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康復器械,具體是一種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關節僵硬是關節周圍軟組織病理性的發生僵硬攣縮并且喪失彈性導致關節活動度的喪失,一般在發生骨折,燒傷或神經系統疾病后伴隨的并發癥,關節功能受損后,導致身體功能下降,行動不便,疼痛難忍,給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不便。國內外對關節僵硬的主要治療方式有I)打石膏,臨床上是用石膏繃帶來打石膏的,石膏繃帶由紗布浸透生石灰水做成。打石膏時,先根據部位大小將一定量的石膏繃帶反復折疊到一定厚度,然后在水里浸濕,迅速覆蓋到固定部位,待石膏變硬后用普通繃帶固定到功能位。但是石膏只是達到固定作用而已,對斷骨生長沒有任何幫助作用,反而石膏上久了關節還會產生僵硬受限等不適現象。2 )靜態夾板,通過夾板固定個別關節,而其他關節可以活動自如,用來減輕疼痛和改善關節力線以及使虛弱的關節周圍組織結構穩定,從而改善身體某部位的功能。使用靜態夾板,必須保持單一姿勢,使患者感到不舒適,而且也不能改善關節的活動度。3)動態夾板,基于蠕變的原理,用特制的牽弓帶和裝置,對人體某部位進行牽拉練習,以改善和增進四肢關節功能。其裝置可利用重錘、彈簧秤或旋緊螺旋桿作牽引力的非機動牽引床,或使用電子裝置自控的機動牽引床。動態夾板采用低負荷的持續應力,高于5磅的負載就會存在皮膚破損的·風險,練習時間過長也易于造成肌肉和韌帶精力性損傷,牽引的關節活動角度變化小。4)矯形器,基于應力松弛的理論,使關節進行持續被動運動,可以拉伸組織以增長,能有效地維持關節的活動度,相對于動態夾板,極大地縮短了關節僵硬程度下降的時間。但是傳統的矯形器其運動支點在關節上,容易磨損軟骨,造成關節的二次傷害。5)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創傷非常大,預期效果難以估計,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活動度,術后易再復發,伴隨有各種并發癥,而且手術治療疼痛度較高,費用客觀。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發明將反復應用應力松弛理論和靜態持續拉伸技術相結合,提供一種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可使患者自主施力,進行關節的旋前旋后運動,調節范圍覆蓋整個關節的活動度,達到有效治療關節僵硬的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包括蝸輪,轉軸,手柄和弓形部件;所述蝸輪固定于轉軸的一端;所述手柄固定于轉軸的另一端;所述弓形部件至少能圍繞手臂的一半;所述弓形部件的外表面有齒牙;所述齒牙與蝸輪相吻合;所述驅動裝置由支座支撐。
前述的弓形部件的圓心軸構成旋轉軸,轉動手柄,弓形部件繞旋轉軸沿著弓形軌道運動。
前述的旋轉軸與小臂的軸線在一條直線上。
前述的轉軸的蝸輪一端還設有一個彈簧;所述彈簧為螺旋狀的,與轉軸共軸。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1)患者主導施力應用,根據自身反饋,關節活動度無限可調節,非預置彈簧,范圍覆蓋整個關節活動度。
(2)實現了反復應用應力松弛原理和靜態持續拉伸技術的結合,逐步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大量減少治療時間,同時減輕患者痛苦。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圖1為本發明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包括蝸輪3,轉軸2, 手柄I和弓形部件4 ;所述蝸輪3固定于轉軸2的一端,另外還設有一個彈簧6,彈簧6為螺旋狀的,與轉軸2共軸;所述手柄I固定于轉軸2的另一端;所述弓形部件4至少能圍繞手臂的一半,其圓心軸構成旋轉軸8,轉動手柄1,弓形部件4繞旋轉軸8沿著弓形軌道運動; 所述弓形部件4的外表面有齒牙5 ;所述齒牙5與蝸輪3相吻合;所述驅動裝置由支座7支撐。
實施例一,在進行小臂的旋前活動訓練時,將小臂固定于弓形部件4之內,使小臂處于伸直平衡狀態,進行校準,使弓形的軸心與小臂的軸線在一條直線上,順時針旋轉手柄 1,蝸輪3在轉軸2的帶動下在齒牙5上轉動,從而驅動弓形部件4繞旋轉軸8沿弓形軌道順時針運動,弓形部件4帶動與之相連的小臂旋轉,從而實現了關節的旋前運動。弓形部件 4從一個位置運動到另一個位置后,維持5分鐘,使肌肉得以放松,然后重新調節手柄1,進入新的旋前姿勢,加大關節旋轉的角度,再維持5分鐘,如此反復,通過反復利用應力松弛的原理和靜態持續拉伸技術的結合,逐步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循序漸進,實現了關節的有效治療。蝸輪3端的彈簧6,能有效的阻止小臂在處于旋前狀態時,弓形部件4因慣性力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確保可以維持關節處于某個旋前狀態上。
實施例二,在進行小臂的旋后活動訓練時,將小臂固定于弓形部件4之內,使小臂處于伸直平衡狀態,進行校準,使弓形的軸心與小臂的軸線在一條直線上,逆時針旋轉手柄 1,蝸輪3在轉軸2的帶動下在齒牙5上轉動,從而驅動弓形部件4繞旋轉軸8沿弓形軌道逆時針運動,弓形部件4帶動與之相連的小臂旋轉,從而實現了關節的旋后運動。弓形部件 4從一個位置運動到另一個位置后,維持5分鐘,使肌肉得以放松,然后重新調節手柄1,進入新的旋后姿勢,加大關節旋轉的角度,再維持5分鐘,如此反復,通過反復利用應力松弛的原理和靜態持續拉伸技術的結合,逐步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循序漸進,實現了關節的有效治療。蝸輪3端的彈簧6,能有效的阻止小臂在處于旋后狀態時,弓形部件4因慣性力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確保可以維持關節處于某個旋后狀態上。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 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蝸輪,轉軸,手柄和弓形部件;所述蝸輪固定于轉軸的一端;所述手柄固定于轉軸的另一端;所述弓形部件至少能圍繞手臂的一半;所述弓形部件的外表面有齒牙;所述齒牙與蝸輪相吻合;所述驅動裝置由支座支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部件的圓心軸構成旋轉軸,轉動手柄,弓形部件繞旋轉軸沿著弓形軌道運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軸與小臂的軸線在一條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的蝸輪一端還設有一個彈簧;所述彈簧為螺旋狀的,與轉軸共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關節旋前旋后活動矯形器的驅動裝置,包括蝸輪,轉軸,手柄和弓形部件;所述蝸輪固定于轉軸的一端;所述手柄固定于轉軸的另一端;所述弓形部件至少能圍繞手臂的一半;所述弓形部件的外表面有齒牙;所述齒牙與蝸輪相吻合;所述驅動裝置由支座支撐;轉動手柄,可驅動弓形部件沿其圓心軸旋轉,從而實現關節的旋前旋后訓練。本發明可使患者自主控制調節關節活動度,非預置彈簧,調節范圍覆蓋整個關節的活動度,逐步增加關節活動度,極大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度,有效地縮短了治療時間。
文檔編號A61H1/02GK103054691SQ20121044808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9日
發明者王海濤 申請人:上海帝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