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習慣性流產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習慣性流產的中藥。
背景技術:
習慣性流產,又名滑胎、胎漏,大多因脾腎雙虧而致病,有腰痛、小腹累墜累痛、脈沉弱而無力、舌質淡或有齒痕、苔薄等癥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處于生育階段的婦女由于生活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科學、情志失調等原因極易造成勞倦內傷,引起脾腎雙虛。腎氣虧損,不能固胎;脾氣虛弱,不能載胎,從而最終引起習慣性流產。目前,治療此病多采用注射黃體酮等孕激素來保胎,這種治療方式不但費用高、治愈率低,而且給孕婦身體造成極大的負作用。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種能治療習慣性流產的中藥,采用該中藥不僅能有效治療習慣性流產,而且治愈率高,不會產生任何負作用。
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習慣性流產的中藥,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中藥制劑菟絲子30克、阿膠2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 熟地黃10克、杜仲10克、山茱萸15克、炒白術10克、白芍30克、黨參10克、當歸20克、桑寄生30克、川斷20克,山藥10克,補骨脂10克,蔗糖10克。
本發明的加工工藝為采用常規工藝將各種藥材按以上配比取材,粉磨成沫,混合均勻,然后再制成顆粒,按照每小袋20克進行分裝。飯后用水送服,一天3次,每次一袋,孕前進行治療的需連續服用2個月,孕后進行治療的需要根據胎兒發育情況決定用藥時間, 一般不超過3個月,服藥期間忌腥、冷、辣食物。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習慣性流產的中藥,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中藥制劑菟絲子30克、 阿膠2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熟地黃10克、杜仲10克、 山茱萸15克、炒白術10 克、白芍30克、黨參10克、當歸20克、桑寄生30克、川斷20克,山藥10克,補骨脂10克,蔗糖10克。
臨床效果七年來,通過對120名患者治療表明,本發明對于不同年齡段、不同流產次數、不同流產病史的習慣性流產患者均有顯著療效。孕前就進行治療的患者治愈率高達97. 7%,孕后進行治療的患者治愈率也達到了 81. 8%,綜合治愈率達到93. 3%。
下面通過典型病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效果1、田麗,38歲,以往曾孕5次。此次為第6次,妊娠試驗為陽性,脈沉弱無力,舌質淡,腰痛腹墜、口干咽燥。因怕再次流產,精神壓力極大。據辯證確定為腎氣虛損。經連續服用次方至3個月胎氣穩定,后足月產下一女嬰,無畸形。后跟蹤落實,嬰兒體格、智力發育良好。
2、王敏,29歲,曾流產3次。此次妊娠I個月后,再次出現前幾次流產時頭暈、腰酸腿軟、陰道流血等癥狀。某醫院婦科診斷為“先兆流產”。后經辯證,屬于脾腎兩虛,治宜雙補。經服用此方2月后,胎氣穩定,后產下一健康男嬰。
3、張君梅,34歲,因工作曾主動流產過3次,想再生育時,卻連續流產3次,無法坐胎。后經服用此方2個月后,再次懷孕,并順利坐胎,生下一男嬰,發育正常,無任何不良反應 。
權利要求
1. ー種治療習慣性流產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中藥制劑菟絲子30克、阿膠2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熟地黃10克、杜仲10克、山茱萸15克、炒白術10克、白芍30克、黨參10克、當歸20克、桑寄生30克、川斷20克,山藥10克,補骨脂10克,蔗糖10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習慣性流產的中藥,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中藥制劑菟絲子30克、阿膠2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熟地黃10克、杜仲10克、山茱萸15克、炒白術10克、白芍30克、黨參10克、當歸20克、桑寄生30克、川斷20克,山藥10克,補骨脂10克,蔗糖10克。該中藥不僅能有效治療習慣性流產,而且治愈率高,不會產生任何負作用。
文檔編號A61P15/06GK103041101SQ20121054676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
發明者劉連河 申請人:青島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