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包皮環切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術用鉗。
背景技術:
目前外科手術進行包皮環切術的方式主要有傳統包皮環切術,套環術。其中以套環術最為廣泛,該技術克服了傳統包皮環切術出血多、手術時間長及切除包皮量不易控制,需要縫合的缺點。但是該方法需要兩次手術來完成,部分患者愈合不良,多余包皮不能自行脫落,需再次進行傳統手術完成治療,尤其在成人中更易出現。中國專利號為ZL92217213. 7,名稱為“一種包皮環切鉗”的實用新型中公開了一種包皮環切鉗,其包括鉗指環、鎖扣、鉗桿、關節及包皮夾組成。它克服了普通手術鉗操作切除 包皮時,切口不整齊,縫合的針距與縫合的邊沿不一的缺點。但是該手術鉗為直鉗,無法做到切口的整齊和明視下對血管斷端進行徹底止血,并且針孔在縫合時多有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一次性完成手術的包皮環切鉗。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包皮環切鉗,包括相互鉸接的兩個鉗桿,每個鉗桿的頭部具有鉗頭,其特征在于兩個鉗桿的前部呈兩個相互扣合的凹形結構,當環切鉗閉合時,鉗桿的前部形成一個操作空間。作為進一步的優化,為了方便便于止血和縫合,所述鉗頭為環形結構,上下的兩個鉗頭的外圓周設置有交錯布置的齒。本實用新型中鉗桿前部的操作空間使得包皮的切除可以一次性完成,手術時間短,無出血,相互交錯的齒使得包皮的切除量容易控制,邊緣整齊,可更好的止血和縫合。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鉗頭和齒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指環,2為鎖扣,3為鉗桿,4為關節,5為鉗頭,6為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包皮環切鉗,包括鉗桿3,兩個鉗桿3通過鉸接的關節4連接在一起,甜桿3的后端具有指環I,甜桿3的后部具有鎖扣2,甜桿3的如端連接有環形的鉗頭,鉗頭為兩個,分別為上鉗頭和下鉗頭,兩個鉗頭的大小完全一致,在上鉗頭和下鉗頭的外部圓周上設置有齒。其中上鉗頭和下鉗頭上的齒交錯布置,即,在上鉗頭上的各個齒投影于下鉗頭齒與齒之間的空隙位置。鉗桿3的前部呈兩個扣合的凹狀結構。當兩個鉗頭閉合后,鉗桿的前部形成一個中空的矩形。使用時,兩個鉗頭閉合,環形的鉗頭套住陰莖包皮,暫時阻斷包皮供血,保證在切除包皮時無出血。鉗頭上的相互錯位齒可以使得切緣更好暴露,有利于尋找到血管斷端,進行電凝或者激光止血,并能更好的縫合切緣。鉗桿前部矩形使得包皮完整暴露,便于一次性對包皮的切除。當然,鉗桿的前部可以為其他的形狀,如圖2所示,比如兩個半環形等等, 只要保證夾緊時鉗桿的前部具有足夠的操作空間即可。
權利要求1.ー種包皮環切鉗,包括相互鉸接的兩個鉗桿,每個鉗桿的頭部具有鉗頭,其特征在于兩個鉗桿的前部呈兩個相互扣合的凹形結構,當環切鉗閉合時,鉗桿的前部形成ー個操作空間。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包皮環切鉗,其特征在于所述鉗頭為環形結構,上下的兩個鉗頭的外圓周設置有交錯布置的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這一包皮環切鉗,包括相互鉸接的兩個鉗桿,每個鉗桿的頭部具有鉗頭,關鍵在于兩個鉗桿的前部呈兩個相互扣合的凹形結構,當環切鉗閉合時,鉗桿的前部形成一個操作空間。所述鉗頭為環形結構,上下的兩個鉗頭的外圓周設置有交錯布置的齒。本實用新型中鉗桿前部的操作空間使得包皮的切除可以一次性完成,手術時間短,無出血,相互交錯的齒使得包皮的切除量容易控制,邊緣整齊,可更好的止血和縫合。
文檔編號A61B17/326GK202604964SQ201220222439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明者譚強 申請人: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