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心悸、失眠和健忘的中藥。
背景技術:
神經衰弱是臨床上的一種 常見疾病,給患者帶來苦惱,影響工作和學習,嚴重者會引發其它疾病發生。臨床上表現為失眠、健忘和心悸。中醫認為是心脾虛弱、肝郁氣滯。究其發病根源,多因勞倦思慮過甚,從而傷及心脾,耗血勞神,故表征于心悸氣短,失眠多夢,甚至頭暈耳鳴。目前治療神經衰弱的疾病的中藥、西藥種類都很多,都有一定療效。但療效不夠明顯,療程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治療神經衰弱的,該藥對治療失眠、健忘和心悸效果較好,且副作用小。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人參總皂苷、杜仲、三七、五味子、知母、黃芪和當歸制備成,其配伍是
人參總皂苷 10-15g、杜仲 250-300g、三七 150_300g、五味子 300_350g、知母 150_300g、黃芪 100-115g、當歸 40-60g。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是取五味子粉300_350g、知母150_300g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I. 5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濃縮至膏狀,備用;
取杜仲250-300g、三七150-300g、黃芪100_150g和當歸40_60g加5_8倍量水,分別煎煮2-3次,每次煎煮1-1. 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膏狀,并與上述制備成的藥膏混合,干燥,磨成細粉,再加入人參總阜苷10_15g和適量輔料制成囊劑或片劑,即得。輔料為淀粉、硫酸鈣、甜味劑、糊精。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1. 5g。方解
人參總皂苷歸心脾經。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濕燥,潤肺益脾。五味子強心潤腎,三七養心平壓,當歸補血,黃芪歸肺、脾經,補氣升血。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的中藥,選藥合理,配伍科學,治療神經衰弱病療效確切。本發明的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經100例患者臨床觀察,患者年齡為25-62歲,男性52人,女性48人。每日服用三次,每次I. 5g。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心悸、頭暈癥狀消失。顯效睡眠明顯好轉,每夜睡眠時間> 3. 5小時,心悸明顯好轉,頭暈癥狀消失。
有效睡眠好轉,每夜睡眠達到2-3小時,其它癥狀減少。臨床觀察結果
治愈占14. 5%
顯效占42%
有效占32. 5%
無效占11%。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是由人參總皂苷log、杜仲250g、三七150g、五味子300g、知母150g、黃芪IOOg和當歸40g制備成。實施例二
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是由人參總皂苷13g、杜仲280g、三七210g、五味子321g、知母180g、黃芪IlOg和當歸46g制備成。實施例三
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是由人參總皂苷15g、杜仲300g、三七300g、五味子350g、知母300g、黃芪115g和當歸60g制備成。
權利要求
1.ー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中藥、人參總皂苷、杜仲、三七、五味子、知母、黃芪和當歸制備成,其配伍是 人參總皂苷 10-15g、杜仲 250-300g、三七 150_300g、五味子 300_350g、知母 150_300g、黃芪 100-115g、當歸 40-60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取五味子粉300-350g、知母150-300gこ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 5小時,合并提取液,回流こ醇至無醇味,濃縮至膏狀,備用; 取杜仲250-300g、三七150-300g、黃芪100_150g和當歸40_60g加5-8倍量水,分別煎煮2-3次,毎次煎煮1-1. 5小吋,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膏狀,并與上述制備成的藥膏混合,干燥,磨成細粉,再加入人參總皂苷10_15g和適量制成囊劑或片劑,即得; 輔料為淀粉、硫酸鈣、甜味劑、糊精。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神經衰弱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中藥、人參總皂苷、杜仲、三七、五味子、知母、黃芪和當歸制備成,其配伍是人參總皂苷10-15g、杜仲250-300g、三七150-300g、五味子300-350g、知母150-300g、黃芪100-115g、當歸40-60g。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的中藥,選藥合理,配伍科學,治療神經衰弱病療效確切。
文檔編號A61K36/8964GK102949570SQ20121048390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
發明者管祖臣 申請人:管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