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燒燙傷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種治療燒燙傷藥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治療燒燙傷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燒燙傷是一種常見外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沸水、滾粥、熱油、熱蒸氣燒燙是司空見慣的。燒燙傷一般分為三度一度燒傷只表現為皮膚紅腫、灼熱、疼痛,沒有水皰,不留瘢痕。二度燒傷皮膚出現水皰,局部紅腫,疼痛劇烈,治療及時一般無大瘢痕。三度燒傷最為嚴重,損害深,皮膚焦黑,壞死,骨骼和血管暴露,極易發生綠膿桿菌感染敗血癥死亡。治療及時僥幸存活,可遺留嚴重瘢痕,四肢三度燒傷可致肢體攣縮、畸形。目前治療燒燙傷的周期較長,嚴重時需要不斷的換藥,確保傷口不會感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止痛、止水、止血快的治療燒燙傷藥。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燒燙傷藥所用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配制
蜂房1-5份、劉寄奴3-10份、地榆1-4份、黃柏1-4份、桅子1-5份、槐花3_8份、棗樹皮1-3份、金銀花2-7份、天花粉1-6份、陳石灰1-5份、野豬膽汁5-12份、黃明膠1_5份、雞子黃1-5份、穿山甲2-8份、麝香O. 5-2份。一種治療燒燙傷藥所用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優選配制蜂房3份、劉寄奴8份、地榆2份、黃柏3份、桅子4份、槐花4份、棗樹皮2份、金銀花4份、天花粉5份、陳石灰3份、野豬膽汁10份、黃明膠2份、雞子黃2份、穿山甲5份、麝香I. 5份。一種治療燒燙傷藥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稱取蜂房1-5份、劉寄奴3-10份、地榆1-4份、黃柏1-4份、桅子1-5份、槐花3_8份、棗樹皮1-3份、金銀花2-7份、天花粉1-6份、陳石灰1-5份、野豬膽汁5-12份、黃明膠1_5份、雞子黃1-5份、穿山甲2-8份、麝香O. 5-2份;
將野豬膽汁拌黃柏、桅子、花粉、劉寄奴、金銀花、槐花、棗樹皮和地榆放入容器中用鹽泥封存七天,得到混合物A備用;
取混合物A與天花粉和陳石灰焙干研磨成粉,得到混合粉;
將蜂房焙黃、雞子黃煮過后焙黃,穿山甲、黃明膠焙干,分別研磨成粉,然后與混合粉混勻,最后加入麝香用鹽泥封存三個月即得到治療燒燙傷藥。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能夠快速止痛、止化膿、止血、止水不再串皮,不需要包扎,用藥后六小時出現皺紋,隔夜結痂,痂落后平,無痕。用酒把燙傷周圍用酒消毒,傷面不用處理,如傷面濕滑只需用干面散于傷處;如傷面略干用麻油拌均勻涂抹于傷處。劉某,男40多歲,1997年8月31日來診,腳面部開水燙傷,已經縣醫院診治3個月,爛至露骨轉到本處,在本處治療,用藥30小時后傷面結痂,10天后痂落。
孫某,男27歲,1998年7月11日來診,左腿胯部開水燙傷,面積20X35厘米,在本處治療20小時后結痂,7天后痂落。王某,女17歲,2004年8月28日來診,面部燒傷,頭額部燒至露白骨,骨上并有燒黑之處,由醫院轉來,在本處治療,用藥26小時后傷面結痂,一個月后痂落。張某,男40多歲,2004年9月I日來診,左胳膊及腋下至腰部面積20X40厘米兩處開水燙傷,在本處治療,用藥30小時后傷面結痂,15天后痂落。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
一種治療燒燙傷藥所用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配制
蜂房I份、劉寄奴10份、地榆I份、黃柏I份、桅子I份、槐花3份、棗樹皮3份、金銀花2份、天花粉6份、陳石灰I份、野豬膽汁12份、黃明膠I份、雞子黃5份、穿山甲2份、磨香O. 5 份。治療燒燙傷藥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稱取蜂房、劉寄奴、地榆、黃柏、桅子、槐花、棗樹皮、金銀花、天花粉、陳石灰、野豬膽汁、黃明膠、雞子黃、穿山甲、磨香;
將野豬膽汁拌黃柏、桅子、花粉、劉寄奴、金銀花、槐花、棗樹皮和地榆放入容器中用鹽泥封存七天,得到混合物A備用;
取混合物A與天花粉和陳石灰焙干研磨成粉,得到混合粉;
將蜂房焙黃、雞子黃煮過后焙黃,穿山甲、黃明膠焙干,分別研磨成粉,然后與混合粉混勻,最后加入麝香用鹽泥封存三個月即得到治療燒燙傷藥。實施例2
一種治療燒燙傷藥所用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配制
蜂房5份、劉寄奴3份、地榆4份、黃柏4份、桅子5份、槐花8份、棗樹皮I份、金銀花7份、天花粉I份、陳石灰5份、野豬膽汁5份、黃明膠5份、雞子黃I份、穿山甲8份、麝香2份。治療燒燙傷藥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稱取蜂房、劉寄奴、地榆、黃柏、桅子、槐花、棗樹皮、金銀花、天花粉、陳石灰、野豬膽汁、黃明膠、雞子黃、穿山甲、磨香;
將野豬膽汁拌黃柏、桅子、花粉、劉寄奴、金銀花、槐花、棗樹皮和地榆放入容器中用鹽泥封存七天,得到混合物A備用;
取混合物A與天花粉和陳石灰焙干研磨成粉,得到混合粉;
將蜂房焙黃、雞子黃煮過后焙黃,穿山甲、黃明膠焙干,分別研磨成粉,然后與混合粉混勻,最后加入麝香用鹽泥封存三個月即得到治療燒燙傷藥。實施例3
一種治療燒燙傷藥所用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配制
蜂房3份、劉寄奴8份、地榆2份、黃柏3份、桅子4份、槐花4份、棗樹皮2份、金銀花4份、天花粉5份、陳石灰3份、野豬膽汁10份、黃明膠2份、雞子黃2份、穿山甲5份、磨香I. 5 份。治療燒燙傷藥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稱取蜂房、劉寄奴、地榆、黃柏、桅子、槐花、棗樹皮、金銀花、天花粉、陳石灰、野豬膽汁、黃明膠、雞子黃、穿山甲、磨香;
將野豬膽汁拌黃柏、桅子、花粉、劉寄奴、金銀花、槐花、棗樹皮和地榆放入容器中用鹽泥封存七天,得到混合物A備用;
取混合物A與天花粉和陳石灰焙干研磨成粉,得到混合粉;
將蜂房焙黃、雞子黃煮過后焙黃,穿山甲、黃明膠焙干,分別研磨成粉,然后與混合粉混勻,最后加入麝香用鹽泥封存三個月即得到治療燒燙傷藥。
實施例4
一種治療燒燙傷藥所用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配制
蜂房3份、劉寄奴5份、地榆2份、黃柏2份、桅子2份、槐花4份、棗樹皮2份、金銀花4份、天花粉3份、陳石灰3份、野豬膽汁8份、黃明膠2份、雞子黃2份、穿山甲4份、麝香I份。治療燒燙傷藥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稱取蜂房、劉寄奴、地榆、黃柏、桅子、槐花、棗樹皮、金銀花、天花粉、陳石灰、野豬膽汁、黃明膠、雞子黃、穿山甲、磨香;
將野豬膽汁拌黃柏、桅子、花粉、劉寄奴、金銀花、槐花、棗樹皮和地榆放入容器中用鹽泥封存七天,得到混合物A備用;
取混合物A與天花粉和陳石灰焙干研磨成粉,得到混合粉;
將蜂房焙黃、雞子黃煮過后焙黃,穿山甲、黃明膠焙干,分別研磨成粉,然后與混合粉混勻,最后加入麝香用鹽泥封存三個月即得到治療燒燙傷藥。本發明可用其他的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體形式來概述。因此,無論從那一點來看,本發明的上述實施方案都只能認為是對本發明的說明而不能限制發明,權利要求書指出了本發明的范圍,而上述的說明并未指出本發明的范圍,因此,在與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相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任何變化,都應認為是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燒燙傷藥,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配制 蜂房1-5份、劉寄奴3-10份、地榆1-4份、黃柏1-4份、桅子1-5份、槐花3_8份、棗樹皮1-3份、金銀花2-7份、天花粉1-6份、陳石灰1-5份、野豬膽汁5-12份、黃明膠1_5份、雞子黃1-5份、穿山甲2-8份、麝香O. 5-2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燒燙傷藥,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配制蜂房3份、劉寄奴8份、地榆2份、黃柏3份、桅子4份、槐花4份、棗樹皮2份、金銀花4份、天花粉5份、陳石灰3份、野豬膽汁10份、黃明膠2份、雞子黃2份、穿山甲5份、磨香I.5 份。
3.—種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燒燙傷藥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稱取蜂房1-5份、劉寄奴3-10份、地榆1-4份、黃柏1-4份、桅子1-5份、槐花3_8份、棗樹皮1-3份、金銀花2-7份、天花粉1-6份、陳石灰1-5份、野豬膽汁5-12份、黃明膠1_5份、雞子黃1-5份、穿山甲2-8份、麝香O. 5-2份; 將野豬膽汁拌黃柏、桅子、花粉、劉寄奴、金銀花、槐花、棗樹皮和地榆放入容器中用鹽泥封存七天,得到混合物A備用; 取混合物A與天花粉和陳石灰焙干研磨成粉,得到混合粉; 將蜂房焙黃、雞子黃煮過后焙黃,穿山甲、黃明膠焙干,分別研磨成粉,然后與混合粉混勻,最后加入麝香用鹽泥封存三個月即得到治療燒燙傷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一種治療燒燙傷藥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治療燒燙傷中藥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止痛、止水、止血快的治療燒燙傷藥;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所用原料按照以下重量份配制蜂房1-5份、劉寄奴3-10份、地榆1-4份、黃柏1-4份、梔子1-5份、槐花3-8份、棗樹皮1-3份、金銀花2-7份、天花粉1-6份、陳石灰1-5份、野豬膽汁5-12份、黃明膠1-5份、雞子黃1-5份、穿山甲2-8份、麝香0.5-2份;本發明能夠快速止痛、止化膿、止血、止水不再串皮,不需要包扎,用藥后六小時出現皺紋,隔夜結痂,痂落后平,無痕。
文檔編號A61P17/02GK102836253SQ20121033214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陳寶書 申請人:陳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