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大輸液包裝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輸液袋硬口管蓋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外蓋1、內蓋2以及內置在內蓋2與外蓋I之間的膠塞3,外蓋I上具有易拉帽4,打開易拉帽4可進行穿刺操作。上述結構中,夕卜蓋1、膠塞3和內蓋2都是獨立部件,三者的固定通 過卡合方式或螺紋旋轉方式緊固,組合過程中會產生不牢固導致漏液問題,且過多的部件不可避免造成生產成本的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輸液袋硬口管蓋結構所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該組合結構避免了組合過程因連接不牢而導致的漏液問題,可以減少加工工序,避免蓋子組合過程中的污染,降低生產成本。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包括管口蓋,所述管口蓋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膠塞孔,在每一膠塞孔內采用注射成型方式內置有一膠塞,膠塞和管口蓋組成整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膠塞孔的底部設置有一向上凸出的弧狀凸起,所述弧狀凸起的中心開設有穿刺孔,所述膠塞的上、下表面具有內凹的弧狀凹槽,下表面上的弧狀凹槽與所述弧狀凸起相配合;所述膠塞的外緣與所述膠塞孔的內孔壁之間采用螺紋方式連接。在所述管口蓋的管口上設置有封口薄膜片。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為一體結構,在管口蓋注射成型過程中,膠塞直接內置在管口蓋的膠塞孔內,膠塞與管口蓋之間組成整體結構,避免了現有外蓋與膠塞在組合過程因連接不牢而導致的漏液問題,可以減少加工工序,避免組合過程中的污染。本實用新型在膠塞孔的底部設置弧狀凸起,同時在膠塞的上、下表面設置內凹的弧狀凹槽,使得膠塞具有一定向外擴張力,加強了膠塞與管口蓋之間的密封性。
圖1為現有技術組合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參見圖2,圖2中給出的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包括管口蓋20,管口蓋20上設置有兩個膠塞孔21,在每一膠塞孔21內采用注射成型方式內置有一膠塞30,膠塞30和管口蓋20組成整體結構,其在每一膠塞孔21的底部設置有一向上凸出的弧狀凸起22,弧狀凸起22的中心開設有穿刺孔22a,膠塞30的上、下表面具有內凹的弧狀凹槽31、32,下表面上的弧狀凹槽32與弧狀凸起22相配合;膠塞30的外緣與膠塞孔21的內孔壁之間采用螺紋方式連接,以增加緊固力。在管口蓋20的管 口上設置有封口薄膜片10。
權利要求1.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包括管口蓋,所述管口蓋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膠塞孔,在每一膠塞孔內采用注射成型方式內置有一膠塞,膠塞和管口蓋組成整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膠塞孔的底部設置有一向上凸出的弧狀凸起,所述弧狀凸起的中心開設有穿刺孔,所述膠塞的上、下表面具有內凹的弧狀凹槽,下表面上的弧狀凹槽與所述弧狀凸起相配合;所述膠塞的外緣與所述膠塞孔的內孔壁之間采用螺紋方式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口蓋的管口上設置有封口薄膜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輸液袋硬口管蓋的膠塞與口管蓋的組合結構,包括管口蓋,所述管口蓋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膠塞孔,在每一膠塞孔內采用注射成型方式內置有一膠塞,膠塞和管口蓋組成整體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膠塞孔的底部設置有一向上凸出的弧狀凸起,所述弧狀凸起的中心開設有穿刺孔,所述膠塞的上、下表面具有內凹的弧狀凹槽,下表面上的弧狀凹槽與所述弧狀凸起相配合;所述膠塞的外緣與所述膠塞孔的內孔壁之間采用螺紋方式連接,以增加緊固力。本實用新型在膠塞孔的底部設置弧狀凸起,同時在膠塞的上、下表面設置內凹的弧狀凹槽,使得膠塞具有一定向外擴張力,加強了膠塞與管口蓋之間的密封性。
文檔編號A61J1/10GK202822116SQ201220321729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4日
發明者李麗莎 申請人:上海聚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