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技術領域
本發明 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腦動脈硬化多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的女性,主要改變是動脈內膜深層的脂肪變性和膽固醇沉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及各種繼發病變,使管腔痙攣、狹窄、甚至閉塞,繼而引起一系列神經精神障礙。可能與年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密切相關,是多因素、多環節相互影響的復雜過程,其中血管內皮損傷、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血脂水平過高或代謝紊亂、血小板活化、聚集等在動脈硬化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確切原因尚未闡明。因而給治療帶來一定困難,西醫尚無何特效藥物,只是針對癥狀予降血脂、 擴血管、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改善腦代謝等治療,療效不確定,且易復發。腦動脈硬化屬于祖國醫學眩暈范疇,由于人到中年,肝腎多以虧損,加之工作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熬夜等, 起居不慎或稟賦不足,致肝腎更加虛憊,風自內生,風木橫克脾土,脾虛失于建運,則水停為濕,濕聚生痰,日久痰阻瘀生,蒙蔽清竅而發病,故而治療本病,宜發揚中醫整體觀念、治病求本的特色,采用培補肝腎、調理脾胃、活血化瘀、滌痰醒腦之法。發明內容
因此人類對療效更好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仍存在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報道,本發明人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找到了療效更好的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完成了本發明。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副作用小、標本兼治, 能夠更為有效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
本發明藥物組成份的用量是發明人經過長期大量摸索總結得來的,各組份用量在下述重量份都具有較好的療效杞果30 90份、山茱萸30 90份、石斛30 90份、當歸18 54份、天麻18 54 份、制首烏18 54份、懷牛膝18 54份、焦術18 54份、丹參18 54份、焦山楂18 54份、炒卜子18 54份、半夏12 36份、橘紅12 36份、云苓12 36份、三七參12 36份、炒遠志12 36份。
本發明藥物選擇杞果、山茱萸、石斛、當歸、天麻、制首烏、懷牛膝、焦術、丹參、焦山楂、炒卜子、半夏、橘紅、云苓、三七參、炒遠志進行組合,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有效地培補肝腎、調理脾胃、活血化瘀、滌痰醒腦。本發明中以杞果、山芋、 石斛、制首烏、培補肝腎以治其本為君,云苓、焦術、焦楂、炒卜子、調理脾胃為臣,當歸、丹參、懷牛膝、半夏、橘紅、三七參滌痰化瘀治其標。天麻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本草新編》云天麻,能止昏眩,療風去濕,治筋骨拘攣癱瘓,通血脈,開竅。現代藥理研究丹參具有調節血脂作用;山楂具有消退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當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制首烏具有減輕動脈硬化的作用;天麻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 增加冠狀血管流量。諸藥配伍,君臣佐使,相互協調共奏培補肝腎、調理脾胃、活血化瘀、滌痰醒腦之功。綜觀全方,標本兼治,攻補兼施,邪去而不傷正,扶正而不助邪。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簡、便、驗、廉、副作用小、標本兼治,患者易于接受,能夠更為有效治療腦動脈硬化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杞果30 90份、山茱萸30 90份、石斛30 90份、當歸18 54份、天麻18 54 份、制首烏18 54份、懷牛膝18 54份、焦術18 54份、丹參18 54份、焦山楂18 54份、炒卜子18 54份、半夏12 36份、橘紅12 36份、云苓12 36份、三七參12 36份、炒遠志12 36份。
本發明按照上述藥物重量配比稱取,混合、粉碎、過篩、殺菌消毒,酒泛制為丸如梧子大;本發明還可以按照上述藥物重量配比稱取,混合、粉碎、過篩、殺菌消毒,制成膠囊。
本發明藥物主要功能與治療范圍 I、王要功能培補肝腎、調理脾胃、活血化瘀、滌痰醒腦。
2、治療范圍適用于腦動脈硬化及其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癥、高脂血癥、肥胖癥。
3、用法與用量每次1.5g,每日3次,15天為一療程,兩療程之間間隔一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
下面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的臨床療效觀察試驗。
試驗例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的臨床觀察I、一般資料收治門診患者181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151例,給予本發明藥物治療,其中男102例,女49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71歲;病情屬重度者35例,中度56例,輕度60 例。經腦血流圖或TCD檢查,其中頸內動脈硬化8例,大腦中動脈硬化45例,椎基底動脈硬化14例。對照組30例,給予己有藥物治療,男21例,女9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70歲; 病情屬重度者4例,中度10例,輕度16例,經腦血流圖或TCD檢查,其中頸內動脈硬化2例, 大腦中動脈硬化9例,椎基底動脈硬化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輕重及臨床特征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具有均衡可比性(t檢驗,P值〈O. 5)。
2、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之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確定診斷。
3、治療方法治療方法是在患者自愿前提下,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151例,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每次I. 5g每日三次,口服,15天為一療程,停藥一周再服用下一療程,服用4療程;對照組70例,服用己有藥物治療,每日2-3次,服用4療程。
4、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癥狀、體征及試驗室檢查正常。
顯效癥狀和體征正常,有關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好轉癥狀和體征減輕,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未愈癥狀無改善。
5.結果與分析(見表I)表I兩組療效比較.......福.......! S治I 例數S.11效例數;(%)!_! %)例數(%)總 效 (%)1514831J52 ++ 3434 I4026,4117.2S95.4對30516,6714 樣674313,3723,3376,67從表I中可以看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其總有效率(95. 4%)明顯高于對照組 (76. 67%)。
典型病例例I.曹某、女、55歲、鎮平縣城關鎮曹營村人。2003年2月20日初診。自述間斷頭痛、 頭暈兩年,時有耳鳴,測血壓120/80mmHg,經IOD檢查提示1.腦動脈順應性下降,2.雙側椎-基底動脈痙攣,診斷為I.腦動脈硬化2.腦血管痙攣;給予本發明藥物口服治療四療程,頭痛減輕,繼服兩療程,癥狀體征消失,隨訪三年未見復發。
例2.劉某、女、60歲、鎮平縣觀路河村人。2004年2月16日就診。患者頭暈、頭痛、頸背痛、左上肢麻木、雙下肢無力似踩棉花感兩年余,癥狀重時頭暈耳鳴不能起床,測血壓130/80mmHg ;TCD示右側大腦前動脈和左椎動脈流速減慢,診斷1.腦動脈硬化,2.頸椎病。經服用本發明藥物五療程后癥狀體征消除,隨訪兩年未復發。
例3.吳某、男、65歲、南陽市臥龍區。就診日期2004年2月5日。患者I年前不明原因頭暈,頭昏沉,記憶減退,失眠,測血壓130/90mmHg,血脂稍高,T⑶檢查雙大腦及大腦后動脈血流速度左右對稱,流速緩慢.雙側椎動脈血流速度左右不對稱,左側流速緩慢。診斷1.腦動脈硬化,2.頸椎病。給予本發明藥物治療四療程后頭暈癥狀消失,繼服四療程臨床治愈。門診復查兩年患者未出現復發工作及生活如常。
例4.李某、女、45歲、河南省社旗縣橋頭鎮人,2003年2月11日就診。患者頭暈、 頭痛、頸背痛、雙下肢無力兩年余,癥狀時輕時重,癥狀重時頭暈耳鳴不能起床、動則惡心嘔吐,測血壓130/80mmHg,血脂正常。T⑶示大腦中動脈雙椎動脈血流增快,端流雜音。診斷 腦血管痙攣。服本發明藥物兩療程后諸證減輕,繼服四療程臨床治愈。隨訪兩年未復發。
例5.時某、女、40歲、南陽市臥龍區謝莊人,就診日期2002年2月8日,患者述頭痛、頭暈,休息不好時加重,頭重昏蒙,在多家醫院服用西藥,時輕時重,測血壓130/80mmHg, 血脂、血糖正常,TCD檢查右側大腦前動脈和雙椎動脈順應性降低,血流增快,診斷腦血管痙攣。服用本發明藥物四療程后,癥狀緩解,繼服四療程臨床治愈。臨床復查一年病情基本穩定。
例6.何某、女、60歲、南陽市宛城區,2002年10月12日就診;自述頭暈,頭昏沉, 記憶減退,失眠,時有頭暈。測血壓140/86mmHg,血脂、血糖正常,T⑶檢查左大腦前動脈血流變慢。診斷1.腦動脈硬化。本發明藥物服用四療程后諸癥減輕,繼服兩療程臨床基本痊愈,隨訪三年基本穩定。
例7.趙某、女、45歲、河南省唐河縣馬鎮扶鄉人。就診日期2003年3月2日;患者頭暈、頭痛、頸背痛、雙下肢無力兩年余,癥狀重時頭暈耳鳴不能起床、動則惡心嘔吐,測血壓120/80mmHg,血脂正常。T⑶示大腦中動脈血流增快,端流雜音。診斷1.腦血管痙攣。口服本發明藥物一療程患者癥狀體征消失隨訪一年未復發。
例8.李某、男、52歲、南陽市新店鄉人。就診日期2002年10月23日;患者一年前因勞累頭暈,頭昏沉,記憶減退,失眠,測血壓130/90mmHg , TCD檢查示右側大腦前動脈和左椎動脈流速減慢。診斷腦動脈硬化。服本發明藥物三療程后諸證減輕,繼服四療程臨床治愈。囑繼續用藥直至痊愈。隨訪兩年未復發。
例9.黃某、女、42歲、河南省桐柏縣城關鎮人。2004年7月29日就診;患者自述頭暈,頭昏沉,記憶減退,失眠,測血壓130/90mmHg。T⑶報告大腦中動脈雙椎動脈血流增快。口服本發明藥物三療程頭痛、頭暈減輕,繼服四療程諸證全除,臨床治愈。
例10.謝某、男、61歲、河南省唐河縣王集鄉人。就診日期2004年2月13日。患者頭暈,頭昏沉,記憶減退,失眠,測血壓130/90mmHg , T C D檢查示右大腦前動脈血流減慢。診斷腦動脈硬化。運用本發明藥物兩療程諸證有減,繼服四療程臨床治愈。門診隨訪I年未見明顯異常。
下面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
實施例I :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杞果30份、山茱萸30份、石斛30份、當歸18份、天麻18份、制首烏18份、懷牛膝18 份、焦術18份、丹參18份、焦山楂18份、炒卜子18份、半夏12份、橘紅12份、云苓12份、 三七參12份、炒遠志12份。
實施例2: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杞果45份、山茱萸45份、石斛45份、當歸27份、天麻27份、制首烏27份、懷牛膝27 份、焦術27份、丹參27份、焦山楂27份、炒卜子27份、半夏18份、橘紅18份、云苓18份、 三七參18份、炒遠志18份。
實施例3 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杞果60份、山茱萸60份、石斛60份、當歸36份、天麻36份、制首烏36份、懷牛膝36 份、焦術36份、丹參36份、焦山楂36份、炒卜子36份、半夏24份、橘紅24份、云苓24份、 三七參24份、炒遠志24份。
實施例4: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杞果75份、山茱萸75份、石斛75份、當歸45份、天麻45份、制首烏45份、懷牛膝45 份、焦術45份、丹參45份、焦山楂45份、炒卜子45份、半夏30份、橘紅30份、云苓30份、 三七參30份、炒遠志30份。
實施例5:本發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杞果90份、山茱萸90份、石斛90份、當歸54份、天麻54份、制首烏54份、懷牛膝54 份、焦術54份、丹參54份、焦山楂54份、炒卜子54份、半夏36份、橘紅36份、云茶36份、 三七參36份、炒遠志36份。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 杞果30 90份、山茱萸30 份、制首烏18 54份、懷牛膝18 ' 18 54份、半夏12 12 36份。54份、炒卜子 36份、炒遠志90份、石斛30 ^ - 54份、焦術18 -36份、橘紅1290份、當歸18 -J 54份、丹參18 ^ 36份、云茶1254份、天麻18 54 -54份、焦山楂18 -36份、三七參12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腦動脈硬化的中藥制劑,其主要是由下列的原料藥制成的杞果、山茱萸、石斛、當歸、天麻、制首烏、懷牛膝、焦術、丹參、焦山楂、炒卜子、半夏、橘紅、云苓、三七參、炒遠志,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有效地培補肝腎、調理脾胃、活血化瘀、滌痰醒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簡、便、驗、廉、副作用小、標本兼治,患者易于接受,能夠更為有效治療腦動脈硬化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K36/8988GK102935178SQ20121045944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明者唐學敏, 丁吉善, 袁敏, 程琳, 楊淑慧, 蔡永敏, 魏小萌 申請人:南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