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髕骨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中的醫療輔助固定器材,具體涉及的是一種髕骨固
定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髕骨固定裝置,特別是對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后固定,都是采用將 腳底固定達到輔助固定髖骨的目的,但由于是髖關節與腳底之間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膝關節,患者的股骨頭并非是完全固定的,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可移動的,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目前在醫院多數是使用患者自帶的鞋,在醫生指導下加木板釘做制成。這種防旋鞋,雖然也能起到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過度外旋的作用,但其制作比較麻煩,效果也不理想,并且角度不可調整,患者穿著很不舒適,時間一長很容易造成過度疲勞,不利于患者靜養休息和盡快康復。如中國專利200620010198,一種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防旋鞋,它由鞋套和板材制成的支架構成,所說鞋套鞋底底面上部設有口袋;所說支架主視成“丁”字形,側視剖面成“L”形,其豎板高度稍小于鞋套的鞋底長度,上半段寬度稍窄于鞋套的鞋底寬度,并且穿裝于上述所說鞋套鞋底底面口袋中。對于上述專利的缺陷,有人做出了改進。如中國專利2010201925312,人體下肢髖關節梯形固定墊,其技術方案是其包括墊體,所述墊體為頂部、底部和兩側斜面組成的梯形,在墊體外包有布套,在斜面的后側與布套之間連有上左固定帶、上右固定帶、下左固定帶和下右固定帶,在上左固定帶上連有上左黏貼扣毛面,上右固定帶上連有上右黏貼扣毛面,下左固定帶上連有下左黏貼扣毛面,下右固定帶上連有下右黏貼扣毛面,在墊體前壁連有上黏貼扣鉤面和下黏貼扣鉤面,上左、上右黏貼扣毛面與上黏貼扣鉤面黏貼配合,下左、下右黏貼扣毛面與下黏貼扣鉤面黏貼配合。由于采用黏貼帶對大腿進行固定的方式的固定效果與黏貼帶的扣緊度有關系,為了保證固定效果需要加緊黏貼帶,而過緊的黏貼往往對血管有壓迫作用,導致血量降低,影響肢體的康復。所以在使用上很不方便。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髕骨固定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髕骨固定裝置,關鍵在于所述的髕骨固定裝置包括一可開合的支架、壓蓋及壓蓋調整桿,所述的壓蓋調整桿可調整地設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壓蓋調整桿末端連接壓蓋,所述的壓蓋為一圓形蓋體,所述的支架底部設有一平面。為了實現對髕骨的固定,本裝置采用一框架支架,并在其內壁頂部設置有可上下活動調整的髕骨壓合蓋,以適應不同腿部大小的患者的尺寸。支架底部設有一平面可以將本固定裝置固定在一個位置。防止固定髕骨后股骨頭的轉動。所述的壓蓋調整桿上端設置有一圓形旋轉手柄,所述的壓蓋調整桿與支架為螺紋連接。通過對圓形旋轉手柄的轉動,使螺桿轉動,實現壓蓋的上下移動。所述的壓蓋調整桿與支架之間采用可滑動連接,所述的壓蓋調整桿上套設有彈簧。彈簧可以起一定的自鎖與緩沖作用。優選地,可以在可滑動連接之間設置一個鎖定裝置,可保證壓蓋調整桿的固定位置。所述的可開合的支架包括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所述的上支架與下支架通過一固定裝置鎖緊固定。所述的可開合的支架中,下部分的內璧為圓弧形。圓弧形為與患者的膝蓋內窩的形狀相適應,提高患者使用本裝置的舒適度。所述的可開合的支架為一 C字形。C字形的開口部分為可以放置進患者的大腿,同時還可以配備一活動封閉塊,進一步保證固定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髕骨固定裝置采用固定髕骨而實現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后的髖關節固定,并且可以讓患者的腳踝部位可以活動,具有固定效果好,使用舒適的優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至圖4所示,一種髕骨固定裝置,所述的髕骨固定裝置包括一可開合的支架I、壓蓋2及壓蓋調整桿3,所述的壓蓋調整桿3可調整地設置在支架I上,所述的壓蓋調整桿末端連接壓蓋,所述的壓蓋為一圓形蓋體,所述的支架底部設有一平面。為了實現對髕骨的固定,本裝置采用一框架支架,并在其內壁頂部設置有可上下活動調整的髕骨壓合蓋,以適應不同腿部大小的患者的尺寸。支架底部設有一平面可以將本固定裝置固定在一個位置。防止固定髕骨后股骨頭的轉動。所述的支架I可為三角形或者矩形,其底部設有一平面。用于將支架I固定,防止轉動,所述的壓蓋2可為圓形球面,也可以為更與人體膝蓋外形適應的橢圓形球面,更優選地,可以在橢圓形球面內設置橡膠墊或者高彈海綿。所述的支架I的長度優選地設置為15cm 20cm,保證本產品具有一定的重量可以固定膝蓋。所述的壓蓋調整桿上端設置有一圓形旋轉手柄31,所述的壓蓋調整桿與支架為螺紋連接。通過對圓形旋轉手柄的轉動,使螺桿轉動,實現壓蓋的上下移動。優選地,所述的手柄也可以為三角形等其他形狀。所述的壓蓋調整桿與支架之間采用可滑動連接,所述的壓蓋調整桿上套設有彈簧(圖中未示出)。彈簧可以起一定的自鎖與緩沖作用。優選地,可以在可滑動連接之間設置一個鎖定裝置,可保證壓蓋調整桿的相對固定位置。所述的可開合的支架包括一上支架11及一下支架12,所述的上支架與下支架通過一固定裝置10鎖緊固定。所述的可開合的支架中,下部分的內璧為圓弧形。圓弧形為與患者的膝蓋內窩的形狀相適應,提高患者使用本裝置的舒適度。所述的可開合的支架為C字形。C字形的開口部分為可以放置進患者的大腿,同時還可以配備一活動封閉塊,進一步保證固定效果。使用時。患者的腿部放置進可開合的支架I中,然后將上支架與下支架通過一固定裝置鎖緊固定,扣合好支架,轉動壓蓋調整桿向下移動,直到接觸髕骨,并具有合適的壓力,然后將固定壓蓋調整桿的位置,固定就完成了。[0027]如圖2所示的第二實施例,圓形旋轉手柄31的形狀可以為三角形。其他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均相同。如圖3所示的第三實施例,可開合的支架可為半封閉形狀。其他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均相同。如圖4所示的第四實施例,可開合的支架可為半封閉形狀,所述的半封閉形狀的支架還設有一封口部。其他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均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髕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髕骨固定裝置包括一可開合的支架(I)、壓蓋(2)及壓蓋調整桿(3),所述的壓蓋調整桿(3)可調整地設置在支架(I)上,所述的壓蓋調整桿末端連接壓蓋(2),所述的壓蓋為一圓形蓋體,所述的支架底部設有一平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髕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蓋調整桿上端設置有一圓形旋轉手柄(31),所述的壓蓋調整桿與支架為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髕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蓋調整桿與支架之間采用可滑動連接,所述的壓蓋調整桿上套設有彈簧。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髕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開合的支架包括一上支架(11)及一下支架(12),所述的上支架與下支架通過一固定裝置(10)鎖緊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髕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開合的支架中,下部分的內璧為圓弧形。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髕骨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開合的支架為C字形。
專利摘要一種髕骨固定裝置,包括一可開合的支架、壓蓋及壓蓋調整桿,所述的壓蓋調整桿可調整地設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壓蓋調整桿末端連接壓蓋,所述的壓蓋為一圓形蓋體,所述的支架底部設有一平面。為了實現對髕骨的固定,本裝置采用一框架支架,并在其內壁頂部設置有可上下活動調整的髕骨壓合蓋,以適應不同腿部大小的患者的尺寸。支架底部設有一平面可以將本固定裝置固定在一個位置。防止固定髕骨后股骨頭的轉動。
文檔編號A61F5/05GK202761499SQ20122046247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彭賢娟, 侯曉敏 申請人: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