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輔助醫療器具,具體地說是一種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手部損傷是臨床較常見的創傷之一,傷后致殘率較高,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和患者原有的勞動能力。手部的功能及靈活性與手部各個關節的活動度密切相關。目前市場上所見的手部功能康復儀多以鍛煉手部的屈肌肌力為主,無法對關節的活動范圍和伸肌肌力進行鍛煉,只適合病人后期手部關節有一定活動度后的屈肌肌力鍛煉,對患者早、中期的鍛煉不適宜。手部早、中期的鍛煉主要以康復治療師手法治療為主。由于手部的特殊解剖特點即局部軟組織少,肌腱、韌帶多,故創傷后多累及肌腱、韌帶和骨骼,術后多需要適當的外固定,這給早期康復帶來了一定的限制。中期外固定除去后,手部關節活動均受限,因此中期的康復效率對手的整個康復優其顯得重要。病人一天內除康復治療師的治療外,其余大部分時間無法得到充分的利用,病人自己無法進行自主鍛煉,使康復的效率減低、時間明顯延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構造簡單,使用方便的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本實用新型解決其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其包括器體,其特征是:所述器體是圓錐形,所述器體下部一側設有一個孔,所述器體下部設有一根活動軸,活動軸兩端各設有一個活動腳踏板,所述器體上部設有圓球,圓球周圍設有若干個指套,指套下端設有兩根牽拉線,所述器體頂部周圍設有若干孔眼,圓球下端設有一個孔眼,指套下端設有的兩根牽拉線一根穿過所述器體頂部周圍設有的若干孔眼和所述器體下部一側設有的孔后與活動腳踏板一端相接,指套下端設有的兩根牽拉線的另一根穿過圓球下端設有的孔眼和所述器體下部一側設有的孔與活動腳踏板另一端相接。使用時患者可將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放到身前,將手放到圓球上,將需康復鍛煉的手指放到指套內,利用兩腳踩腳踏板來控制手部各個關節的屈、伸鍛煉即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簡單,病人可自行操作,無需陪護人員幫助。在鍛煉的過程中,病人可根據自己的耐受力來控制鍛煉的強度,避免造成新的損傷。
以下結合附
圖1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
圖1中:1.器體,2.孔,3.活動軸,4.腳踏板,5.圓球,6.指套,7.牽拉線,8孔眼,9.孔眼。
具體實施方式
在附
圖1中,一種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其包括器體,其特征是:所述器體I是圓錐形,所述器體I下部一側設有一個孔2,所述器體I下部設有一根活動軸3,活動軸3兩端各設有一個活動腳踏板4,所述器體I上部設有圓球5,圓球5周圍設有若干個指套6,指套6下端設有兩根牽拉線7,所述器體I頂部周圍設有若干孔眼8,圓球5下端設有一個孔眼9,指套6下端設有的兩根牽拉線7 —根穿過所述器體I頂部周圍設有的若干孔眼8和所述器體I下部一側的孔2后與活動腳踏板4 一端相接,指套6下端設有的兩根牽拉線7的另一根穿過圓球5下端設有的孔眼9和所述器體I下部一側的孔2與活動腳踏板4另一端相接。使用時患者可將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放到身前,將手放到圓球5上,將需康復鍛煉的手指放到指套6內,利用兩腳踩腳踏板4來控制手部各個關節的屈、伸鍛煉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其包括器體,其特征是:所述器體是圓錐形,所述器體下部一側設有一個孔,所述器體下部設有一根活動軸,活動軸兩端各設有一個活動腳踏板,所述器體上部設有圓球,圓球周圍設有若干個指套,指套下端設有兩根牽拉線,所述器體頂部周圍設有若干孔眼,圓球下端設有一個孔眼,指套下端設有的兩根牽拉線一根穿過所述器體頂部周圍設有的若干孔眼和所述器體下部一側的孔后與活動腳踏板一端相接,指套下端設有的兩根牽拉線的另一根穿過圓球下端設有的孔眼和所述器體下部一側的孔與活動腳踏板另一端相接。
專利摘要一種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其包括器體,其特征是所述器體是圓錐形,所述器體下部一側設有一個孔,所述器體下部設有一根活動軸,活動軸兩端各設有一個活動腳踏板,所述器體上部設有圓球,圓球周圍設有若干個指套,指套下端設有兩根牽拉線,所述器體頂部周圍設有若干孔眼,圓球下端設有一個孔眼,指套下端設有的兩根牽拉線一根穿過所述器體頂部周圍設有的若干孔眼和所述器體下部一側的孔后與活動腳踏板一端相接,指套下端設有的兩根牽拉線的另一根穿過圓球下端設有的孔眼和所述器體下部一側的孔與活動腳踏板另一端相接。使用時患者可將康復科用手指康復鍛煉器放到身前,將手放到圓球上,將需康復鍛煉的手指放到指套內,利用兩腳踩腳踏板來控制手部各個關節的屈、伸鍛煉即可。
文檔編號A61H1/02GK202961082SQ20122075211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明者雷鳴, 張麗娟 申請人: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