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陰虛咳嗽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陰虛咳嗽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配比:沙參28-32g;麥冬18-22g;桔梗18-22g;杏仁13-17g;百合18-22g;玄參28-32g;貝母8-12g;白部18-22g;紫菀18-22g;甘草3-7g;前胡18-22g。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潤肺化痰、止咳,治療痰黏效果明顯,退熱效果顯著。
【專利說明】—種治療陰虛咳嗽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草藥,特別是一種治療咳嗽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陰虛咳嗽的癥狀一般為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咽干燥,咽癢,聲音撕啞,手足心熱或潮熱盜汗,舌紅,苔少或花剝,脈細數或指紋紫,常用的中藥為沙參、麥冬、玉竹、桑葉、玄參、山藥、萊菔子、甘草,現有的中藥雖然可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它的退熱效果較差,對患者的痰黏治療效果不明顯。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陰虛咳嗽的中藥,它可以潤肺化痰、止咳,治療痰黏效果明顯,退熱效果顯著。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包括以下原料組份:沙參28_32g;麥冬18-22g ;桔梗 18-22g ;杏仁 13_17g ;百合 18_22g ;玄參 28_32g ;貝母 8_12g ;白部 18_22g ;紫菀 18-22g ;甘草 3-7g ;前胡 18-22g。
[0005]將上述藥物水煎后服,每日服兩次,可以潤肺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治療痰黏效果明顯,退熱效果顯著,服有七日后患者的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咽干燥,咽癢,聲音撕啞,手足心熱或潮熱盜汗等癥狀有明顯改變或痊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潤肺化痰、止咳,治療痰黏效 果明顯,退熱效果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包括以下原料組份:沙參28-32g ;麥冬18-22g ;桔梗18_22g ;杏仁13_17g ;百合18-22g ;玄參 28-32g ;貝母 8_12g ;白部 18_22g ;紫菀 18_22g ;甘草 3-7g ;前胡 18_22g。
[0007]將上述藥物水煎后服,每日服兩次,可以潤肺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治療痰黏效果明顯,退熱效果顯著,服有七日后患者的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咽干燥,咽癢,聲音撕啞,手足心熱或潮熱盜汗等癥狀有明顯改變或痊愈。
[0008]實施例1各原料組份為:沙參28g ;麥冬18g ;桔梗18g ;杏仁13g ;百合18g ;玄參28g ;貝母8g ;白部18g ;紫斃18g ;甘草3g ;前胡18g。
[0009]實施例2各原料組份為:沙參32g;麥冬22g;桔梗22g;杏仁17g;百合22g;玄參32g ;貝母12g ;白部22g ;紫菀22g ;甘草7g ;前胡22g。
[0010]實施例3各原料組份為:沙參29g ;麥冬19g ;桔梗19g ;杏仁14g ;百合19g ;玄參29g ;貝母9g ;白部19g ;紫斃19g ;甘草4g ;前胡21g。
[0011]將上述藥物水煎后服,每日服兩次,可以潤肺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治療痰黏效果明顯,退熱效果顯著,服有七日后患者的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咽干燥,咽癢,聲音撕啞,手足心熱或潮熱盜汗等癥狀有明顯改變或痊愈。治療陰虛咳嗽患者20例,病人無任何不良反應。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陰虛咳嗽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組份:沙參28-32g;麥冬18-22g ;桔梗 18-22g ;杏仁 13_17g ;百合 18_22g ;玄參 28_32g ;貝母 8_12g ;白部 18_22g ;紫菀 18-22g ;甘草 3-7g ;前胡 18-22g。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陰虛咳嗽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組份為:沙參28g ;麥冬18g ;桔梗18g ;杏仁13g ;百合18g ;玄參28g ;貝母8g ;白部18g ;紫斃18g ;甘草3g ;前胡 18g。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陰虛咳嗽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組份為:沙參32g ;麥冬22g ;桔梗22g ;杏仁17g ;百合22g ;玄參32g ;貝母12g ;白部22g ;紫菀22g ;甘草7g ;前胡 22g。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陰虛咳嗽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組份為:沙參29g ;麥冬19g ;桔梗19g ;杏仁14g ;百合19g ;玄參29g ;貝母9g ;白部19g ;紫斃19g ;甘草4g ;前胡 21g。
【文檔編號】A61K36/904GK103800767SQ201210450110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明者】唐梅 申請人: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