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量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用于制作口腔正畸領域的體外模型的設備,具體涉及ー種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量設備。
背景技術:
牙頜畸形的矯治是較復雜的過程,牙齒在頜骨中的移動屬三維立體的移動。對矯治方案的設計,除要確定牙弓內的間隙分析外,還應考慮Spee曲度、切牙傾斜度、上下牙量的比率以及骨面型突度等因素的影響。模型排牙試驗是指在正畸治療之前,考慮上述諸多因素,通過將牙齒模擬排列在理想位置上并建立正常的咬合關系,在個體化矯治器制作、間接粘結方面有重要價值。模型排牙試驗對于舌側正畸治療尤為重要,它是驗證治療計劃和 治療目標,以及確定托槽位置和標準弓形的基礎。由于人類牙齒的舌面解剖形態存在太大的變異和不規則性,因此很難通過標準化托槽的軸傾、轉矩和旋轉角來使大部分病例獲得滿意的效果。因此,舌側正畸學者們認識到精確舌側矯治技工室技術,這ー步驟在舌側矯治中的關鍵性。而且模型排牙需要技工能夠將正畸醫師所確定的矯治目標,準確再現在石膏模型上,傳統的技工需要Ray Set等精密儀器進行輔助定位,雖然計算儀器的使用可以精確比較原始錯頜模型和排牙模型之間的變化,但由于其操作復雜價格昂貴,不能為大多數技エ所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ー種在解剖式排牙試驗中,即能滿足技エ在模型排牙過程中準確測量角度和長度,有簡化了操作過程,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
量設備。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量設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咬合板和ー組角度尺,所述咬合板表面設置刻度尺;所述角度尺為一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左下角被切除,形成帶有斜度的側邊,所述側邊與矩形板底邊構成的夾角為β。所述咬合板邊緣設置安裝孔。所述ー組角度尺具有等差的夾角β。前后兩角度尺的所述夾角β相差1°。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量設備,包括一咬合板和ー組角度尺,咬合板表面設置刻度尺;角度尺為ー矩形板,矩形板的左下角被切除,形成帶有斜度的側邊,側邊與矩形板與咬合板對應的底邊夾角為β。本實用新型通過咬合板與角度尺的組合,可精確確定矯正過程中,牙齒的前后位移以及上切牙唇面切線與牙合平面夾角,即為β的補角,從而提高了排牙的準確性和精確度,同時降低了試驗成本和操作難度。由于ー組角度尺具有等差的夾角β,其夾角β的變化完全可以滿足試驗需要,由于不需要臨時調整角度,簡化試驗程序,從而大大提高試驗的效率。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測量設備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咬合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模型排牙方法,即解剖式模型排牙方法的步驟如下I)制定矯治計劃對入選病例拍攝頭頡定位側位片,通過VTO方法(VisualTreatment Objective,可視化矯治目標)制定矯治計劃,繪制出患者的計劃切牙位置 (PIP),計算上中切牙內收量、中切牙壓低量,以mm表示;以及上切牙唇面切線與牙合平面夾角,以。表示;2)印模制取及上牙合架采用硅橡膠制取印模,翻制石膏模型;采用面弓進行眼耳平面與牙合平面關系的轉移,要求髁突關節架與眼耳平面平行,用牙合叉咬出牙合位記錄,通過萬向關節將兩者固定;之后將萬向關節取下,通過轉移臺,將牙合位記錄轉移到解剖式牙合架上;3)模型標記和修整如圖I所示,在每個牙齒I的頰側面正中標記牙齒長軸2,并延伸至基底,每個牙齒I進行編號標記;使用鋸條將一側中切牙至第二前磨牙從基部鋸下,保留另ー側牙齒I原始位置作為排牙的參考,每個牙齒I基部磨去r5mm,磨牙段最后分離;4)繪制標準弓形在上頜模型向上放置ー塊透明塑料板,繪出中線,并在計劃切牙位置和第一磨牙中央窩處進行標記,然后根據基骨寬度確定尖牙位置,最后參照基骨情況繪制出初始的標準弓形,經過與模型仔細比對,做進ー步修整,使弓絲盡量靠近牙齒舌側面;5)上牙弓排牙在本步驟中使用ー種包括一咬合板3和ー組角度尺4的測量設備,用于精確確定牙齒在矯正過程中的移動情況。其中如圖2所示,咬合板3為ー橢圓形或矩形的平板,咬合板3的表面設置刻度尺31,刻度尺31上均勻設置刻度,定義其中點為O刻度;咬合板3的邊緣設置用于將其安裝在支架上的安裝孔32。如圖I所示,角度尺4為ー矩形板,矩形板的左下角被切除,形成帶有斜度的側邊5,側邊5的斜度由底角β的度數確定。一系列的角度尺4具等差斜度,本實施例中優選前后兩角度尺4的底角β相差1° ;本步驟的過程為,首先去掉牙合架上的下頜模型,代之以咬合板3,將標準弓形圖轉移至咬合板3上;將保留一側的中切牙對準O刻度,根據矯治計劃中切牙內收量將排牙側中切牙切緣置于咬合板3相應刻度處;之后根據矯治計劃中制定的上切牙唇面切線與牙合平面夾角度數(即β角),選擇合適的角度尺4,角度尺4的底邊與代表牙合平面的咬合板3相接觸,角度尺4帶有不同斜度的側邊5與中切牙唇面相切,同時以另一側中切牙作為參照;最后根據標準弓形一次排列其余牙齒,一側排完后作為標準,排列另外ー側;6)下牙弓排牙分離下頜牙齒,并建立與上頜對應的理想咬合;檢查前伸和側方運動,當所有后牙在最大牙尖交錯位時沒有早接觸、下頜進行各種功能運動時沒有牙合干擾、以及上下頜能咬在滿意的正中牙合位時,模型排牙完畢。應當指出,以上所述具體實施方式
可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創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創造。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創造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 新型創造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總之,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創造專利的保護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量設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咬合板和ー組角度尺,所述咬合板表面設置刻度尺;所述角度尺為一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左下角被切除,形成帶有斜度的側邊,所述側邊與矩形板底邊構成的夾角為β。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板邊緣設置安裝孔。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ー組角度尺具有等差的夾角β。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ー種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量設備,其特征在于前后兩角度尺的所述夾角β相差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解剖式排牙試驗的測量設備,包括一咬合板和一組角度尺,咬合板表面設置刻度尺;角度尺為一矩形板,矩形板的左下角被切除,形成帶有斜度的側邊,側邊與矩形板與咬合板對應的底邊夾角為β。本實用新型通過咬合板與角度尺的組合,可精確確定矯正過程中,牙齒的前后位移以及上切牙唇面切線與牙合平面夾角度數,在保證了模型排牙的準確性和精確度的同時,降低了技工操作成本和難度。
文檔編號A61C19/05GK202637173SQ20122019675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日
發明者張棟梁, 李擁華, 周春華, 白玉興 申請人:張棟梁, 李擁華, 周春華, 白玉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