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頸椎牽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的頸椎牽引器,尤其是一種可以拆解組裝的,配有兩檔直齒升降機構和頭部能夠俯仰和轉動功能的,可以完全自助治療的便攜式頸椎牽引器,屬于醫療保健器械。
背景技術: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患者除吃藥打針理療按摩以外,多數患者需要牽引治療,目前醫院使用和市場上銷售的頸椎牽引器有支架式頸椎牽引器、門式頸椎牽引器、氣囊支撐式頸椎牽引器,以上現有產品大都存在著體積過大,安全性差,牽引力度不夠,自助性不佳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特別是在牽引力調節方面,有的需要在醫生或家人的幫助下才可以進行治療操作,有的雖能自助操作,但由于牽引機構設置不科學,名為自助,事實很難達到病人自助治療,有時甚至還會出現安全事故。本人在1987年6月6日公開的“頸椎牽引器”實用新型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號87208917),在二十五年的推廣和使用的實踐中也發現存在牽引機構不太好用的問題。
發明內容為了改變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現提供一種可以拆解組裝的,配有兩檔直齒升降機構和頭部能夠俯仰轉動功能的,患者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走、坐、臣卜隨時都可以牽引治療的便攜式頸椎牽弓I器。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由兩檔直齒升降機構、弧形支撐桿、承力組件、牽引頭套和肩墊組成,使頸椎牽引器在頸椎牽引時加力平穩,減力迅速,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患者能夠自助治療。本實用新型在牽引承力部位安裝彈力和轉動裝置,使患者在治療時頭部可有一定限度的俯仰和轉動。本實用新型主要零部件均采用螺絲連接或螺釘固定方式連接,患者可以自行拆解組裝。具體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由2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2個肩墊、2個弧形支撐桿、I個承力組件和I個牽引頭套,以及其它零部件組成。本實用新型的2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2個肩墊、2個弧形支撐桿均為相向對稱設置,承力組件的兩側螺絲孔也是一邊是正向絲,另一邊是反向絲。使用時將兩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下部的螺絲分別與兩個肩墊連接,并用止逆螺母擰緊,使其不松動;然后,將兩個弧形支撐桿下部垂直桿的連接螺絲分別與兩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的上部連接,將弧形支撐桿連接部位的定位平面對準升降機構的定位螺釘,并將其擰緊不允許松動;最后,將兩個弧形支撐桿的上部橫行桿按螺紋方向,將其分別與承力組件橫向套管的正向或反向的螺絲孔連接,同時,將上部橫行桿的限位平面對準承力組件橫向套管的蝶形限位螺釘,并將其擰緊,這樣便攜式頸椎牽引器基本組裝完成,在戴上牽引頭套后,使用者即可實施頸椎牽引。下面對便攜式頸椎牽引器的主要零部件的構造和組合進一步說明:1.兩檔直齒升降機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位于整個便攜式頸椎牽引器兩側的中下部,其下部與肩墊連接,上部與弧形支撐桿連接。兩檔直齒升降機構由升降機構主體方塊、直齒齒條、兩檔升降旋鈕三個主要部分組成。(I)升降機構主體方塊的中部是兩檔升降旋鈕的圓形插入孔,一側是直齒齒條的矩形插入孔,另一側的上部是弧形支撐桿安裝螺孔,側面設有弧形支撐桿限位螺釘。(2)直齒齒條是一個長條型的齒條,直齒齒條的齒牙采用90度的直角齒牙,齒牙寬度與齒間寬度為等距寬度,齒牙的前部為圓角形狀,供升降旋鈕旋轉時不受阻礙。(3)兩檔升降旋鈕是主體形狀為圓形的旋鈕,升降旋鈕的旋柄為蝶形形狀,升降旋鈕有兩個檔位,在直齒齒條的齒間做上下運動。(4)兩檔升降旋鈕從升降機構主體方塊中部的圓孔插入,直齒齒條從升降機構主體方塊的矩形孔下部插入。當兩檔升降旋鈕的兩個檔位全部進入直齒齒間,并與直齒齒牙的方向垂直時,升降旋鈕與直齒齒條處于卡死狀態,升降機構主體方塊上下不可移動;旋轉升降旋鈕,由于改變了兩個檔位與直齒齒牙的垂直卡死狀態,升降機構主體方塊即可上下移動。2.弧形支撐桿:弧形支撐桿位于整個便攜式頸椎牽引器兩側的中上部,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支撐部件。兩個弧形支撐桿的下部垂直桿分別與兩檔直齒升降機構連接,兩個弧形支撐桿的上部橫行桿分別與承力組件連接,共同組成頸椎牽引器的門式框架。弧形支撐桿為一彎形金屬桿,其直經不小于6mm,整體彎度為90度,下部的垂直桿略長于上部的橫行桿。弧形支撐桿的下部垂直桿設有與兩檔直齒升降機構連接的螺絲,側面有限位平面,確保弧形支撐桿與兩檔直齒升降機構連接的穩固和端正。弧形支撐桿的上部橫行桿與承力組件接口相連接,上部橫行桿設有30-40mm長的調整螺絲,在上部橫行桿與承力組件連接后,調整螺絲進入長度即可調整頸椎牽引器的整體橫向寬度,以適應不同人體的牽引需要。弧形支撐桿調整螺絲的頂部設有限位平面,與承力組件上的蝶形限位螺釘配合使用。3.承力組件:承力組件位于整個便攜式頸椎牽引器的上端中部,承力組件兩側與弧形支撐桿的連接,共同組成門式牽弓丨框架。承力組件由橫向套管、縱向套管、承力桿、微調套管、蝶形調節螺母、微調彈簧、蝶形限位螺釘、承力牽引掛鉤等零部件組成。承力組件橫向套管的中部是中心孔,兩邊是與弧形支撐桿上部橫行桿連接的安裝孔,安裝孔的上方是蝶形限位螺釘的安裝孔。承力組件與兩個弧形支撐桿連接的安裝孔一邊為正絲,另一邊為反絲,整體翻轉承力組件,即可調整頸椎牽引器的寬度,在頸椎牽引器寬度調整到位后,旋緊兩側的蝶形定位螺釘即可確保承力組件處于垂直位置。承力組件的縱向套管安裝在橫向套管中心孔的上方,縱向套管內裝有微調彈簧,微調彈簧被微調套管罩住,承力桿從橫向套管的中心孔及縱向套管、微調彈簧、微調套管的中心穿過,蝶形調節螺母安裝在承力桿最上端的螺絲上。承力牽引掛鉤從承力桿下部的連接孔中穿過,牽引頭套掛在牽引掛鉤上面,承力牽引掛鉤為波浪形狀,使患者根據自己的面部寬窄選擇使用不同的寬窄檔位。在對頸椎實施牽引時,調整蝶形調節螺母即可調整微調彈簧的彈力,承力桿在承力組件主體中心可以360度圓周轉動,患者在頸椎牽引時頭部位置不但可以左右橫向轉動,還可以做仰頭低頭動作,能夠有效緩解頸椎牽引致成的不適,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4.牽引頭套:牽引頭套是固定在下巴和后腦勺部位使頸椎向上牽引的軟性套具,寬度約為70-100mm,長度約為700-800mm。牽引頭套中間有一長條開口,供頭部進出,長條開口兩邊裝有固定帶,患者實施牽引時將牽引頭套置于下巴和后腦勺部位,扣緊兩邊的固定帶,再將牽引頭套兩頭的掛環分別掛在承力牽引掛鉤上面,在驅動兩檔直齒升降機構向上移動時對頸椎牽引治療。牽引頭套末端設置有3個檔位的牽引掛孔,使患者根據自己頭顱的寬窄選擇使用。牽引頭套在制作上,要求頭套與上托部位相吻合,確保患者使用時合體舒適。在材料選取上,一是要選取對皮膚沒有刺激性的材料,二是要選取結實的材料,以防止在牽弓I時突然斷裂,造成安全事故。5.肩墊:兩個肩墊分別與兩檔直齒升降機構連接,作用在患者的雙肩上。肩墊的主體部分由Imm左右的鋼板沖壓制作,中部焊有與與兩檔直齒升降機構連接的螺母,肩墊中間有軟性墊加物,與身體接觸部位的面料選用易于清洗的面料。對外治療單位在使用頸椎牽弓I器時在肩墊部位要包裹一次性包裝用品。本發明的使用方法:1.將兩個弧形支撐桿上部與承力組件相連接,并根據人體情況調整門架的寬度,旋緊蝶形限位螺釘,同時將承力組件上方的蝶形壓力調節螺母調整到合適位置,將承力牽引掛鉤從承力桿下部的孔中穿過。2.將兩個弧形支撐桿下部分別與兩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相連接,旋緊弧形支撐桿限位螺釘。3.將兩個肩墊分別與兩檔直齒升降機構連接,這時頸椎牽弓I器已基本組裝完畢。4.將牽引頭套放置在頭的下部,扣緊固定帶,再將頸椎牽引器置于雙肩上,把牽引頭套兩端的牽引環孔分別掛在牽引掛鉤的兩端(在沒有加力牽引之前要扶住頸椎牽引器防止滑脫)。5.交替旋轉兩檔直齒升降機構上的兩檔升降旋鈕,對頸椎加力牽引。牽引拉力增加不可過猛過快,要根據牽引情況多次的適時增加,適可而止。6.頸椎牽弓I結束后,旋轉兩檔升降旋鈕逐漸地減少牽弓I拉力,直至完全松開,然后從肩上卸下頸椎牽引器,再按組裝時的相反順序對頸椎牽引器進行拆解,裝入專用的收藏包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兩檔直齒升降機構,升降自如,牽引力可任意調節,簡單有效,方便快捷,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自主操控能力,患者可以完全做到走、臣卜、坐均可自助治療,在治療時不妨礙做一般的家務,也不妨礙正常辦公;由于在承力組件中安裝了可以調節的彈力和轉動裝置,使患者在頸椎牽引時頭部位置不但可以左右橫向轉動,還可以做仰頭低頭動作,從而改善和糾正了頸椎牽引時頸部肌肉、血管、神經及筋膜的不平衡狀態,加速了頸部疾病的好轉。本實用新型子總重量不超過0.8千克,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使用者可以自行拆解組裝,造價低廉,效果顯著,極受患者喜愛。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0031]
圖1是頸椎牽引器立體圖。圖2是弧形支撐桿縱剖面圖圖3是兩檔直齒升降機構縱剖面圖。圖4是兩檔升降機構直齒齒條正面視圖。圖5是兩檔升降機構直齒齒條側面視圖。圖6是兩檔升降機構升降旋鈕正面視圖。圖7是兩檔升降機構升降旋鈕縱剖面圖。圖8是兩檔升降機構主體方塊俯視圖。圖9是承力組件縱剖面圖。
圖10是承力組件橫向套管縱剖面圖。
圖11是承力組件橫向套管俯視圖。
圖12是承力組件承力桿側面視圖
圖13是承力組件承力桿正面視圖
圖14是承力組件縱向套管縱剖面圖
圖15是承力組件微調套管縱剖面圖
圖16是承力組件微調彈簧縱剖面圖
圖17是承力牽引掛鉤正面視圖圖中:1.兩檔直齒升降機構2.弧形支撐桿3.承力組件4.肩墊5.牽引頭套
6.止逆螺母7.螺絲8.調整螺絲9.弧形支撐桿限位平面10.弧形支撐桿的下部垂直桿11.弧形支撐桿的上部橫行桿12兩檔升降旋鈕13.升降機構主體方塊14.直齒齒條15.螺絲16.直齒齒牙17.直齒齒間18升降旋鈕檔位19.承力組件橫向套管20.承力組件縱向套管21.承力桿22.微調套管23.蝶形調節螺母24.微調彈簧25.承力牽引掛鉤26.限位螺釘27.兩檔升降旋鈕插入孔28.直齒齒條插入孔29.弧形支撐桿安裝螺孔30.橫向套管中部中心孔弧形31支撐桿上部橫行桿的連接孔32.限位螺釘螺孔33.牽引掛鉤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1.在
圖1中所示實施例中,將兩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I)下部的螺絲(15)分別與兩個肩墊(4)連接,兩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I)上部分別與兩個弧形支撐桿(2)連接,兩個弧形支撐桿(2)分別與承力組件(3)連接,牽引頭套(5)掛在承力牽引掛鉤(25)的兩端,即可實施頸椎牽引。2.在圖3及圖2、圖4、圖5、圖6、圖7、圖8中,兩檔直齒升降機構由升降機構主體方塊(13)、直齒齒條(14)、兩檔升降旋鈕(12)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兩檔升降旋鈕(12)從升降機構主體方塊(13)中部的圓孔(27)中插入,直齒齒條(14)從升降機構主體方塊(13)下部的矩形孔(28)中插入,兩檔直齒升降機構主體方塊(13)的另一側上部是弧形支撐桿的下部垂直桿(10)的安裝螺孔(29),側面設有弧形支撐桿限位螺釘(26)。當升降旋鈕的兩個檔位(18)全部進入直齒齒間(17),并與直齒齒牙(16)方向垂直時,直齒齒條(14)處于卡死狀態,升降機構主體方塊(13)不可上下移動;旋轉升降旋鈕(12),由于改變了兩個檔位(18)與直齒齒牙(16)的垂直卡死狀態,升降機構主體方塊(13)即可上下移動。[0051]3.在圖9及圖2、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圖17中,承力組件由橫向套管(19)、縱向套管(20)、承力桿(21)、微調套管(22)、蝶形調節螺母(23)、微調彈簧
(24)、承力牽引橫梁掛鉤(25)、蝶形限位螺釘(26)等零部件組成。承力組件橫向套管(19)的中部是中心孔(30),兩邊是與弧形支撐桿的上部橫行桿(11)連接的安裝孔(31),安裝孔的上方是蝶形限位螺釘的安裝孔(32)。承力組件的縱向套管(20)安裝在橫向套管(19)中心孔(30)的上方,縱向套管內裝有微調彈簧(24),微調套管(22)罩住微調彈簧,承力牽引掛鉤從承力桿下部的連接孔(33)中穿過,牽引頭套(5)掛在牽引掛鉤(25)兩端。承力桿
(21)從橫向套管的中心孔(30)及縱向套管(20)、微調彈簧(24)和微調套管(22)的中心穿過,蝶形調節螺母(23)安裝在承力桿(21)最上部的螺絲上,調整蝶形調節螺母(23)即可調整微調彈簧(24)的彈力,以此調整患者的頭部的俯仰角度。承力桿在承力組件主體中心可以360度圓周轉動,患者在頸椎牽引時可以小幅轉動調整頭部位置。承力組件橫向套管兩邊的弧形支撐桿安裝孔(31) —邊為正絲,另一邊為反絲,整體轉動承力組件,即可調整頸椎牽引器的整體寬度。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頸椎牽引器,主體結構由兩檔直齒升降機構、弧形支撐桿、承力組件、牽引頭套和肩墊組成,其特征是:兩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下部分別與兩個肩墊連接,上部分別與兩個弧形支撐桿連接,兩個弧形支撐桿與承力組件連接,牽引頭套掛在承力組件牽引掛鉤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頸椎牽引器,其特征是:兩檔直齒升降機構的兩檔升降旋鈕從升降機構主體方塊中部的橫向圓孔插入,直齒齒條從升降機構主體方塊的下部矩形孔插入,當升降旋鈕的兩個檔位全部進入直齒齒間,并與直齒齒牙方向垂直時,升降旋鈕與直齒齒條處于卡死狀態,當升降旋鈕的兩個檔位與直齒齒牙處于非垂直卡死狀態時,升降機構主體方塊即可上下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頸椎牽引器,其特征是:承力組件橫向套管兩邊的弧形支撐桿安裝孔一邊為正絲,另一邊為反絲,承力組件的縱向套管安裝在橫向套管中心孔的上方,縱向套管內裝有微調彈簧,微調彈簧被微調套管罩住,承力桿從橫向套管的中心孔及縱向套管、微調彈簧和微調套管的中心穿過,蝶形調節螺母安裝在承力桿最上部的螺絲上,承力牽引掛鉤從承力桿下部的連接孔中穿過,牽引頭套掛在牽引掛鉤上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便攜式頸椎牽引器,它的主體結構由兩檔直齒升降機構、弧形支撐桿、承力組件、牽引頭套和肩墊組成,其特征是兩個兩檔直齒升降機構下部分別與兩個肩墊連接,上部分別與兩個弧形支撐桿連接,兩個弧形支撐桿與承力組件連接,牽引頭套掛在承力組件牽引掛鉤上。本實用新型的牽引力可任意調節,簡單有效,方便快捷,走、臥、坐均可自助治療。患者在頸椎牽引時,頭部不但可以上下俯仰活動,還可以橫向轉動,從而改善了頸椎牽引時頸部肌肉、血管、神經及筋膜的不平衡狀態,加速了頸部疾病的好轉。本實用新型子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使用者可以自行拆解組裝,造價低廉,效果顯著,極受患者喜愛。
文檔編號A61F5/042GK203060000SQ20122075120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吳忠義 申請人:吳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