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式殺菌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殺菌釜。
背景技術:
現有殺菌釜多采用臥式滅菌、下進蒸汽的原理,不僅僅殺菌效率低,而且升溫時間長、蒸汽用量大。現有殺菌釜的上蓋裝置和下蓋裝置多為人工手動方式開啟、關閉,需要人力手工操作,不利于進行自動化生產,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而且殺菌釜在殺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帶有余熱的冷凝水,現有設計中這些冷凝水沒有被有效利用,而是直接被排放到地溝,浪費了能源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殺菌效率高、升溫時間短、蒸汽用量少的立式殺菌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立式殺菌釜,包括釜體,所述釜體的頂端設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安裝有上蓋裝置,所述釜體的底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裝有下蓋裝置,所述釜體上連接有冷水循環系統、熱水循環系統和蒸汽進汽管路,所述釜體上還設有冷凝水回收裝置。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蓋裝置包括上蓋壓板,所述上蓋壓板的下表面為封堵所述加料口的工作平面,所述上蓋壓板上平行安裝有兩根轉軸,所述轉軸的兩端固定安裝有上蓋鎖緊偏心輪,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的外周上轉動安裝有輪圈,所述輪圈安裝在設有軌道的上蓋支撐框架上,所述上蓋支撐框架與所述釜體之間設有上蓋支撐框架固定座;所述上蓋支撐框架與所述上蓋壓板之間安裝有上蓋推拉驅動裝置,所述上蓋壓板上設有上蓋鎖緊驅動裝置,所述上蓋壓板與所述加料口之間設有上蓋密封裝置。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蓋推拉驅動裝置包括上蓋推拉油缸,所述上蓋推拉油缸的一端與所述上蓋支撐框架連接,所述上蓋推拉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上蓋壓板連接;所述上蓋鎖緊驅動裝置包括兩根所述轉軸上分別固定設有的上蓋鎖緊擺臂,兩所述上蓋鎖緊擺臂之間安裝有上蓋鎖緊油缸,所述轉軸上固定設有鎖緊限位裝置;所述鎖緊限位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轉軸上的扇形限位板;所述上蓋密封裝置包括焊接在所述加料口處的上蓋法蘭,所述上蓋法蘭的上表面設有上蓋密封環槽,所述上蓋密封環槽內安裝有密封圈。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下蓋裝置包括下蓋壓板,所述下蓋壓板的上表面為封堵所述出料口的工作平面,所述釜體上固定安裝有下蓋支撐框架,所述下蓋壓板滑動安裝在所述下蓋支撐框架內,所述下蓋支撐框架與所述下蓋壓板之間安裝有下蓋推拉驅動裝置,所述下蓋支撐框架上分別安裝有對應所述下蓋壓板三個邊的下蓋壓板主鎖緊裝置,遠離所述下蓋支撐框架的所述下蓋壓板的邊與所述釜體之間設有下蓋壓板副鎖緊裝置;所述下蓋壓板與所述出料口之間設有下蓋密封裝置。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下蓋推拉驅動裝置包括下蓋推拉油缸,所述下蓋推拉油缸的一端與所述下蓋支撐框架連接,所述下蓋推拉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下蓋壓板連接;所述下蓋壓板主鎖緊裝置包括轉動安裝在所述下蓋支撐框架上的兩個下蓋主鎖緊偏心輪,兩個所述下蓋主鎖緊偏心輪通過下蓋主鎖緊擺臂連接有主鎖緊油缸,所述下蓋主鎖緊偏心輪的外周面的頂面抵靠在所述下蓋壓板的下表面上;所述下蓋壓板副鎖緊裝置包括安裝在所述下蓋壓板上表面的兩偏心輪座,兩所述偏心輪座上分別豎直轉動安裝有下蓋副鎖緊偏心輪,兩個所述下蓋副鎖緊偏心輪通過下蓋副鎖緊擺臂連接有副鎖緊油缸,所述釜體上固定設有偏心輪容納槽,所述下蓋副鎖緊偏心輪外周面的底面掛靠在所述偏心輪容納槽的下表面上。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下蓋支撐框架內沿所述下蓋壓板滑動方向安裝有下蓋壓板托輪;所述下蓋密封裝置包括焊接在所述出料口處的下蓋法蘭,所述下蓋法蘭的下表面設有下蓋密封環槽,所述下蓋密封環槽內安裝有密封圈。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冷水循環系統包括冷水槽,所述冷水槽和所述釜體之 間設有進冷水管道、回冷水管道和冷水溢流管道,所述回冷水管道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的下部,所述冷水溢流管道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的上部,所述進冷水管道上設有冷水泵,所述進冷水管道、回冷水管道和所述冷水溢流管道上分別設有控制閥門。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蒸汽進氣管路包括與所述釜體連通的進蒸汽管道,所述進蒸汽管道上設有控制閥門。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熱水循環系統包括熱水罐,所述熱水罐和所述釜體之間設有進熱水管道、回熱水管道和熱水溢流管道,所述回熱水管道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的下部,所述熱水溢流管道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的上部,所述進熱水管道上設有熱水泵,所述進熱水管道、回熱水管道和所述熱水溢流管道上分別設有控制閥門。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冷凝水回收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殺菌釜下蓋上的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連接有耐高溫軟管,所述耐高溫軟管連接有蒸汽疏水閥,所述蒸汽疏水閥連接有所述熱水罐;所述集水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殺菌釜下蓋上的集水孔,所述下蓋的下表面焊接有罩扣所述集水孔的鍋形集水封頭,所述鍋形集水封頭的底部連接所述耐高溫軟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立式殺菌釜,包括釜體,所述釜體的頂端設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安裝有上蓋裝置,所述釜體的底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裝有下蓋裝置,所述釜體上連接有冷水循環系統、熱水循環系統和蒸汽進汽管路,所述釜體上還設有冷凝水回收裝置;采用熱水緩沖預熱、立式滅菌上進蒸汽滅菌原理,不僅僅殺菌效率高,而且升溫時間短、蒸汽用量少;上蓋裝置和下蓋裝置能實現上蓋和下蓋的自動開啟與鎖緊,能實現自動開關控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冷凝水回收裝置將產生的冷凝水進行收集,進行循環利用,使得熱水加熱時間縮短,減少了蒸汽用量,節約了能源。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上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的A-A向視圖;圖4-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上蓋鎖緊驅動裝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下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22]圖8是圖7的A向視圖;圖9是圖7的B向視圖;圖10是圖7的C向視圖;圖11是圖7的D向視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下蓋密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冷凝水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圖13中的E-E向視圖;圖中701-釜體;702_熱水罐;703_冷水槽;704_耐高溫軟管;705_蒸汽疏水閥;706-進冷水管道;707-回冷水管道;708_氣動球閥;709_疏水管;710_手動球閥;711_冷水溢流管道;712_冷水泵;713_進蒸汽管道;714_進熱水管道;715_回熱水管道;716_熱水溢流管道;717_熱水泵;801-上蓋壓板;802_轉軸;803_上蓋鎖緊偏心輪;804_上蓋支撐框架;805_上蓋推拉油缸;806_上蓋鎖緊擺臂;807_上蓋鎖緊油缸;808_扇形限位板;809-上蓋法蘭;810_上蓋密封環槽;811-軌道;812_上蓋支撐框架固定座;813_輪圈;901-下蓋壓板;902_下蓋支撐框架;903_下蓋壓板托輪;904_下蓋推拉油缸;905_下蓋主鎖緊偏心輪;906_下蓋主鎖緊擺臂;907_主鎖緊油缸;908_下蓋副鎖緊偏心輪;909_偏心輪座;910_副鎖緊油缸;911-偏心輪容納槽;912-集水孔;913-鍋形集水封頭;914_下蓋法蘭;915_下蓋密封環槽;916_下蓋副鎖緊擺臂。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立式殺菌釜,包括釜體,所述釜體的頂端設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安裝有上蓋裝置,所述釜體的底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裝有下蓋裝置,所述釜體上連接有冷水循環系統、熱水循環系統和蒸汽進汽管路,所述釜體上還設有冷凝水回收裝置。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上蓋裝置包括上蓋壓板801,所述上蓋壓板801的下表面為封堵所述加料口的工作平面,所述上蓋壓板801上平行安裝有兩根轉軸802,所述轉軸802的兩端固定安裝有上蓋鎖緊偏心輪803,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803的外周上轉動安裝有輪圈813,所述輪圈813安裝在設有軌道811的上蓋支撐框架804上,所述上蓋支撐框架804與所述釜體之間設有上蓋支撐框架固定座812 ;所述上蓋支撐框架804與所述上蓋壓板801之間安裝有上蓋推拉驅動裝置,所述上蓋壓板801上設有上蓋鎖緊驅動裝置,所述上蓋壓板801與所述加料口之間設有上蓋密封裝置。所述上蓋推拉驅動裝置包括上蓋推拉油缸805,所述上蓋推拉油缸805的一端與所述上蓋支撐框架804連接,所述上蓋推拉油缸805的另一端與所述上蓋壓板801連接。所述上蓋鎖緊驅動裝置包括兩根所述轉軸802上分別固定設有的上蓋鎖緊擺臂806,兩所述上蓋鎖緊擺臂806之間安裝有上蓋鎖緊油缸807,所述轉軸802上固定設有鎖緊限位裝置,所述鎖緊限位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轉軸802上的扇形限位板808,所述扇形限位板808限制了所述轉軸802的轉動角度,限制了加料口打開和加料口關閉鎖緊過程中所述轉軸802的極限轉動位置,進而約束了所述上蓋壓板801運動的極限位置。所述上蓋密封裝置包括焊接在所述加料口處的上蓋法蘭809,所述上蓋法蘭809的上表面設有上蓋密封環槽810,所述上蓋密封環槽810內安裝有密封圈。圖6所示為加料口關閉的狀態,在圖6所示的狀態下進行加料口打開動作時,所述上蓋鎖緊油缸807的活塞桿收回,如圖4和圖5所示,上蓋鎖緊油缸807通過所述上蓋鎖緊擺臂806,帶動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803以所述轉軸802為軸線相對轉動,所述輪圈813在所述軌道811內不動,所述轉軸802隨著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803的轉動帶著所述上蓋壓板801向上運動,然后所述上蓋鎖緊油缸807、所述轉軸802和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803不動,所述上蓋推拉油缸805的活塞桿帶動所述上蓋壓板801、所述上蓋鎖緊油缸807、所述轉軸802和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803以所述輪圈813為滾輪從加料口上方移開,完成加料口的打開;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803外周上的所述輪圈813還減少了所述上蓋壓板801移動過程中,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803和所述上蓋支撐框架804上的所述軌道811之間的摩擦,移動更加靈活;在進行加料口關閉鎖緊動作時,所述上蓋推拉油缸805的活塞桿帶動所述上蓋壓板801移動到所述加料口上方,所述上蓋鎖緊油缸807的活塞桿伸出,活塞桿通過所述上蓋鎖緊擺臂806帶動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803以所述轉軸802為軸線相對轉動,所述輪圈813在所述軌道811內不動,所述轉軸802隨著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803的轉動帶著所述上蓋壓板801向下運動,將加料口關閉。通過上蓋推拉驅動裝置和上蓋鎖緊驅動裝置能實現上蓋的自動開啟和鎖緊,結構 緊湊,在較大的蒸汽壓力下密封效果好,能實現自動開啟控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下蓋裝置包括下蓋壓板901,所述下蓋壓板901的上表面為封堵所述出料口的工作平面,所述釜體上固定安裝有下蓋支撐框架902,所述下蓋壓板901滑動安裝在所述下蓋支撐框架902內,所述下蓋支撐框架902內側沿所述下蓋壓板滑動方向安裝有下蓋壓板托輪903。所述下蓋支撐框架902與所述下蓋壓板901之間安裝有下蓋推拉驅動裝置,所述下蓋支撐框架902上分別安裝有對應所述下蓋壓板三個邊的下蓋壓板主鎖緊裝置,遠離所述下蓋支撐框架902的所述下蓋壓板901的邊與所述釜體之間設有下蓋壓板副鎖緊裝置;所述下蓋壓板901與所述出料口之間設有下蓋密封裝置。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下蓋推拉驅動裝置包括下蓋推拉油缸904,所述下蓋推拉油缸904的一端與所述下蓋支撐框架902連接,所述下蓋推拉油缸904的另一端與所述下蓋壓板901連接。如圖7、圖8和圖9所示,所述下蓋壓板主鎖緊裝置包括轉動安裝在所述下蓋支撐框架902上的兩個下蓋主鎖緊偏心輪905,兩個所述下蓋主鎖緊偏心輪905通過下蓋主鎖緊擺臂906連接有主鎖緊油缸907,所述下蓋主鎖緊偏心輪905的外周面的頂面抵靠在所述下蓋壓板901的下表面上。如圖7、圖10和圖11所述下蓋壓板副鎖緊裝置包括安裝在所述下蓋壓板上表面的兩偏心輪座909,兩所述偏心輪座909上分別豎直轉動安裝有下蓋副鎖緊偏心輪908,兩個所述下蓋副鎖緊偏心輪908通過下蓋副鎖緊擺臂916連接有副鎖緊油缸910,所述釜體上固定設有偏心輪容納槽911,所述下蓋副鎖緊偏心輪908外周面的底面掛靠在所述偏心輪容納槽911的下表面上。如圖12所示,所述下蓋密封裝置包括焊接在所述出料口處的下蓋法蘭914,所述下蓋法蘭914的下表面設有下蓋密封環槽915,所述下蓋密封環槽內安裝有密封圈。出料口打開動作時,下蓋壓板主鎖緊裝置的主鎖緊油缸907通過下蓋主鎖緊擺臂906帶動下蓋主鎖緊偏心輪905轉動,下蓋主鎖緊偏心輪905對下蓋壓板的壓緊力取消,下蓋壓板副鎖緊裝置的副鎖緊油缸910通過下蓋副鎖緊擺臂916帶動下蓋副鎖緊偏心輪908轉動,下蓋副鎖緊偏心輪908外周面的底面不再掛靠在所述偏心輪容納槽911的下表面,此時下蓋推拉油缸動作帶動下蓋壓板在下蓋壓板托輪的支撐下離開出料口。出料口關閉鎖緊動作時,下蓋推拉油缸帶動下蓋壓板蓋住所述出料口,此時下蓋壓板主鎖緊裝置的主鎖緊油缸907通過下蓋主鎖緊擺臂906帶動下蓋主鎖緊偏心輪905轉動,下蓋主鎖緊偏心輪905對下蓋壓板施加鎖緊力,而下蓋壓板副鎖緊裝置的副鎖緊油缸910通過下蓋副鎖緊擺臂帶動下蓋副鎖緊偏心輪908轉動,下蓋副鎖緊偏心輪908外周面的底面掛靠在所述偏心輪容納槽911的下表面上,實現了對下蓋壓板的鎖緊固定。通過下蓋推拉驅動裝置、下蓋壓板主鎖緊裝置和下蓋壓板 副鎖緊裝置能實現下蓋的自動開啟和鎖緊,結構緊湊,在較大的蒸汽壓力下密封效果好,能實現自動開啟控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圖13和圖14所示,所述冷凝水回收裝置,設置在釜體701下蓋壓板901和熱水罐702之間,包括設置在所述殺菌釜下蓋壓板上的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連接有耐高溫軟管704,所述耐高溫軟管704連接有蒸汽疏水閥705,所述蒸汽疏水閥705連接有所述熱水罐702,所述蒸汽疏水閥705和所述耐高溫軟管704之間還設有氣動球閥708。所述集水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殺菌釜701下蓋壓板901上的集水孔912,所述下蓋壓板901的下表面焊接有罩扣所述集水孔912的鍋形集水封頭913,所述鍋形集水封頭913的底部連接所述耐高溫軟管704?,F有設計中單純采用疏水管709將冷凝水通過氣動球閥708或者手動球閥710直接排放,殺菌釜701在殺菌過程中產生的冷凝水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冷凝水從疏水管709被直接排放到地溝,浪費了能源。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殺菌釜在初始階段和殺菌過程中過程中產生的冷凝水通過耐高溫軟管704、蒸汽疏水閥705收集到熱水罐702中,使熱水罐702中的熱水加熱時間縮短,減少了熱水罐中蒸汽的使用量,節約了能源,實現了對冷凝水的有效利用。如圖I所示,所述冷水循環系統包括冷水槽703,所述冷水槽703和所述釜體701之間設有進冷水管道706、回冷水管道707和冷水溢流管道711,所述回冷水管道707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701的下部,所述冷水溢流管道711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701的上部,所述進冷水管道706上設有冷水泵712,所述進冷水管道706、回冷水管道707和所述冷水溢流管道711上分別設有控制閥門。所述蒸汽進氣管路包括與所述釜體701連通的進蒸汽管道713,所述進蒸汽管道713上設有控制閥門。所述熱水循環系統包括熱水罐702,所述熱水罐702和所述釜體701之間設有進熱水管道714、回熱水管道715和熱水溢流管道716,所述回熱水管道715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701的下部,所述熱水溢流管道716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701的上部,所述進熱水管道714上設有熱水泵717,所述進熱水管道714、回熱水管道715和所述熱水溢流管道716上分別設有控制閥門。工作時,殺菌釜下蓋裝置關閉、上蓋裝置打開,熱水泵717將熱水罐702內的熱水通過進熱水管道714進入殺菌釜內,熱水進到殺菌釜內設定水位時,熱水泵717停止工作,進熱水管道714關閉,熱水溢流管道716打開,殺菌釜開始進料。產品通過殺菌釜內的熱水的緩沖作用不斷進入殺菌釜內,殺菌釜內的熱水水位被產品不斷抬高,當熱水水位到達熱水溢流管道716管口時,被產品擠出的多余熱水通過熱水溢流管道716排到熱水罐702中,以備下一次循環利用。殺菌釜進料完成以后,上蓋裝置關閉,此時回熱水管道715打開,殺菌釜內的熱水回到熱水罐702內,接著進蒸汽管道713打開,通過比例閥調節,適當地為殺菌釜內補充蒸汽,防止回熱水過程中形成真空,造成產品變形。殺菌釜內的熱水排完以后,回熱水管道715關閉,進蒸汽管道713繼續打開,升溫殺菌。殺菌結束后,冷水溢流管道711打開,通過比例閥調節不斷泄壓,然后進冷水管道706打開,冷水泵712帶動冷水槽703內的冷水進入殺菌釜內,進入殺菌釜內冷水水位達到冷水溢流管道711管口位置后,通過冷水溢流管道711回到冷水槽703。然后冷水泵712關閉、進冷水管道706關閉、冷水溢流管道711關閉、殺菌釜下蓋裝置打開,由于殺菌釜下蓋裝置位于排罐水槽水位以下,殺菌釜內冷水排出一部分后,在殺菌釜內部形成了真空,此時殺菌釜內由于真空的原因,冷水不再排出,產品由于自身比重比水大,所以不斷排出至排罐水槽,產品全部排出殺菌釜后,殺菌釜下蓋裝置關閉,殺菌釜上蓋裝置打開,回冷水管道707打開,冷水自流到冷水槽703內。冷水排完以后回冷水管道707關閉,重復進入下一循環。本實用新型殺菌效率極高,并且升溫時間短,蒸汽使用量少。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立式殺菌釜,包括釜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釜體的頂端設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安裝有上蓋裝置,所述釜體的底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裝有下蓋裝置,所述釜體上連接有冷水循環系統、熱水循環系統和蒸汽進汽管路,所述釜體上還設有冷凝水回收裝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殺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裝置包括上蓋壓板,所述上蓋壓板的下表面為封堵所述加料口的工作平面,所述上蓋壓板上平行安裝有兩根轉軸,所述轉軸的兩端固定安裝有上蓋鎖緊偏心輪,所述上蓋鎖緊偏心輪的外周上轉動安裝有輪圈,所述輪圈安裝在設有軌道的上蓋支撐框架上,所述上蓋支撐框架與所述釜體之間設有上蓋支撐框架固定座;所述上蓋支撐框架與所述上蓋壓板之間安裝有上蓋推拉驅動裝置,所述上蓋壓板上設有上蓋鎖緊驅動裝置,所述上蓋壓板與所述加料口之間設有上蓋密封裝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殺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推拉驅動裝置包括上蓋推拉油缸,所述上蓋推拉油缸的一端與所述上蓋支撐框架連接,所述上蓋推拉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上蓋壓板連接;所述上蓋鎖緊驅動裝置包括兩根所述轉軸上分別固定設有的上蓋鎖緊擺臂,兩所述上蓋鎖緊擺臂之間安裝有上蓋鎖緊油缸,所述轉軸上固定設有鎖緊限位裝 置;所述鎖緊限位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轉軸上的扇形限位板;所述上蓋密封裝置包括焊接在所述加料口處的上蓋法蘭,所述上蓋法蘭的上表面設有上蓋密封環槽,所述上蓋密封環槽內安裝有密封圈。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殺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裝置包括下蓋壓板,所述下蓋壓板的上表面為封堵所述出料口的工作平面,所述釜體上固定安裝有下蓋支撐框架,所述下蓋壓板滑動安裝在所述下蓋支撐框架內,所述下蓋支撐框架與所述下蓋壓板之間安裝有下蓋推拉驅動裝置,所述下蓋支撐框架上分別安裝有對應所述下蓋壓板三個邊的下蓋壓板主鎖緊裝置,遠離所述下蓋支撐框架的所述下蓋壓板的邊與所述釜體之間設有下蓋壓板副鎖緊裝置;所述下蓋壓板與所述出料口之間設有下蓋密封裝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殺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推拉驅動裝置包括下蓋推拉油缸,所述下蓋推拉油缸的一端與所述下蓋支撐框架連接,所述下蓋推拉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下蓋壓板連接;所述下蓋壓板主鎖緊裝置包括轉動安裝在所述下蓋支撐框架上的兩個下蓋主鎖緊偏心輪,兩個所述下蓋主鎖緊偏心輪通過下蓋主鎖緊擺臂連接有主鎖緊油缸,所述下蓋主鎖緊偏心輪的外周面的頂面抵靠在所述下蓋壓板的下表面上;所述下蓋壓板副鎖緊裝置包括安裝在所述下蓋壓板上表面的兩偏心輪座,兩所述偏心輪座上分別豎直轉動安裝有下蓋副鎖緊偏心輪,兩個所述下蓋副鎖緊偏心輪通過下蓋副鎖緊擺臂連接有副鎖緊油缸,所述釜體上固定設有偏心輪容納槽,所述下蓋副鎖緊偏心輪外周面的底面掛靠在所述偏心輪容納槽的下表面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殺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支撐框架內沿所述下蓋壓板滑動方向安裝有下蓋壓板托輪;所述下蓋密封裝置包括焊接在所述出料口處的下蓋法蘭,所述下蓋法蘭的下表面設有下蓋密封環槽,所述下蓋密封環槽內安裝有密封圈。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殺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循環系統包括冷水槽,所述冷水槽和所述釜體之間設有進冷水管道、回冷水管道和冷水溢流管道,所述回冷水管道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的下部,所述冷水溢流管道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的上部,所述進冷水管道上設有冷水泵,所述進冷水管道、回冷水管道和所述冷水溢流管道上分別設有控制閥門。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殺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進氣管路包括與所述釜體連通的進蒸汽管道,所述進蒸汽管道上設有控制閥門。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殺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水循環系統包括熱水罐,所述熱水罐和所述釜體之間設有進熱水管道、回熱水管道和熱水溢流管道,所述回熱水管道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的下部,所述熱水溢流管道的出水口設在所述釜體的上部,所述進熱水管道上設有熱水泵,所述進熱水管道、回熱水管道和所述熱水溢流管道上分別設有控制閥門。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殺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回收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殺菌釜下蓋壓板上的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連接有耐高溫軟管,所述耐高溫軟管連接有蒸汽疏水閥,所述蒸汽疏水閥連接所述熱水罐;所述集水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殺菌釜下蓋壓板上的集水孔,所述下蓋壓板的下表面焊接有罩扣所述集水孔的鍋形集水封頭,所述鍋形集水封頭的底部連接所述耐高溫軟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立式殺菌釜,包括釜體,所述釜體的頂端設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安裝有上蓋裝置,所述釜體的底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裝有下蓋裝置,所述釜體上連接有冷水循環系統、熱水循環系統和蒸汽進汽管路,所述釜體上還設有冷凝水回收裝置;采用熱水緩沖預熱、立式滅菌上進蒸汽滅菌原理,不僅僅殺菌效率高,而且升溫時間短、蒸汽用量少;上蓋裝置和下蓋裝置能實現上蓋和下蓋的自動開啟與鎖緊,能實現自動開關控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冷凝水回收裝置將產生的冷凝水進行收集,進行循環利用,使得熱水加熱時間縮短,減少了蒸汽用量,節約了能源。
文檔編號A61L2/24GK202697647SQ20122028074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
發明者姜偉 申請人:山東鼎泰盛食品工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