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防治鱘因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發病的中草藥復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防治鱘因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發病的中草藥復方。
背景技術:
鱘屬于硬骨魚綱、福鰭亞綱、硬磷總目、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鱘科(Acipenseridae)。我國的鱘類有2科3屬8種,長江水系的有中華鱘(Acipenser
、白鱘(Psephurus gladius)和達氏鱘 Olciponsor dabryanus);黑龍江水系的有施氏鱘0\cip6ns6r schrenckii)和達氏 (Huso dauricus);新疆地區有裸腹鱘(Acipenser nudi ventris) > ^ (Acipenser ruthenus)和西伯利亞鱘(Acipenserbaerii)。鱘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魚種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稱,是我國的名特優珍品,肉味鮮美、骨軟、營養價值高,鱘魚肉和卵的蛋白含量高達18%和29%。鱘魚全身都是寶,利用率極高。另外名貴的鱘魚籽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黑色黃金”之稱的鱘魚子醬,是由鱘魚卵加工而成,更是馳名中外的高檔食品,在國際市場十分走俏。我國第一個鱘魚養殖場1992年在大連瓦房店成立,現今我國已開展人工養殖的品種有施氏鱘、達氏鰉、鰉鱘以及從國外引進的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等。另外鱘魚具有食性廣、生長速度快、成本低、價值高、個體大、易捕撈,以及抗病力強、容易飼養等特點,水產業者普遍看好鱘魚的養殖前景,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人工養殖。但是近年來隨著養殖量的迅速增大,養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造成鱘養殖環境不斷惡化,使得鱘體質普遍下降,發病率大增。鱘魚多發細菌性疾病,爆發性強,死亡率高,主要病原菌包括鏈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和氣單胞菌屬幾種,其中由嗜水氣單胞菌弓I起鱘疾病表型種類多,發病率及死亡率高,流行于5-10月份,水溫20°C及以上,主要癥狀特點為敗血。嗜水氣單胞菌是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是一種典型的人-畜-魚共患病病原菌。嗜水氣單胞菌(Aoromoims. hydrophica),屬弧菌科(Yirbhonaceae),氣單胞菌屬(Aeromonas),為革蘭陰性短桿菌,極端單鞭毛,無芽孢和莢膜,散在排列。對環境要求不高,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類糞便中,專性需氧,生長溫度5 40°C,最適溫度28°C,pH6 11,最適為pH7,分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菌株。致病性菌株可感染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動物,主要癥狀為急性出血性敗血癥,慢性感染癥狀一般為皮膚潰爛。嗜水氣單胞菌具有較高的溶血素及蛋白酶活性,毒力很強。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水域環境日益惡化,及鱘魚產品貿易來往,為嗜水氣單胞菌的傳播提供了途徑和場所,使得其危害不斷增大,流行區域大增。因此在鱘魚養殖過程中要重視嗜水氣單胞菌的感染,對其感染產生的新癥狀加以分析,及時找到防治方法減少養殖生產損失。對于疾病防治,由于中草藥對環境影響小,無殘留,而且具有資源保有量大、價格低廉、不易產生耐藥性、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優點,無疑是鱘細菌性疾病防治藥物的首選措施之一。化學藥物則容易產生殘留,對環境危害大,不利于鱘養殖健康的發展。關于一種用于防治鱘因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發病的中草藥復方目前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防治鱘因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發病的中草藥復方。本發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防治鱘因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發病的中草藥復方的應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防治鱘因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發病的中草藥復方,所述的中草藥復方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地榆70-90份,烏梅50-70份,杞子30-50份,石榴皮10-30份。所述的中草藥復方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地榆75-85份,烏梅55-65份,杞子35-45份,石槽皮15-25份。所述的中草藥復方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地榆80份,烏梅60份,杞子40份,石榴皮20份。為實現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中草藥復方在制備防治鱘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疾病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優點在于
1、本發明的中藥復方能有效預防嗜水氣單胞菌感染鱘發病,使鱘發病幾率下降40%以上,起到很好的養殖生產實踐效果,保證了鱘養殖安全高產;
2、中草藥對環境影響小,無殘留,而且具有資源保有量大、價格低廉、不易產生耐藥性、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點,有利于鱘養殖健康的發展。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一種用于防治鱘因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發病的中草藥復方,所述的中草藥復方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地榆70-90份,烏梅50-70份,杞子30-50份,石榴皮10-30份。優選的,地榆75-85份,烏梅55-65份,杞子35-45份,石榴皮15-25份。實施例1中草藥復方
地榆70份,烏梅70份,杞子30份,石榴皮30份。實施例2中草藥復方
地榆71份,烏梅69份,杞子31份,石榴皮29份。實施例3中草藥復方
地榆72份,烏梅68份,杞子32份,石榴皮28份。實施例4中草藥復方
地榆73份,烏梅67份,杞子33份,石榴皮27份。實施例5中草藥復方
地榆74份,烏梅66份,杞子34份,石榴皮26份。實施例6中草藥復方
地榆75份,烏梅65份,杞子35份,石榴皮25份。實施例7中草藥復方地榆76份,烏梅64份,杞子36份,石榴皮24份。實施例8中草藥復方
地榆77份,烏梅63份,杞子37份,石榴皮23份。實施例9中草藥復方
地榆78份,烏梅62份,杞子38份,石榴皮22份。實施例10中草藥復方
地榆79份,烏梅61份,杞子39份,石榴皮21份。實施例11中草藥復方
地榆80份,烏梅60份,杞子40份,石榴皮20份。實施例12中草藥復方
地榆81份,烏梅59份,杞子41份,石榴皮19份。實施例13中草藥復方
地榆82份,烏梅58份,杞子42份,石榴皮18份。實施例14中草藥復方` 地榆83份,烏梅57份,杞子43份,石榴皮17份。實施例15中草藥復方
地榆84份,烏梅56份,杞子44份,石槽皮16份。實施例16中草藥復方
地榆85份,烏梅55份,杞子45份,石榴皮15份。實施例17中草藥復方
地榆86份,烏梅54份,杞子46份,石槽皮14份。實施例18中草藥復方
地榆87份,烏梅53份,杞子47份,石榴皮13份。實施例19中草藥復方
地榆88份,烏梅52份,杞子48份,石榴皮12份。實施例20中草藥復方
地榆89份,烏梅51份,杞子49份,石榴皮11份。實施例21中草藥復方
地榆90份,烏梅50份,杞子50份,石榴皮10份。實施例22中草藥復方藥液的制備
按照地榆70-90份,烏梅50-70份,杞子30-50份,石榴皮10-30份的配比稱取原料藥,四種原料藥均粉碎成粉末狀,全部通過120目篩。取四種藥物分別各加1:10-12份水浸泡30 min,然后加熱至沸騰,微沸煎煮50-60min,共煎煮3次,每次加水量相同。合并3次藥液過濾,將濾液用旋轉蒸發器濃縮,使藥液濃度為1000 mg/mL左右,濾膜過濾除菌后,置于4°C冰箱保存備用。實施例23中草藥復方的制備和使用方法
按照地榆70-90份,烏梅50-70份,杞子30-50份,石榴皮10-30份的配比稱取原料藥,按照上述實施例22所述方法提取中草藥藥液后,混合加入粉碎的飼料中,用制粒機制成含此中藥復方的飼料用于投喂,5-7天為一個療程,治療一般需連用兩個療程,特別是發病早期及高溫季節即將來臨或者結束之前使用本復方預防效果更為明顯。此中藥復方能有效預防嗜水氣單胞菌感染鱘發病,使鱘發病幾率下降40%以上,起到很好的養殖生產實踐效果,保證了鱘養殖安全高產。實施例24抑菌試驗1.材料
中藥烏梅,地榆,杞子,石榴皮購自同仁堂大藥房。營養瓊脂及營養肉湯培養基購自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嗜水氣單胞菌弧菌科(KirMoflaceaeO ,氣單胞菌屬,嗜水氣單胞菌ATCC7966 ,購自于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4°C冰箱購于青島海爾,搖床購自日本三洋公司,實驗時,營養瓊脂及營養肉湯都是在 lX105Pa,121°C 滅菌 20min。2.實驗方法
(I)菌液制備
從固體斜面上挑取菌苔劃線接種營養瓊脂平板,置于28°C恒溫培養箱,培養24h ;挑取單個菌落營養肉湯液體培養基中,28°C搖床(200 r/min)培養18h后,用無菌生理鹽水將菌液濃度調整至IO7 CFU / mL,即可作為藥敏實驗接種的菌懸液。(2)藥液制備
將購買來的供試中草藥置于50°C恒溫干燥箱中烘至恒重,然后各取25g,分別加水250mL浸泡30min后煎煮,沸后文火煮20min,濾出煎液,共煎3次,合并濾液,濃縮至生藥含量1000mg/mL,121°C,lX105Pa濕熱高溫滅菌,20 min后,置4°C冰箱中保存待用。( 3 )瓊脂擴散抑菌試驗
采用90mm平板打孔法,具體為在每個涂有100 u L病原菌平板上使用直徑為6mm打孔器打4個孔,其中3孔加入50uL藥液,另一孔滅菌生理鹽水作為對照,每種藥液均設置3個重復。將加好藥液的平板正面朝上放置置于28°C培養箱中培養24 h后,測量抑菌圈直徑,并計算平均值得出各藥液平均抑菌圈直徑結果以X土SD表示。(4)最小抑菌濃度(MIC)及最小殺菌濃度(MBC)的測定
采用二倍稀釋法測定中草藥提取液對三種病原菌的MIC和MBC。即將中草藥提取液分別加入含有2mL無菌營養肉湯的試管中,至終質量濃度分別為1000,500,250,125,62. 5,31. 25,15. 625,7. 81,3. 91,1. 95,0. 97,0. 49,0. 24,0. 12,0 mg/mL,并設 I 個陰性對照組,即空白無菌營養肉湯組,然后分別接種魯氏耶爾森氏菌、弗氏檸檬酸桿菌、嗜水氣單胞菌至終濃度5. OXlO5 CFU / mL,于28°C、200 r/min搖床振蕩恒溫培養24h后觀察結果。把無病原菌生長、稀釋度最大的中草藥提取液質量濃度作為各實驗菌株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從所有無細菌生長的各管中分別取0. lmL,涂布于相應的無菌瓊脂平板上,置于28°C的恒溫培養箱培養24h,觀察結果。平板上無細菌生長的最低藥物質量濃度為最小殺菌質量濃度(MBC)。中藥復方按照實施例11所述的比例,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達22±0. 23mm,MIC為1.95mg/ml, MBC 為 3. 91mg/ml。實施例25應用實例
浙江衢州市鱘魚養殖基地養殖鱘魚出現死亡,發病后死亡率高達80%,發病水溫在22°C及以上,發病個體在5-30kg。發病初期病魚精神不振,或靜止不動,或狂游不止,有時也貼緊池壁游動,嚴重者身體失去平衡形成腹部露出水面的現象,幾乎不進食。出現癥狀多數一周內死亡,病魚受到刺激后可能數小時內死亡。發病鱘魚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鱘,癥狀表現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鱘魚肛門一側出現細線紅腫,有開始潰爛癥狀,解剖后看到肝臟充血腫大而且出血,脾臟嚴重充血發黑,腎臟充血,腹腔有大量積血導致倒提鱘魚從生殖孔流出體外,體壁嚴重充血,也有體壁未充血的,性腺有大量出血點,產生潰爛,更嚴重的是生殖孔與腹腔相連的膈膜爛穿,肛門一側潰爛開口,性腺掉出,直至鱘魚死亡。另一種是肛門處一側潰爛開口,生殖孔與腹腔相連的膈膜爛穿,性腺直接掉出發生潰爛,未發現出血現象,解剖也未發現實質器官病變。有些鱘魚也因急性感染,性腺并未掉出就已經死亡。此病流行于水溫在22°C及以上,水溫低于22°C亦可能發病,但較少。發病鱘魚集中在西伯利亞鱘,其余鱘魚發病較少,雌雄鱘魚都可能發病。發病鱘魚個體目前發現最小3齡,據調查其他養殖基地也有類似疾病,經病原分離鑒定及人工感染,確定病原菌為嗜水氣單胞菌。針對此種情況,通過在初夏使用本發明的中草藥復方,經過連續3個療程的,癥狀明顯減輕,死亡基本停止,肛門逐漸愈合,吃食恢復正常。其后每隔兩個星期左右,投喂一個療程,使得鱘此疾病發病率降低40%以上。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 ,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防治鱘因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發病的中草藥復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草藥復方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地榆70-90份,烏梅50-70份,杞子30-50份,石榴皮10-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草藥復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草藥復方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地榆75-85份,烏梅55-65份,杞子35-45份,石榴皮15-2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草藥復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草藥復方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地榆80份,烏梅60份,杞子40份,石榴皮20份。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草藥復方在制備防治鱘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疾病藥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防治鱘因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發病的中草藥復方及其應用,所述的中草藥復方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地榆70-90份,烏梅50-70份,杞子30-50份,石榴皮10-30份。本發明優點在于本發明的中藥復方能有效預防嗜水氣單胞菌感染鱘發病,使鱘發病幾率下降40%以上,起到很好的養殖生產實踐效果,保證了鱘養殖安全高產;中草藥對環境影響小,無殘留,而且具有資源保有量大、價格低廉、不易產生耐藥性、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點,有利于鱘養殖健康的發展。
文檔編號A61K36/815GK103027997SQ201210563788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4日
發明者楊先樂, 楊移斌, 曹海鵬, 邱軍強, 胡鯤, 李怡, 夏永濤, 高曉華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