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來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制劑。
背景技術:
肝郁化火肋痛的臨床癥 狀是頭昏、口苦、右肋痛脹,脈象弦數為特征。該病脈象弦數、口中發苦因肝熱所致,足厥陰肝經經脈絡循少腹,至陰器繞行,如系女性可導致月經先期的變化。肝經上連百會,肝熱氣行上沖,故則頭部昏痛。肋部是肝經脈動循行必經之路,肝郁因氣滯,氣滯壅遏熾熱化火所致。本發明根據該病的病因及癥狀,特選用柴胡疏肝、黃芩清火、白芍涼血以斂肝氣止痛,枳殼運脾胃,藥物功效兼施,以達到治療肝郁化火肋痛根本之目的,在臨床中效果顯著,為治療肝郁化火肋痛提供了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效果好的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組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柴胡4-8份;黃岑5-10份;白茍5-10份;積殼4-8份;丹皮4_8份;青皮3_6份;土獲苓3-6份;谷芽3-6份;雞內金4-8份;田基黃3-6份;大青葉3_6份;甘草2_4份。加水15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該中藥服用時,將藥液取250-350毫升,待微熱后服用,每日3次。優選的,所述的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柴胡8份;黃芩10份;白芍10份;積殼8份;丹皮8份;青皮6份;土茯苓6份;谷芽6份;雞內金8份;田基黃6份;大青葉6份;甘草4份。加水1500份,熬煮3次,過濾回收,取汁,分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本發明的配伍思想:以柴胡為君;以黃岑、白芍為臣;以枳殼、丹皮、青皮、土茯苓為佐;以谷芽、雞內金、田基黃、大青葉、甘草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柴胡8份;黃芩10份;白芍10份;積殼8份;丹皮8份;青皮6份;土茯苓6份;谷芽6份;雞內金8份;田基黃6份;大青葉6份;甘草4份。柴胡:為傘形科植物北柴胡、狹葉柴胡等的根。性味與歸經:苦,涼。歸肝、膽經。功能與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陽。治寒 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
黃芩:又名空心草、黃金茶。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大,略呈圓錐狀,外皮褐色。性味與歸經:苦,寒。功能與主治: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栽培種)的根。性味與歸經:苦酸,涼。歸入肝、脾經。功能與主治: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枳殼:為蕓香科植物枸橘、酸 橙、香圓或玳玳花等將近成熟的果實。性味與歸經:苦辛,涼。歸肺、脾、大腸經。功能與主治: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性味與歸經:辛苦,涼。歸心、肝、腎經。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和血,消瘀。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癥瘕,癰瘍,撲損。青皮:為蕓香利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未成熱的果皮或幼果。性味與歸經:苦辛,微溫。歸肝、膽經。功能與主治:疏肝破氣,散結消痰。治胸脅胃脘疼痛,疝氣,食積,乳腫,乳核,久瘧癖塊。土茯苓: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肝、胃經。功能與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谷芽:為禾本科植物稻的 成熟果實,經加工而發芽者。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脾、胃經。功能與主治:健脾開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雞內金:為雉科動物家雞的干燥砂囊內膜。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脾、胃經。功能與主治:消積滯,健脾胃。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田基黃:為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田基黃的干燥全草。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肝、脾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腫散瘀。用于濕熱黃疸,腸癰,目赤腫痛,熱毒瘡腫;近有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區疼痛,闌尾炎,乳腺炎,肺膿腫。大青葉:為馬鞭草科植物路邊青、寥科植物寥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草大青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等的葉或枝葉。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肝、心、胃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溫病熱盛煩渴,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腸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黃疸,痢疾,喉痹,Π瘡,癰疽腫毒。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狀莖。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本發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過濾回收,取汁,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水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組合物具有制作、服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疏肝清火、運脾和胃,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制劑,經過長期診療實踐中檢驗證明是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最佳中草藥制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種治療肝郁化火肋痛 的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柴胡24g ;黃芩30g ;白芍30g ;枳殼24g ;丹皮24g ;青皮18g ;土茯苓18g ;谷芽18g ;雞內金24g ;田基黃18g ;大青葉18g ;甘草12g。加水1500份,盛于陶器或砂鍋內,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用法與用量:服用時將藥液取250-35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熱后服用,日服三次,根據病情酌情服用均能減輕和痊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柴胡4-8份;黃岑5-10份;白茍5-10份;積殼4_8份;丹皮4_8份;青皮3_6份;土獲茶3-6份;谷芽3-6份;雞內金4-8份;田基黃3-6份;大青葉3_6份;甘草2_4份,加水15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2.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柴胡8份;黃芩10份;白芍10份; 積殼8份;丹皮8份;青皮6份;土茯苓6份;谷芽6份;雞內金8份;田基黃6份;大青葉6份;甘草4份,加水15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的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柴胡4-8份;黃芩5-10份;白芍5-10份;枳殼4-8份;丹皮4-8份;青皮3-6份;土茯苓3-6份;谷芽3-6份;雞內金4-8份;田基黃3-6份;大青葉3-6份;甘草2-4份。加水1500份盛于陶器內,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以柴胡為君;以黃芩、白芍為臣;以枳殼、丹皮、青皮、土茯苓為佐;以谷芽、雞內金、田基黃、大青葉、甘草為使。該中草藥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治療成本低,是治療肝郁化火肋痛理想藥品。
文檔編號A61P43/00GK103100005SQ201210455809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鄧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