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固定架鎖定加壓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矯形外科內固定架系統中的一種鎖定加壓孔。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骨折及骨矯形大部分采用接骨板技術,接骨板與骨的接觸和固定是靠互相間的摩擦力,因此其接骨板的孔只具備加壓和拉緊與骨緊密接觸的功能。而內固定架與接骨板不同,其固定架主體與骨骼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隙,這一空隙是為了不破壞骨膜和保持骨折端的血運,加速骨折愈合和提高骨折愈合質量的,因此內固定架主體與螺絲釘之間必須鎖定加壓,并且還要非常穩固,目前未見有關內固定架鎖定加壓孔的報道。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既可與鎖定螺絲釘配合實現穩固鎖定、又可與加壓接骨釘配合實現對骨折端加壓,同時保證內固定架與骨之間的非接觸固定框架的內固定架鎖定加壓孔。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內固定架鎖定加壓孔,其特征在于,該孔由鎖定孔和加壓孔部分交疊組成,鎖定孔為錐形螺紋通孔,加壓孔為帶有弧形加壓坡的無螺紋通孔,所述鎖定加壓孔均勻分布于與骨骼存在O. 3mm-0. 5mm間隙的內固定架上。通過鎖定加壓孔孔槽,鎖定螺絲釘和加壓接骨釘末端進入骨骼,鎖定加壓孔、鎖定螺絲釘、加壓接骨釘、內固定架和骨骼構成非接觸固定的框架體系。在手術需要時,內固定架放置于骨折復位后的骨表面,首先在一側通過本發明利用鎖定螺絲釘進行固定,內固定架基本穩定后,骨折端的另一側通過骨折加壓接骨釘加壓固定;加壓接骨釘每一內固定架系統通常只用一支,其它全部選用鎖定螺絲釘進行固定;本發明實現了骨與內固定架之間的非接觸固定,保證了骨折端的血運,加速骨折愈合和提高骨折愈合質量。
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加壓接骨釘,2、內固定架鎖定加壓孔,3、內固定架,4、鎖定螺絲釘,5、骨骼,6、內固定架與骨骼的間隙。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I,一種內固定架鎖定加壓孔,參照圖I、圖2、圖3所示,該孔由鎖定孔和加壓孔部分交疊組成,鎖定孔為錐形螺紋通孔,加壓孔為帶有弧形加壓坡的無螺紋通孔,所述鎖定加壓孔2均勻分布于與骨骼存在O. 3mm-0. 5mm間隙6的內固定架3上;通過鎖定加壓孔孔槽,鎖定螺絲釘4和加壓接骨釘I末端進入骨骼5,鎖定加壓孔2、鎖定螺絲釘4、加壓接骨釘I、內固定架3和骨骼5構成非接觸固定的框架體系。在使用過程中,通過鎖定加壓孔,鎖定螺絲釘末端利用鎖定螺絲將內固定架固定于骨折部位上,加壓接骨釘I對骨折端進行加壓,內固定架通過弧形槽保持與骨骼之間
O.3mm-0. 5mm的距離,使自身懸空于骨表面,構成非接觸固定框架,使骨膜既不剝離又不會被壓迫壞死,從而保持骨折端良好的血運,促進骨折愈合;通過弧形槽的受力形變運動產生應力轉移至骨折端,使骨折固定后的骨骼仍可通過適當的應力刺激而加速愈合和減少并發癥,縮短愈合時間,達到生物學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內固定架鎖定加壓孔,其特征在于,該孔由鎖定孔和加壓孔部分交疊組成,鎖定孔為錐形螺紋通孔,加壓孔為帶有弧形加壓坡的無螺紋通孔,所述鎖定加壓孔均勻分布于與骨骼存在O. 3mm-0. 5mm間隙的內固定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內固定架鎖定加壓孔,其特征在于,通過鎖定加壓孔孔槽,鎖定螺絲釘和加壓接骨釘末端進入骨骼,鎖定加壓孔、鎖定螺絲釘、加壓接骨釘、內固定架和骨骼構成非接觸固定的框架體系。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內固定架鎖定加壓孔,其特征在于,該孔由鎖定孔和加壓孔部分交疊組成,鎖定孔為錐形螺紋通孔,加壓孔為帶有弧形加壓坡的無螺紋通孔,所述鎖定加壓孔均勻分布于與骨骼存在0.3mm-0.5mm間隙的內固定架上。
文檔編號A61B17/68GK102824212SQ201210333908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張恩忠 申請人:山東省文登市整骨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