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非熱熔融性纖維的表面片難以剝離的吸收性物品。衛生巾(1)具有表面片(20)、背面片(30)、位于表面片(20)、背面片(30)之間的體液吸收體(40)、位于表面片(20)與吸收體(40)之間的熱熔融性片(50)、和位于表面片(20)的肌膚相對面上的一對側片(60)。熱熔融性片(50)以及側片(60)由含有熱塑性樹脂的合成纖維形成。表面片(20)由作為天然纖維的棉纖維形成,并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貫穿的多個開孔(21)。側片(60)以覆蓋表面片(20)的兩側緣(20a)的方式重疊地安裝。在表面片(20)與側片(60)之間形成有粘接部(71)。在側片(60)與熱熔融性片(50)之間形成有通過加熱、加壓而得到的熔敷部(72)。這些粘接部(71)和熔敷部(72)的一部分重疊。
【專利說明】吸收性物品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吸收性物品,更具體地,涉及具有含有天然纖維的表面片的衛生巾、衛生護墊、尿片、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公知作為吸收性物品的衛生巾,其具有表面片、背面片、和夾在表面片和背面片之間的吸收體。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衛生巾,其具有:由棉纖維形成的表面片;由合成樹脂形成的背面片;由絮狀紙漿或剛性紙漿等構成的吸收體;和配置在吸收體與表面片之間的熱熔粘性纖維片。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 2009-148328 號公報(JP2009-148328A)
[0005]上述的專利文獻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背面片和表面片在吸收體的外周通過粘接劑而接合。但是,表面片由棉纖維形成,且背面片由合成樹脂纖維形成,因此它們的性質不同,即使通過粘接劑相互接合,這些片材也容易相互剝離。
【發明內容】
[0006]在本發明中,以提供一種含有非熱熔融性纖維的表面片難以剝離的吸收性物品為課題。
[0007]本發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的改良,該吸收性物品具有縱向以及橫向,并包含:肌膚相對面以及作為其相反側的非肌膚相對面;位于所述肌膚相對面上并含有非熱熔融性纖維的表面片;位于所述非肌膚相對面上的背面片;和位于這些表面片、背面片之間的體液吸收體。本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包含:配置在所述表面片的所述肌膚相對面上并沿所述橫向分離的一對側片;和配置在所述表面片與所述吸收體之間且經由所述表面片與所述側片重疊的熱熔融性片,所述側片以及所述熱熔融性片由含有熱塑性樹脂的合成纖形成,在所述側片與所述熱熔融性片之間形成有熔敷部,該熔敷部經由所述表面片并通過熱熔融將所述側片與所述熱熔融性片相互接合。
[0008]發明的效果
[0009]根據本發明的尤其一個以上的實施方式,在含有熱塑性合成樹脂纖維的側片以及熱熔融性片之間,配置含有非熱熔融性纖維的表面片,并經由表面片使側片和熱熔融性片在熔敷部中熱熔敷。因此,能夠使表面片和側片可靠地接合,從而防止這些片材相互剝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作為吸收性物品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衛生巾的俯視圖。
[0011]圖2是圖1的I1-1I線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2]圖1是從肌膚相對面觀察到的作為本發明吸收性物品的一例所示的、衛生巾的俯視圖,圖2是圖1的I1-1I線剖視圖。在圖1中,為了說明將衛生巾的一部分剖切。
[0013]衛生巾I具有縱向Y以及與其正交的橫向X,并具有將橫向X的尺寸二等分的虛擬縱中心線P-P、和將縱向Y的尺寸二等分的虛擬橫中心線Q-Q。衛生巾I包括:位于穿用者的肌膚相對面上的表面片20 ;位于該表面片20相反側的非肌膚相對面上的背面片30 ;位于表面片、背面片20、30之間的體液吸收體40 ;位于表面片20與吸收體40之間的熱熔融性片50 ;和位于表面片20的肌膚相對面上一對側片60。
[0014]背面片30能夠使用不透液性且透濕性的塑料片材、或塑料片材與纖維無紡布的層積片材。作為塑料片材,能夠使用微多孔性片材,該微多孔性片材是通過將無機充填劑與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烴類樹脂熔融混煉后的材料進行拉伸處理而得到的。在背面片30的非肌膚相對面上,形成有用于將衛生巾I固定到穿用物品的內面上的第I固定部31以及第2固定部32。第I固定部31以及第2固定部32例如由熱熔融粘接劑等形成。
[0015]第I固定部31在背面片30的非肌膚相對面中與吸收體40重疊的位置上,以沿縱向Y延伸并沿橫向X隔開間隔的方式形成多條。第2固定部32在背面片30的虛擬橫中心線Q-Q附近,形成在沿橫向X伸出的延伸部33上。衛生巾I能夠使第I固定部31與穿用物品的襠部的內面相對,并將延伸部33向非肌膚相對面折曲,而通過延伸部33將穿用物品的襠部包覆,由此,使第2固定部32與襠部的外表面相對,從而通過第I以及第2固定部31、32的粘接力將衛生巾I固定到穿用物品上。
[0016]在背面片30上,使用未圖示的熱熔融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介質而接合有吸收體40。吸收體40具有沿縱向Y延伸的大致矩形,通過吸液性的芯材、和將芯材覆蓋的覆蓋片形成。作為芯材,例如能夠使用質量約100~300g/m2的短纖衆(fluff pulp),還能夠使用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材料。作為覆蓋片,能夠使用薄棉紙等液擴散性的片材。
[0017]在吸收體40上,使用未圖示的被間斷涂敷的熱熔融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介質,而接合有熱熔融性片50。熱熔融性片50由含有熱塑性樹脂的合成纖維形成。作為熱塑性樹月旨,例如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等,作為合成纖維,可以由這些樹脂中的一種形成,也可以為包含2種以上樹脂的芯鞘型復合纖維或并列型復合纖維。在使用芯鞘型復合纖維的情況下,優選為,位于表面(鞘)的樹脂的融點比位于中心(芯)的樹脂的低融點。
[0018]在熱熔融性片50上,使用未圖示的熱熔融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介質,而接合有表面片20。表面片20由作為天然纖維的棉纖維而形成,例如能夠使用質量為大約10~80g/m2的、優選為大約20~40g/m2的水刺式(spun_lace)纖維無紡布,該無紡布是機械式地交織各個纖維而得的。在表面片20上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貫穿的多個開孔21。開孔21例如是在形成表面片20時,通過空氣噴射(air jet)或水流噴射(water jet)等流體流來使纖維局部地移動而形成的。在本實施方式中,開孔21的縱向Y的尺寸比橫向X的尺寸形成得大,縱向Y的尺寸為大約0.3~5.0mm,優選為大約0.5~2.0mm。優選為,開孔21的開孔率為大約30~70%,各個開孔的開口面積為大約0.09~25mm2。
[0019]在表面片20上,使用熱熔融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介質,而層疊有一對側片60。一對側片60沿橫向X隔開間隔地配置,以將表面片20的兩側緣20a覆蓋的方式重疊。側片60具有沿縱向Y延伸的內側緣60a、外側緣60b,外側緣60b附近與背面片30的延伸部33重疊而構成側翼(side flap)。
[0020]側片60由含有熱塑性樹脂的合成纖維形成。作為熱塑性樹脂,例如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等,作為合成纖維可以由這些樹脂中的一種形成,也可以為包含2種以上樹脂的芯鞘型復合纖維或并列型復合纖維。在使用芯鞘型復合纖維的情況下,優選為,位于表面(鞘)的樹脂比位于中心(芯)的樹脂融點低。
[0021]在表面片20與側片60之間形成有粘接部71。粘接部71通過熱熔融粘接劑等公知的粘接介質而形成,在表面片20的一方的端緣20b與另一方的端緣20c之間沿縱向Y連續地延伸。通過這樣地連續延伸,能夠由粘接部71而形成密封狀態,能夠防止體液向粘接部71的橫向X外側泄漏。
[0022]粘接部71的內側端緣從側片60的內側緣60a向橫向X的外側分離,其外側端緣從表面片20的側緣20a向橫向X的內側分離。粘接部71分別從側片60的內側緣60a以及表面片20的側緣20a分離地形成,由此,能夠預先防止熱熔融粘接劑等粘接介質從各側緣溢出。粘接部71可以沿縱向Y以直線狀連續,也可以一邊描繪曲線或螺旋狀,一邊沿縱向Y延伸且不間斷地連續。
[0023]在側片60與熱熔融性片50之間,形成有基于加熱、加壓而得到的熔敷部72。具體地,例如,通過使層疊的側片60、表面片20以及熱熔融性片50從壓花輥和砧輥之間通過來進行加熱、加壓,即通過所謂的壓花處理而在這些片材之間形成熔敷部72。通過這種壓花處理,而從側片60向熱熔融性片50形成凹部,并在與該凹部對應的位置上形成熔敷部72。側片60以及熱熔融性片50優選為,以不會在這些片材50、60上開孔的程度被加熱、加壓。將加熱溫度例如設為大約100~130°C,并與壓花輥的凸塊的形狀對應地適當變更壓力,由此,能夠實現不會在片材上開孔的程度的加熱、加壓。
[0024]側片60以及熱熔融性片50含有熱塑性樹脂,因此,通過加熱會使這些熱塑性樹脂熔融。熔融了的樹脂通過加壓而經由表面片20的開孔21相互熱熔粘接,而使側片60以及熱熔融性片50在熔敷部72中接合。這樣,通過形成熔敷部72,而能夠使表面片20在側片60以及熱熔融性片50之間可靠地接合`,并能夠防止這些片材剝離。
[0025]熔敷部72具有:位于側片60的內側緣60a附近區域的內側熔敷部72a ;位于內側熔敷部72a的橫向X外側區域的外側熔敷部72c和位于這些內側熔敷部72a、外側熔敷部72c的中間區域的中央熔敷部72b。內側熔敷部72a的縱向Y的尺寸,比中央熔敷部72b的縱向Y的尺寸大,中央熔敷部72b的縱向Y的尺寸比外側熔敷部72c的縱向Y的尺寸大。另外,內側熔敷部72a的縱向Y的間隔尺寸比中央熔敷部72b的縱向Y的間隔尺寸小,中央熔敷部72b的縱向Y的間隔尺寸比外側熔敷部72c的縱向Y的間隔尺寸小。因此,在形成有內側熔敷部72a的內側緣60a的附近區域中,每單位面積的內側熔敷部72a的面積與中間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中央熔敷部72b的面積、和外側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外側熔敷部72c的面積相比是最大的。換言之,在側片60的內側緣60a的附近區域中,熔敷部的密度較大,并向著側片60的橫向X外側而變小。因此,側片60和表面片20在內側熔敷部72a處被最牢固地接合。在側片60的內側緣60a上沒有形成粘接部71,因此,雖然側片60和表面片20沒有經由粘接部71而相互接合,但是如上所述地在內側熔敷部72a中牢固地接合,由此,能夠將側片60的內側緣60a與表面片20可靠地固定,并在衛生巾的包裝、使用等時,防止側片60的內側緣60a非本意地卷起。[0026]外側熔敷部72c的至少一部分與粘接部71重疊。因此,在熔敷部72與粘接部71重疊的部分中,側片60和熱熔融性片50經由表面片20更牢固地被接合。另外,在形成有粘接部71的狀態下,實施上述的壓花處理的情況下,形成粘接部71的熱熔融粘接劑再次通過加熱而熔融,而進入至表面片20的開孔21中,由此,能夠更牢固地將側片60、表面片20以及熱熔融性片50接合。
[0027]從表面片20向著吸收體40而形成有擠壓條槽22。擠壓條槽22通過從表面片20向著吸收體40加熱、加壓而形成。通過這樣地形成擠壓條槽22,而保持吸收體40的形狀,防止衛生巾I的整體變形。另外,雖未圖示,但側片60的外側緣60b和背面片30的側緣通過加熱、加壓而相互接合。此外,優選為,擠壓條槽22沿其長度方向,交替排列有低密度的凸部和高密度的凹部。
[0028]在上述衛生巾I中,表面片20通過粘接部71而與側片60接合,而且,側片60和熱熔融性片50經由開孔21并通過熔敷部72而相互接合,由此,能夠在這些片材50、60之間將表面片20可靠地固定。即使在作為表面片20而使用了作為非熱熔融性纖維的棉纖維的情況下,也能夠使側片60以及熱熔融性片50隔著表面片20被熱熔敷,因此,表面片20不會從這些片材剝離。另外,粘接部71和熔敷部72在一部分中重疊,因此,表面片20和側片60更牢固地被接合,能夠更難以剝離。此外,即使在表面片20上沒有形成開孔21的情況下,也能夠經由表面片20的纖維間隙而使側片以及熱熔融性片50的熱塑性樹脂相互接
八
口 ο
[0029]表面片20的開孔21通過流體噴射而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夠將針等刺在表面片20上來形成開孔21。但是,在利用針刺來形成開孔21的情況下,有可能在某一方的面上形成突出部。在表面片`20上形成有突出部的情況下,存在對表面片20加壓時,突出部被壓潰而將開孔21封閉的可能性,但是,在通過流體噴射來形成開孔21的情況下,不會形成突出部,能夠預先防止該不良情況。
[0030]另外,開孔21也能夠與構成表面片20的織物(web)形成同時地形成,也能夠在織物形成后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作為表面片20而使用了棉的水刺式纖維無紡布,但是,也能夠與使棉纖維機械地交織來形成織物同時地通過流體噴射在織物上形成開孔21。開孔21能夠通過以下方式形成:將形成表面片20的織物放置在形成有沿縱橫方向相互隔開間隔的多個突出部的片材支承體上,并從織物的與片材支承體相對的面側向著片材支承體噴射柱狀流體,由此形成開孔21。在該情況下,與突出部對應的部分的纖維向該突出部的周邊移動,由此再次排列(或再次配向)而形成開孔21。片材支承體例如能夠使用形成有突出部的輥、織網或網格(mesh)等。作為織網或網格,能夠使用使多個線材平織而相互交差并具有該交點(關節部)即突出部的材料。
[0031]熔敷部72沿縱向Y以及橫向X隔開間隔地形成有多個,由此,能夠防止形成有這些熔敷部72的表面片20以及側片60斷裂。通過形成熔敷部72,有可能使表面片20以及側片60的強度降低,在該熔敷部72沿縱向Y或橫向X連續地形成的情況下,具有表面片20或側片60沿著這些熔敷部斷裂的可能性,但是,通過將熔敷部72沿縱向Y以及橫向隔開間隔地形成,能夠預先防止該斷裂。
[0032]在本實施方式中,表面片20由棉纖維形成,但只要是至少含有天然纖維等非熱熔融性纖維的纖維即可。作為非熱熔融性纖維,除了棉纖維之外,例如還能夠使用人造纖維等。另外,在表面片20中,只要含有大約50%以上、優選大約67%以上非熱熔融性纖維的材料即可。這是因為,若非熱熔融性纖維的含有量變少,則在表面片20中難以發揮其特性。
[0033]開孔21是縱向Y的尺寸比橫向X的尺寸大的橢圓形,但是,也能夠為縱向Y以及橫向X的尺寸幾乎相等的圓形、或矩形。只要能夠經由開孔21使側片60和熱熔融性片50接合,該大小、形狀能夠適當地變更。
[0034]熱熔融性片50和側片60含有同種類的熱塑性樹脂。因此,這些片材50、60通過加熱易于相互熔敷。另外,希望在由芯鞘型復合纖維形成熱熔融性片50以及側片60的情況下,位于其纖維的表面(鞘)的樹脂在兩片材50、60中一致。另外,在這樣地使用芯鞘型復合纖維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加熱而僅使其纖維的表面(鞘)熔融并不使中心(芯)熔融,因此,能夠預防因加熱而導致的纖維的切斷。
[0035]以上所述的本發明的公開至少能夠總結為如下事項。
[0036]本發明涉及以下的吸收性物品I的改良。吸收性物品I具有縱向Y以及橫向X,并包含:肌膚相對面以及作為其相反側的非肌膚相對面;位于上述肌膚相對面上并含有非熱熔融性纖維的表面片20 ;位于上述非肌膚相對面上的背面片30 ;和位于這些表面片、背面片10、20之間的體液吸收體40。
[0037]本發明的上述吸收性物品I中,包含:配置在上述表面片20的上述肌膚相對面上并沿上述橫向X分離的一對側片60 ;和配置在上述表面片20與上述吸收體40之間、且經由上述表面片20與上述側片60重疊的熱熔融性片50。
[0038]上述側片60以及上述熱熔融性片50由含有熱塑性樹脂的合成纖維而形成。
[0039]在上述側片60與上述熱熔融性片50之間形成有熔敷部72,該熔敷部72經由上述表面片20并通過熱熔融將上述側片60與上述熱熔融性片50相互接合。
[0040]上述發明至少能夠包括如下的實施方式。
[0041](I)在上述側片60與上述表面片20之間,形成有將上述側片60與上述表面片20相互粘接的粘接部71,上述粘接部71與上述熔敷部72以其至少一部分相互重疊的方式形成。
[0042](2)在上述表面片20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貫穿的多個開孔21,上述熔敷部72的至少一部分與上述開孔21重疊地形成。
[0043](3)上述粘接部71的至少一部分與上述開孔21重疊地形成。
[0044](4)上述粘接部71從上述側片60的內側緣60a沿上述橫向X分離地形成。
[0045](5)上述熔敷部72沿上述縱向Y隔開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并且,至少沿著上述側片60的內側緣60a形成。
[0046](6)上述熔敷部72沿上述橫向X分離地形成有多個,并且,上述側片60的內側緣60a附近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上述熔敷部72的面積,與比該區域位于外側的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上述熔敷部72的面積相比較大。
[0047](7)上述側片60和上述熱熔融性片50含有同種類的熱塑性樹脂。
[0048](8)上述表面片20為水刺式纖維無紡布。
[0049](9)上述非熱熔融性纖維為天然纖維。
[0050]( 10)上述非熱熔融性纖維為棉纖維。
[0051]除了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材料之外,對于構成作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衛生巾I的各構成部件,能夠無限制地使用在該【技術領域】中通常使用的各種公知材料。
[0052]附圖標記說明
[0053]I 吸收性物品(衛生巾)
[0054]20表面片
[0055]21 開孔
[0056]30背面片
[0057]40 吸收體
[0058]50熱熔融性片
[0059]60 側片
[0060]60a內側緣
[0061]71粘接部
[0062]72熔敷部
[0063]X 橫向
[0064]Y 縱 向
【權利要求】
1.一種吸收性物品,具有縱向以及橫向,并包含:肌膚相對面以及作為其相反側的非肌膚相對面;位于所述肌膚相對面上并含有非熱熔融性纖維的表面片;位于所述非肌膚相對面上的背面片;和位于這些表面片、背面片之間的體液吸收體,其特征在于,包含: 配置在所述表面片的所述肌膚相對面上并沿所述橫向分離的一對側片;和配置在所述表面片與所述吸收體之間且經由所述表面片與所述側片重疊的熱熔融性片, 所述側片以及所述熱熔融性片由含有熱塑性樹脂的合成纖維形成, 在所述側片與所述熱熔融性片之間形成有熔敷部,該熔敷部經由所述表面片并通過熱熔融將所述側片與所述熱熔融性片相互接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側片與所述表面片之間,形成有將所述側片與所述表面片相互粘接的粘接部,所述粘接部與所述熔敷部以至少一部分相互重疊的方式形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面片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貫穿的多個開孔,所述熔敷部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開孔重疊地形成。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開孔重疊地形成。
5.如權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從所述側片的內側緣沿所述橫向分離地形成。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敷部沿所述縱向分離地形成有多個,并且,至少沿著所述側片的內側緣形成。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敷部沿所述橫向分離地形成有多個,并且,所述側片的內側緣附近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所述熔敷部的面積,與比該區域位于外側的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所述熔敷部的面積相比較大。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側片和所述熱熔融性片含有同種類的熱塑性樹脂。
9.如權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片為水刺式纖維無紡布。
10.如權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熱熔融性纖維為天然纖維。
11.如權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 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熱熔融性纖維為棉纖維。
【文檔編號】A61F13/15GK103826584SQ201280046098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明者】林俊久, 木下英之, 盛岡步 申請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