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現代化領域。一種舒筋活血散風化痰的中藥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當歸140份、白芍70份、川芎70份、熟地黃70份、黨參55份、白術(炒)70份、茯苓70份、甘草70份、肉桂70份、益母草200份、牡丹皮70份、沒藥(制)70份、延胡索(醋制)70份、藁本70份、白芷70份、黃芩70份、白薇70份、香附(醋制)150份、砂仁50份、陳皮140份、赤石脂(煅)70份、鹿角霜150份、阿膠70份。本發明的特點是:本發明根據各藥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質與藥理作用的研究結果,得到了合理、穩定的活性成分的制備方法。采用本發明技術方案,制備出的藥物質量穩定可控、療效與現有市場銷售劑型相比顯著提高,患者服用劑量減少。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現代化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這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痛經是指女性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
[0003]中醫認為經水出諸腎,指出月經病和腎功能有關,和脾、肝、氣血、沖脈、任脈、子宮也相關。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虛證,即“不榮則痛”,是由于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的,這類人平時應注意調補,補氣養血或滋補肝腎。二是實證,即“不通則痛”,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這類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氣。現代人缺乏運動,多為不通之癥:痛經主要病機在于邪氣內伏,經血虧虛,導致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胞宮失于濡養,“不榮則痛”,因此導致痛經。
[0004]中醫透過全面分析,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常由內因引起。其主角則是女性的陰脈之海“胞宮”,它對于女性的氣血調和起著統籌全身的作用。古時中醫有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月經失調跟人體內的荷爾蒙分泌息息相關,女性的兩大內分泌系統卵巢和腎有決定著整個內生殖系統的運轉,它們的健康與否都對女性的月經起著重大作用。
[0005]女金糖漿是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用于月經不調,痛經,小腹脹痛、腰腿酸痛。
[0006]本方用治氣血虛弱,下元虛冷,兼有瘀血所致月經不調,痛經,小腹脹痛,腰腿酸痛。方以當歸養血調經,黨參補`脾益氣為君藥。臣以白芍、熟地、阿膠養血和血;白術、茯苓健脾化濕。佐以川芎入血分而理氣,香附、陳皮疏肝理氣;肉桂、鹿角霜補火助陽;益母草、丹皮、沒藥、延胡索活血涼血,化瘀止痛;藁本、白芷祛風止痛;黃芩、白薇清虛熱;赤石脂收斂固澀,可止離經之血;砂仁化濕行氣。甘草益氣調藥為使。全方配伍,具有調經養血,理氣止痛之功。
[0007]女金糖漿的處方和制法為:當歸140g、白芍70g、川芎70g、熟地黃70g、黨參55g、白術(炒)70g、茯苓70g、甘草70g、肉桂70g、益母草200g、牡丹皮70g、沒藥(制)70g、延胡索(醋制)70g、藁本70g、白芷70g、黃芩70g、白薇70g、香附(醋制)150g、砂仁50g、陳皮140g、赤石脂(煅)70g、鹿角霜150g、阿膠70g。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I小時;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沒藥用乙醇浸潰提取,收集醇提液200ml ;當歸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300ml,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砂仁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100ml,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延胡索、白芍、白芷、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醇提液1000ml。合并以上醇提液,備用。香附、黃芩用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25%乙醇滲漉提取。合并以上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調整含醇量。將楊梅紅、菠蘿香精溶于乙醇中,加入上述藥液中,攪勻,靜置三天,吸取上清液,余液濾除沉淀與上清液合并,加入單糖漿攪勻,靜置七天,測定含醇量,制成3810ml,灌裝,即得。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
[0009]本發明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0010]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1]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當歸140份、白芍70份、川彎70份、熟地黃70份、黨參55份、白術(炒)70份、茯苓70份、甘草70份、肉桂70份、益母草200份、牡丹皮70份、沒藥(制)70份、延胡索(醋制)70份、藁本70份、白芷70份、黃芩70份、白薇70份、香附(醋制)150份、砂仁50份、陳皮140份、赤石脂(煅)70份、鹿角霜150份、阿膠70份。
[0012]所述活性成分采用下述方法制備得到:
[0013]1、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I小時;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沒藥用乙醇浸潰提取,收集醇提液200ml ;當歸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300ml,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砂仁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100ml,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延胡索、白茍、白£、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醇提液1000ml。合并以上醇提液,備用。香附、黃芩用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25%乙醇滲漉提取。合并以上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得到液體物A。
[0014]2、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I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2小時,濾過。合并以上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
1.20-1.30 (550C );沒藥用乙醇作溶劑,按浸潰法提取二次,每次按原料重量的4倍加乙醇,第一次5天,第一次2天,收集浸潰液6萬ml ;當歸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 %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9萬ml,第二次用4倍60 %乙醇作溶劑;砂仁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3萬ml,第二次用3倍60%乙醇作溶劑;延胡索、白芍、白芷、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漉液30萬ml ;香附、黃芩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7倍25%乙醇作溶劑滲漉提取。合并以上各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 (550C );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調整含醇量。將楊梅紅、菠蘿香精溶于乙醇中,加入上述藥液中,攪勻,靜置三天,吸取上清液,余液濾除沉淀與上清液合并,加入單糖漿攪勻,靜置七天,測定含醇量,得到液體物A0
[0015]所述藥物組合物還含有藥劑學可接受的輔料。
[0016]所述藥劑學可接受的輔料選自淀粉、微晶纖維素、蔗糖、阿斯巴甜、糊精、乳糖、糖粉、葡萄糖、氯化鈉、羥甲基纖維素鈉、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硬脂酸鎂、微粉硅膠、維生素C、半胱氨酸、檸檬酸和亞硫酸鈉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
[0017]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劑型,包括但不限于丸劑、片劑、膠囊、糖漿或口服液。劑型的選擇和輔料的用量均屬于現有技術。
[0018]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0019]稱取當歸140份、白芍70份、川彎70份、熟地黃70份、黨參55份、白術(炒)70份、茯苓70份、甘草70份、肉桂70份、益母草200份、牡丹皮70份、沒藥(制)70份、延胡索(醋制)70份、藁本70份、白芷70份、黃芩70份、白薇70份、香附(醋制)150份、砂仁50份、陳皮140份、赤石脂(煅)70份、鹿角霜150份、阿膠70份。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I小時;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沒藥用乙醇浸潰提取,收集醇提液200ml ;當歸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300ml,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砂仁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100ml,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延胡索、白芍、白芷、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醇提液1000ml。合并以上醇提液,備用。香附、黃芩用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25%乙醇滲漉提取。合并以上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調整含醇量,得到液體物A。
[0020]優選的制備方法為: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I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2小時,濾過。合并以上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 (550C );沒藥用乙醇作溶劑,按浸潰法提取二次,每次按原料重量的4倍加乙醇,第一次5天,第一次2天,收集浸潰液6萬ml ;當歸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9萬ml,第二次用4倍60%乙醇作溶劑;砂仁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3萬ml,第二次用3倍60%乙醇作溶劑;延胡索、白芍、白芷、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漉液30萬ml ;香附、黃芩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7倍25%乙醇作溶劑滲漉提取。合并以上各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 (550C );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調整含醇量。將楊梅紅、菠蘿香精溶于乙醇中,加入上述藥液中,攪勻,靜置三天,吸取上清液,余液濾除沉淀與上清液合并,加入單糖漿攪勻,靜置七天,測定含醇量,得到液體物A。
[0021]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劑,該制劑以上述藥物活性成分加入藥劑學可接受的輔料,制成藥劑學可接受的劑型。利用本發明得到的中藥組合物的活性成分制備所需藥物的各種劑型時,可以按照藥劑學領域的常規生產方法制備。如將該活性成分與一種或多種載體混合,然后制成相應的劑型。
[0022]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運用中醫理論分析處方組成,根據各藥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質與藥理作用,研究得到了合理、穩定的活性成分的制備方法。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值班出了質量穩定可控、療效與現有市售劑型相比顯著提高、患者服用劑量減少的藥物制劑,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0023]以下通過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技術方案,并不以此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具體實施方式】[0024]實施例1:制備中藥提取物
[0025]一、處方:當歸140g、白芍70g、川芎70g、熟地黃70g、黨參55g、白術(炒)70g、茯苓70g、甘草70g、肉桂70g、益母草200g、牡丹皮70g、沒藥(制)70g、延胡索(醋制)70g、藁本70g、白芷70g、黃芩70g、白薇70g、香附(醋制)150g、砂仁50g、陳皮140g、赤石脂(煅)70g、鹿角霜150g、阿膠70g。
[0026]二、制法:
[0027]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I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2小時,濾過。合并以上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
1.20-1.30 (550C );沒藥用乙醇作溶劑,按浸潰法提取二次,每次按原料重量的4倍加乙醇,第一次5天,第一次2天,收集浸潰液200ml ;當歸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300ml,第二次用4倍60%乙醇作溶劑;砂仁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100ml,第二次用3倍60%乙醇作溶劑;延胡索、白芍、白芷、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漉液1000ml ;香附、黃芩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7倍25%乙醇作溶劑滲漉提取。合并以上各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55°C );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得到液體物A共計2000ml。
[0028]實施例2:制備中藥提取物
[0029]一、處方:當歸140g、白芍70g、川芎70g、熟地黃70g、黨參55g、白術(炒)70g、茯苓70g、甘草70g、肉桂70g、益母草200g、牡丹皮70g、沒藥(制)70g、延胡索(醋制)70g、藁本70g、白芷70g、黃芩70g、白薇70g、香附(醋制)150g、砂仁50g、陳皮140g、赤石脂(煅)70g、鹿角霜150g、阿膠70g。
[0030]二、制法:
[0031]按原料配比稱取各原料;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I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2小時,濾過。合并以上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
1.20-1.30 (550C );沒藥用乙醇作溶劑,按浸潰法提取二次,每次按原料重量的4倍加乙醇,第一次5天,第一次2天,收集浸潰液6萬ml ;當歸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9萬ml,第二次用4倍60%乙醇作溶劑;砂仁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3萬ml,第二次用3倍60%乙醇作溶劑;延胡索、白芍、白芷、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漉液30萬ml ;香附、黃芩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7倍25%乙醇作溶劑滲漉提取。合并以上各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 (550C );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得到液體物A共計60萬ml。[0032]實施例3:制備糖漿劑
[0033]實施例1所得活性成分1000ml。將楊梅紅、菠蘿香精溶于乙醇中,加入上述藥液中,攪勻,靜置三天,吸取上清液,余液濾除沉淀與上清液合并,加入單糖漿900ml攪勻,靜置七天,測定含醇量,裝瓶,每瓶裝10`0ml。
【權利要求】
1.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當歸140份、白芍70份、川彎70份、熟地黃70份、黨參55份、白術(炒)70份、茯苓70份、甘草70份、肉桂70份、益母草200份、牡丹皮70份、沒藥(制)70份、延胡索(醋制)70份、藁本70份、白芷70份、黃芩70份、白薇70份、香附(醋制)150份、砂仁50份、陳皮140份、赤石脂(煅)70份、鹿角霜150份、阿膠7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采用下述方法制備得到: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I小時;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沒藥用乙醇浸潰提取,收集醇提液;當歸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砂仁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延胡索、白芍、白芷、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醇提液。合并以上醇提液,備用。香附、黃芩用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25%乙醇滲漉提取。合并以上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得到液體物A。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I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2小時,濾過。合并以上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 (550C );沒藥用乙醇作溶劑,按浸潰法提取二次,每次按原料重量的4倍加乙醇,第一次5天,第一次2天,收集浸潰液;當歸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第二次用4倍60%乙醇作溶劑;砂仁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第二次用3倍60%乙醇作溶劑;延胡索、白芍、白£、白術、川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漉液;香附、黃芩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7倍25%乙醇作溶劑滲漉提取。合并以上各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 (550C );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調整含醇量。將楊梅紅、菠蘿香精溶于乙醇中,加入上述藥液中,攪勻,靜置三天,吸取上清液,余液濾除沉淀與上清液合并,加入單糖漿攪勻,靜置七天,測定含醇量,得到液體物A。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屬藥物還含有藥劑學可接受的輔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學可接受的輔料選自淀粉、微晶纖維素、蔗糖、阿斯巴甜、糊精、乳糖、糖粉、葡萄糖、氯化鈉、羥甲基纖維素鈉、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硬脂酸鎂、微粉硅膠、維生素C、半胱氨酸、檸檬酸和亞硫酸鈉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劑型,包括丸劑、片劑、膠囊、糖漿或口服液。
7.—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稱取當歸140份、白芍70份、川彎70份、熟地黃70份、黨參55份、白術(炒)70份、茯苓70份、甘草70份、肉桂70份、益母草200份、牡丹皮70份、沒藥(制)70份、延胡索(醋制)70份、藁本70份、白芷70份、黃芩70份、白薇70份、香附(醋制)150份、砂仁50份、陳皮140份、赤石脂(煅)70份、鹿角霜150份、阿膠70份。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I小時;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沒藥用乙醇浸潰提取,收集醇提液;當歸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砂仁第一次用95%乙醇滲漉提取,收集初漉液,第二次用60%乙醇滲漉提取;延胡索、白芍、白芷、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醇提液。合并以上醇提液,備用。香附、黃芩用60%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25%乙醇滲漉提取。合并以上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得到液體物A。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經養血理氣止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稱取當歸140份、白芍70份、川芎70份、熟地黃70份、黨參55份、白術(炒)70份、茯苓70份、甘草70份、肉桂70份、益母草200份、牡丹皮70份、沒藥(制)70份、延胡索(醋制)70份、藁本70份、白芷70份、黃芩70份、白薇70份、香附(醋制)150份、砂仁50份、陳皮140份、赤石脂(煅)70份、鹿角霜150份、阿膠70份。熟地黃、益母草、白薇、甘草、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I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鹿角霜、赤石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按藥材重量的10倍加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按藥材重量的8倍加水,煎煮2小時,濾過。合并以上各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 (55 0C );沒藥用乙醇作溶劑,按浸潰法提取二次,每次按原料重量的4倍加乙醇,第一次5天,第一次2天,收集浸潰液;當歸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第二次用4倍60%乙醇作溶劑;砂仁滲漉提取二次,第一次用4倍95%乙醇作溶劑,收集初漉液,第二次用3倍60%乙醇作溶劑;延胡索、白芍、白芷、白術、川芎、牡丹皮、肉桂、藁本、陳皮用8倍60%乙醇滲漉提取,收集漉液;香附、黃芩用8倍60 %乙醇滲漉提取,黨參用7倍25 %乙醇作溶劑滲漉提取。合并以上各滲漉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30 (550C );阿膠用水化開與水、醇濃縮液及醇提液合并混勻,調整含醇量。將楊梅紅、菠蘿香精溶于乙醇中,加入上述藥液中,攪勻,靜置三天,吸取上清液,余液濾除沉淀與上`清液合并,加入單糖漿攪勻,靜置七天,測定含醇量,得到液體物A0
【文檔編號】A61P29/02GK103656443SQ20121035554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4日
【發明者】劉萍, 聶萬達, 游強臻, 朱曉丹, 劉偉 申請人: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隆順榕制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