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丹參15g、甘草25g、全當歸30g、雞血藤15g、續斷35g、骨碎補20g、狗脊15g、銀杏葉25g、桃仁20g、獨活30g、絞股藍25g、白僵蠶25g、艾片35g、白芍15g、白花蛇30g、葛根15g、薏苡仁25g、滿山紅10g、龜板20g和黃酒1000g,本發明的中藥配方對活血化瘀、風濕關節疼痛、氣血不暢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無毒副作用,制作簡單,藥材易得。
【專利說明】一種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0002]風濕類疾病我國北方地區的高發病,風濕、類風濕、腰腿痛、風濕骨痛、關節炎、產后風等病癥非常常見。據統計我國僅類風濕患者就約為北方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其中每年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患者由于風濕病發展而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危害人類健康,目前市場上針對風濕類疾病的藥品及保健品品種繁多,但副作用大,見效慢,反復發作不能治愈,治標不治本等問題普遍存在,能集治療、滋養為一體的藥品卻不多見,因此市場上缺乏一種無毒副作用、治療效果顯著的中藥藥品。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活血化瘀、風濕關節疼痛、氣血不暢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無毒副作用的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丹參15g、甘草25g、全當歸30g、雞血藤15g、續斷35g、骨碎補20g、狗脊15g、銀杏葉25g、桃仁20g、獨活30g、絞股藍25g、白僵蠶25g、艾片35g、白芍15g、白花蛇30g、葛根15g和薏該仁25g
進一步地,所述的中藥配方內還含有滿山紅10g、龜板20g和黃酒1000g。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制作簡單,藥材易得的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0006]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所述中藥配方的制作過程如下:
第一步:按重量份配比取丹參15g、甘草25g、全當歸30g、雞血藤15g、續斷35g、骨碎補20g、狗脊15g、銀杏葉25g、桃仁20g、獨活30g、絞股藍25g、白僵蠶25g、艾片35g、白芍15g、白花蛇30g、葛根15g和薏苡仁25g共十七味藥放入鍋中,倒入清水,清水沒過藥面煎煮,煎煮的時間為1.5-2h,提取藥液;
第二步:按重量份配比取滿山紅IOg和龜板20g共兩味藥放入鍋中,倒入清水,清水沒過藥面浸泡,浸泡的時間7-8h,提取浸泡液;
第三步:取藥液和浸泡液一起倒入有蓋陶瓷罐內,然后加入黃酒lOOOg,混合后攪拌均勻,密封后放置3-5天,即可使用。
[0007]本發明所述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配方組成所用藥材和藥用輔料均有國家法定標準,劑型均為《中國藥典》收載劑型。
[0008]本發明所述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其藥材功效作用分別為:
1、丹參:味苦,微寒,無毒,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云南中草藥選》:活血散瘀,鎮靜止痛。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2、甘草:甘,平,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3、全當歸:補血調經,活血散寒,消腫止痛生肌,潤腸通便;《本草綱目》記載“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排膿止痛,和血補血”比較具體全面的概括了當歸的功效;
4、雞血藤:活血舒筋;養血調經的功效;
5、續斷:味苦;辛;性微溫。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續折傷;止崩漏。用于腰背酸痛;肢節痿痹;跌撲創傷、損筋折骨、胎動漏紅、血崩、遺精、帶下、癰疽瘡腫。酒續斷多用于風濕痹痛,跌撲損傷。鹽續斷多用于腰膝酸軟;
6、骨碎補:苦,溫。歸腎、肝經;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用于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
7、狗脊:苦、甘,溫。歸肝、腎經;風濕痹痛,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尿頻,遺尿,白帶過多。外敷金瘡止血;
8、銀杏葉:甘、苦、澀,平。歸心、肺經;斂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虛咳喘;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抗凝固,有一定概率提高記憶力。銀杏葉雖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病;
9、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經閉,痛經,癥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
10、獨活:辛、苦,微溫。·歸肝、腎、膀胱經;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頭痛齒痛;
11、絞股藍:寒;苦;歸肺、脾、腎經;補五臟,強身體,卻病抗癌。適用于一切虛癥,尤其是體弱多病者;
12、白僵蠶:辛咸,平;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喉風,喉痹,瘰疬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
13、艾片:甘,溫平,無毒;去惡氣,辟瘟疫,殺蟲療癬,治中暑霍亂,通竅散火,祛翳明
目;
14、白芍: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0009]15、白花蛇:味甘,咸,性平,有毒;主治中風及肢體麻木不仁、筋脈拘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腳軟不能長久站立。瘙癢及疥癬。又能治肺風鼻塞、癮疹、身上自癜風、癘瘍斑點;破傷風、小兒風熱及急慢風抽搐;
16、葛根:性涼,味甘、辛;解表退熱,生津,透疫,升陽止瀉。用于外感發熱頭痛、高血壓頸項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
17、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健脾滲濕,除痹止瀉。薏米可用于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
[0010]18、滿山紅:止咳;祛痰;急、慢性支氣管炎;
19、龜板:滋陰,潛陽,補腎,健骨;治腎陰不足,骨蒸勞熱,吐血,衄血,久咳,遺精,崩漏,帶下,腰痛,骨痿,陰虛風動,久痢,久瘧,痔瘡,小兒因門不合。
[0011]本發明的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有益效果:本發明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對活血化瘀、風濕關節疼痛、氣血不暢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無毒副作用,制作簡單,藥材易得。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0013]本發明的一種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丹參15g、甘草25g、全當歸30g、雞血藤15g、續斷35g、骨碎補20g、狗脊15g、銀杏葉25g、桃仁20g、獨活30g、絞股藍25g、白僵蠶25g、艾片35g、白芍15g、白花蛇30g、葛根15g和薏苡仁25g
所述的中藥配方內還含有滿山紅10g、龜板20g和黃酒lOOOg。
[0014]所述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的制作過程如下:
第一步:按重量份配比取丹參15g、甘草25g、全當歸30g、雞血藤15g、續斷35g、骨碎補20g、狗脊15g、銀杏葉25g、桃仁20g、獨活30g、絞股藍25g、白僵蠶25g、艾片35g、白芍15g、白花蛇30g、葛根15g和薏苡仁25g共十七味藥放入鍋中,倒入清水,清水沒過藥面煎煮,煎煮的時間為1.5-2h,提取藥液。
[0015]第二步:按重量份配比取滿山紅IOg和龜板20g共兩味藥放入鍋中,倒入清水,清水沒過藥面浸泡,浸泡的時間7-8h,提取浸泡液。
[0016]第三步:取藥液和浸泡液一起倒入有蓋陶瓷罐內,然后加入黃酒lOOOg,混合后攪拌均勻,密封后放置3-5天,即可使用。
[0017]本發明的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有益效果:本發明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對活血化瘀、風濕關節疼痛、氣血不暢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無毒副作用,制作簡單,藥材易得。
[0018]實驗例1:
實驗依據--給10名患有風濕關節疼痛、氣血不暢的患者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每次100毫升,10天后主要癥狀消失,一個月以后,風濕關節疼痛消除、氣血流暢,且過了半年也沒有復發,因此,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0019]典型病例及療效
王某,女,40歲,患有風濕關節疼痛已有一年,一旦下雨腿腳就疼痛,后經人介紹連續食用本中藥一個月后,風濕關節疼痛消除,下雨也不犯病了,且一年無復發。
[0020]李某,男,45歲,患有風濕關節疼痛、氣血不暢已有一年,一旦下雨腿腳就疼痛,經常氣血不暢,后經人介紹連續食用本中藥兩個月后,風濕關節疼痛、氣血不暢消除,且一年無復發。
[0021]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丹參15g、甘草25g、全當歸30g、雞血藤15g、續斷35g、骨碎補20g、狗脊15g、銀杏葉25g、桃仁20g、獨活30g、絞股藍25g、白僵蠶25g、艾片35g、白芍15g、白花蛇30g、葛根15g和薏苡仁 25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配方內還含有滿山紅10g、龜板20g和黃酒lOOOg。
3.—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配方的制作過程如下: 第一步:按重量份配比取丹參15g、甘草25g、全當歸30g、雞血藤15g、續斷35g、骨碎補20g、狗脊15g、銀杏葉25g、桃仁20g、獨活30g、絞股藍25g、白僵蠶25g、艾片35g、白芍15g、白花蛇30g、葛根15g和薏苡仁25g共十七味藥放入鍋中,倒入清水,清水沒過藥面煎煮,煎煮的時間為1.5-2h,提取藥液; 第二步:按重量份配比取滿山紅IOg和龜板20g共兩味藥放入鍋中,倒入清水,清水沒過藥面浸泡,浸泡的時間7-8h,提取浸泡液; 第三步:取藥液和浸泡液一起倒入有蓋陶瓷罐內,然后加入黃酒lOOOg,混合后攪拌均勻,密封后放置3-5天,即可·使用。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3845650SQ201210497722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
【發明者】何帥松 申請人:何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