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組成:黃連7-11克,陳皮7-11克,半夏4-8克,枳實7-11克,佛手10-14克,竹茹7-11克,白蔻仁4-8克,金鈴子4-8克,升麻1-5克,麥芽13-17克。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范疇,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
【背景技術】
[0002]慢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從膽囊排入十二指腸的膽汁和其它腸液混合,通過幽門,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從而產(chǎn)生的炎癥性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胃部飽脹感或不適,往往飯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發(fā)涼,可伴腹脹、噯氣、反酸、燒心、惡心、嘔吐、胃振水音、腸鳴、排便不暢、食欲減退和消瘦等;嚴重的還有胃出血。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黃連7-11克,陳皮7-11克,半夏4-8克,枳實7-11克,佛手10-14克,竹茹7-11克,白蘧仁4-8克,金鈴子4-8克,升麻1-5克,麥芽13-17克。
[0005]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中藥由如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黃連9克,陳皮9克,半夏6克,枳實9克,佛手12克,竹茹9克,白蘧仁6克,金鈴子6克,升麻3克,麥芽15克。
[0006]本發(fā)明中各原料藥的藥性如下: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0007]陳皮:理氣降逆、調(diào)中開胃、燥濕化痰。治脾胃氣滯濕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穢逆、二便不利、肺氣阻滯、咳嗽痰多,乳癰初起。
[0008]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咳喘痰多,嘔吐反胃,胸脘痞滿頭痛眩暈,夜臥不安,癭瘤痰核,癰疽腫毒。
[0009]枳實:破氣除痞,化痰消積。治胸腹脹滿,胸痹,痞痛,痰癖,水腫,食積,便秘,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癥。
[0010]佛手: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
[0011]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安胎涼血。治肺熱咳嗽,煩熱嘔吐,驚悸失眠,胃熱嘔呃,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癥。
[0012]白蘧仁: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用于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0013]金鈴子:疏肝泄熱,活血止痛。治肝郁化火癥,心胸脅肋諸痛,時發(fā)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0014]升麻:升陽,發(fā)表,透疹,解毒。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
[0015]麥芽:消食,和中,下氣。治食積不消,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泄瀉,乳脹不消。【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1、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黃連7克,陳皮7克,半夏4克,枳實7克,佛手10克,竹茹7克,白蘧仁4克,金鈴子4克,升麻I克,麥芽13克。
[0017]實施例2、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黃連9克,陳皮9克,半夏6克,枳實9克,佛手12克,竹 茹9克,白蘧仁6克,金鈴子6克,升麻3克,麥芽15克。
[0018]實施例3、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黃連11克,陳皮11克,半夏8克,枳實11克,佛手14克,竹茹11克,白蘧仁8克,金鈴子8克,升麻5克,麥芽17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黃連7-11克,陳皮7-11克,半夏4-8克,枳實7-11克,佛手10-14克,竹茹7_11克,白蘧仁4-8克,金鈴子4-8克,升麻1-5克,麥芽13-17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的最佳優(yōu)選組成:黃連9克,陳皮9克,半夏6克,枳實9克,佛手12克,竹茹9克,白蘧仁6克,金鈴子6克,升麻3 克,麥芽15克。
【文檔編號】A61K36/9064GK103735978SQ201210392246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李順光 申請人:青島信立德中藥技術研究開發(f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