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產后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產后風的中藥。背景技術:
產后風又叫產后風濕或月子病,是產后或人工流產術后體虛之時,感受風濕寒邪,傷及關節、筋脈、肌肉、皮膚等組織,所引起的肌肉關節酸困、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產后風是在婦女生產孩子使其,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疏不慎風寒侵入,而在“月子”的恢復期,筋骨腠理合閉,使風寒包入體內,這就書產后風所以難治的原因。一般產后風治療不當,晚期大部分轉為嚴重的風濕病、類風濕病癥,長期風濕侵入人體,占位機體,影響血脈流通,導致體內器官血脈失去營養、變形,有些機體肌肉組織萎縮,重者直接侵入到五臟六腑,引起臟腑疾病,導致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運行物理,四肢供應 不足,筋骨干燥,形成嚴重的類風濕,因此產后風如果治療不及時,后果非常嚴重,而目前治療產后風的藥物卻很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配制簡單、療效顯著的治療產后風
的中藥。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產后風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當歸6 12份、蠶豆殼9 15份、桑寄生9 15份、老鸛草9 15份、茯苓9 15份、馬鞭草10 20份、荊芥3 9份、防風4 10份、鉤藤6 12份、黃瓜藤10 20份、胡蘿卜葉10 20份、薔薇花2飛份、高粱根1(Γ20份、豨薟6 12份、魚鰾2飛份、蛤蜊粉3、份。其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當歸9份、蠶豆殼12份、桑寄生12份、老鸛草12份、茯苓12份、馬鞭草15份、荊芥6份、防風7份、鉤藤9份、黃瓜藤15份、胡蘿卜葉15份、薔薇花4份、高粱根15份、豨薟9份、魚鰾4份、蛤蜊粉6份。本發明所述中藥為散劑或丸劑,將各種原料清洗干凈后,打粉混合,制成散劑或丸齊U,定量服用。本發明采用的各原料的藥用性能為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癥,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
蠶豆殼利水滲濕,止血,解毒。主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吐血,胎漏,下血,天皰瘡,黃水瘡,瘰疬;
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體偏枯,風濕痹痛,頭昏目眩,便血,胎動不安,崩漏下血;
老鸛草祛風活血,清熱利濕。主治風濕痹痛,肌膚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損傷,泄瀉,痢疾,瘡毒;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凝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馬鞭草清熱解毒,活血通經,利水消腫,截瘧。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小便不利,血瘀經閉,痛經,癥瘕癰瘡,腫毒,跌打損傷;
荊芥祛風,解表,透疹,止血。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疹,風疹,癰腫,瘡疥,衄血,吐血,便血;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止癢。主治外感風寒,偏正頭痛,風濕痹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風,小兒驚風;
鉤藤熄風止痙,清熱平肝。主治小兒驚風、夜啼,熱盛動風,子癇,肝陽眩暈,肝火頭脹痛,及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
黃瓜藤清熱,化痰,利濕,解毒。主治痰熱咳嗽,癲癇,濕熱瀉痢,濕痰流注,瘡癰腫毒,高血壓病;
胡蘿卜葉理氣止痛,利水。主治脘腹痛,浮腫,小便不通,淋痛;
薔薇花清暑解毒,和胃,活血止血。主治暑熱煩渴,胃脘脹悶,吐血,衄血,口瘡,癰癤,月經不調;
高粱根平喘,利水,止血,通絡。主治咳嗽喘滿,小便不利,產后出血,血崩,足膝疼痛;豨薟祛風濕,通經絡,清熱毒。主治風濕痹痛,筋骨不利,腰膝無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瘧疾,黃疸,癰腫瘡毒,風疹濕瘡;
魚鰾補腎,養血,止血,消腫。主治腎虛遺精滑精,帶下清稀,滑胎,血虛筋攣,產后風痙,破傷風,吐血,崩漏,外傷出血;
蛤蜊粉清熱,化痰,利濕,軟堅。主治胃痛,痰飲喘咳,水氣浮腫,小便不通,遺精,白濁,崩中,帶下,癰腫,癭瘤,燙傷。配方中,荊芥、防風、鉤藤、薔薇花主要用于祛風解表、透疹止血、息風止痙、清熱平肝;加配蠶豆殼、茯苓、黃瓜藤、蛤蜊粉,主要用于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又配當歸、老鸛草、馬鞭草、胡蘿卜葉,用于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清熱利濕;再配桑寄生、高連根、豨薟、魚鰾,用于補肝益腎、強筋健骨、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本發明以息風止痙、利水滲濕、祛風除濕為治則,多種藥材組合協同,主要用于祛風解表、透疹止血、寧心安神、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通經活絡、補肝益腎,對產后風有顯著的治療作用。臨床觀察
(I)臨床資料
本發明人于2005年至今,對109例產后風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年齡28 53歲。(2)治療方法
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后服用。根據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服用30天左右,重病患者連服100天即可痊愈。(3)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癥狀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檢測指標均為正常,癥狀無復發。顯效全部癥狀消除或主要癥狀消除;理化檢測指標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檢測指標有所改善。無效主要理化檢測指標與治療前無變化。
(4)臨床結果
臨床治愈 85 M (77. 98%),顯效 13 例(11. 93%),有效 9 例(8. 26%),無效 2 例(I. 83%),總有效率為98. 17%。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取當歸6g、蠶豆殼9g、桑寄生9g、老鸛草9g、茯苓9g、馬鞭草10g、荊芥3g、防風4g、鉤藤6g、黃瓜藤10g、胡蘿卜葉10g、薔薇花2g、高粱根10g、豨薟6g、魚鰾2g、蛤蜊粉3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散劑或丸劑。·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后服用。實施例2:
取當歸12g、蠶豆殼15g、桑寄生15g、老鸛草15g、茯苓15g、馬鞭草20g、荊芥9g、防風10g、鉤藤12g、黃瓜藤20g、胡蘿卜葉20g、薔薇花6g、高粱根20g、豨薟12g、魚鰾6g、蛤蜊粉9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散劑或丸劑。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后服用。實施例3
取當歸9g、蠶豆殼12g、桑寄生12g、老鸛草12g、茯苓12g、馬鞭草15g、荊芥6g、防風7g、鉤藤9g、黃瓜藤15g、胡蘿卜葉15g、薔薇花4g、高粱根15g、豨薟9g、魚鰾4g、蛤蜊粉6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散劑或丸劑。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后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產后風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當歸6 12份、蠶豆殼9 15份、桑寄生9 15份、老鸛草9 15份、茯苓9 15份、馬鞭草10 20份、荊芥3、份、防風4 10份、鉤藤6 12份、黃瓜藤10 20份、胡蘿卜葉10 20份、薔薇花2 6份、高粱根10 20份、豨薟6 12份、魚鰾2飛份、蛤蜊粉3、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產后風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當歸9份、蠶豆殼12份、桑寄生12份、老鸛草12份、茯苓12份、馬鞭草15份、荊芥6份、防風7份、鉤藤9份、黃瓜藤15份、胡蘿卜葉15份、薔薇花4份、高粱根15份、豨薟9份、魚鰾4份、蛤蜊粉6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療產后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為散劑或丸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公開了一種治療產后風的中藥。該中藥以當歸、蠶豆殼、桑寄生、老鸛草、茯苓、馬鞭草、荊芥、防風、鉤藤、黃瓜藤、胡蘿卜葉、薔薇花、高粱根、豨薟、魚鰾和蛤蜊粉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和制成。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2895544SQ20121040222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明者張偉 申請人: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