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牙弓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口腔科治療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牙弓絲。
背景技術:
牙弓絲是牙齒正畸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主要配套耗材。牙弓絲分為上頜弓絲和下頜弓絲,使用材質有鎳鈦合金絲、3鈦合金絲(TMA絲)等,并根據其橫斷面分為圓絲和方絲。所有牙弓絲在中心對稱點設有標志點。在正畸治療過程中,全口牙列的排齊整平大約需要6-8個月的時間,通常需要上、下頜共6-8根左右的牙弓絲。為了防止牙弓絲在矯治器弓絲槽溝內的左右滑動,而導致弓絲末端刺傷口腔內雙側頰粘膜,需要在每一根牙弓絲安放至托槽上后,對其末端做回彎處理。回彎處理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專門的工具,增加了臨床操作步驟,延長了椅旁操作時間,也提高了對醫生操作的技術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牙弓絲,能夠防止牙弓絲在正畸矯治器的弓絲槽溝內滑動脫落。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牙弓絲,包括牙弓絲本體,其特征在于:在牙弓絲本體上設有防滑塊,防滑塊的外形尺寸大于與牙弓絲配套使用的正畸矯治器的弓絲槽溝的槽寬。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防滑塊為I個,設置在牙弓絲本體的標識點上。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防滑塊為2個以上,相鄰的防滑塊設置在一個正畸矯治器的兩邊。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牙弓絲上頜弓絲和下頜弓絲,上頜弓絲上的防滑塊為橢球型,且橢球的短軸與牙弓絲垂直,橢球的長軸直徑為3.5毫米,短軸直徑大于0.6毫米,小于1.5毫米;下頜弓絲上的防滑塊為圓球型,圓球的直徑大于0.6毫米,小于1.5毫米。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通過在牙弓絲本體上設置防滑塊,當牙弓絲滑動時,防滑塊因為外形尺寸大于弓絲槽溝的槽寬,而無法穿過槽溝,從而防止牙弓絲在正畸矯治器的弓絲槽溝內滑動脫落,甚至因牙弓絲在槽溝內的滑動而導致弓絲末端刺傷口腔內雙側頰粘膜;同時,避免了每次更換牙弓絲時都需要進行的弓絲末端回彎處理,減少臨床操作步驟和正畸工具的使用量,縮短臨床操作時間,大大節約了醫生診治時間和患者的就醫時間。2、防滑塊的個數可為I個或多個,當為I個時,可與標識點重合,使得防滑塊也具備標識點的作用,清晰,一目了然;當防滑塊為多個時,避免某個防滑塊磨損或脫落造成的牙弓絲滑動,可達到更好的防滑效果。3、防滑塊的形狀可為任意形狀,為了使得其更加美觀并更符合牙齒大小和牙間距,且防止在使用中磨破患者的口腔粘膜,可將其設計為表面光滑外形,上頜為長橢圓形,下頜為圓球形。[0012]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加工,成本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上頜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下頜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A-A剖面圖。圖中:1.牙弓絲本體,2.防滑塊,3.正畸矯治器。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上頜結構示意圖,它包括牙弓絲本體1,在牙弓絲本體I上設有防滑塊2,防滑塊2為I個,設置在牙弓絲本體的標識點上,防滑塊為橢球型,且橢球的短軸與牙弓絲垂直,本實施例中橢球的長軸直徑為3.5毫米,短軸直徑大于0.6毫米,小于1.5毫米。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下頜結構示意圖,防滑塊2的外形尺寸大于與牙弓絲配套使用的正畸矯治器3的弓絲槽溝的槽寬,本實施例中下頜弓絲上的防滑塊為圓球型,圓球的直徑大于0.6毫米,小于1.5毫米。無論防滑塊2的個數為多少,防滑塊2的外形尺寸都須大于與牙弓絲配套使用的托槽3的槽寬d,如圖3所示。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牙弓絲,包括牙弓絲本體,其特征在于:在牙弓絲本體上設有防滑塊,防滑塊的外形尺寸大于與牙弓絲配套使用的正畸矯治器的弓絲槽溝的槽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牙弓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塊為I個,設置在牙弓絲本體的標識點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牙弓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塊為2個以上,相鄰的防滑塊設置在一個正畸矯治器的兩邊。
4.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牙弓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牙弓絲上頜弓絲和下頜弓絲,上頜弓絲上的防滑塊為橢球型,且橢球的短軸與牙弓絲垂直,橢球的長軸直徑為3.5毫米,短軸直徑大于0.6毫米,小于1.5毫米;下頜弓絲上的防滑塊為圓球型,圓球的直徑大于0.6毫米,小于1.5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牙弓絲,包括牙弓絲本體,其特征在于在牙弓絲本體上設有防滑塊,防滑塊的外形尺寸大于與牙弓絲配套使用的正畸矯治器的弓絲槽溝的槽寬。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牙弓絲本體上設置防滑塊,當牙弓絲滑動時,防滑塊因為外形尺寸大于弓絲槽溝的槽寬,而無法穿過槽溝,從而防止牙弓絲在正畸矯治器的弓絲槽溝內滑動脫落,甚至因牙弓絲在槽溝內的滑動而導致弓絲末端刺傷口腔內雙側頰粘膜;同時,避免了每次更換牙弓絲時都需要進行的弓絲末端回彎處理,減少臨床操作步驟和正畸工具的使用量,縮短臨床操作時間,大大節約了醫生診治時間和患者的就醫時間。
文檔編號A61C7/20GK202933031SQ20122066200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5日
發明者韓迎星, 萬榮 申請人:韓迎星, 萬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