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輸液針防刺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護理工具,尤其是一種輸液針防刺傷裝置。
背景技術:
靜脈輸液是最常見最頻繁的臨床護理操作之一,靜脈輸液完后護士從病人血管內拔出的針頭裸露在外,針頭的滴液、滴血不但污染地面及環境,還有可能成為新的感染源。護士在整理用物和處理使用過的針頭中也極易被刺傷,2007年中國學者對780名臨床護士針刺傷調查顯示,年平均針刺傷的發生率達88. 84%。針刺傷已成為護理工作中最常見的最危害一種職業性傷害,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銳利針頭裸露在外是引發針刺傷的直接原因,直接有效的預防針刺傷的措施就是及時隔離針頭。為避免針刺傷的發生,有的護士將拔出的針頭插入輸液管內,但輸液管無彈性管徑小插入時會造成再刺傷的機會;有的護士將針頭插入鹽水瓶塞內,到治療室從鹽水瓶拔出針頭也容易造成二次損傷;有的護士將使用過的針頭扎入橡膠蓋、使用過的廢瓶子、耐刺的小藥瓶或輸液瓶橡膠 蓋等,但也不規范;醫院感染管理部門要求將使用過的針頭及時置于銳器盒中,由于銳器盒攜帶不方便,護士的依從性低。中國專利02112068. 4公開了“一種帶安全裝置的單翼輸液針”,由于防護套末端未封口,沒有解決拔出針頭滴液滴血污染環境的問題。并且拔針后輸液針軟管上還有粘貼膠布,要撕掉膠布后才能套入,而輸液后的膠布相互粘貼,很難撕開,護士依從性低。國外正在的推薦安全留置針,因費用昂貴不易被大眾接受。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輸液針防刺傷裝置,該裝置不僅能將針頭及針梗有效收納密封,防止針刺及滴液、滴血,而且便于輸液針與輸液管分離,利于后續的處理。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見圖1圖2圖3圖4 :本裝置包括護針套1,橡膠帽2,底座桿3,輸液針軟管卡槽4,底座桿手柄5,保護套I與底座桿3垂直布置。護針套I為空心結構,護針套I壁及底部為針頭難于刺透的硬塑料,護針套3 口用針頭易于刺透的橡膠帽2封閉。護針套I與底座桿3制為一體。在底座桿3上設有輸液針軟管卡槽4,整個裝置可通過卡槽裝配在輸液針軟管上,并可移動,使裝置與輸液器成為一體,同時,通過卡槽也可卸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拔針后不用撕下輸液后輸液軟管上的膠布,針頭可以輕松地穿透保護套口的軟橡膠,將針頭及針梗置入保護套內,軟橡膠還可緊固針體。該裝置不僅能將針頭及針梗有效收納密封,防止針刺及滴液、滴血,而且便于輸液針與輸液管分離,利于后續的處理。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輸液時裝置通過輸液針軟管卡槽4卡入輸液針軟管,此時可以輸液。輸完液后,護士關閉輸液器,右手拿住拔出針 頭,左手拿住底座桿手柄5,右手將針梗整體刺入橡膠帽2至護針套I內,護針套I與底座桿2有3cm.。護士回治療室后,將輸液針底座與輸液器分離,焚燒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輸液針防刺傷裝置,包括本裝置包括護針套1,橡膠帽2,底座桿3,輸液針軟管卡槽4,底座桿手柄5,保護套I與底座桿3垂直布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針防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護針套(I)為空心結構,護針套(I)壁及底部為針頭難于刺透的硬塑料,護針套(I) 口用針頭易于刺透的橡膠帽(2)封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針防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護針套(I)與底座桿(3)制為一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針防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底座桿(3)上設有輸液針軟管卡槽(4),該裝置可通過卡槽裝卸在輸液針軟管上與輸液器成一整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護理工具,尤其是一種輸液針防刺傷裝置。本裝置包括護針套,橡膠帽,底座桿,輸液針軟管卡槽,底座桿手柄,保護套與底座桿垂直布置。針頭可以輕松地穿透護針套口的橡膠帽,將針頭及針梗置入護針套內,橡膠還可緊固針體。該裝置拔針后不用撕下輸液后輸液軟管上的膠布,能直接將針頭及針梗有效收納密封,防止針刺及滴液、滴血,利于后續的處理。
文檔編號A61M5/14GK103055373SQ20121056142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鐘冬秀, 歐陽威 申請人:鐘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