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神經外科、耳鼻咽喉外科手術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
背景技術:
雙極電凝鑷是神經外科、耳鼻咽喉外科手術的新型儀器,其由雙瓣鑷體和電極座組成,雙瓣鑷體的尾端分別與電極座相連 ,電極座上設有高頻輸入插頭,雙瓣鑷體外表設有絕緣層,在雙瓣鑷體的任一瓣的內部沿鑷體方向設有水通道,該水通道的前端出水口位于該瓣鑷體端頭導電工作尖端處,其后端入水口從該瓣鑷體的壁上引出密封連接至輸水導管。雙極電凝鑷由于在鑷體內嵌入有輸水導管構成的水通道,且輸水導管的出水口處貼近雙極電凝鑷的頭部,故雙極電凝鑷在外科手術中進行電凝止血時,無菌生理鹽水會通過輸水導管緩緩地、源源不斷地流至雙極電凝鑷的頭部,由此可杜絕產生疤痕,避免鑷尖與組織粘連。通過雙極電凝鑷的兩個尖端和導線向病灶組織提供高頻電能,使雙極鑷子兩端之間的血管(脫水而)凝固,達到止血的目的。由于它的作用范圍只限于鑷子兩端之間,因此對相鄰組織的損傷程度和影響范圍很小,相當安全。經鼻手術是在鼻腔狹窄空間內操作,目前的雙極電凝鑷占用空間較大,容易遮擋視野,與其他器械互相干擾。設計一個兩瓣鑷體的鑷尖間距適宜、彎曲部的間距更窄,鑷體頭部的長度亦更為適合在鼻腔狹窄空間內操作的經鼻手術電凝鑷非常必要。對于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由于該手術為神經外科手術,腫瘤與頸內動脈、視神經等重要結構關系密切,任何對正常垂體和其他病灶區相鄰組織的損傷都對病人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設計一個鑷尖比普通的雙極電凝鑷更細,能有效減少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時對病灶區相鄰正常組織的損傷和破壞,增加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因此設計一個鑷尖更細、兩瓣鑷尖工作間距更適宜,鑷體工作間距更窄、鑷體長度更適合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很有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鑷體更細、兩瓣鑷尖工作間距更適宜,鑷體工作間距更窄、鑷體長度更適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包括兩瓣鑷體、電極座、位于電極座端部的鑷蓋,鑷蓋貫通設置輸水導管和輸電導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鑷體由鑷體頭部、鑷體尾端和位于鑷體頭部和尾端之間的鑷體彎曲部構成;鑷體頭部設有鑷尖;鑷體尾端與電極座連接。前述的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所述的兩瓣鑷體的鑷尖的無受力間距為3. 0-20mm,手術夾緊時工作間距為O. 5-3. Omm ;兩瓣鑷體的彎曲部的無受力間距為3. 0-12mm,手術夾緊時工作間距為I. 0-10mm。前述的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所述的鑷體頭部的長度為6. 0-13cm。[0010]前述的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所述的鑷尖的直徑為O. 5-2mm。本實用新型的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鑷尖比普通的雙極電凝鑷更細,為O. 5-2mm,兩瓣鑷體的鑷尖的無受力間距Dl為3. 0_20mm,工作狀態(即夾緊)時,間距為O. 5-3. 0mm,兩瓣鑷體的彎曲部的無受力間距D2為3. 0_12mm,工作狀態時間距為I. O-IOmm,上述的工作間距比普通的雙極電凝鑷更窄,D1/D2更為適宜,鑷體頭部的長度為6. 0-13cm亦更為適宜,能有效減少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時對病灶區相鄰正常組織的損傷和破壞,增加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單瓣鑷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處于手術夾緊狀態的結構圖;其中,I懾體尾纟而,2懾體頭部,3懾體彎曲部,4懾尖,5電極座,6懾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方案、技術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和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根據圖I-圖4,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包括兩瓣鑷體、電極座5、位于電極座5端部的鑷蓋6,鑷蓋6貫通設置輸水導管和輸電導線(未圖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鑷體由鑷體頭部2、鑷體尾端I和位于鑷體頭部2和尾端之間的鑷體彎曲部3構成,鑷體比現有的雙極電凝鑷更細;鑷體頭部2設有鑷尖4 ;鑷體尾端I與電極座5連接;兩瓣鑷體的鑷尖4的無受力間距為3. 0-20mm,手術夾緊時工作間距為O. 5-3. Omm ;兩瓣鑷體彎曲部3的無受力間距為3. 0-12mm,手術夾緊時工作間距為I. 0-10mm。鑷體頭部2的長度為6. 0_13cm。鑷尖的直徑為O. 5-2mm。本實用新型的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鑷尖比普通的雙極電凝鑷更細(即為O. 5-2mm),兩瓣鑷體的鑷尖的無受力間距Dl為3. 0_20mm,工作狀態(即夾緊)時,間距為O. 5-3. Omm,兩瓣鑷體的彎曲部的無受力間距D2為3. 0_12mm,工作狀態時間距為I. O-IOmm,上述的工作間距比普通的雙極電凝鑷更窄,D1/D2更為適宜,鑷體頭部的長度為6. 0-13cm亦更為適宜,能有效減少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時對病灶區相鄰正常組織的損傷和破壞,增加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包括兩瓣鑷體、電極座、位于電極座端部的鑷蓋,鑷蓋貫通設置輸水導管和輸電導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鑷體由鑷體頭部、鑷體尾端和位于鑷體頭部和尾端之間的鑷體彎曲部構成;鑷體頭部設有鑷尖;鑷體尾端與電極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瓣鑷體的鑷尖的無受力間距為3. 0-20mm,手術夾緊時間距為O. 5-3. Omm ;兩瓣鑷體的彎曲部的無受力間距為3. 0-12mm,手術夾緊時間距為I. 0-10mm。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鑷體頭部的長度為6. 0-13cm。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鑷尖的直徑為O. 5_2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神經外科、耳鼻咽喉外科手術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經鼻手術的雙極電凝鑷,包括兩瓣鑷體、電極座、位于電極座端部的鑷蓋,鑷蓋貫通設置輸水導管和輸電導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鑷體由鑷體頭部、鑷體尾端和位于鑷體頭部和尾端之間的鑷體彎曲部構成;鑷體頭部設有鑷尖;鑷體尾端與電極座連接兩瓣鑷體的鑷尖的無受力間距為3.0-20mm,手術夾緊時工作間距為0.5-3.0mm;兩瓣鑷體的彎曲部的無受力間距為3.0-12mm,手術夾緊時工作間距為1.0-10mm;鑷體頭部的長度為6.0-13cm。兩瓣鑷體的鑷尖的工作間距更適宜、彎曲部的工作間距更窄,鑷體頭部的長度亦更為適合在鼻腔狹窄空間內操作;鑷尖比普通的雙極電凝鑷更細(0.5-2mm),能有效減少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時對病灶區相鄰正常組織的損傷和破壞,增加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
文檔編號A61B18/12GK202665696SQ20122034773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8日
發明者馬馳原, 王漢東 申請人:馬馳原, 王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