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丁字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輔助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防止術后患者下肢旋轉的的丁字靴。
背景技術:
下肢骨折或髖關節置換等病人,在手術后需要對患者下肢進行固定,尤其是要防止下肢內旋或外旋,保證治療效果。現采用的方法是讓術后患者平躺在床上,讓患者穿丁字鞋加以固定。現有丁字鞋結構為在鞋體后跟處固定一根與鞋體軸線垂直的平衡板。現有丁字鞋能夠對患者下肢起到有效防止旋轉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穿戴不方便,容易脫落等。·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穿戴,穿好后不易脫落的丁字靴,使其能更加穩定有效的防止術后患者下肢旋轉,保證治療和康復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丁字靴,包括靴體,所述靴體外的后跟部固定設置有垂直于靴筒軸線的平衡塊。進一步,所述靴體的正面至上而下設置有延伸至腳尖部的開口,開口兩邊通過多個固定件連接。進一步,所述固定件為相互配合的粘接扣。進一步,所述靴體內的后跟部設置有軟質墊片。進一步,所述軟質墊片由海綿制成。進一步,所述平衡塊由木料或塑料制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丁字靴,包括靴體,所述靴體外的后跟部固定設置有垂直于靴筒軸線的平衡塊,采用丁字靴輔助固定患者下肢,可以較為穩固的防止患者下肢的旋轉,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可靠性更強;所述靴體的正面至上而下設置有延伸至腳尖部的開口,開口兩邊通過多個固定件連接,穿戴和脫靴更方便;所述靴體內的后跟部設置有軟質墊片。另外在靴體內腳后跟部設置軟質墊片,能夠有效的防止壓瘡的生成,減輕患者痛苦。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圖I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丁字靴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丁字靴,包括靴體1,所述靴體外的后跟部固定設置有垂直于靴筒(靴筒具體指靴體上包裹人體小腿的部分)軸線的平衡塊2。采用丁字靴輔助固定患者下肢,可以較為穩固的防止患者下肢的旋轉,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可靠性更強。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靴體I的正面至上而下設置有延伸至腳尖部的開口,開口兩邊通過多個固定件連;本實施例所采用的固定件為相互配合的粘接扣3。采用正面開口和固定件連接的結構,穿戴和脫靴容易,而且可以隨意調節粘接扣的長短,適合于大小不同的腳,實用性更強。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靴體內的后跟部設置有軟質墊片。本實施例中所述軟質墊片由海綿制成。設置軟質墊片防止患者腳后跟長時間處于被壓迫狀態而誘發的壓瘡,增強舒適感。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平衡塊2由木料或塑料制成。采用木材或 塑料,質量輕,而且取材容易,成本較低。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丁字靴,其特征在于包括靴體(I),所述靴體外的后跟部固定設置有垂直于靴筒軸線的平衡塊(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丁字靴,其特征在于所述靴體(I)的正面至上而下設置有延伸至腳尖部的開口,開口兩邊通過多個固定件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丁字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為相互配合的粘接扣(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丁字靴,其特征在于所述靴體內的后跟部設置有軟質墊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丁字靴,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質墊片由海綿制成。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丁字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塊(2)由木料或塑料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丁字靴,包括靴體,所述靴體外的后跟部固定設置有垂直于靴筒軸線的平衡塊,采用丁字靴輔助固定患者下肢,可以較為穩固的防止患者下肢的旋轉,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可靠性更強;所述靴體的正面至上而下設置有延伸至腳尖部的開口,開口兩邊通過多個固定件連接,穿戴和脫靴更方便;所述靴體內的后跟部設置有軟質墊片。另外在靴體內腳后跟部設置軟質墊片,能夠有效的防止壓瘡的生成,減輕患者痛苦。
文檔編號A61F5/01GK202682109SQ201220191330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
發明者鄭璐, 鄧姝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