痂,能起到預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進創面迅速愈合等作用。一般適用于一、二度燒傷、燙傷病人。地榆含有大量鞣質,有較強的收斂性和收縮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同時還有明顯的殺菌作用,能對抗綠膿桿菌感染。亦可采用地榆酒精液(地榆洗凈曬干,研粗末用70 75%酒精滲漉提取清液,煮至液面出現薄膜,冷卻備用)涂布燒傷創面,每日2 3次,不包扎。涂布次數以創面形成干痂而不出現龜裂為度。對已污染的創面應先行清創處理。通過一、二度燒傷患者40例的觀察,證明此法對淺度燒傷,特別對中小面積、污染較輕的燒傷效果較好,一般經12 24小時創面上可形成I層棕色保護膜,這對防止細菌污染、減少創面滲出,均有良好影響。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黃柏滋陰 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中國藥典》載黃柏清熱燥濕之力,與黃芩、黃連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濕熱為佳。沒藥散血去瘀,消腫定痛。治跌打損傷、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苦,辛,平。①《藥性論》味苦辛。”②《海藥本草》味苦辛,溫,無毒。”③《開寶本草》“味苦,平,無毒。”入肝、脾、心、腎經。①《本草經疏》“入足厥陰經。”②《本草新編》入脾、腎二經。”③《本草求真》入心、肝。”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氣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配血竭,活血散瘀、止痛。配雄黃,消腫生肌、燥濕解毒。乳香辛苦,溫。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瘀血刺痛。《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風癮疹癢毒。《本草拾遺》療耳聾,中風口噤,婦人血氣,能發酒,理風冷,止大腸泄擗,療諸瘡令內消。治跌撲折傷。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消痰水,散癖積。主治痛風頑痹、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冷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腳氣,瘧疾,癥瘕積聚,破傷風,扁桃體炎,諸骨鯁咽。傳統認為威靈仙有祛風濕、通經絡、消骨哽三大功效,因其性走竄,藥理學證實其還有解除食管、支氣管、輸尿管、胃及膽道等處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并有較強的消炎止痛作用,降血糖作用威靈仙浸劑對正常大鼠有顯著增強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給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后,尿糖試驗仍為陰性),因此可能有降血糖作用.在試管內,水浸劑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劑對奧杜盎小孢子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煎劑腹腔注射能輕度提高小鼠痛閾,提示其有鎮痛作用.煎劑對瘧原蟲有抑制作用.醇提取液對小鼠中期妊娠有引產作用。細辛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性溫,味辛,功能溫經散寒、化飲、祛風止痛,主治風寒頭痛、痰飲咳喘、風濕痹痛、牙痛、鼻淵等癥。消炎、免疫抑制和抗變態反應細辛揮發油灌服或注射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如細辛對致炎劑角叉菜膠、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關節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對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抑制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膚浮腫、由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制塑料環和棉球肉芽增生。對去腎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三七性甘味微苦,性溫,歸肝、胃經以根、根狀莖入藥。是名貴中藥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腫止痛,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顯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三七入藥歷史悠久,作用奇特被歷代醫家視為藥中之寶,故有“金不換”之說法。三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沖心,杖后尤宜服之,產后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溫,味甘微苦,及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本草求真》記載“三七,世人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氣味苦溫,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枯礬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綱目》〃吐下痰涎飲磷,燥濕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蝎百蟲傷。〃蛇床子性辛、苦,溫;有小毒。歸腎經。主治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于陽痿,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外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老年性陰道炎,是婦科外用良藥。《本草經疏》載蛇床子,味苦平;《別錄》辛甘無毒;今詳其氣味,當必兼溫燥,陽也。故主婦 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除痹氣,利關節,惡瘡。《別錄》溫中下氣,令婦人子服熱,男子陰強,令人有子。蓋以舌能除濕,溫能散寒,辛能潤腎,甘能益脾,故能除婦人男子一切虛寒濕所生病。寒濕既除,則病去,性能益陽,故能已疾,而又有補益也。骨碎補苦,溫。歸腎、肝經。功能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用于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日華子本草》載其治惡瘡,蝕爛肉,殺蟲。是外科用于清除皮膚毒素的良藥。本發明丸劑的制作過程為取延胡索lOOOg,熟地1200g,當歸1300g,黃芪1400g,牛膝1300g,丹參1500g,制首烏1200g,白術1400g,茯苓1300g,郁金1500g,紅花1300g,川芎1200g,雞血藤llOOg,地龍1400g,石斛1200g,土鱉蟲1300g,肉桂1200g,白芥子llOOg,赤芍1200g,先將原料藥材用75%乙醇浸泡12-24小時,熱提取三次,濾過,濾液合并并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70°C以下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乙醇提煉過藥渣,加水煎煮I次,時間為30分鐘-I小時,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細粉;將兩次的得到的細粉混合,搓成藥丸。本發明膠囊劑的制作過程為把原料藥材延胡索1400g,熟地1500g,當歸1300g,黃芪1400g,牛膝1300g,丹參1500g,制首烏1200g,白術1400g,茯苓1300g,郁金1500g,紅花1300g,川芎1200g,雞血藤llOOg,地龍1200g,石斛1200g,土鱉蟲1200g,肉桂llOOg,白芥子1500g,赤芍1300g,將原料藥材按所述重量份數比混合用粉碎機粉碎,然后過120目篩,使能通過120目篩的細粉量在達到30%,收集通過120目篩的細粉得細粉備用;再將不能通過120目篩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兩次,第一次加8-10倍量乙醇提取1-2小時,第二次加4-8倍量乙醇提取1-2小時,合并兩次提取液,過濾得濾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卻,研磨成細粉;將兩次的得到的細粉混合,紫外線滅菌后裝入膠囊。本發明片劑制備方法取原料藥材延胡索1300g,熟地1400g,當歸1500g,黃芪1400g,牛膝1300g,丹參1500g,制首烏1200g,白術1400g,茯苓1300g,郁金1500g,紅花1200g,川芎1200g,雞血藤llOOg,地龍1300g,石斛llOOg,土鱉蟲1200g,肉桂llOOg,白芥子llOOg,赤芍1500g,按所述重量份數比放入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兩次,第一次加8-10倍量乙醇提取1-2小時,第二次加4-8倍量乙醇提取1-2小時,合并兩次提取液,過濾得濾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卻,研磨成細粉;將乙醇提煉過的藥渣放Λ 5-10倍量水中加熱提取兩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80-160目濾過,6000-10000轉/分鐘離心后的上清液,經截流分子量為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60°C時I. 35的浸膏,加熱濃縮烘干,成細粉;將兩次的細粉混合,紫外線滅菌加入淀粉壓片。本發明顆粒劑的制備方法a.將所述原料藥原料藥材延胡索1200g,熟地1500g,當歸1500g,黃芪1400g,牛膝1300g,丹參1500g,制首烏1200g,白術1400g,茯苓1400g,郁金1200g,紅花1500g,川芎1200g,雞血藤llOOg,地龍1300g,石斛llOOg,土鱉蟲1300g,肉桂1500g,白芥子1400g,赤芍1200g放入粉碎機粉碎后過100-120目細篩,使能通過篩孔的細粉量在達到30% -40%,收集通過篩孔的原料細粉備用。放入粉碎機粉碎后過篩;將過篩后剩下的顆粒物放入10倍量75%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I 2小時,將2次提取液合并靜置;將上述兩次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I. 35的濾液,回收乙醇,將所得濾液調整比重到I. 06,通入噴霧干燥機進行噴霧干燥,過噴霧干燥機噴頭的壓縮空氣壓力為4kg/m2,干燥室熱氣流溫度是80°C _10(TC,得原料藥粉;將過篩后得到的原料細粉與原料藥粉混合裝入袋中。
中藥組合物中外用藥物劑型為散劑,其制備方法包括按照所述份數比先將細辛1800g和三七2000g用水蒸氣萃取法,制成結晶;將其余所述組份威靈仙1900g,乳香2300g,沒藥2100g,大黃1800g,黃柏1700g, 土茯苓1900g,炒地榆2100g,紅花1700g,蛇床子1600g,白芨2100g,骨碎補2100g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粉,細粉過篩后放入耐酸堿浸潰鍋內,煎煮1-2小時,過濾;濾渣加水再煎煮1-2小時,過濾;混合兩次提取液,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將兩次提取液濃縮干燥成粉劑,混合蒸餾得到的結晶物,再將枯礬2100g粉碎后摻勻,經紫外線殺菌消毒后,制成散劑。本發明外用紗布劑的制備方法將所述原料藥威靈仙2100g,乳香2300g,沒藥2100g,大黃1800g,黃柏1700g,土茯苓1900g,炒地榆2100g,紅花1700g,蛇床子1900g,白芨2500g,骨碎補2000g,三七2100g,細辛2300g,枯礬2400g共研細末,過120目篩,粗粉加乙醇提取一次,濃縮成粉末,兩種粉末混合加70%凡士林調均涂于無菌干紗條,置容器內,經高壓蒸汽滅菌消毒后備用;創面換藥經用外科手術方法進行徹底清除潰瘍創面的壞死組織后將本發明I 2層紗條敷于創口表面,勿接觸正常皮膚,外用無菌紗布塊覆蓋。使用方法為先把瘡面先用3%雙氧水進行清洗,剪除壞死組織,再用生理鹽水洗凈,周邊皮膚用75%酒精消毒,然后將本發明混合打成細粉,均勻地散在瘡面上,以覆蓋并超過全部瘡面至周圍正常皮膚,再蓋上2 3層無菌紗布,用透氣膠布固定,換藥I天I次,治療20天為I個療程。外用的劑型為軟膏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將所述原料藥威靈仙2100g,乳香2300g,沒藥2100g,大黃1800g,黃柏1700g,土茯苓1900g,炒地榆2100g,紅花1700g,蛇床子1900g,白芨2500g,骨碎補2000g,三七2100g,細辛2300g,加乙醇浸泡1-2小時,加熱煮30 40分鐘,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加乙醇第二次加熱,煮沸30 40分鐘,過濾,濾液備用;濾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熱煮沸40 50分鐘,過濾;合并三次的提取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08的濃縮液;過濾、靜置24小時,后去上清液,得濃縮藥液;將枯礬2500g打成細粉,投入濃縮藥液中,調和70%-80%凡士林,裝罐。內服藥物藥理藥效學實驗
I材料與方法I. I實驗材料I. I. I實驗動物90只雄性SD大鼠,清潔級,3月齡,體質量200 250g,由山東醫學院實驗動物培育室提供,動物合格證號為醫動字第0222222號。I. I. 2實驗藥物本發明湯劑方用延胡索10g,熟地15g,當歸12g,黃芪10g,牛膝llg,丹參12g,制首烏Hg,白術15g,茯苓13g,郁金10g,紅花12g,川芎llg,雞血藤10g,地龍lig,石斛I2g,土鱉蟲lig,肉桂I3g,白芥子I0g,赤芍Hg。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黨參9g、白術9g、茯苓9g、甘草6g組成,減壓濃縮至濃度為0. 36g/ml,大鼠用藥劑量為生藥2.9(^/0^*(1)。四物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熟地黃12g、當歸9g、白芍藥9g、川芎6g組成,減壓濃縮至濃度為0. 40g/ml,大鼠用藥劑量為生藥3. 17g/(kg · d)。 八珍湯(《正體類要》)由黨參9g、白術9g、茯苓9g、甘草6g、熟地黃12g、當歸9g、白芍藥9g、川芎6g組成,減壓濃縮至濃度為0. 76g/ml,大鼠用藥劑量為生藥6. 07g/(kg · d)。以上中藥均由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制劑室按水煎醇沉工藝制備,4°C冰箱保存備用。I. I. 3主要實驗試劑免疫組織化學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2過氧化物酶連接法(st reptavidin2biotinperoxidase met hod, SP)試劑盒,購自美國 Zymed 公司;即用型EnVision試劑,購自丹麥Dako公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 helial growthfactor, VEGF) 一抗(兔抗鼠,分別I : 100、I 50稀釋),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生物素標記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購自德國Vector公司;辣根過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 HRP)標記山羊抗小鼠抗體,購自北京中山公司;注射用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50mg/支),購自天津市生物化學制藥廠。I. I. 4主要實驗儀器MS細胞圖像分析系統和醫學圖像分析軟件,購自上海申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攝像機(型號MV2CP410),購自Panasonic公司;光學顯微鏡,購自Olymp us公司;B H2數碼相機,購自Nikon公司。I. 2實驗方法I. 2. I慢性難愈性創面大鼠模型的建立大鼠常規飼養I周后,鹽酸氯胺酮(100mg/kg)腹腔注射麻醉,造模區(腰椎正中偏上)剪毛,用直徑20mm的塑料瓶蓋在造模區標記造模面積,在無菌條件下,沿脊椎方向用外科方法作兩條深達筋膜的創面,建立全層皮膚缺損開放性創面模型。除正常對照組外,大鼠造模后即刻肌注醋酸氫化可的松(80mg/kg體質量),制成難愈性創面模型。創面加蓋兩層消毒干紗布,用膠布“豐”字形固定。造模后每只大鼠連續4d后肢肌肉注射青霉素40萬U,以預防感染。I. 2. 2實驗動物分組與給藥方法90只大鼠分2批進行實驗。第I批40只大鼠主要用于觀察藥物對創面愈合時間的影響。40只大鼠先抽取8只為正常對照組,創面制作方法同前,其余32只大鼠建立慢性難愈性創面模型。成模后再隨機分為模型組(8只)、四君子湯組(8只)、四物湯組(8只)、八珍湯組(8只)。第2批50只大鼠主要用于探討藥物促創面愈合的機制。50只大鼠先抽取10只為正常對照組,創面制作方法同前,其余40只大鼠建立慢性難愈性創面模型。成模后再隨機分為模型組(10只)、四君子湯組(10只)、四物湯組(10只)、八珍湯組(10只)。各組于造模后第2天開始給藥,換藥前均以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潔創面。正常對照組及模型組外敷單層生理鹽水紗布,生理鹽水灌胃,I次/d;四君子湯組、四物湯組和八珍湯組外敷單層生理鹽水紗布,予相應的中藥灌胃,I次/d,連續用藥7d。停藥后第2天,分別將動物氯胺酮麻醉處死,取局部創面新生肉芽組織進行檢測。I. 2. 3創面愈合時間的觀察觀察40只大鼠從創面用藥起到創面完全上皮化所需時間。I. 2. 4VEGF及微血管數的檢測1.2. 4. I免疫組化SP法檢測VEGF表達取各組大鼠創面新生肉芽組織,生理鹽水清洗后,10%甲醛溶液固定。每組隨機選取8個樣本,將已固定的各肉芽組織標本分別常規脫水、浸蠟、包埋,連續切片。取4μπι石蠟切片,二甲苯常規脫蠟,梯度酒精脫水,PBS洗滌,3minX3次;3%Η202室溫20min,PBS洗滌,3minX3次;將切片浸入O.Olmol/Lp H 6. O檸檬酸鹽緩沖液中,微波爐III檔(98 °C )10minX 2次進行抗原修復,取出后在室溫下自然冷卻;滴加10%正 常血清封閉內源性非特異性抗原,室溫30min;滴加VEGF—抗(分別為上述抗體及相應抗體稀釋度),4°C冰箱過夜;PBS洗滌,3minX3次,滴加生物素化羊抗兔IgG I 200,37°C 30min,PBS 洗滌,3minX3 次;St reptavidin2HRP I 20037 °C 30min, PBS 洗滌,3minX3次,0. 05%DAB+0. 03%H202顯色8 12min,流水洗;蘇木素襯染,流水洗;吹干,常規樹脂封片。檢測以胞漿出現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者判定為陽性細胞,以PBS緩沖液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I. 2. 4. 2圖像分析法分析VEGF表達量及微血管數采用MV2CP410攝像機、頂S細胞圖像分析系統,通過顯微鏡、圖像采集卡、數碼相機或CCD攝像機采集數字圖像,數字圖像為標準的BMP (位圖)文件格式;在100倍光學顯微鏡下,先點擊圖像微尺上的兩個點,再將其實際微米數輸入計算機,計算機自動計算得到比例因子后存儲備用;消除免疫組化圖像中的紫藍色背景,選擇陰性區域,處理后用藍色表示;選擇棕黃色或棕褐色陽性區域,處理后用紅色表示;測定圖像中陽性區域面積和陽性比率以及光密度值,每張切片隨機選取3個視野,求出3個視野的平均值,計算VEGF表達水平。每張石蠟切片,隨機選取肉芽組織區域的3個視野,求出3個視野的平均值,計數微血管的數目(microvessel count, MVC)。I.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 5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用x±s表示,進行t檢驗或多個樣本單因素方差分析(q檢驗)比較組間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2. I補益氣血方劑對慢性難愈性創面愈合時間的影響模型組創面愈合時間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延長(P〈0. 01);與模型組比較,四君子湯組、八珍湯組和四物湯組創面愈合時間明顯縮短(P〈0. 01,P〈0. 05);四君子湯組創面愈合時間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四物湯組和八珍湯組創面愈合時間明顯長于正常對照組(P〈0.05);與四君子湯組比較,四物湯組和八珍湯組創面愈合時間延長(P〈0. 05);四物湯組與八珍湯組創面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
Io
表I各組創面愈合時間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組成, 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延胡索10 20份,熟地10 20份,當歸10 20份,黃芪10 20份,牛膝10 20份,丹參10 20份,制首烏10 20份,白術10 20份,茯苓10 20份,郁金10 20份,紅花10 20份,川彎10 20份,雞血藤10 20份,地龍10 20份,石斛10 20份,土鱉蟲10 20份,肉桂10 20份,白芥子10 20份,赤茍10 20份;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細辛10 30份,威靈仙10 30份,三七10 30份,乳香10 30份,沒藥10 30份,大黃10 30份,黃柏10 30份,枯礬10 30份,土茯苓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紅花10 30份,蛇床子10 30份,白芨10 30份,骨碎補10 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延胡索10 15份,熟地10 15份,當歸10 15份,黃芪10 15份,牛膝10 15份,丹參10 15份,制首烏10 15份,白術10 15份,茯苓10 15份,郁金10 20份,紅花10 20份,川彎10 20份,雞血藤10 20份,地龍10 20份,石斛10 20份,土鱉蟲10 20份,肉桂10 20份,白芥子10 20份,赤茍10 20份;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細辛10 15份,威靈仙10 15份,三七10 15份,乳香10 15份,沒藥10 15份,大黃10 15份,黃柏10 15份,枯礬10 30份,土茯苓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紅花10 30份,蛇床子10 30份,白芨10 30份,骨碎補10 30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服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延胡索10 20份,熟地10 20份,當歸10 20份,黃芪10 20份,牛膝10 20份,丹參10 20份,制首烏10 20份,白術10 20份,茯苓10 20份,郁金10 15份,紅花10 15份,川彎10 15份,雞血藤10 15份,地龍10 15份,石斛10 15份,土鱉蟲10 15份,肉桂10 15份,白芥子10 15份,赤茍10 15份;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藥的重量份數比為細辛10 30份,威靈仙10 30份,三七10 30份,乳香10 30份,沒藥10 30份,大黃10 30份,黃柏10 30份,枯帆10 15份,土獲茶10 15份,炒地榆10 15份,紅花10 15份,蛇床子10 15份,白友10 15份,骨碎補10 15份。
4.一種如權利要求I 3中任一項所述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內服藥物的劑型為顆粒劑,其制備方法包括 a.將所述原料藥放入粉碎機粉碎后過篩; b.將過篩后剩下的顆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 c.將上述兩種提取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并噴霧干燥,得藥粉;混合過篩得到的細粉裝入袋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將所述原料藥放入粉碎機粉碎后過100-120目細篩,使能通過篩孔的細粉量在達到30% -40%,收集通過篩孔的原料細粉備用。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將過篩后剩下的顆粒物放入重量份10倍量75%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I 2小時,將2次提取液合并靜置。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將上述兩次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80°C時I. 35的濾液,回收乙醇,將所得濾液調整比重到I. 06,通入噴霧干燥機進行噴霧干燥,過噴霧干燥機噴頭的壓縮空氣壓力為4kg/m2,干燥室熱氣流溫度是80°C _100°C,得原料藥粉;將過篩后得到的原料細粉與原料藥粉混合裝入袋中。
8.根據權利要求I 3中任一項所述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外用藥物劑型為散劑,其制備方法包括按照所述份數比先將細辛和三七提取,制成結晶;將其余所述組份除枯礬外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機粉碎成細 粉,細粉過篩后放入耐酸堿浸潰鍋內,煎煮1-2小時,過濾;濾渣加水再煎煮1-2小時,過濾;混合兩次提取液,進行壓榨過濾,分離后取濾液,將兩次提取液濃縮干燥成粉劑,混合蒸餾得到的結晶物,再將枯礬粉碎后摻勻,經紫外線殺菌消毒后,制成散劑。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細辛和三七的提取,為水蒸氣蒸餾法或超臨界萃取法提取。
10.根據權利要求I 3中任一項所述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內服劑型為片劑、針粉、薄膜衣片劑、腸溶衣片劑、膠囊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口含劑、顆粒劑、沖劑、丸劑、散劑、丹劑或硬膏劑;外用劑型為泡腳劑、II劑、散劑、膏劑、噴霧劑、紗布劑、薄膜劑或敷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氣血兩虛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中藥組合物,癥多見于糖尿病足病的恢復期,表現創面持久不愈合,膿液清稀,肌肉萎縮虛弱,舌質淡,舌苔薄白,胸悶、面紫、體胖、乏力、患足肌膚甲錯、瘀斑、僵硬、麻木等;所述內服藥物為延胡索,熟地,當歸,黃芪,牛膝,丹參,制首烏,白術,茯苓,郁金,紅花,川芎,雞血藤,地龍,石斛,土鱉蟲,肉桂,白芥子,赤芍;外用藥物為細辛,威靈仙,三七,乳香,沒藥,大黃,黃柏,枯礬,土茯苓,炒地榆,紅花,蛇床子,白芨,骨碎補。本發明內服,氣血雙補,通經活絡;溫經散寒;祛瘀止痛;補益氣血,清火去煩,外用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礙,促進血液循環,使壞死組織盡快脫落,達到組織修復;另一方面內服藥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調節血粘度、降低血壓;同時可以預防足部感染,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文檔編號A61P9/14GK102847063SQ20121031225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8日
發明者孫向紅 申請人:楊高林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金昌市| 桑植县| 白山市| 靖远县| 商河县| 丹东市| 曲阜市| 苍溪县| 阿克| 临海市| 林周县| 安庆市| 邵阳县| 和静县| 湘阴县| 贵德县| 郧西县| 黄龙县| 盐亭县| 甘谷县| 阳西县| 大渡口区| 巴彦淖尔市| 商丘市| 本溪| 遂溪县| 和林格尔县| 常山县| 中山市| 聂拉木县| 五家渠市| 潜江市| 汝州市| 丰顺县| 淮安市| 通山县| 东安县| 山阳县| 德庆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