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臨床醫學,用于TKA (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arthroplasty,簡稱TKA)術中的醫療器材,尤其涉及一種用于TKA術中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
背景技術:
現代的手術技術及假體設計 已可以糾正輕度的膝關節畸形,但嚴重膝關節內翻或外翻畸形的韌帶松解和平衡仍然是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中的棘手問題。以往膝內翻的矯正包括內側骨贅切除、前后交叉韌帶松解、部分松解半膜肌止點及內后側關節囊、胭肌腱松解(有明顯半脫位者)、及內側副韌帶松解,其中尤以內側副韌
帶松解為多見。內側副韌帶的松解包括剝離、切割、以及Pie---crusting技術尖刀片不
同平面斜切一拉花技術。目前,MCL(內側副韌帶)松解的弊端在于I.過度松解、不穩定;2.關節線上升;3.需使用更高限制假體;4.癥狀性纖維不連接;5.松解不夠內外側不平衡、應力集中、加速磨損和假體松動(撬動效應)。6.在膝外翻中,pie crusting技術(拉花技術、隨意切割技術)應用多個針刺切口糾正髂胚束和外側關節囊的緊張,這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技術。然而,pie crusting技術并不適用于膝內翻的內側張力平衡,因為這樣做存在內側副韌帶損傷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TKA術中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其可保證內側副韌帶基本完整,不改變關節線,減少軟組織損傷,松解程度可控,且簡單、易行、實用、高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TKA術中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由針柄、針桿和針頭組成;所述針桿和所述針頭為一體成型;所述針頭呈Y型。在所述針柄上設有一小孔,該小孔是針柄和針桿的連接處,針桿插入該小孔固定連接針柄和針桿。所述針柄可采用各種形狀。例如,所述針柄呈圓柱形;又如,所述針柄上設有凹陷的弧狀把手,操作者手握該該針柄的弧狀把手進行穿刺操作。所述針桿的長為6-8厘米,直徑為I毫米;所述針頭與針桿一體成型,且針頭與針桿等寬,所述針頭自遠端6毫米處漸呈Y型。所述針頭由兩片形狀尺寸相同的支撐片一體成型連接組成,該兩片支撐片連接處為一連接線,該兩片支撐片之間呈90度夾角,該兩片支撐片頂部均呈45度-60度的銳角,形成兩個針尖,該兩個針尖和支撐片的連接線呈Y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穿刺針提供了一種簡單易學又行之有效的多點針刺方法,本實用新型的穿刺針針頭呈Y型,模擬了 V-Y延長技術(V-Y延長技術是外科手術中常用的技術,其通過將欲延長的軟組織V型切斷,延長以后再將斷端縫合,呈Y型),解決了現有技術采用尖刀片不同平面斜切(拉花技術)無法進行V-Y延長的問題,其優點在于I. MCL (內側副韌帶)基本完整;2.減少軟組織損傷;3.松解程度可控;4.不改變關節線;1[0022]5.簡單、易行、實用、高效;6.同樣適用于其它攣縮組織的松解。
圖IA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穿刺針的正視圖。圖IB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穿刺針的側視圖。圖2A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穿刺針的正視圖。圖2B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穿刺針的側視圖。圖3A是本實用新型穿刺針的針頭的放大正視圖。圖3B是本實用新型穿刺針的針頭的放大側視圖。圖中附圖標記說明I為針柄,IA為弧狀把手,2為針桿,3為針頭,4為小孔,3A是支撐片,3B是支撐片,3C是連接線,4A針尖,4B是針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I如圖IA和圖IB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穿刺針由針柄I、針桿2和針頭3組成,針柄I和針桿2之間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連接在針柄I上設有一小孔4,該小孔4是針柄I和針桿2的連接處,針桿2插入該小孔4固定連接即可。針桿2的長為6-8厘米,直徑為I毫米;針桿2和針頭3是一體成型,且針頭3與針桿2等寬,針頭3呈Y型(針頭3自遠端6毫米處漸呈Y型),見圖1A。如圖3A和圖3B所示,該針頭3由兩片形狀尺寸相同的支撐片3A、3B 一體成型連接組成,該支撐片3A、3B連接處為連接線3C,該支撐片3A、3B之間呈90度夾角,該支撐片3A、3B頂部分別呈一銳角(45度-60度),形成兩個針尖4A、4B,該針尖4A、4B和支撐片3A、3B的連接線3C呈Y型。在本實施例中,針柄I呈長方形或圓柱形,操作者手握該針柄I進行穿刺操作。實施例2如圖2A和圖2B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穿刺針由針柄I、針桿2和針頭3組成,針柄I和針桿2之間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連接在針柄I上設有一小孔4,該小孔4是針柄I和針桿2的連接處,針桿2插入該小孔4固定連接即可。針桿2的長為6-8厘米,直徑為I毫米;針桿2和針頭3是一體成型,且針頭3與針桿2等寬,針頭3呈Y型(針頭3自遠端6毫米處漸呈Y型),見圖2A。如圖3A和圖3B所示,該針頭3由兩片形狀尺寸相同的支撐片3A、3B 一體成型連接組成,該支撐片3A、3B連接處為連接線3C,該支撐片3A、3B之間呈90度夾角,該支撐片3A、3B頂部分別呈一銳角(45度-60度),形成兩個針尖4A、4B,該針尖4A、4B和支撐片3A、3B的連接線3C呈Y型。在本實施例中,針柄I上設有凹陷的弧狀把手1A,操作者手握該該針柄I的弧狀把手IA進行穿刺操作。本實用新型穿刺針用于TKA術中內側副韌帶松解的具體過程為每枚穿刺針應在矢狀面和冠狀面保持間隔3_5mm ;這樣,緊張的內側副韌帶淺層和深層纖維束可以獲得松解。第一枚穿刺針位于膝關節線的近端(A),第二枚穿刺針位于膝關節線水平(B),第三、四枚穿刺針位于膝關節線水平,但方向分別偏前(C)和偏后(D)。 穿刺的順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穿刺針應間隔幾個毫米(3_5mm)。如出現屈曲或伸直位內側緊張,就將膝關節放在緊張的位置;如在屈曲和伸直的同時觀察到緊張,那么首先在屈膝時進行針刺。垂直或傾斜的方式按照從遠到近、從前向后的順序,3-5_針距針刺緊張的內側副韌帶,5-10針后再次評估內外側平衡。直到形成適度的內側關節間隙開口,同時潛在的外側開口消失。經臨床試驗驗證,采用本實用新型穿刺針應用于TKA術中內側副韌帶松解,達到了如下的效果I. 23例35側的內側韌帶緊張得到了成功的矯正。2.達到韌帶平衡平均應用13針(5-25針)。3. 22例膝在屈伸時都需要矯正,12例僅在屈曲時需要矯正。4.在伸膝時,最大內外翻應力時最后平均關節面開口在內側為2. 5mm(2-3. 5mm),外側為 3. 2mm(2-4mm)。5.在90 °屈曲時,最大內外翻應力時最后平均關節面開口在內側為
3.Imm (2. 5-5. 5mm),外側為 3. 8mm (3. 5-6. 0mm)。6.下肢力線從術前的15.5°內翻,改善為O. 6°內翻。7.膝關節學會評分從術前平均41分(20-67分)到術后的93分(60-100分)。8.功能評分從術前37分(20-75分)到術后隨訪的85分(50-100分)。9.臨床應用23例,12例雙膝,11例單膝,均收到預期效果,隨訪2_12月,KSS評分膝關節評分術前41分-術后93分;功能評分術前37分-術后85分。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其特征在于,由針柄、針桿和針頭組成;所述針桿和所述針頭為一體成型;所述針頭呈Y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針柄上設有一小孔,該小孔是針柄和針桿的連接處,針桿插入該小孔固定連接針柄和針桿。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柄呈圓柱形。
4.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柄上設有凹陷的弧狀把手。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桿的長為6-8厘米,直徑為I毫米;所述針頭與針桿一體成型,且針頭與針桿等寬,所述針頭自遠端6毫米處漸呈Y型。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頭由兩片形狀尺寸相同的支撐片一體成型連接組成,該兩片支撐片連接處為一連接線,該兩片支撐片之間呈90度夾角,該兩片支撐片頂部均呈45度-60度的銳角,形成兩個針尖,該兩個針尖和支撐片的連接線呈Y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TKA(全膝關節置換)術中內側副韌帶松解的穿刺針,由針柄、針桿和針頭組成;所述針桿和所述針頭為一體成型;所述針頭呈Y型。本實用新型穿刺針用于TKA術中內側副韌帶松解可保證內側副韌帶基本完整,不改變關節線,減少軟組織損傷,松解程度可控,且簡單、易行、實用、高效。
文檔編號A61B17/32GK202714901SQ20122029015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
發明者衛曉恩 申請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