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微創胸腹腔積液引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手術器械領域,適用于胸腹腔積液穿刺性診斷、置管引流、腔內治療及標本采取。[0002]背景技術目前,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多,胸腹腔積液發病率不斷上升,這些患者的治療主要手段之一是胸腹腔積液穿刺置管引流術,或加用胸腹腔腔內藥物注入治療,目前采用的方法大多是一次性穿刺抽液治療,但是一次抽液往往有量限制(比如胸腔積液抽液一般不超過800cc/24小時,腹腔積液抽液不超1000cc/24小時),往往患者需要反復多次抽液后復查,這大大的提高患者感染的風險,浪費了醫務人員的時間,且加大醫務人員操作風險,而患者生活也不方便,加大了患者家屬負擔,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0003]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胸腹腔積液弓I流裝置的不足,本裝置采用帶刻度的穿刺內針、導管、引流管、及帶計量的引流袋組成新型微創胸腹腔積液引流裝置,其特征是引流管與胸腔注入藥物管是分別的兩根導管。可對胸腹腔積液患者診斷穿刺、持續引流及胸腹腔內注入藥物治療,并且隨時可以采取胸腹水標本。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通過臨床操作,打開及關閉相應閥門,在患者患有胸腹水的胸腹腔內置入引流管,通過虹吸作用,使胸腹水通過主引流枝流入引流袋,從而減少患者反復胸腹腔穿刺的并發癥,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主引流枝管可以對胸腹水患者進行診斷性穿刺、胸腹水患者持續引流術;通過側引流枝管可行胸腹腔內注入藥物治療, 并隨時可以采取胸腹水標本,可以大大的減少醫務人員操作風險,減少醫務人員工作負擔, 減少患者局部感染風險,明顯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0004]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05]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圖。[0006]圖中I.導管,2.引流管側枝,3.引流管主枝,4.引流管周邊數個小孔,5.肝素帽及側枝開關,6.引流管主枝連接口,7.主枝閥門,8.引流袋,9.引流袋內閥門,10.引流袋排污口及閥門,11.內針。[0019]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I中,用內針11插入導管I中,關閉引流管側枝開關,打開引流管主枝,選中穿刺點后,用內針11套入的導管I中,該內針尾部接上無菌注射器,帶負壓緩慢進針,見有突破感后,調節進針角度,見有積液進入針筒內后,排除內針11及注射器,連接引流袋8,可以做持續引流,引流過程中,若需要胸腹腔內注入藥物,可以關閉引流管主枝開關7,打開引流管側枝開關5注入藥物,從而減少腔內感染。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微創胸腹腔積液引流裝置,通過引流管置入胸腹腔內后,連接引流袋,打開及關閉相應閥門,可以持續引流出胸腹腔積液、注入藥物治療及采取標本,其主要特征是 引流管有主引流枝管和側引流枝管,主引流枝管主要是用于腔內液體排除,側引流枝管主要是用于將藥物注入腔內治療及采取標本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微創胸腹腔積液引流裝置,其特征是引流管與胸腔注入藥物管是分別的兩根導管。
專利摘要一種能夠用于胸腹腔積液診療的新型微創胸腹腔積液引流裝置,在圖1中,用內針11插入導管1中,關閉引流管側枝開關,打開引流管主枝,選中穿刺點后,用內針11套入的導管1中,該內針尾部接上無菌注射器,帶負壓緩慢進針,有突破感后,調節進針角度,見有積液進入針筒內后,拔出內針11及注射器,連接引流袋8,可以做持續引流,引流過程中,若需要胸腹腔內注入藥物,可以關閉引流管主枝開關7,打開引流管側枝開關5注入藥物或采取胸腹水標本。
文檔編號A61M1/00GK202740035SQ201220178248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8日
發明者廖志軍, 黃仁華, 丁罡 申請人:廖志軍, 黃仁華, 丁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